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移民在元朝末年的劫難


阿拉伯移民在元朝末年的劫難

泉州大開元寺石塔

泉州,古稱刺桐。在明代之前,泉州一直是中國最重要的貿易港口。隨著對外貿易的興起,大約從南北朝時期到隋唐,泉州逐漸發展為世界級的商業城市,吸引了眾多阿拉伯地區的商人來此經商,很多阿拉伯商人選擇定居在泉州。本文所稱的阿拉伯商人是廣義上的說法,泛指來自於中東、西亞、中亞地區而最終定居於中國的移民。這些移民有著不同的信仰,有基督徒、穆斯林、猶太教徒及信奉其他教派的民眾。這些移民在數百年間往中國各地定居生活,如今在揚州、泉州、廣州等地依然可以找到他們留下的遺蹟。


阿拉伯移民在元朝末年的劫難

泉州基督教泉南堂

唐朝末年,黃巢叛亂。我們所熟悉的國民黨軍統特務頭子戴笠是浙江省江山縣人。在江山縣有一處關隘叫作仙霞嶺,仙霞嶺是閩浙兩省的交界處。黃巢就是從仙霞嶺進軍福建,又翻越五嶺攻入廣東,879年,黃巢佔領廣州城。依據阿拉伯方面的史籍記載,黃巢攻入廣州後屠殺了12萬阿拉伯商人。問題是在中國方面的史料上並沒有相關記載。但是,這至少說明二個問題,一是阿拉伯商人定居中國者眾多;二是黃巢部隊所到之處破壞甚大。


阿拉伯移民在元朝末年的劫難

泉州具有伊斯蘭風格的田安大橋

到了宋代,隨著政局的穩定,技術的進步,經濟較之前代有了極大發展。泉州更是發展成全國首屈一指的大商港。泉州的繁華,吸引了大批阿拉伯商人長期在此定居,並形成了阿拉伯商人聚居的“蕃人巷”。為了管理蕃人巷,宋代在蕃人聚居處置蕃長一人,由蕃人自己選出。蕃長負責代政府向蕃商徵稅,並行使一定的司法權。蕃商之間的糾紛,由蕃長處理;蕃商和中國人之間的糾紛,小事由蕃長處理,大事交由中國官府處理。元代基本沿用了這一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阿拉伯後裔蒲氏家族在北宋時從越南遷居到廣州定居,南宋時又遷居到泉州。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蒲氏家族的蒲壽庚被授予福建廣東招撫使、總海舶之職。但此時的大宋行將就木。


阿拉伯移民在元朝末年的劫難

泉州洛陽橋

蒙元建立,貿易政策極為寬鬆,先後在泉州、慶元(寧波)、上海、澉浦(浙江海鹽)、廣州、溫州、杭州設立市舶司。在《馬可波羅遊記》中,將泉州和亞歷山大港進行對比:假如有一艘載滿胡椒的船開到埃及的亞歷山大港或其他基督教國家,就會有一百多艘船開到刺桐港(泉州港)。同時代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圖泰來到泉州時,也稱讚泉州是世界上最大的商業港口。在元代時,阿拉伯商人以穆斯林為主。伊斯蘭教義認為經商是高尚的職業,商人猶如世界上的信使,是真主在大地上可以信賴的奴僕。


阿拉伯移民在元朝末年的劫難

泉州清淨寺

元末局勢動盪,各地起義軍風起雲湧。蒙元政府無力恢復秩序,便下詔“令郡縣團結義民以自守”。於是,各地實權人物紛紛擁兵自重。泉州是對外貿易的最大商港,蕃商們以自己的蕃長為首領,組織起“亦思巴奚軍”。亦思巴奚是波斯語,意為蕃長或港務長。亦思巴奚軍成立後,便加入了元末亂局爭鬥,曾一度佔領福州等地,使得亦思巴奚軍與其他軍閥勢力矛盾激化。1362年,蒲氏家族中蒲壽庚長子蒲師文的女婿那兀納發動兵變,控制了泉州軍政大權。


阿拉伯移民在元朝末年的劫難

泉州清淨寺簡概

此時,福建局勢開始出現大的變化。福州福清人陳友定因屢建軍功,被元廷授予福建行省參政。1365年,陳友定擊敗了吳王朱元璋派遣來攻打福建的部隊,福建全省除興化、泉州外,已經全部為陳友定所有。1366年5月,陳友定之子陳宗海率水陸大軍包圍泉州,那兀納兵敗被殺。陳宗海進入泉州城,閉門三日,將“西域人盡殲之”,這無異於一場大清洗,甚至有些漢人因相貌類似胡人而被誤殺。由此,從宋朝時形成的蕃人巷社區解體。


阿拉伯移民在元朝末年的劫難

泉州市歷史景點指示牌

兩年後的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同年,明軍攻佔福建,陳友定被俘後遭殺害。明清兩代,因海上貿易時禁時開,加上清末上海、天津、香港成為新的重要對外貿易港口,泉州再也沒能恢復到宋元時的歷史地位。


阿拉伯移民在元朝末年的劫難

泉州文廟

穆聖曾說:學問遠在中國,亦當求取。因此,學問遠在西亞、歐洲、非洲、美洲,我們也應當去追尋。泉州的歷史告訴我們,只有抱持海納百川的心態才能獲得大的發展,並在發展中不斷完善自己,壯大自己。我們今天建設“一帶一路”,可以很好地吸取泉州的歷史經驗,留其精華,去其糟粕,和世界各民族一起,建設一個繁榮、和平、共贏的世界貿易新格局。


阿拉伯移民在元朝末年的劫難

泉州元妙觀凌霄殿

晨雲/2019.12.16日

圖片攝影:泉州景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