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山海關潰退北京後死守北京會有什麼結果?

用戶6502379185851


李自成的手下都是一群烏合之眾,守城是需要很強的意志,完美的配合和較高的戰鬥素養的。李自成的軍隊根本不具備這些素質。再加上吳三桂報仇心切,關寧鐵騎驍勇善戰,又有清軍的協助。如果闖王固守北京的話,結果只能是城破身死,搞不好還要千刀萬剮。


歪脖老葉RET


李自成的大順軍從山海關潰退以後,很快放棄北京的確是重大失誤,因為北京城城牆堅固,易守難攻,之前清軍曾經幾次圍攻崇禎帝坐鎮的北京都無功而返就是證明,如果李自成堅守北京,會大大延緩清軍入侵中原的進度。


一片石大戰李自成的大順軍雖然遭遇慘敗,但李自成投入山海關戰役的軍隊總共只有六萬多人,對號稱擁有百萬大軍的李自成來說,並不是致命的打擊,後來李自成撤退到西安時仍然有六十多萬大軍,而清軍主力加吳三桂軍總共不過十幾萬人。可以說大順軍的兵力仍然佔據絕對優勢。


對於李自成來說,即使李自成率領大順軍主力從北京撤退到河北甚至山西一帶,也不應該完全放棄北京,至少應該留一部分大順軍兵力堅守北京,與外圍的源源不斷的大順軍對清軍形成夾攻之勢。

當時李自成手下的頭號大將劉宗敏已經在一片石大戰受重傷,李自成留守北京的最好人選就是文武全才的李巖,提出“迎闖王,不納糧”口號的李巖善於安定人心,可以讓李巖率領幾萬大順軍精銳在北京城爭取民心,堅守北京,而李自成統帥十幾萬大順軍主力坐鎮河北山西一帶,與全國各地源源不斷增援北京的大順軍對覬覦北京的清軍形成圍攻之勢。

綜上所述,李自成如果留李巖等智勇雙全的大將堅守北京,畢竟李自成從北京城獲得幾千萬兩白銀,與清軍打持久戰的軍費絕對充足,而入關的十幾萬清軍卻面臨後勤保障困難,如果大順軍堅守北京,打持久戰對清軍非常不利,只要大順軍堅守北京幾個月,多爾袞與吳三桂必然退回山海關。

可以說文武全才的李巖是李自成集團最優秀的人才,如果李自成重用李巖堅守北京,絕對可以撥亂反正挽回人心,克服鼠疫等困難的可能,與李自成的大順軍主力內外夾攻打退清軍,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可惜李自成一錯再錯,輕易放棄北京就是李自成的重大失誤,而在從北京撤退以後聽信牛金星的誣陷冤殺李巖更是自毀長城的致命失誤!

可以說李自成聽信牛金星誣陷冤殺李巖,重蹈崇禎帝朱由檢聽信溫體仁誣陷自毀長城冤殺民族英雄袁崇煥的覆轍,朱由檢冤殺袁崇煥最終導致大明王朝的滅亡,而李自成冤殺李巖最終導致大順政權的滅亡!


厚德載物49847


李自成在北京紫禁城武英殿登基做皇帝,當了四十二天皇帝,傳說吃了四十二天餃子,窮怕了,覺得吃餃子才能最體現身份,縱容驕兵悍將搶掠,逼迫降臣百官獻銀。得罪了當時的士紳階層,手下將領劉宗敏又掠了吳三桂的愛妾,還綁架殺害吳三桂他爹。殺父之仇奪妾之恨全佔了。最終吳三桂聯合八旗軍在一片石擊敗了李自成。

如果李自成死守北京的話意義也不是很大,李自成的的闖軍更像是一個鬆散的武裝聯合體,沒有管理國家的形態意識。而且山海關的退敗只是多次失利中的一次。同年十月清軍進攻太原,懷慶,榆次。李自成處處抵抗處處失利。他在潼關再次被清軍擊敗,最後逃亡湖北湖南一帶周旋直至滅亡。

