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和平:方舟子的時代侷限性淺談(五)(六)

【按】年前,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在頭條上發表了“方舟子的時代侷限性淺談”系列文章,文章中曹老師充分肯定了中醫的療效以及其在醫學界的地位。在此次新冠疫情爆發後,中醫的治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據前幾日澎湃新聞報道,全國中醫藥參與救治的確診病例共計60107例,佔比為85.20%。湖北以外的地區,中醫藥參與救治病例治癒出院數和症狀改善者佔到了87%。如此醒目的數據,曾經否定中醫的人要對中醫有一個全新的認知了。

(五)中醫經絡不等於神經系統:中醫經絡的建議性思想實驗

【按】網上出現方舟子回應我批評他的短文,待確定真偽後回應。繼前4篇評方舟子“廢醫驗藥”觀點的錯誤之後,這裡就網友反饋尖銳的第二類問題“經絡就是神經系統嗎”做一回答(2)。這是一種前實驗室意義上的假說討論。
上篇(“中醫經絡不等於神經系統(1)”)簡短回顧了試驗科學對人體神經系統探索的百年進步,認為神經系統不是中醫經絡系統。進一步,指出部分學者將解剖視角上升到極端主義的觀點是錯誤的。比如,有人認為具有樸素動態觀察合理性的中醫視角必須被取締,這就有點方法論上的極端主義了,變成一種排外主義的科學專制主義——科專主義。
我們能否從形而上學的臺階上走下來,在試驗科學意義上說出中醫經絡的定義呢?在這裡,我給出一組關於中醫經絡存在的建議性思想實驗,有志者可作為設計自己試驗的切入點思路的參考。


曹和平:方舟子的時代侷限性淺談(五)(六)

一、中醫經絡存在的人體解剖方向上的證明
假說(1):人是一種動物,如果在人的肌體內存在著一種主導肌體生理活動的調節系統的話,那麼在任何一種動物肌體內部,比如說,在魚的肌體內部,也存在著類同的生理活動的調節系統。當然,從1900年代以來的百年解剖歷程中,試驗解剖學家多次重複性的證明了人體和魚體內部都存在著神經系統。該假說已經得到驗證。這有助於我們得到一個定律(但注意不是定理,更不是公理):任何動物肌體的生理調節系統都有生物肌體解剖意義上的對應可觀察(物理)系統來支持。
但是,該定律還有待於進一步驗證並邏輯自洽,才能成為定理。比如,人有語言、海豚有語言,魚沒有語言,我們能不能說人和海豚的動物肌體內有解剖意義上的對應可觀察物理系統——語言系統,而魚沒有。但是,我們直到今天才知道,對應於語言系統的一個推論非常成問題,只是知道人的腦容量比海豚大,所以人比海豚的語言能力強。但是,大象的腦平均容量是4000克,人腦的容量是1300克。可見,腦容量大,不是語言系統的對應物理觀察系統。是質量上的差別嗎,目前的解剖手法還難於實現。


換句話來說,我們還無法在非常簡單明瞭的試驗手段上來說明語言系統與物理解剖系統的一一對應關係(充分必要條件關係證明)。可是,我們明明知道語言系統是基於人的肌體存在而存在的。顯然,不能解剖到中醫的經絡系統,和不能解剖到語言的結構系統在方法論上的否證一樣,在邏輯上是不成立的。
顯然,中醫經絡在人體解剖意義上的證明還在路上。這就為我們帶來了中醫經絡存在的第二個方法論上的證明。
二、中醫經絡存在的結構功能方向上的證明
如果人體解剖在尺度成本上(超微觀、超宏觀)還無法一時突破,有沒有一種有效的方法呢?有,這就是結構功能主義的方法論路徑。1980年代,帕森斯(T. Parsons)在20世紀40年代提出了結構功能主義概念被人們重新做了理解。比如說,普通人看來,人眼睛上邊的眼眉非常難於理解,但如果說眼眉是為了保護眼睛免於雨水淋刷而形成的功能(結構)體——因某種功能而形成的物理實體,那就很容易理解了(當然帕森斯不是這樣說的)。很顯然,人的五官集中於頭腦和麵部前部,也更合於結構功能主義的說法。請注意,這裡的結構不是物理觀察結構,但它是實實在在的客觀實體結構。


曹和平:方舟子的時代侷限性淺談(五)(六)

這種方法在日常生活隨處可見,但直到今天,不見得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大腦能夠理解。比如,當我們到路邊修摩托車的時候,修車師傅不是一下子把摩托車大卸八塊,然後排查出第二個氣缸有縫隙漏氣(那樣的話太費時間,成本過高)。一般時候,修車師傅問你兩句之後,跨上摩托車在馬路上轉一圈,根據發動機的聲音、節奏和在某個路段上的力道大體上(多年積累的經驗)判斷出問題出在第二個缸體上(聲音的頻率和強弱特徵變量),拆開一看,常常八九不離十。為什麼師傅不像4S店那樣插上N多個探頭,用傳感器和附表手冊來排查氣缸的數據表列呢?因為,來的車五花八門,各個都要有全問題表列,恐怕得開一個汽車圖書館級別上的數據庫吧。更別說人體在微觀意義上的超微複雜程度,在宏觀意義上的超宏複雜程度了。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中醫先賢在缺乏實驗手段和科技條件支持下,創造性地抽象出了類似於今天覆雜大系統存在的陰陽兩態(高位失衡和低位失衡)以及五行學說,抽象出五個特徵變量來進行模擬組合。站在當代形式邏輯和實驗條件的水平上,還不能理解中醫這種方法論的合理性,嘲笑古人,否定歷史,那幾十年後我們的後人嘲笑我們在醫學方法論上的幼稚,又該當做何感想呢。嘲笑古人,就等於(讓幾十年後的子孫)嘲笑我們一樣。還是給自己留條後路吧!


