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如何评价明仁宗朱高炽?

亘古怀念说史


朱高炽,公元1395年被立为燕王世子。他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朱元璋的喜爱。不过由于朱高炽喜静厌动,体态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因此对于一生嗜武的明成祖朱棣来讲,他并不喜欢这个儿子。

  成祖起兵靖难,命朱高炽留守北京。朱高炽团结部下,以万人之军成功地阻挡了建文帝的大将李景隆的50万大军,保住了北京城。这一战役对整个靖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朱高炽在靖难中最耀眼的一笔。在此期间,建文帝遣书信给朱高炽,许以封王,争取朱高炽归顺朝廷。朱高炽接到书信之后看也没看,原封未动地送到成祖面前,使建文帝的反间计失败。

  此后由于他身体肥胖,不便随军作战,因此成祖将他留在后方,这样皇二子朱高煦就走上了前台。朱高煦与成祖颇有几分相像,而且作战勇猛,在武将中威信很高,在战斗中他曾多次救成祖与危难之际,成祖也曾许愿说“你大哥多病,将来皇位必将是你的”听了这话,朱高煦的热情更加高涨,在整个靖难中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

  靖难成功之后,朱棣登上了皇位,但就立皇太子的问题上又出现了犹豫,朱高炽由于仁爱、儒雅,深得文臣们的拥戴,而且他是太祖皇帝亲自为朱棣选择的燕世子,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在封建社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而朱高煦性格颇似成祖,武勇英俊,在靖难中立下大功,而且成祖也曾亲自许愿将皇位传给他,就成祖本人来讲,他是希望立朱高煦的,他觉得朱高炽过于仁弱,将来会遭人胁迫。

  但是最终成祖还是立了朱高炽为太子,因为明朝的内阁制度和汉族的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制度在某种程度制约着帝王。而且朱高炽作为世子的时候确实没有什么重大的错误,因此废之无名,很重要的一点是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敏慧异常,深得朱棣的喜爱,著名的文臣解缙曾经以“好圣孙”来说服成祖,成祖终于下定了决心,于公元1404年立朱高炽为太子。

  次子朱高煦并没有就这样屈服,他迟迟不肯就藩,留在京城伺机行动,他先是进谗言使得立储的第一功臣解缙遭到贬黜,几年之后惨遭杀害,然后私养了许多武士图谋不轨,好在杨士奇、徐皇后说服了朱棣削夺了朱高煦的部分护卫,强令他就番乐安。高煦与高炽之争才算暂时告一段落。谁知半路又杀出个程咬金,皇三子朱高燧在成祖得病期间曾密谋杀死成祖,然后矫召即位,幸得有人告密,一场灾难才没有降临,事后,由于朱高炽为朱高燧求情,成祖总算没有再追究。

  永乐22年7月18日,65岁的永乐皇帝在北征反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因此秘不发丧,将军中的漆器融成一口大棺材,将成祖的遗体装入棺材中,每日还是照例进餐、请安,只是皇帝的车帘再也没有掀开、皇帝也在没有说话,军中一切如常,同时,派杨荣与太监海寿进京密报,朱高炽得知后立即派儿子朱瞻基出京迎丧,由于大臣们的精心安排,总算没有爆发什么叛乱,政权得以平稳过渡。

  朱高炽即位后,改年号为洪熙,开始了他一系列的改革,首先朱高炽赦免了建文帝的旧臣和成祖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并允许他们返回原处,又平反冤狱,使得许多冤案得以昭雪如建文朝忠臣方孝儒的冤案,永乐朝解缙的冤案都在这一时期得到平反。并恢复一些大臣的官爵,从而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其次朱高炽选用贤臣,削汰冗官,任命杨荣、杨士奇、杨博三人(史称三杨)辅政。废除了古代的宫刑,停止宝船下西洋,停止了皇家的采办珠宝;处处以唐太宗为楷模,修明纲纪,爱民如子,他下令减免赋税,对于受灾的地区无偿给以赈济,开放一些山泽,供农民渔猎,对于流民一改往常的刑罚,采取妥善安置的做法,这一切都使得洪熙朝人民得到了充分的休养生息,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明朝进入了一个稳定、强盛的时期,也是史称“仁宣之治”的开端。