個人覺得,設想如果李自成不要分兵把守,而是迅速收縮兵力,以土地換時間,保存有生力量。重兵駐守潼關,保全陝西等地,想辦法對外修好並聯合南明政權共抵清軍,對內積安撫百姓並深入到清軍後方開展游擊戰,聯合當時敵後反清勢力,讓清軍無法集中力量南下,最終形成南宋(明),西夏(順),金(清),大理(張獻忠大西)的版圖格局倒是也未可不知。

當然歷史不能改寫,個人愚見而已


來去是夢成敗皆空


公元1644年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率領精兵六萬,從北京出發,前往山海關鎮壓反叛的吳三桂所部。四月二十一,著名的山海關之戰爆發。到了二十二日中午,李自成所部在經過兩天的激戰後,已經佔據上風。吳三桂的軍隊已經支撐不住,眼看就要失敗。

但是,讓李自成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在突然刮來的東北風之後,衝出了清軍的騎兵。這支精銳騎兵迂迴到大順軍的左側背,發起了突然襲擊。猝不及防的大順軍在吳三桂的軍隊和清軍的夾擊下,迅速潰敗,退往永平。二十三日,大順軍再戰永平,再次失敗,只得退回北京。

李自成撤回北京後,於四月二十九日在武英殿補即帝位。在第二天就撤出北京,向西南方向轉移。清軍隨即不戰就佔領了北京。那麼,李自成如果不撤出北京,又會怎麼樣呢?

北京作為明朝的首都,作為明朝皇帝“天子守國門”的重要據點,經過了多年的修建。北京在為中國北方最重要的城市,防禦體系當然是一流的。在明朝歷史上,多次外族的入侵都曾打到北京城下,但都沒能奈何得了北京的防禦,只有鎩羽而歸。

那麼,李自成在山海關之戰後,難道不能依託北京,來與清軍對抗嗎?為什麼要輕易放棄北京這座重鎮呢?這要從幾分方面來分析。

一、李自成本身沒有在北京建都的打算。

李自成在襄陽建立政權的時候,就對未來的戰略和群臣做過研究。一部分人的意見是直取北京,一部分的意見是先取南京,最後一部分人的意見是先取關中為業,然後出山西取北京。最後,李自成採納了最後這個意見。

這些意見實際上是對未來大順朝的建國方略做了探討。採取先取關中為業,實際上是把將來大順朝的都城設置在了西安。在李自成佔領關中之後,就相應的做了準備。他改西安為西京,建國號大順,改元永昌,並進行了一系列的建設。

這樣,李自成沒有將北京作為將來都城的打算。所以,他雖然佔領了北京,也沒有對北京特別重視。他心目中的大順朝的根本重地在關中,這影響了他在北京的各項行動。

二、對北京的政治、軍事地位重視程度不足。

由於李自成沒有準備把政治中心放置在北京,不想在此建都,所以他在北京處理問題上就不是那麼的嚴謹,在很多事情上的處理就比較隨意。在剛進入北京的時候,大順軍的軍紀十分嚴明。曾經有個別人進行搶劫,被抓住後立刻被公開處決。

但是,由於政策的疏忽,不久之後,大順朝開始了“追贓助餉”的運動。這個運動由於失去了控制,造成了大順軍的軍紀敗壞。層出不窮的違反軍紀擾民的事件,這嚴重的影響了當地的民心,使得大順軍失去了百姓的擁護。

而那些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和明朝的舊官吏,則在大順朝的打擊下,迅速走向了大順朝的反面。他們不僅反對大順朝,逃亡躲避大順朝,而且還希望清朝軍隊到來,趕走大順軍。由於李自成在北京沒有執行正確的政策,擴大了對立面,使得自己失去了當地的民心支持,這是他無法在北京立足的主要原因。

三、山海關之戰後防守北京的軍事形勢不利。

由於李自成在北京的錯誤政策,不但失去了民心的支持,還逼反了吳三桂。在去討伐吳三桂的時候,李自成本意是派劉宗敏和李過去,可是這兩人“耽樂已深,無鬥志”,不得已只得自己御駕親征。

