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以上工作經驗嵌入式工程師談嵌入式行業規劃

一個好工作,談一份好薪水詳細這也是大部分人的心願,那麼嵌入式行業該如何規劃呢?下面我們從幾方面來深入探討。

1 瞭解嵌入式行業

嵌入式系統的應用已經覆蓋到我們的生產、工作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小到智能家電,手機,電子書,大到從航天飛機、載人飛船,到水下核潛艇等等這些都有嵌入式系統和嵌入式技術的應用。可以說嵌入式技術無所不在。

從行業市場的大環境來看,物聯網和雲計算等新興領域已經成為信息產業的主旋律,而作為這些產業應用技術中最核心部分的嵌入式系統,更是受到普遍的關注。在當今嵌入式環境下,嵌入式應用已經從傳統的嵌入式應用(比如:智能手機、教學儀器、家用電器、工業控制等)到前沿的嵌入式應用(比如:智能售貨、智能家居、機器人、無人機、人臉識別等)都離不開嵌入式技術,只是嵌入式開發更傾向於智能化。

所以說嵌入式只會越來越火,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神經網絡、區塊鏈、大數據等的日益發展必定會帶動前沿的嵌入式技術的發展。

因此我們應該堅定自己的擇業理念,多去了解未來的行業前景、趨勢;選擇合適、正確的行業領域。因為不同行業中同樣的職位需要掌握的知識技能是不一樣的,比如同樣是嵌入式驅動開發工程師,消費電子可能主要是做 BOOT,通信設備就更看重協議和接口的實現。這樣過個三五年轉行的成本就很高了,因為你在這樣行業中大量用到的知識另外一個行業可能基本用不到。

2 行業經驗總結分享

什麼是行業經驗呢?每個行業都有一條長長的產業鏈,比如手機,從芯片銷售集團或者說解決方案提供商(ARM/INTEL 等+TI/ 高通 /MTK 等+代理商)到手機設計集團(軟件方面:蘋果 / 安卓 /WP 等,硬件方面:蘋果 / 三星等)再到手機生產集團(很多就不舉例了)最後到消費者,這是一條主鏈條。

你所在的公司一般位於中間某一級別上,這樣就出現了你的上游和你的下游,行業經驗就是你在你的上游,同級,下游中的形象,更簡單地說,你的上游願意與你長期有誠意的合作,你的同級欽佩你的能力和人品,你的下游認為與你合作有利有信,總之在全行業樹立起你的可靠形象是很關鍵的一環,這將決定你在行業中能走的多遠。其次就是技巧性的行業經驗,比如說合作流程這些可以馬上學到的東西。前者將是你的行業名片,後者將為你錦上添花。

但是行業經驗並不容易積累,原因在於研發人員一般是“鐵屁股”,沒有機會走出去接觸行業內部,上游有采購經理,下游有銷售經理,你又有項目經理管,你只是執行項目經理和架構師的指令罷了。但如果不深入瞭解行業,你始終只是 IT 民工,沒有發展的機會。

當你投身研發工作 3 年後,你下面應該有 3 名小兵,對他們而言,你就是他們的架構師,你要充分把握這一機會減少技術時間,加強學習管理。對下,你需要為你的組員合理分配工作,管理他們的情緒,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完成既定工作。對上,你要為你們組爭取利益,並能在所有組面前清楚地表達你的意見和建議,目的只有一個:露臉,使上司認為你是一個綜合性的人才。

在往上走,你成為高級技術人員後,你會有很多機會和同行打交道了,比如各種學習會、交流會、展覽會,和他們建立融洽的關係很重要。也多和市場銷售人員打交道,他們是你在這一時期唯一能獲得上下游信息的人。

再往上走,就基本定型了。你可以考慮急流勇退自己創業、也可以走行業內技術專家、也可以走技術與管理結合的路線。總之,擁有哪方面的核心競爭力,你就適合往哪個方向走。

最後總結下自己的觀點:別把自己當做機器使,讓自己完全沉浸在技術的世界裡,合理分配技術與社交的時間非常重要,不然最後你很有可能被釘死在一箇中層崗位上,更重要的是你可能“孑然一身,真愛無覓,孤伴終老”。

十年以上工作經驗嵌入式工程師談嵌入式行業規劃

3 技術經驗總結分享

一個研發人員得以安身立命的根本就是技術經驗。不過可惜的是,技術是很容易複製的。也許你很自得於自己做過多個嵌入式項目,但是說實話,這都不是什麼核心競爭力,因為你做的項目也可能大量參考了網上前輩的代碼,有的甚至是直接拿過來用的,你做的工作有大部分是代碼的剪裁而已。而這個,相信一個之前沒有經驗的電類本科生,一個月的時間也能學會。也就是說,你和他相比,只是多了一個月的優勢罷了。這種容易學習,容易複製的經驗,不算你的技術競爭力。你在網上找到的一切代碼都只能算學習資料。

