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窗邊的小豆豆》作者以親身經歷告訴你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窗邊的小豆豆》作者以親身經歷告訴你

“孩子上幼兒園要上私立的。公立幼兒園什麼也不教,天天只是讓孩子玩。”

“孩子一定要上幼小銜接班,否則進入小學,學習跟不上。”

“孩子一定要上興趣班,補習班。老師喜歡學習好的學生。”

“孩子在快上學時一定要養成認真聽講不影響其他小孩的習慣。要不然你就等著老師請去談話吧。”

當我有了孩子,身邊的寶媽們總是給我分享她們認為無比正確的教育方式。不能否認,這些教育方式很迎合升學提分的需求,但是這真的是孩子們需要的教育嗎?孩子們的教育裡只能有分數、補習班和升學嗎?答案是否定的。

《窗邊的小豆豆》的作者黑柳徹子就以自己童年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孩子需要的教育不止停留在分數和課堂紀律方面,孩子需要的教育應該是從孩子心理建設、人格塑造和興趣培養出發。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窗邊的小豆豆》作者以親身經歷告訴你


作者黑柳徹子,也就是書名中的小豆豆。(因為小的時候身邊的人都叫黑柳徹子“小徹子”,而她因為年紀小發音不準確就把“小徹子”說成“小豆豆”,所以小的時候她就以為自己叫小豆豆。)黑柳徹子從一個被老師約談家長、被學校責令退學的孩子成長為現在的主持人、隨筆家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和平運動家。這也離不開她童年裡那段教育時光。她把這段時光記錄在了《窗邊的小豆豆》一書中。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窗邊的小豆豆》作者以親身經歷告訴你


《窗邊的小豆豆》,豆瓣評分高達8.7分,而且長年位列育兒暢銷書單。

新華社曾經這樣評價這本書:沒有一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沒有一個老師不愛自己的學生。關鍵在於,你的愛是孩子需要的嗎?你的愛是否扼殺了孩子的童真?《窗邊的小豆豆》能夠引起無數人共鳴,在兒童教育的方式上,給成人提供了深刻的啟示。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窗邊的小豆豆》作者以親身經歷告訴你

1. 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現在的通訊技術越來越發達,這使得學校班級管理變得比以前方便多了。每個班級幾乎都有自己的班級管理群。老師可以通過班級群佈置作業、發佈班級信息,但是也有老師甚至將班級排名表發到群裡或者在群裡指名道姓地批評學生。而被批評的學生則被家長一頓罵或打。

班級管理是變方便了,但這樣發排名錶和指名道姓批評學生的做法則極大地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黑柳徹子小的時候因在學校課堂上表現不規範,影響課堂紀律和其他孩子學習,而被老師約談家長,並責令其選擇退學。如果放在大多數家長身上,不免回去會大罵孩子一頓並威脅孩子說你被學校開除了,看你以後怎麼辦,看你以後還敢不老實。而黑柳徹子的母親則沒有將孩子被退學的事情告訴她,她不想讓孩子背上思想包袱。她極力四處尋找能接受孩子的學校。而且值得慶幸地是她找到了巴學園。

更加幸運的是巴學園的校長小林宗作是個教育家,且他也懂得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學校裡有個叫高橋的男同學,他是學校裡個頭最矮,四肢最短的孩子。像這樣的孩子,體育比賽對他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可是每年運動會他都是第一名。這是因為運動會的項目都是小林宗作校長依照高橋同學身材短小的特點設計出來最適合他的項目。用這樣的方式保護孩子最脆弱的自尊心。

在保護高橋同學自尊心方面,小林宗作校長還組織同學們進行裸泳。因為不管什麼樣的孩子,不穿衣服進入泳池裡就像回到了剛出生時的樣子。每個孩子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差異之分。

還有一次是在一節課上老師在講人的發展歷史,講到尾骨時無意中說了一句話。老師說“在很早以前,人是有尾巴的。現在我們班同學誰還有尾巴。現在是不是還有留著尾巴的人哪?高橋同學恐怕就是吧。”高橋同學趕緊站起來,擺著小手認真的說“沒有!沒有!”而這一場景被旁聽的校長看見了,所以他把老師叫到了家裡的廚房裡批評了她。雖然老師也許並沒惡意,但是像高橋這樣身體有殘疾的孩子心靈更脆弱,更需要保護他的自尊心。而校長並沒有在別的老師面前批評這位老師,也是保護了老師的自尊心。

