他,理科状元、清华本科,却当物管,是不思进取,还是另有隐情?

他叫张晓勇。

  • 1991年长沙县的理科状元,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
  • 在清华大学期间成立了一个小有名气的课题小组;
  • 毕业后去到广州,后回到长沙进到一家房产公司;

再到马王堆陶瓷市场做了一名保安,现在某物业公司做物业管理。

他,理科状元、清华本科,却当物管,是不思进取,还是另有隐情?

他不是清华的"馒头神"张立勇那样逆袭考取清华文凭,也不是电子科大的"扫地僧"张永辉那样在保安岗考取硕士学位,而是实实在在的清华大学本科毕业。

他,理科状元、清华本科,却当物管,是不思进取,还是另有隐情?

"这书读得有什么用啊?"

1991年的清华大学生可是真正的天之骄子、凤毛麟角啊!

  • 国家在他身上的投入就这样打水漂了;
  • 那么多老师的心血白费了;
  • 父母的辛苦也白费了。

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不供书呢。要知道1995年之前供一个大学生出来是何等困难。有不少地方是举全村之力供一个大学生。自己怎么把书读成这样了呢?死读书把人都傻了把?不,是读废了;一个清华毕业生都混成做物管去了,我还那么努力读书拼命高考干嘛呢?

他,理科状元、清华本科,却当物管,是不思进取,还是另有隐情?

"这是把书给读废了吗?"

大学毕业后,张晓勇去了广州一家国际知名日化企业,但被分到客服部,原本他是想着进研发部,但他们研发只放在了国外,所以进研发部可能性为零,在客服部做了几年,突然,他的老父亲病重并瘫痪,于是他就回到了长沙照顾起了老父亲。

他,理科状元、清华本科,却当物管,是不思进取,还是另有隐情?

  • 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
  • 皋鱼自尽前向孔子恸哭"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 季羡林老先生每想起未能在身边照顾因病早逝的母亲都悲伤不已。
  • 项羽也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因为再荣耀的时刻父母无法知晓,那也会是心中最大的缺憾。

古今所有的教育首先都教育学生要"做人",作为人要"百善孝为先"、"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这是中国文化的根基,所以他选择了中国几千年来读书人的"孝",选择了照顾父亲,选择了留下来陪伴家人。

"读那么多书干嘛不考公务员呢?"

他,理科状元、清华本科,却当物管,是不思进取,还是另有隐情?

"学而优则仕",没错,以他能考上清华的实力,肯定也是有实力考上公务员的,再加上清华大学的本科文凭,前途还是很大的。

但,书读得好就能把官当好吗?每个人又适合当官吗?曾经为吸引海外人才回国许多都是直接给"官"当,结果不少人官没当好,科学和学术也几乎荒废了。

"读了那么多的书就甘心当个物管吗?"

"我不是怀才不遇,只是当梦想与现实发生激烈碰撞时,选择安于现状。"

他是自暴自弃还是真的安于现状?

都没有。

同事说他非常敬业、居民说他是暖心"保姆",2013年他就参加了物管员考试,是国家第一批拿到物业管理员证书的人,现在是物业部主任。

谁又能断言张晓勇不会成为第二个"陆步轩"呢?

他,理科状元、清华本科,却当物管,是不思进取,还是另有隐情?

当被采访时问是否有失落感,张晓勇自己也坦言:

"从清华出来,有的说一定要当大官;有的一定要赚大钱;有的一定是要搞一个名成身就的科学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那时也不外乎这些。当时,实际上,我也是为了家庭,为了父母。”

他,理科状元、清华本科,却当物管,是不思进取,还是另有隐情?

他确实称得上大写的"人"字。但,为了照顾家庭、照顾父母,很多没读过书的人也都在做,并且也都做的还不错啊!

"读书人与不读书的人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读书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读书人为什么就不能只"修身齐家"呢?

读书,可以启智、可以明理。

而关于读好书的目的,有一个认可度非常高的答案"读好书是为了拥有选择的权力",只要愿意,你可以选择如颜回般居陋巷,也可以选择如范仲淹般高居庙堂。

他,理科状元、清华本科,却当物管,是不思进取,还是另有隐情?

任何人都无法完全切身地站在对方的角色去感知其选择,也不能只站在功利的角度去评判,人应该是遵从自己本心为上,"不贰过"的颜回只是选择了不同流合污。

读书之人与不读书之人最大的区别除了拥有"选择权",另外或许就是"身处沟壑,依然仰望星空"。

他,理科状元、清华本科,却当物管,是不思进取,还是另有隐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确幸,真诚地祝愿张晓勇岁月静好,不被打扰,唯有祝福!但,站在功利的角度看,还是觉得:清华高材生当物管,真的很可惜。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分享学霸高分秘诀,用学霸的方法四两拨千斤,轻松考高分,喜欢我记得关注哦!

更多精彩请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