  在思想上,他崇尚儒学,褒奖忠孝,他统治期间儒家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仁宗还在京城思善门外建弘文馆,常与儒臣终日谈论经史。仁宗非常善于纳谏,曾经给杨士奇等人一枚小印,鼓励他们进谏,因此洪熙朝政治非常清明,朝臣可以各抒己见,皇帝可以择善而行。朱高炽在后宫之中也不恋女色,除皇后张氏之外,仅谭妃一人。张皇后非常贤惠,与朱高炽相敬相受;谭妃也是一位贤内助。在朱高炽死后自缢殉节,被谥为昭容恭禧顺妃。

  朱高炽对科举制度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当时由于南方人聪明而且刻苦,进士之中多为南方人,但北方人天性纯朴,忠贞,也是皇家不可或缺的支柱,但北方人文采出众的较少,为了保证北方人可以考中进士,朱高炽规定了取中比例“南六十、北四十”这一制度一直被沿用至清朝。

  公元1425年(洪熙元年)5月29日。朱高炽由于心脏病突发猝死于宫内钦安殿。死后被谥为孝昭皇帝,庙号仁宗。

  有人曾提出仁宗在位不到一年,因此对于他的贡献提出了质疑,但是殊不知成祖在位期间有大部分时间都在北征,朝中的政务一直是交给朱高炽来掌管,因此他又充分的时间来推行自己政策,为自己即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果加上这段时间,朱高炽对明朝做出的贡献就毋庸置疑了。明仁宗朱高炽一代仁君的称号当之无魂。


方言讲史


很高兴为你解答这个问题

以下是我的观点

导读

众所周知,在明朝有一名的短命天子,十月天子明仁宗朱高炽,明朝第四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仅仅十月就去世了,但是后人对他的评价是很高的,

在仅仅在位的十个月,展示出了朱高炽的一面。

1.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但身形较胖,导致身体较弱。

我们都知道他的父亲燕王-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变,许多大臣和甚至亲戚都被关在牢里,这时在位的朱高炽,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

2.朱高炽崇尚很儒学,这也体现在自己治国方面,也有很有影子,就像我上面讲,他在靖难之变,平反了许多冤狱,使很多人得以自由,弥补父亲朱棣过失这点就足以当起“仁”这个字了。

3.成为大明朝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明君。大明历史上最善良的皇帝,可能都是非他莫属。

历史对他的评价很是很高的

《明史》赞曰:“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然中遘媒孽,濒于危疑者屡矣,而终以诚敬获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尽子职而已,不知有谗人也”,是可为万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以上是我对这个人物的评价


正说历史的方老师


很荣幸回答。

明仁宗朱高炽,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的长子,在位仅不足十月,年号洪熙。

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但身体较胖,导致身体较弱,加之他不爱打仗,被安排受命于留守京城,全权处理朝政。朱高炽虽为长子,开始却不得朱棣喜欢。据史书记载,朱高炽天生脚疾,走路跛脚不便,每次行走必须有人搀扶,严重到没人搀扶便要摔倒。此外,朱高炽从小便喜欢儒家思想,喜欢读四书五经,画画,并且喜欢写书法,儒家思想将朱高炽塑造成一个谦虚有礼,宅心仁厚的人。


公元1404年,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一方面遵守礼制,让朝廷上下臣服。另一方面,朱棣非常喜欢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也归于朱高炽此人做事仁义,没有做过大的错事。 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时,次子朱高熙不服,杀死了一代文臣解缙,私下招兵买马,企图不轨,朱棣得知,勃然大怒,准备斩杀朱高熙。 朱高炽得知情况,不忍亲弟弟死去,赶紧于大臣杨士奇,徐皇后劝说朱棣,方才保住朱高熙性命。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二十九日。四十七岁的朱高炽猝死于宫内钦安殿,死后被谥为孝昭皇帝,庙号仁宗。明仁宗在位不足十月却英年早逝,这个品德才能俱属一流的天子,留下此生未竟的事业。