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中,尊重需求排在了第4位。可見人們對於尊重的需要。只有在社會群體中被認可了,被尊重了,才會激發起人的自信,才能為學習更多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如果我們想給孩子他想要的好的教育,就應該從保護孩子的自尊心開始。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窗邊的小豆豆》作者以親身經歷告訴你


2. 用平等的心態看孩子

紀伯倫有首詩: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每個人的人格都是獨立的,我們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命令自己的孩子。社會不一樣了,孩子和我們的思想也不一樣了。但是現在卻不乏許多心裡懷著“我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路都多。”總想用自己對人生的認識去指導孩子的家長。

而小林宗作校長卻用平等的態度對待小豆豆。在他們剛見面時,小林宗作校長便願意花費4小時來聽小豆豆說話而不打斷她。這感覺像對待一個朋友一樣。

在巴學園的學習安排也是由學生們自己選擇。在第一節課開始的時候,由女老師把當天課程表上全部課程的問題都滿滿地寫在黑板上,然後由學生們選擇自己想從哪個題開始做。把學習的選擇權交給孩子。

最讓黑柳徹子記憶猶新的是在小林宗作老師看到她在撈掉到廁所裡的錢包時,沒有進行阻止而是以朋友的口氣說幹完了要把被掏出的糞便送回原處。讓黑柳徹子心中升起一種校長看到她這麼幹不但沒生氣,反而是把她當作了正常人格的人來對待的心情。因為如果換成普通人看到這種行為,肯定會說太危險了,太髒了進行阻止。

如果把人生比作遊樂場。進入遊樂場後應該讓孩子自己選擇玩哪個遊戲項目,而不是把他們當做孩子告訴他們要玩什麼遊樂項目,要不然那樣的人生就索然無味了。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窗邊的小豆豆》作者以親身經歷告訴你


3. 培養孩子的感受力

改用顧城的一句話。顧城曾說“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而對於這個世界的學習,我覺得可以用這麼一句話“上帝給了我生命,我要用它感受生活。”

我對學習的理解是通過學習來更好地認識生活認識世界。那麼在生活中通過感受來了解學習世界肯定比在書本中來的更加真實。可是許多家長卻不這麼認為。

有一次我和女兒在樓下散步看到不遠處有一個大概3歲的小男孩在聚精會神地坐在樹坑裡撿小樹葉。她媽媽走了過來說“這多髒啊,咱們回家去看書走。”小男孩不情願地扔下了小樹葉。類似於這樣的家長很多。但是他們完全可以將孩子撿來的樹葉洗乾淨,和孩子一起做樹葉畫。在製作的時候也可以給孩子講講樹葉上的莖脈和樹葉一年四季的變化,這樣可以讓孩子更直觀地瞭解樹葉。

巴學園就會在孩子們完成課程後組織散步活動。比如去九品佛寺散步。在散步的過程中,孩子們可以感受田野,可以看古井,看黃色的菜花,而通過看菜花可以更好地瞭解花的雄蕊和雌蕊。

這種散步表面上好像是自由遊戲的時間,實際上卻讓孩子們學到了寶貴的知識。而這一切又正是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的。

又比如巴學園最特別的午餐時光。校長小林宗作讓孩子們從家中帶來海里的東西和山裡的東西。這樣就讓孩子們對什麼樣的食材來自海中什麼樣的食材來自山裡有熟悉的認知。而且把午餐作為一種儀式性的活動,讓孩子們在吃飯時更加能感受到食物的美味。

類似於散步和午餐時光的活動,巴學園裡比比皆是。比如在禮堂裡搭帳篷野營,在九品佛寺安排試膽量的遊戲,讓孩子們看運來新車廂教室的過程(在巴學園裡孩子們上課的教室都是由一節節車廂組成的,很有創意)。巴學園將教育滲透在在校生活的一點一滴中,而這正是教育所倡導和需要的。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窗邊的小豆豆》作者以親身經歷告訴你


書中寫到在校外響起其他學校孩子編的兒歌“巴學園,破學校!進去一看,還是個破學校!”時,巴學園的孩子非常生氣,尤其是黑柳徹子,她竟跑出去追趕那些編兒歌的孩子,並自己說“巴學園,好學校!進去一看,還是個好學校。”不一會兒,巴學園的同學們都跟著唱了起來。這不僅是孩子們對小林宗作校長教育理念最大的肯定,而且告訴讀者什麼樣的教育是孩子們真正需要的。這樣的教育真正滲透孩子心靈,如一顆小小的種子在孩子心中發芽,最後陪伴孩子慢慢長大,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