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作者以亲身经历告诉你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作者以亲身经历告诉你

“孩子上幼儿园要上私立的。公立幼儿园什么也不教,天天只是让孩子玩。”

“孩子一定要上幼小衔接班,否则进入小学,学习跟不上。”

“孩子一定要上兴趣班,补习班。老师喜欢学习好的学生。”

“孩子在快上学时一定要养成认真听讲不影响其他小孩的习惯。要不然你就等着老师请去谈话吧。”

当我有了孩子,身边的宝妈们总是给我分享她们认为无比正确的教育方式。不能否认,这些教育方式很迎合升学提分的需求,但是这真的是孩子们需要的教育吗?孩子们的教育里只能有分数、补习班和升学吗?答案是否定的。

《窗边的小豆豆》的作者黑柳彻子就以自己童年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孩子需要的教育不止停留在分数和课堂纪律方面,孩子需要的教育应该是从孩子心理建设、人格塑造和兴趣培养出发。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作者以亲身经历告诉你


作者黑柳彻子,也就是书名中的小豆豆。(因为小的时候身边的人都叫黑柳彻子“小彻子”,而她因为年纪小发音不准确就把“小彻子”说成“小豆豆”,所以小的时候她就以为自己叫小豆豆。)黑柳彻子从一个被老师约谈家长、被学校责令退学的孩子成长为现在的主持人、随笔家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和平运动家。这也离不开她童年里那段教育时光。她把这段时光记录在了《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作者以亲身经历告诉你


《窗边的小豆豆》,豆瓣评分高达8.7分,而且长年位列育儿畅销书单。

新华社曾经这样评价这本书: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老师不爱自己的学生。关键在于,你的爱是孩子需要的吗?你的爱是否扼杀了孩子的童真?《窗边的小豆豆》能够引起无数人共鸣,在儿童教育的方式上,给成人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作者以亲身经历告诉你

1.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现在的通讯技术越来越发达,这使得学校班级管理变得比以前方便多了。每个班级几乎都有自己的班级管理群。老师可以通过班级群布置作业、发布班级信息,但是也有老师甚至将班级排名表发到群里或者在群里指名道姓地批评学生。而被批评的学生则被家长一顿骂或打。

班级管理是变方便了,但这样发排名表和指名道姓批评学生的做法则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黑柳彻子小的时候因在学校课堂上表现不规范,影响课堂纪律和其他孩子学习,而被老师约谈家长,并责令其选择退学。如果放在大多数家长身上,不免回去会大骂孩子一顿并威胁孩子说你被学校开除了,看你以后怎么办,看你以后还敢不老实。而黑柳彻子的母亲则没有将孩子被退学的事情告诉她,她不想让孩子背上思想包袱。她极力四处寻找能接受孩子的学校。而且值得庆幸地是她找到了巴学园。

更加幸运的是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宗作是个教育家,且他也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学校里有个叫高桥的男同学,他是学校里个头最矮,四肢最短的孩子。像这样的孩子,体育比赛对他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可是每年运动会他都是第一名。这是因为运动会的项目都是小林宗作校长依照高桥同学身材短小的特点设计出来最适合他的项目。用这样的方式保护孩子最脆弱的自尊心。

在保护高桥同学自尊心方面,小林宗作校长还组织同学们进行裸泳。因为不管什么样的孩子,不穿衣服进入泳池里就像回到了刚出生时的样子。每个孩子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差异之分。

还有一次是在一节课上老师在讲人的发展历史,讲到尾骨时无意中说了一句话。老师说“在很早以前,人是有尾巴的。现在我们班同学谁还有尾巴。现在是不是还有留着尾巴的人哪?高桥同学恐怕就是吧。”高桥同学赶紧站起来,摆着小手认真的说“没有!没有!”而这一场景被旁听的校长看见了,所以他把老师叫到了家里的厨房里批评了她。虽然老师也许并没恶意,但是像高桥这样身体有残疾的孩子心灵更脆弱,更需要保护他的自尊心。而校长并没有在别的老师面前批评这位老师,也是保护了老师的自尊心。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尊重需求排在了第4位。可见人们对于尊重的需要。只有在社会群体中被认可了,被尊重了,才会激发起人的自信,才能为学习更多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我们想给孩子他想要的好的教育,就应该从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开始。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作者以亲身经历告诉你