历史奇文记


朱高炽,明朝第四任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1424年9月即位,年号洪熙,次年5月驾崩,在位仅8个月,庙号仁宗。

朱高炽少时文武双全,被燕王朱棣立为世子。朱棣南下靖难时,朱高炽留守北平,以万人拒建文帝南军五十万众围攻而坚守北平。

他被朱棣封为皇太子后,只要朱棣因何出京,他都担任监国,锻炼出极强的行政能力,且能善待觊觎其皇太子位的几个弟弟。

朱棣北征返京时病逝,几个大臣为大局秘不发丧,朱高炽在他们精心安排下得以顺利即位。即位后,他改组内阁,削汰冗官,发展经济,规定“南六十、北四十”的科考录取比例,赦免了建文帝旧臣和其他因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又平反了一系列冤案,最后准备将京师迁回南京。

就在他紧锣密鼓准备南迁时,猝死,享年47岁。

朱高炽是明朝极为开明的儒家君主,虽仅“在位一载”,但“用人行政,善不胜书。”《明史》赞他:如可延寿,其政绩和“涵濡休养,德化之隆”,必将与汉代文景二帝比肩。


2许云辉


以前记载明仁宗朱高炽的影视剧很少,以致于大家都他不太熟悉,最近《大明风华》的播出,着实让梁冠华饰演的胖胖的明仁宗朱高炽火了一把,不过实际上的朱高炽并没与影视剧中看上去那么窝囊。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他在位不足一年,大部分的政治生涯是辅助他的父亲明成祖朱棣治理国家,因此他的政治作用和历史地位往往被忽略,但实际上,他是大明王朝继朱元璋和朱棣之后的重要统治者,他在永乐时期协助朱棣治理大明帝国,在洪熙时期适应了社会形势的需要,全面改变了永乐实际开创性的国家政策,结束了明朝国力的超负荷,首创了利国利民的“仁宣之治”,让大明王朝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永乐时期的朱高炽

成祖朱棣时期,大明帝国进入了全盛的时期,除了正常的统治活动以外,成祖朱棣进一步的开创和扩张,在他的统治时期进行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巨大规模的活动,北征蒙古,南击交趾,远航西洋,迁都北京,整个永乐时期国务都是十分繁忙的,而事情多,摊子大,最高的统治者的行政负担相当的沉重,朱棣一个人难以应付,他离开京城期间主持日常政务的就是朱高炽。在永乐一朝22年的时间里,太子朱高炽监国至少在13年以上,也就是说朱高炽是永乐中后期的重要统治者,不过和父亲朱棣充当的角色是不同的,国务重大决策由朱棣掌握,朱高炽负责日常事务。由于权力和朱棣不怎么喜欢朱高炽,朱棣曾经不断打击和限制朱高炽的权力,听信谗言,杀东宫官属等。朱高炽表面上被动应付、逆来顺受,实际上以退为进,保住自己的监国地位,明朝永乐时期进入全盛阶段,很大程度上是父子两人分工合作的成功,太子朱高炽在永乐时期也是做出重要贡献的。

即位以后的朱高炽

永乐二十二年的八月,朱高炽即位,即位以后朱高炽在夏原吉、杨士奇等人的辅助下,调整和改变了永乐时期的国家政策。一是是释放建文帝的诸臣家属,归还他们田地,让这些人的亲属从奴婢贱役、戍边罪囚的地方解放出来,恢复平民的自由,给方孝孺等人恢复名誉。客观公正承认建文帝一朝的合法地位,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二是发布政令,明令司法办案一律按照《大明律》进行,还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禁止法外用刑,全面制止了永乐时期很多人因为政治大狱而被株连的局面。三是发展完善了内阁制度,调整了永乐时期统治集团的结构,对巩固其统治,实施缓解超负荷的状态和措施,稳定局面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四是采取很多措施恢复农业经济,稳定百姓生活。