而李自成對北京北方的軍事形勢瞭解不清楚。他不知道,清朝已經訂下了入侵中原的方略。四月初清朝已經進行了軍事動員,並且在四月九日就出發準備入關了。而李自成根本就不知道這個情報,他根本就沒有把清軍計算在內。

因此,李自成認為自己只是要面對吳三桂孤立的四萬軍隊。他在此之前將袁宗第部派往河南,而也沒有從關中調集軍隊來北京。他去進行山海關之戰只帶了六萬軍隊。

但是,這六萬軍隊主要是李自成的御營軍隊,是大順軍中最精銳的軍隊。這支軍隊在戰鬥中顯示了堅強的戰鬥力,在兩天的時間裡,將名震天下的“關寧鐵騎”打到了崩潰的邊緣。但是,由於山海關之戰的失敗,這支軍隊大部被殲滅了。這是李自成多年的精銳,喪失了這支軍隊對李自成的軍心士氣打擊很大。

李自成回到北京後,也曾經想防守北京。他下令拆毀城外關廂的民房,但是,他很快改變了主意,決定撤出北京。史書記載,李自成當時是這樣考慮的:

北兵勢大,城中人心未定,我兵豈可久屯在此。即十北京不敵一秦中險固,為今之計,不若退出關西,以圖固守。

出於以上的考慮,李自成於四月三十日放棄北京,退往關中。

四、李自成如果守北京能夠守住嗎?

我們可以看到,李自成也有過固守北京的打算和舉動。但是,如果李自成固守北京,是很難守住的。因為他所處的環境,和明朝守北京的環境截然不同,可以說是相差百倍。

明朝時期,北京也多次被圍。最嚴重的一次是在土木堡之變後,瓦剌軍隊圍攻北京。當時,明軍主力在土木堡全軍覆沒,北京的防禦空虛。但是,就是在於謙的防守下,明軍不但守住了北京,還打退了瓦剌軍隊。

這是因為,在當時,雖然明軍主力被殲,但是北京還有一部分軍隊,依託北京的防禦工事,可以死守。于謙擁立景泰帝穩定了軍心士氣。外又有勤王之師不斷到來,最後,瓦剌軍進攻不下堅城,後有勤王之軍夾擊,最後被迫撤走。

而李自成面臨的局面則完全不同。他的主力精銳在山海關被殲滅,在北京只剩下敗殘的軍隊和原來明朝投降的京營人馬,士氣低落,沒有多少戰鬥力。

而由於“追餉”造成的惡劣影響,使他失去了民心的支持。清朝軍隊已經不是單一的少數民族軍隊,它已經成為由吳三桂軍引領的強軍。數量將近是李自成在北京軍隊兩倍的清軍,由於有漢族軍隊的配合,清軍已經具備了攻下北京這樣防禦工事的城市的能力。

再加上李自成過於輕視北方的軍事力量,他的軍隊分散很廣。他將一部分主力調往河南,一部分主力放置在關中。如果李自成被圍困在北京,那麼他的勤王之師是很難及時趕到的。這樣,李自成就只能在北京束手待斃了。

結語:

由於李自成的政治、軍事策略的錯誤,他在佔領北京後犯下了很多錯誤。最後,在山海關之戰中,這些錯誤集中懲罰了他,使得他遭受了慘敗。

在失敗撤回北京後,李自成很快就決定撤出北京,並予以實施。這是因為李自成本身就沒有想在北京建都,他對北京的政治、軍事地位考慮不足,準備隨時放棄。而且他的軍事實力遭到極大損耗,無力打退清軍的進攻。北京的民心也被他的錯誤“追贓助餉”舉動而丟失。外面的軍隊也被他遠派外地,無法及時救援。在這一系列的因素驅使下,使得李自成決定放棄北京,回防他的根本重地關中。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李自成不是不想守北京,是根本守不住,如果留守北京只有死路一條,最終會被各方勢力消滅。

他為什麼不死守北京,主要是以下的幾個方面:

第一,李自成在北京並沒有牢固的統治基礎。當時雖然明朝已經滅亡了,但是當時的人還是比較思念明朝廷的,而李自成本身的統治又殘暴,所以人民是不可能去支持他的,沒有群眾基礎是守不住的。