技術人員除了複製粘貼外,更應該掌握核心的原理性技術。什麼是核心技術呢?就是本來沒有隻能由你創造或只能由你更低成本創造的技術,比如我的公司是一家從事多媒體處理的公司,我們要開發一個自動識別瞳孔的設備,核心就是瞳孔識別算法。這個算法可以從網上拿,從國外買,或者自己研發,網上的算法也許你看得懂,但如果不會優化,只會裁剪那還是白搭的,這就是原理性技術和技巧性技術的區別。從國外買成本高而且得不到源碼,這樣自主研發就是唯一一條路了,如果整個公司只有你有這樣的能力根據客戶需求從原理出發設計源碼核心,那麼恭喜你,你可以理所當讓的拿著高薪了。

技巧性技術更多是指一種經驗,一種積累。比如我積累了兩年的單片機函數庫、我在調試放大器時遇到書本中沒說的問題等,這些都不是在書上就能學到的內容,而擁有這些經驗會讓你開發的速度變快。但技巧性技術絕對不是核心競爭力,因為它可以在短期內掌握。但有人會問“IT/ 電子行業中有些老人隨便一句指點就足夠讓新人琢磨個半年,這種現象是客觀存在的,這個不是核心競爭力嗎?”,要注意的是,老人和新人是沒有競爭關係的,因為他們本來就沒在一個等級上,所以這種倚老賣老的行為構不成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只能在同級之間比較。

技巧性技術可以轉化為核心技術,比方說我調試放大器時遇到一個詭異的問題,我用結果反推原因,再用理論驗證,再而用理論上的調整規避問題,從現象昇華到本質,從知道昇華到掌握,就是這麼一個轉化的過程。但是不是所有的技巧性技術都能成功轉化,技巧性技術本質上講就是幫助開發的經驗罷了,紮實的掌握原理並能舉一反三才是核心技術的源泉。

最後總結一下,你的核心競爭力大致分成兩個方面:深入的行業經驗和紮實的原理技術。前者通過時間慢慢的積累,後者可以通過密集的學習掌握,但兩者也都需要長期的實踐鞏固加強。

4 職位分析

嵌入式開發涵蓋硬件軟件,開發鏈條很長,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應的職位。

嵌入式的職位大概有:

① 硬件工程師:

負責底層的硬件設計,主要要用到:

處理器:ARM9;DSP;Niosoll;FPGA(用於高速特殊場合)

PCB:EMC 設計與仿真

通訊:IIC,IIS,SPI,UART,CAN 總線;RS232、PSTN Modem、網絡、GPRS 通信

② 驅動開發工程師:

負責底層和上層的通訊,主要要用:

系統:Linux 非實時系統 /VXworks 實時系統+架構 / 文件系統

內核與 BOOT:內核裁剪與移植、boot loader 和驅動編寫,驅動程序開發

上層接口:USB,網口

底層接口:SPI、UART、IIC、I2S,CAN、IDE

③ 軟件工程師:

負責上層應用軟件,主要要用:

CPU:51/MSP430/ARM7/ARM9

外設:AD/DA、UART、USB、LCD

總線和通訊接口:I2C、SPI、RS232、RS484、CAN、USB、以太網、BACnet、 MODBUS(或有實時性要求)

環境:Linux/QNX+ARM 彙編

GUI:VC++/VC#/LABVIEW

④ 系統開發工程師:

負責系統架構設計

⑤ DSP 軟件工程師:

負責數字信號處理部分,主要要用:

CPU:固定為一個小系列(如 TI DM642/648/6467、TI C6000、TMS320C5000、Freescale StarCore)

算法:熟悉圖像、音頻、視頻相關處理算法很重要,要會修改和優化

接口與驅動:網絡協議(MAC、IP、UDP、TCP)等

操作系統:架構設計和操作系統配置

⑥ FPGA 設計工程師:

負責高速信號處理和部分數字信號處理,主要要用:

語言:VHDL/Verilog

環境:modlesim、Synplify、Quartus、ISE、ispleverEDA

調試:設計、仿真、調試能力

算法:數字信號處理、濾波設計等算法

接口:E1 Framer/Deframer、HDLC 控制器、以太網 MAC 控制器、SDH Framer/Deframer、SDH Mapper/Demapper、SPI4.2、HiGig、DDR、PCI、PCI-E、DDR-II、HD-SDI

在一個完整的項目中,每個工程師分工合作,完成架構師分配的模塊。每個職位深入研究下去的水都很深,一旦決定很難再順利轉行了,所以畢業選擇職位時一定要慎重。總的來說軟件方面的需求在國內更大,當然競爭也更加激烈。硬件很多是直接買國外解決方案的,所以硬件職位需求較少,但高級人才非常吃香。

人人都想要高薪,但有一個事實也許我們應該明白,市場長期是有效的。所以,你現在的能力一定有一個合理的市場價格,做好一份職業規劃對你來說可能受益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