朱高炽继承和发展了朱元璋和朱棣的基业,同时大力消除前朝的弊端,从而推动了明朝社会的正常发展,开创了“仁宣之治”的良好局面,让大明王朝获得了进一步的稳定和发展。不失为明代仅次于朱元璋和朱棣的重要统治者。


千秋文史


对于大明王朝,我们印象最深的,应该是英明神武的太祖朱元璋了。除此之外,靖难之役的朱棣,荒淫无道的明武宗,求丹问道的明世宗,多年不上朝的明神宗,刚愎自用的明崇祯帝都为人津津乐道。但是一说到明仁宗,可能人们就知之甚少了。今天,填哥就来为大家讲讲这个开创有名的“仁宣之治”的帝王。

大明胖子皇帝朱高炽

虎父有胖子

大明仁宗皇帝,庙号仁宗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讳高炽,明成祖的长子,母亲是徐达的女儿,明成祖的皇后仁孝文皇后。他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八月十六日,传说当时朱高炽的母亲梦见有手持圭者拜见,因而生下朱高炽。

传说朱高炽行为端庄,曾经练习骑射,喜欢儒学。但是由于喜静不喜动,而且出生自皇族,所以明仁宗身体比较肥胖,行动不便,需要两个人搀扶。应该是所有明朝皇帝中最胖的。因而明成祖不太喜欢他。而且这也是造成仁宗短命的原因。

靖难功臣

虽然仁宗皇帝比较肥胖,但是人并不笨。做起事来溜溜滴。

1398年,因为建文帝朱允炆削藩,成祖朱棣起兵,发动靖难之役。燕王朱棣领兵前线作战,命令世子朱高炽守卫北京。朱高炽抚恤士兵,与士兵同甘共苦,以万人之兵,抵御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直到父亲前来救援。之后,成祖南征,仍然命令太子镇守北平。直到永乐二年。

和睦兄弟

明成祖共有4个儿子,朱高炽为嫡长子。但是明成祖本身就是通过篡位而登上王位的。这给了很多有能力的儿子树立了榜样。特别是朱高煦。而且朱棣其实对这个朱高炽也很不满意。因为他很胖,行动不便。而四儿子反倒是英明神武,屡立战功,很类己。

朱高煦也知道父王很器重他。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诬告朱高炽。据明史记载:

先是,郡王高煦、高燧俱以慧黠有宠于成祖。而高煦从军有功,宦寺黄俨等复党高燧,阴谋夺嫡,谮世子。会朝廷赐世子书,为离间。
而高煦、高燧与其党日伺隙谗构。
十五年,高煦以罪徙乐安。其后黄俨等谋立高燧,事觉伏诛,高燧以太子力解得免,自是太子始安。

朱高炽对兄弟的构陷不予追究,避免兄弟之间剑拔弩张。朱高燧之辈谋反,理应伏诛,朱高炽竟然为之求情,可见太子的仁德,朱高炽无愧于“仁宗”的称号。

免郑和宝船

有明一朝,自成祖开始,到宣德年间,郑和七次下西洋。时间跨度长达28年。郑和下西洋,船队规模巨大,虽然沟通了东南亚大量国家,但是也耗资巨大,劳民伤财。按照现在的话来说,是一项规模巨大的面子工程。

而朱高炽登上帝位不久,就宣布,免下西洋宝船。停止到越南,西域的采办。

 二十二年七月,丁巳,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洪熙元年。罢西洋宝船、迤西市马及云南、交阯采办。

虽然,在宣德年间,郑和的船队再一次下西洋,但是规模不再,而且从此之后,明朝就没办过类似郑和下西洋的活动了。

任贤用能,亲理朝政

朱高炽虽然在位时间不足一年,但是在位期间,在对外方面,任命北方大将,镇守大同,保定,辽东等地,稳住北方局势。同时,出兵镇压广西和越南的叛乱。

稳住因为成祖去世而出现的不稳定的势头。

在对内方面,任用贤能,特别是“三杨”,杨荣太常寺卿,金幼孜户部侍郎,兼大学士如故,杨士奇为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杨溥为翰林学士。使得仁宗一朝,政治清明。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赈济灾民