2. 用平等的心态看孩子

纪伯伦有首诗: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每个人的人格都是独立的,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命令自己的孩子。社会不一样了,孩子和我们的思想也不一样了。但是现在却不乏许多心里怀着“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都多。”总想用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去指导孩子的家长。

而小林宗作校长却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小豆豆。在他们刚见面时,小林宗作校长便愿意花费4小时来听小豆豆说话而不打断她。这感觉像对待一个朋友一样。

在巴学园的学习安排也是由学生们自己选择。在第一节课开始的时候,由女老师把当天课程表上全部课程的问题都满满地写在黑板上,然后由学生们选择自己想从哪个题开始做。把学习的选择权交给孩子。

最让黑柳彻子记忆犹新的是在小林宗作老师看到她在捞掉到厕所里的钱包时,没有进行阻止而是以朋友的口气说干完了要把被掏出的粪便送回原处。让黑柳彻子心中升起一种校长看到她这么干不但没生气,反而是把她当作了正常人格的人来对待的心情。因为如果换成普通人看到这种行为,肯定会说太危险了,太脏了进行阻止。

如果把人生比作游乐场。进入游乐场后应该让孩子自己选择玩哪个游戏项目,而不是把他们当做孩子告诉他们要玩什么游乐项目,要不然那样的人生就索然无味了。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作者以亲身经历告诉你


3. 培养孩子的感受力

改用顾城的一句话。顾城曾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而对于这个世界的学习,我觉得可以用这么一句话“上帝给了我生命,我要用它感受生活。”

我对学习的理解是通过学习来更好地认识生活认识世界。那么在生活中通过感受来了解学习世界肯定比在书本中来的更加真实。可是许多家长却不这么认为。

有一次我和女儿在楼下散步看到不远处有一个大概3岁的小男孩在聚精会神地坐在树坑里捡小树叶。她妈妈走了过来说“这多脏啊,咱们回家去看书走。”小男孩不情愿地扔下了小树叶。类似于这样的家长很多。但是他们完全可以将孩子捡来的树叶洗干净,和孩子一起做树叶画。在制作的时候也可以给孩子讲讲树叶上的茎脉和树叶一年四季的变化,这样可以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树叶。

巴学园就会在孩子们完成课程后组织散步活动。比如去九品佛寺散步。在散步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感受田野,可以看古井,看黄色的菜花,而通过看菜花可以更好地了解花的雄蕊和雌蕊。

这种散步表面上好像是自由游戏的时间,实际上却让孩子们学到了宝贵的知识。而这一切又正是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的。

又比如巴学园最特别的午餐时光。校长小林宗作让孩子们从家中带来海里的东西和山里的东西。这样就让孩子们对什么样的食材来自海中什么样的食材来自山里有熟悉的认知。而且把午餐作为一种仪式性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吃饭时更加能感受到食物的美味。

类似于散步和午餐时光的活动,巴学园里比比皆是。比如在礼堂里搭帐篷野营,在九品佛寺安排试胆量的游戏,让孩子们看运来新车厢教室的过程(在巴学园里孩子们上课的教室都是由一节节车厢组成的,很有创意)。巴学园将教育渗透在在校生活的一点一滴中,而这正是教育所倡导和需要的。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作者以亲身经历告诉你


书中写到在校外响起其他学校孩子编的儿歌“巴学园,破学校!进去一看,还是个破学校!”时,巴学园的孩子非常生气,尤其是黑柳彻子,她竟跑出去追赶那些编儿歌的孩子,并自己说“巴学园,好学校!进去一看,还是个好学校。”不一会儿,巴学园的同学们都跟着唱了起来。这不仅是孩子们对小林宗作校长教育理念最大的肯定,而且告诉读者什么样的教育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这样的教育真正渗透孩子心灵,如一颗小小的种子在孩子心中发芽,最后陪伴孩子慢慢长大,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