第二,李自成還是認為自己的統治基礎,包括自己的大本營在西部,所以呢,在落敗了之後就還是打算逃跑。

第三,由於農民起義的階級侷限性,佔領北京後,起義軍安於享受富貴,缺乏思想統一性及目標,迷失方向。

第四,李自成胸無大志在攻陷北京之前他還期望只要朝廷能夠拿出幾千萬兩白銀,並且封他做王的話,他就退兵,可見這個人並沒有多大的志向,逃回西部,僅僅是想佔山為王而已。

第五,當時各方實力錯綜複雜,包括清軍,張獻忠,明朝殘餘勢力等,李自成軍事實力不足以在北京站穩腳跟。

綜上北京是農民起義軍守不住的,只有撤退。





滿山紅遍


李自成退出北京是明智的選擇,固守北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時間太短根本沒有什麼群眾基礎加上山海關兵敗後士氣低落,因此想守住北京城是很難完成的。

從雙方實力看清軍已經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山海關大戰後李自成精銳損失慘重,八旗軍由於收編了吳三桂部實力反而增長了不少。李自成的起義軍在北京附近兵力只有10餘萬,八旗軍加上吳三桂部兵力超過了20萬,假如李自成不撤到陝西而是固守北京,基本上是要被包圍在北京城的。僅僅依靠一個北京城是守不住的,畢竟長期圍困上百萬的北京市民光吃糧食就很難堅持,李自成的起義軍在北京城還沒有待足一個月根本沒有什麼群眾基礎可言,因糧食缺乏而軍心潰散是早晚的事。北京城雖然城防堅固卻不能做長期堅守,假如沒有外部援軍只靠京城的孤軍那麼城破是必然的。

起義軍雖然佔領了北方但很難組織起有效的援軍

李自成的起義軍雖然在陝西起兵並在河南經營,但真要到了危機關頭還是很難有部隊前往救援,八旗軍早就制定了圍點打援的戰略,假如援軍實力不夠強大也很難解除八旗軍對北京城的威脅。起義軍的領導模式本來就鬆散,又在圍困的潰敗之際想要有援軍去拼死救援這本就不現實。

此時的山海關已經歸於清朝因此八旗軍基本是傾巢而出,八旗軍加上吳三桂的降軍兵力輕鬆超過了二十萬人,八旗軍以騎兵為主機動能力強支援能力也不錯,想打敗它們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實證明八旗軍是當時中國最強大的部隊沒有之一,而李自成的起義軍是很難對它產生威脅的,想戰勝八旗軍確實缺乏足夠的實力。

退守陝西是明智之舉可是潰敗卻很難說英明

李自成起義軍避開清軍鋒芒回到起兵的陝西本是明智的選擇,只可惜在清軍的追擊下一路潰敗這就顯現出農民軍的戰鬥意志不強烈了。八旗軍志在統一天下其首領多爾袞也是雄心勃勃,李自成在山海關兵敗後一直逃竄,不堅守最終也走向了絕境。

假如李自成在陝西重鎮旗鼓利用在陝西良好的群眾基礎和八旗軍做持久戰,結果如何還真不好說。但起義軍一觸即潰四處逃竄也讓軍心民心盡失,八旗軍很快將北方平定建立起了穩固的中原政權。

李自成固守北京只有死路一條,退回陝西本是戰略撤退只可惜因為把握不當變成了戰略潰敗。沒想到李自成回到陝西后沒想抵抗而是繼續潰敗逃竄,在這樣錯誤的決策下最終走向了失敗也是歷史的必然。


秋雨魯北說歷史


不是不想守,是守不住。

守成需要百姓的支持,北京城很大,李自成新敗士氣不高,再加上之前大規模追贓,搞得烏煙瘴氣民心盡失,根本守不住的

李自成的問題不在於放棄北京,而在於放棄山西太快,沿途沒有留下任何自己的部隊,而是非常迅速的退回到陝西,這樣當建州佔據北京後,先前投降李自成德明朝將領全部投降建州,建州軍可以兵不血刃的追著李自成。