仁宗皇帝仁慈敦厚,心系百姓,然天下水旱之灾频繁,所以仁宗皇帝多次下令赈济灾民。自永乐年间以来,朱高炽赈济灾民的记载,不胜枚举。

永乐二年二月,命之监国,裁决庶政。四方水旱饥馑,辄遣振恤,仁闻大著。

二十二年七月,成祖崩于榆木川。庚辰,河溢开封,免税粮,遣右都御史王彰抚恤之。壬午,敕自今官司所用物料于所产地计直市之,科派病民者罪不宥。

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的时间,在《明史》中有关他的赈济灾民的记载,竟然有六七次之多。可见朱高炽的宅心仁厚。

减少刑狱

明仁宗不仅仅对百姓温婉慈爱,对罪犯也是体恤有加。在位期间,多次赦免罪犯。减轻罪行。平反永乐一朝留下的冤案。

在这方面,最为突出的,就是赦免建文帝诸臣的罪过。

十一月壬申朔,诏礼部:“建文诸臣家属在教坊司、锦衣卫、浣衣局及习匠、功臣家为奴者,悉宥为民,还其田土。言事谪戍者亦如之。”

不仅如此,仁宗皇帝还赦免蒙古大将的罪过。

乙亥,赦兀良哈罪。

仁宗皇帝还允许大臣进谏自己错判的冤案。减轻刑罚。

己丑,诏曰:“刑者所以禁暴止邪,导民于善,非务诛杀也。吏或深文傅会,以致冤滥,朕深悯之。自今其悉依律拟罪。或朕过于嫉恶,法外用刑,法司执奏,。五奏不允,同三公、大臣执奏,必允乃已。诸司不得鞭囚背及加入宫刑。有自宫者以不孝论。非谋反。勿连坐亲属。古之盛世,采听民言,用资戒儆。今奸人往往摭拾,诬为诽谤,法吏刻深,锻练成狱。刑之不中,民则无措,其余诽谤禁,有告者一切勿治。”

也许,天妒英才吧,这么好的一位帝王,除了身体方面,几乎找不出其他缺点的一位帝王,在位期间竟然不足一年。

张皇后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炽病死,终年47岁。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葬于十三陵之献陵,由嫡长子朱瞻基继位。

好在即位的宣德皇帝朱瞻基虽然缺点明显,但是仍然算得上勤政爱民。继续将“仁宣之治”推向辉煌。仁宗皇帝地下有知,也该瞑目了。


填哥讲史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也是一个存在感极高的朝代,她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从1368年建立,到1644年灭亡,明朝一共有16个皇帝,存在了276年。

在这其中,有不少明君,也有不少昏君。有的在历史上存在感极高,有的存在感却极低,可以完全忽略不计。

最惨的就是他,虽然只当了10个月的皇帝,却功绩累累,有很多成就,功比“文景之治”。

可是,却极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他是朱高炽,朱元璋孙子,朱棣儿子,同时也是明朝的第四任皇帝。

朱高炽是朱棣和嫡妻徐氏的长子,同时也是朱棣第一个儿子。

朱棣一直对朱高炽抱以厚望,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有一番成就。

朱高炽也很不错,从小聪慧,不仅仅受到老爸朱棣的喜爱,还深得爷爷朱元璋的喜爱。

然而,或许是吃得太好了,太无忧无虑,朱高炽长得很胖。

虽然从小朱棣就对朱高炽抱以厚望,但是,朱高炽小的时候是没有接受过帝王的教育的。

朱棣不是长子,也不是太子,作为朱棣的儿子,朱高炽本来的命运应该是一个藩王之子,继承王位。

然而,朱棣造反了,成了大明的皇帝。

于是,作为长子的朱高炽,自然就成了继承人。

可是,他的身体并不好,长得胖,还有腿疾,是一个有很多毛病的胖子。

加上,朱棣是一个寿命颇长的皇帝,等到朱棣死了,朱高炽继位的时候,朱高炽已经46岁了。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46岁还算是一个不老的年纪,还可以创业,还可以继续拼搏。

