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伊朗君王譜」安息帝國(七):米特里達梯二世


「古伊朗君王譜」安息帝國(七):米特里達梯二世

安息帝國(七):米特里達梯二世

10.米特里達梯二世

米特里達梯二世,安息國王,前124年─前87年。他是偉大的戰略家,很早就意識到羅馬的威脅,並扶持本都王國和亞美尼亞對抗羅馬。

(1)臨危受命

米特里達梯二世的早年生涯並不出彩,以至於在那段歷史上毫無存在感。我們只能通過考古學家發現的銘文,知道他不是原本應該繼承帝國王位的那個人。但一場差點讓帕提亞帝國覆滅的危機,讓米特里達梯在歷史大舞臺上粉墨登場。

這場危機的起始點源自東方。由於大月氏人的西遷,一場大規模遊牧集團遷徙,橫掃了半個中亞。大量的月氏人和被他們打擊報復的斯基泰部落,利用巴克特里亞希臘王國的內戰,衝出了自己原本生活的草原牧場。他們沿著貿易路線機動,一波又一波的攻擊附近的定居農業地區。如果面對的城市兵力不足,就一擁而上的立刻攻佔焚燬。如果對手準備充足,則在肆虐鄉間後,暫時後撤。等到有機會再捲土重來。

帕提亞人在公元前124年時,也遭到了這場動亂的波及。剛剛勉強逼退塞琉古希臘人攻擊的他們,不得不硬著頭皮去應戰新來的對手。結果自然是希臘僱傭軍臨陣倒戈,而國王阿爾達班一世戰死當場。

米特里達梯二世便在這樣的危局中,被扶上了王位。作為北方征服者後裔的他,心裡非常明白東方遊牧勢力的危害。畢竟,他的祖先也是用類似手法起家。所以,包括他在內的帕提亞人在看待斯基泰人和月氏人時,就彷彿看到了過去的自己。他們當然不甘心被人以同樣的手法顛覆。

不過,帕提亞人當時的麻煩還不止於此。作為帝國經濟中心的兩河流域,同樣被另一股敵人所佔據。波斯灣小國查拉塞尼的君主希斯鮑西尼,利用帕提亞中央的無助,控制了帝國的經濟首都塞琉西亞。由於城裡的貴族大都喝過希臘洋墨水,對於同樣尊崇西方文化的新來者很有好感。這也嚇壞了左右為難的米特里達梯。

為挽救命懸一線的帝國,更是為了自己的未來考慮,米特里達梯以驚人的速度開始行動。他首先利用還能維持的軍力優勢,迅速鎮壓了塞琉西亞的希臘派,順便也將查拉塞尼的希臘後裔趕走。接著,利用這些城市繳納的貢賦,著手進行更大規模的東方戰事。


「古伊朗君王譜」安息帝國(七):米特里達梯二世


(2)軍政改革

為了有效的反擊對手,並確保帝國的長治久安,米特里達梯二世對整個帕提亞做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這其中既有政治經濟方面的調整,也讓軍隊面貌發生大變的決策。

由於帕提亞人是從北方南下的遊牧後裔,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同帝國各地的原住民都顯得格格不入。這其中既有希臘殖民者後裔和受希臘文化薰陶的城市貴族,也有秉持傳統波斯或兩河文化的地頭蛇人物。因而在米特里達梯之前的統治者們,總是極力對兩種文化進行打壓。但他們自己,也或多或少的被兩種文化給同時影響,並利用其中的一方去平衡另一方。

既然無法剝離腐蝕,米特里達梯就開始下起了統戰大棋:

他一改前任們對希臘化城市的壓迫,主動與城裡的西化貴族聯合,給予了過去所不允許的自治條件。只要這些城市繼續提供賦稅,並接收帕提亞官員的監督,就可以在很多層面上維持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這樣一來,被帕提亞貴族視為軟弱的城市貴族,也就不再尋求同西方的塞琉古王室合作。轉而為帕提亞人吸納資金和技術來源。