第二大問題就是懷慶之戰,贏得了戰爭但輸掉了戰役,致使建州兩路大軍圍攻李自成殘軍,沒有獲得喘息,被迅速擊垮了。

如果李自成在從北京到西安的沿途重鎮都留下自己的班底,固然會分兵,但日後建州進軍時不會那麼快,自己在西安有老底子,還能休養一段時間再觀察局勢,舉手投足間會從容很多。當建州起兩路軍進攻闖部和南明時,不要熱衷於局部戰爭,那樣打贏了也沒有什麼卵用,只面對一路軍馬的話潼關絕對沒問題,要知道建州當時分兵兩路是想把南明滅掉的。李自成如果守住潼關,那麼整個局面就活了。


甲申十七年


結果就是一樣會失敗的。

李自成在東征山海關時,帶走了在北京的大部分軍隊和能征善戰的將領,據南明史專家顧誠先生考證,隨李自成東征山海關的大順軍精銳當在十萬左右,而僅留下丞相牛金星率一萬左右的士卒守衛北京,李自成意圖一戰在山海關擊敗吳三桂,沒有想過戰敗的情況。

但是,出乎李自成意料的是吳三桂已經聯合了清軍,吳三桂的四萬關寧鐵騎加上原山海關總兵高第的一萬山海關守軍,共五萬人。清朝得知北京劇變之後,傾巢而出,“男丁七十以下,十歲以上,無不從軍”,總共湊齊了十萬兵馬,而此時由多爾袞率領的、在山海關的清軍有七八萬之多。

從雙方的力量對比可以看出,大順軍已經落了下風,而後來的事實也證明,雖然大順軍也是能征善戰之輩,但是絕不是常年野戰的關寧鐵騎和清軍八旗的對手,更何況人數還不佔優,所以李自成的大順軍在山海關大敗在所難免。大敗之後的大順軍損失慘重,此時如果退守北京,即使加上北京原來的一萬大順軍留守部隊,也不可能是關寧鐵騎和八旗軍的對手了。

另外,大順軍剛剛進入北京,隨即又在山海關大敗,大起大落必定造成士氣低落,而吳三桂的關寧鐵騎是要為崇禎皇帝復仇的“哀兵”,再加上如狼似虎的八旗軍,從士氣上來說,大順軍落了下風。

再就是李自成剛進北京以後在北京的所作所為已經失去了民心,北京內部的敵對勢力也已經遍佈了。北京城內反對的力量已經很強大。

而且,山海關和北京之間無險可守,一馬平川,吳三桂和清朝聯軍以騎兵為主,兩天即可抵達北京。而如果李自成固守北京,想要調集河南、山西等地的大順軍前來北京勤王,時間上也來不及了,到時候北京就是孤城一座,李自成恐怕也將重蹈崇禎皇帝的覆轍。所以李自成選擇放棄北京無可厚非,畢竟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瀟驍宇1


李自成剛入京時,對百姓,明朝後裔優待,當打開國庫時發現只有幾十萬兩銀子,為了軍需,下令讓明朝官員交銀子,在整個催款過程中,劉宗敏縱容手下的士兵,對明朝官員進行了搶劫、掠奪、姦淫婦女等行為。雖然最後闖軍收穫了幾千萬兩白銀,但他們在入城之初樹立的良好形象,已經在明朝官員和京城百姓心中完全崩塌,所以明朝南方還有大片勢力不會容忍他的存在會攻打他。

另一方面,滿族在東北羽翼已經豐滿,再加上吳三桂的投降,勢力大增,必然不甘心只守東北,勢必南下,北京就是南下的一道障礙,必須清除。

所以李自成如果固守北京肯定會遭到北邊滿族的攻擊,南邊明朝殘餘勢力攻擊,最終滅亡。


歷史研糾師


李自成只是農民軍的領袖,單從軍事的標準看,李自成算不上成熟的軍事人才的,從他起兵到攻入北京的所有戰例來看,很多的都是屬於人多一擁而上,取得的勝利,如果遇到歷害的將軍的話,被人以少勝多打得抱頭而逃的情況記載上有很多的。所以,以李自成的軍事水平領導一群烏合之眾,不可能守得住北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