但是,对于朱高炽来说,他已经步入了晚年。

尤其,他还是一个身体并不好的人。

于是,在他当了10个月的皇帝之后,朱高炽就死了。

皇位都没有坐热。

不过,虽然他只当了10个月的皇帝,却留下了很多东西,如今的历史学家对他的评价都很高,说他为之后的仁宣之治打下了厚厚的基础。

为啥这么说呢?

在这10个月里,他朱高炽改组内阁、削汰冗官,还赦免了很多建伟地时期的大臣,很宽厚。在经济方面,因朱棣时期消耗太多,因而他发展生产、与民休息、废除苛捐杂税。最重要的是,他对读书人特别好,使得天下的读书人都十分喜欢他。


有舎有嘚才是美


最近一部电视剧《大明风华》成为大热剧,引起了很多的关注和讨论。特别是明仁宗朱高炽的扮演者梁冠华,通过精湛的演技成功的吸引了很多人对历史上朱高炽的兴趣。真的这么胖?真的这怕老爹?这么有趣?

明仁宗朱高炽,他是明成祖和徐皇后的长子。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喜欢读书,言行识度。的确如电视剧中比较胖,身体不是很好。电视剧中看着太子唯唯诺诺,很弱很搞笑,历史上可不是这个画风。朱棣起兵靖期间,朱高炽身先士卒,仅以万人拒南军李景隆五十万之众围攻,城赖以全。明成祖朱棣多次北伐,都是明仁宗朱高炽太子监国,朝无废事。足以说明明仁宗综合能力还是很强的。

明仁宗朱高炽仅仅在位十个月,历史上评价很高。明仁宗继位以后,立即赦免靖难之变中的死难诸臣的家属,平反了很多建文冤狱罪臣家属,多年征战国库空虚,天下苦兵久矣,明仁宗继位,马上停止大规模对外用兵。充分诠释了明仁宗的“仁”这个字了。明仁宗对待曾经跟自己争夺皇位的,二弟三弟也非常宽容,经常在明成祖朱棣面前给他们求情。明仁宗后继有人,儿子明宣宗大体上延续了他的施政方针,使他的仁政得以贯彻下去。明仁宗兢兢业业当了多年太子,继位仅仅十个月就驾崩了,但做出的贡献却是很大的,,欢迎交流点赞!





最宿迁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的长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至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在位,年号洪熙。

朱高炽虽然在位不到一年时间,但后世对他的评价颇高。历史盛赞朱高炽是一个开明的儒家君主,他像他模仿的古代圣王那样,坚持简朴、仁爱和诚挚的理想。如 《明史》赞曰:"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然中遘媒孽,濒于危疑者屡矣,而终以诚敬获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尽子职而已,不知有谗人也",是可为万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而中国历史上,被上庙号和谥号为“仁”的皇帝,无一例外均是有着一番作为的明君。

朱高炽虽然在位不到一年,历史评价如此之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朱高炽是一位有德之人。通过两件事就可以说明朱高炽是一个有德仁爱之人。

