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為什麼是近50年來公認最偉大的電影

說《教父》是近50年來公認最偉大的電影,應該不會有什麼異議。在電影史上,寥寥幾部有可能(僅僅是可能)比它更偉大的電影——《公民凱恩》《遊戲規則》《迷魂記》《2001:太空漫遊》,都問世於1968年之前。從那之後,就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和他的《教父》的天下。

《教父》為什麼是近50年來公認最偉大的電影

毋庸置疑的一點是,《教父》已經是全世界最著名的電影之一,也被公認為是電影史上藝術成就最高的傑作之一。

時至今日,影評家們已經對這部電影的每一幀畫面做了詳盡而豐富的解讀,無論是馬龍·白蘭度在陰影當中的登場,還是他那塞進了填充物顯得有點腫脹的下巴,又或者是他那故意而為的略帶沙啞的嗓音,抑或阿爾·帕西諾第一次殺人前慌張的眼神......

這些事無鉅細的分析統統都指向一個結論——這部無甚暴力鏡頭的犯罪電影是一件精緻到近乎完美的藝術品。

《教父》為什麼是近50年來公認最偉大的電影

這部電影的巨大魅力或許用原著作家馬里奧·普佐(普佐的小說剛一出爐,就受到了極大的歡迎,40多年來,它已經是美國出版史上的頭號暢銷書,曾連續70周排名暢銷榜,銷量超過2000萬冊。

他對於本片居功至偉,不但創作了這個故事本身,而且參與到劇本的改編工作當中來,是他奠定了影片的基調)在他的小說中的序言中的一段話來解釋最為合適:“這裡的人物都是一些惡貫滿盈、壞事做盡的歹徒,但是卻沒有人會覺得他們是‘壞人’,從某種意義而言,這些‘壞人’的世界比官僚和警察統治的世界更有正義和公平可言,他們不但令人同情,甚至使人肅然起敬。”簡而言之,《教父》的魅力根源,在於它把世上最危險的罪犯,描寫得動人,甚至高貴。

影片將視點對準了在美國興盛一時的黑手黨,他們大多是意大利裔移民,集中在美國東海岸的大城市(以及像洛杉磯這樣的少數西部大城市),以家族為單位控制著自己勢力範圍內的各種犯罪活動(賣淫、賭博、詐騙、勒索等等,無所不包)。白蘭度飾演的維託·科利昂正是紐約五大家族中勢力最大一支的領袖,是這個犯罪王國裡的絕對權威,人們都尊稱其為“教父”。

《教父》為什麼是近50年來公認最偉大的電影

影片的開場就著力表現出他這種說一不二的權威,已經對自己權威的重視。窗外是他的女兒的婚禮,前來參加婚禮的客人有幾位陸續來到教父的房間,請求他的幫助。他們知道,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作為一個西西里人,教父不會拒絕任何一個合理的請求。

首先進來的是一位殯儀館老闆(他與教父並非沾親帶故,只是一個同屬西西里人的鄰居),他來請求教父幫他懲罰強暴了他女兒的暴徒。教父對此的第一個問題是,他為什麼沒有在第一時間來找他。對方的回答是他先去找了警察,但他們只是象徵性地抓了歹徒,不久就收受賄賂把罪犯給放了。

教父的回答顯示出他的一絲惱怒:“你為什麼不先來找我呢?我到底做了什麼,讓你對我如此不尊重?如果你把我當作朋友,一早來找我,那兩個混蛋早就得到他們應得的懲罰了。”在教父的眼中,在警察那裡根本沒有正義和公平可言(事實證明也的確如此),他就是正義和公平的代言人。

《教父》為什麼是近50年來公認最偉大的電影

此後,他答應了對方的請求,那兩個強暴犯迅速得到了懲罰。對此,教父從不收取任何報酬,他向來認為這樣的幫助屬於朋友之間友誼的交換,而他得到的回贈是對方在他的大兒子桑尼死去後將他被打成篩子的屍體修整得漂亮整潔。接下來進來的是教父的養子約翰尼,一個在好萊塢混跡卻遇到了麻煩的著名藝人。

教父很爽快地答應了約翰尼的要求,“我會給他開一個無法拒絕的條件”。結果,為難約翰尼的好萊塢大亨在清晨醒來時在自己的床上發現了最心愛的一匹馬的頭顱——教父之前已經給過他另一個更好的選擇,但被拒絕之後,他便開始使用最有效的手段——暴力。

《教父》為什麼是近50年來公認最偉大的電影

科利昂家族的威脅來自一個名叫索洛佐的毒品販子,他已經聯合了其它四大家族,要在紐約開展毒品生意,按他的說法,這是個利潤遠比賣淫和賭博豐厚得多的買賣。但教父是個有著傳統道德觀的智者,他認為毒品是一項骯髒的勾當,足以毀掉一代年輕人,因此拒絕了索洛佐的邀請。

當他的主意拿定之後,他人便不可更改,為了賺取毒品的豐厚利潤,索洛佐必須聯合四大家族想辦法幹掉教父。不久,教父便遭遇了匪徒的暗殺,重傷入院,勉強保住了性命。

此時,科利昂家業的繼承問題被擺在了面前,教父的大兒子桑尼殘暴好色(他也因魯莽衝動在教父出事後不久被仇家設下埋伏射殺),二兒子弗雷多弱懦無能,只有小兒子邁克爾冷靜機智,只有他可堪接任重擔,但他卻無心於此。

但當父親和整個家族面臨危難之際,還是他挺身而出,在醫院巧妙地逃過了暗殺,並且設局幹掉了索洛佐。邁克爾最終違背自己最初的心願,成為了新一代的教父。

《教父》為什麼是近50年來公認最偉大的電影

影片從始至終都在黑手黨的內部世界發展,警察與法律完全無法介入其中,他們僅有的幾次登場都是作為黑手黨的幫兇和陪襯。維託·科利昂是影片唯一的核心和力量源泉。他的力量來自於他剛正的“道德觀”(其本質就是對家庭的維護),以及他背後與政府、司法體系內的利益勾連。

維託始終是理智的,他最著名的一句臺詞就是“我要和你講道理”,在說理無用之後,他才會採用不得已的暴力手段。因此,影片的最後,當邁克爾順利接任了自己的權力地位之後,他也遵循著父親的邏輯與規則,開始對曾經出賣家族的叛徒和與家族為敵的仇家進行“大清洗”。

這場屠殺被處理成幾段平行剪輯的蒙太奇,猶如一出悲壯的意大利歌劇的詠歎調,在影片的後面兩部續集中,結尾都毫無例外地上演了這如出一轍的一幕。

《教父》在當年收穫了1億3千萬美元的票房,並且幾乎席捲了奧斯卡。它捧紅了新一代演技派巨星阿爾·帕西諾,讓老一輩的馬龍·白蘭度再度贏來了事業的巔峰。

它讓一部犯罪題材的電影第一次顯得如此優雅,具有藝術氣質;它也讓一部新好萊塢血統的電影具備一種古典的史詩氣魄。憑藉這部電影,“電影小子”一代中的弗朗西斯·科波拉首先確定了自己大師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