對於在東部地區肆虐的斯基泰人,米特里達梯就是依靠希臘城市提供的資金和武器技術,進行了大規模的軍隊整編。為了讓希臘城市安心服務於經濟建設,他免去了以往在城裡大規模徵兵的傳統。將前線戰事託付給帕提亞貴族騎兵和他們的附庸。這無疑是對帕提亞軍隊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瘦身,將日常忙於打工做生意的城裡人請出軍隊,免得他們在執行任務之餘還想著經商。全新的軍隊基本由騎兵部隊構成,核心便是人馬具裝的鐵甲騎兵。他們在古代戰場上的位置,非常類似後來的裝甲部隊。

正是米特里達梯的這些改革,將原本已瀕臨崩潰的帝國,又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帕提亞騎兵在同斯基泰人作戰時,擁有更好的鎧甲,連精銳騎兵的坐騎都得到了加強。相比之下,很多斯基泰部落的騎兵裝備寒酸。一邊倒的吊打,讓人覺得他們是在螳臂擋車。帝國軍隊的勝利,有效的保障了城市地區的秩序穩定。迅速恢復的經濟,反過來為精簡的軍隊提供足夠的財力保障。

至於被米特里達梯擊敗的斯基泰人和月氏人。他們中的少部分選擇逃回東方,並在之後定期威脅邊境。但天下大勢已無法更改,再不服氣也只能靠咒罵帕提亞國王無恥來得到緩解。大部分人則被帕提亞當局控制,並安排在特定區域生活居住。他們也就逐漸成為了帕提亞帝國的臣民或藩屬,甚至在一代人後成為帝國對外施加影響力的好幫手。


「古伊朗君王譜」安息帝國(七):米特里達梯二世


(3)米特里達梯的理想

在統治早年的動亂被平息後,米特里達梯二世的人生開始步入輝煌。他治下的帕提亞帝國,儘可能的避免同周邊強權發生衝突。

由於羅馬共和國在地中海地區的急速擴展,造成了西亞地區原有政治平衡的崩潰。各種希臘化程度不一的小國,在這個過程中爭鬥不休。米特里達梯的策略也很明確,暗中觀察-低調影響-避免介入。同時還要積極的開拓東西方的國際貿易,將更多經濟好處撈到手,完成悶聲發大財的理想。

在文化上,米特里達梯將自己積極包裝成了希臘文化的愛好者。不僅自己會熟練使用希臘語同別國貴族交流,還在宮廷和整個上層推廣希臘戲劇和詩歌。雖然當代已沒有出自他手的傳世作品留下,但附庸風雅的吹拉彈唱一定是那些年裡經常發生的事情。米特里達梯也藉此向國內外的希臘文化後裔宣稱,自己是“希臘之友”,是可以理解西方文化的開明長者。

因此,米特里達梯統治時期的帕提亞帝國,牢牢的控制著波斯灣入海口的查拉塞尼。吸引希臘羅馬世界的商人訪問,鼓勵他們前往帝國腹地貿易。當地依靠海上運輸業的發展,成為了僅次於亞歷山大港的世界第二大港口。絲綢之路的繁榮,也為王室上繳了鉅額稅收。城裡的希臘化居民,可以繼續過著不同於內陸城市的生活,享受著帝國開放政策所帶來的繁榮。

當然,對於廣大還沒有來得及接受希臘文化深度影響的群體,米特里達梯也有另一套說辭。他宣稱自己所屬的帕提亞王室,是傳統東方文化的保護者與繼承人,有資格去繼承當年波斯帝國的所有遺產。他一切行為,都是為了保護東方不受西方帝國的侵佔和腐蝕。他的王朝不僅會繼續堅守波斯傳統,有朝一日還要完成復興波斯帝國的偉大夢想。

這個理想在現實世界的投射,便是對杜拉-歐羅波斯的控制。帕提亞人希望通過佔領當地,控制從敘利亞進入兩河流域的貿易線路。雖然這座城市是希臘化時代開始後,才由希臘移民建立起來的新城。但因為坐落於過去波斯帝國的控制區,難免不會成為自古以來的首選。

米特里達梯的帝國在控制當地後,繼續保留了原有的貴族。但通過扶持新代理人的手法,最終將杜拉-歐羅波斯轉化為一座同內地無異的城市。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