1、对待与他争夺储君之位的弟弟朱高煦。朱高煦与朱棣颇有几分相像,而作战勇猛,在武将中威信很高,在战斗中他曾多次救朱棣于危难之际,朱棣也曾许愿说:"努力吧,皇太子身体不好,多有疾病。"。听了这话,朱高煦的热情更加高涨,在整个靖难中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靖难成功之后,朱棣登上了皇位,但就立皇太子的问题上又出现了犹豫,朱高炽由于仁爱、儒雅,深得文臣们的拥戴,而且他是太祖皇帝朱元璋亲自为朱棣选择的燕世子,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在封建社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而朱高煦性格颇似朱棣,武勇英俊,在靖难中立下大功,而且朱棣也曾亲自许愿将皇位传给他,就朱棣本人来讲,他是希望立朱高煦的,他觉得朱高炽过于仁弱,将来会遭人胁迫。 在这期间,朱高煦多次在朱棣身边说朱高炽的坏话,诋毁朱高炽。但最终朱棣迫于压力,还是立朱高炽为太子。面对弟弟朱高炽的诋毁,朱高炽不仅没有记恨,反而以德报怨,当朱高炽犯罪,要被朱棣惩处时,朱高炽不计前嫌,替朱高煦求情。后来当了皇帝后,也给多次要加害自己的这个弟弟加俸禄,并给他的儿子们授予爵位。

2、朱高炽将朱棣在位时期被治罪流放的建文帝旧臣以及朱棣时期因为连坐的官员及其家属予以的了赦免,准其回乡;与此同时,包括方孝孺、解缙等一大批被朱棣迫害的官员们、文人,进行了平反昭雪。此举极大地稳定了人心,也是朱高炽获得了更多的地主士大夫阶层的赞誉与支持。

二、朱高炽是一位能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监国有方。 朱棣起兵靖难,由于朱高炽身体肥胖,不便随军作战,因此朱棣将他留在后方,让朱高炽监国。在监国期间,朱高炽展现了他极高的治理才能。一方面,不断优化官员队伍结构体系,提升运作效率,另一方面,朱高炽也着手解决朱棣在司法、吏治等领域挤压下来的种种弊病,经过短短几个月的改革,就使得朝堂上的政治风气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并且这也是一笔重要的政治财富留给了他的继任者朱瞻基。

2、军事指挥才能。建文元年(1399年)十一月,他手下只有1万士兵,却巧妙地组织了城防,并挫败了李景隆的一次攻击。这一次他表现的责任感和正确的判断力,有助于改变人们对他的看法 。

三、朱高炽推行了一些得民心的为政举措

1、朱高炽积极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朱高炽登基后,一改朱棣穷兵黩武的政策,让国家进行休养生息,在大力恢复国力、发展生产的同时,也对底层百姓给予了充分的关爱,无论是赈灾救济,还是减免税负上,都很好的减轻了朱棣在位时期强加给百姓的诸多负担,缓解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2、朱高炽不倡奢靡的生活作风。相较于明朝末年的崇祯皇帝的节俭是没有钱给他花,朱高炽则是有钱不愿意花。朱高炽提倡的减少开支,坚持简朴、仁爱和诚挚的理念得到了朝堂上下的一致认可。特别是在他临终前特别强调:“朕既临御日浅,恩泽未浃于民,不忍重劳,山陵制度务从俭约。”

通过以上不难看出,朱高炽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虽然执政时间短,但推行的一些举措让明朝得到修养生息,生产力得到高度发展,明朝进入一个稳定、强盛时期,为“仁宣之治”打下了坚实基础。





笑谈文史生


明仁宗朱高炽

明朝是我所不喜欢的朝代之一,因为它有太多的杀戮和密踪,而且它太沉重.今天晚上看见了吃肉的那位朋友发的帖子,就顺着这个帖子写下去了. 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他生于公元1378,卒于公元1425年, 终年47岁.他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成祖病逝后继位,在位仅1年就病死.他在1395年被立为燕王世子。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明成祖起兵靖难,命朱高炽留守北京。朱高炽团结部下,以万人之军成功地阻挡了建文帝的大将李景隆的50万大军,保住了北京城。这一战役对整个靖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朱高炽在靖难中最耀眼的一笔。在此期间,建文帝遣书信给朱高炽,许以封王,争取朱高炽归顺朝廷。朱高炽接到书信之后看也没看,原封未动地送到成祖面前,使建文帝的反间计失败。我曾经就此人和一位朋友讨论过这个人,他说朱高炽在位只一年,因此他能否有贡献有明朝.我通过查阅一些资料,明确了以下的认识. <>中有这样的记载:"成祖举兵,世子守北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