(華歷庚子年正月初二於燕圓南,國曆2020年02月26日)

(六)中醫經絡不等於神經系統:中醫經絡的建議性思想實驗(續)

【按】這裡就網友反饋尖銳的第二類問題“經絡就是神經系統嗎”做一回答(2續)。這是一種前實驗室意義上的假說討論。
我們在上文討論了中醫經絡在人體解剖方向上的證明,這裡討論“中醫經絡存在的結構功能方向上的證明”。

一、經絡的結構功能定義及檢驗假說

經絡定義:在結構功能意義上,經絡不被理解為一種生理系統,即生理學上的“刺激-反應”系統,而應被理解為一種介乎於腦拓撲集合球的智慧功能與身體各器官生理功能之間,實現人體自均衡狀態的一種智能型拓撲綿密網絡。
這個定義有三個特點:第一,經絡不是生理性質的“刺激-反應”神經系統,而是比肌體條件反射要高一個態徵的系統自均衡調節系統;第二,由於超越生物肌體在外部條件刺激後反應和受大腦自反饋刺激後反應的被動性質,經絡擺脫了外界刺激源帶來的應激隨機性無序或低序狀態,上升到了功能自協調、自組織,自完備並在外在刺激源過度和頻率過高條件下自恢復平衡的自調節能力——一種智能性質的綜合協調功能,因之,可稱為系統的系統(hyper system);第三,經絡是智能的,但它又不具備大腦智慧——“理念-定位-掃描-成像-傳輸-存儲-記憶-場景喚醒-行為反饋”序列活動決策的總和——系統的能力。


曹和平:方舟子的時代侷限性淺談(五)(六)

假說(2): 依據上述定義,一組可檢驗的建議性假說命題是:(a)如果經絡是人體複雜大系統的動態自均衡系統,經絡的驗證不能主要在解剖過程來完成,而應該在人體的動態自均衡過程來完成;(b)如果確定人體的均衡狀態(正常狀態)後,某種擾動——外部和內部衝擊性變量(shocks)——使得身體偏離均衡狀態後,中醫可以通過診斷來確定偏離點,再通過配方藥物方式對身體內失衡的特徵性變量施加逆向操作流程,促使人體回覆到正常狀態;(c)在這個過程中,中醫不斷優化自己的“診斷-配方-逆向操作流程”之間的特徵變量關係(經絡圖);(d)最後,藉助科技進步力量,找到最優理論體系,並落實到中醫宏觀觀察人體方法理論體系的微觀基礎,實現“關係+實體”二合一。


二、中醫結構功能研究方法的他學科參考
今天,不僅中醫,在幾乎任何複雜大系統的研究中,都需要用到結構功能主義的方法。經濟系統是個複雜大系統,常常是數千萬、數億或者是數十幾億自然人和法人集成起來形成的複合性隨機複雜過程。長期以來,經濟學家也像1900年以後解剖學家試圖繪製經濟肌體的“神經束圖”(比如產業鏈縱向及橫向整合)及輻射區域(各種物流園區和產業園區配套)的方法,只不過這些方法在經濟學中叫國民經濟學方法而已。
1980年代以前,經濟學家們把經濟整體分成幾十個行業,目前,長鏈產業理論出現後,經濟學家們已經將其分成了幾百個大類行業,每個大類行業下邊還有亞類行業。比如,紡織業中有毛紡、針織、內衣、化纖、棉麻、機械等九大亞類行業。再比如,醫療行業分成醫(診斷)、療(治病)、藥(西藥和中藥)、康(康復)、養(頤養)、器械和管理等七大亞類行業等。然後,經濟學家們再把每一個行業細分下去,像切西瓜一樣一直切到微觀構造。經濟學家們認為,只要把這些小的西瓜塊合成大西瓜塊,大的西瓜塊再合起來,不就是一個整塊西瓜—-整體經濟畫面嗎?不僅經濟學家是這麼理解的,現實經濟的宏觀管理和部門管理也是這麼幹的,這就是國民經濟學中的國民核算理論和統計管理(臨床)在1940年代以後一直到1980年代還佔統治地位的原因。

嚴重的問題慢慢累積了起來。關於整體經濟的信息,只有國家宏觀綜合部門及行業主管部門才能獲得。除了他們之外,包括研究型大學的教授和多數民間研究機構都無法在合適的時點上獲得這類信息。中小企業在經濟下行期,特別需要這些信息但又無法低成本獲得。這時,經濟信息尋租氾濫,有些連尋租成本都不願意付出的江湖信息騙子氾濫性二次尋租。


曹和平:方舟子的時代侷限性淺談(五)(六)


1980年代以後,得益於一系列天才式的經濟學研究,諷刺的是,這些經濟學家也得益於維也納學派(分析方法的哲學祖師爺)的研究,但他們更幸運,還得益於同時代或更早的奧地利學派(龐巴維克、蒙格和傑文斯等)的經濟形而上學思考,這些思考超越了國民經濟核算思想,終在1980年代後期,形成了一種全新的研究方法——宏觀經濟學方法,替代了國民經濟學的研究。
宏觀經濟學的功能分析方法出現之後,從根本上改觀了只有經濟信息“貴族”部門才能繪製總體經濟畫面的現象。大學裡一個教授,只要悟解宏觀經濟學的理論邏輯,加上一定的經驗積累,用有數的幾個變量(主要是9個)就可以對整體經濟進行分析和預測,不僅成本低,也更準確。(待續)
(國曆2020年01月28日(初四)於北京大學燕園南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