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和政公主是唐朝公主的典范?她又为何难产而死?

微影悼红


为什么说和政公主是唐朝公主典范,个人认为,还是因为大唐公主多奔放,多数公主都和妇德扯不上关系,难得遇到一位谨守礼法的公主,所以就成了典范。更不用说和政公主的确非同一般闺阁女!

和政公主是唐肃宗李亨之女,唐代宗李豫胞妹,生母是追封章敬皇后吴氏。

大约开元十七年(729),李亨的后院女人吴氏又生了女儿和政,李亨当时才徙封忠王二年,所以,和政就是一个亲王的庶女。

大约开元十八年(730),没有名分的后院女人吴氏病死了,和政丧母。李亨的忠王妃韦氏,是一个合格的主妇,她可怜和政丧母,就把这个小庶女放在身边抚养。和政生性聪敏,对嫡母非常的孝顺。

开元二十六年(738)六月,忠王李亨被立为皇太子,韦妃成了太子妃,和政也从亲王庶女变成太子庶女。

李亨虽然被立为太子,但处境反而更困窘,时刻防备来自右相李林甫的攻击,但仍然在天宝六载(747)被卷入韦坚案,李亨为求自保,只得和韦妃离婚,十八岁的和政又失去了嫡母。

这时候,和政又是个合格的姐姐,韦妃有两个幼女永和、永穆,李亨后院没有主母,只能有年长的女儿主持家事,照顾幼妹。和政就是从多劫难的家庭中成长为一个韶敏聪慧的少女。

长大成人的和政嫁给了柳潭,柳潭的嫂子正是杨贵妃的姐姐秦国夫人,彼时杨氏正是烈火烹油一般,和政夫妻也没有对嫂子趋炎附势。

遭遇安史之乱时,玄宗带领皇子皇孙逃跑,和政夫妻带三个儿子一起随驾,看到寡居的姐姐宁国没人照顾,和政就让柳潭把马让给姐姐,他们夫妻步行追随,一日行进百里,柳潭捡柴,和政做饭,照顾姐姐宁国。

马嵬坡之乱,杨氏遇诛,又是和政不惧蜚语,和柳潭一起抚养兄长柳澄与秦国夫人的孩子,视如亲生。

和政之父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遥尊玄宗为上皇,和政才从太子女郡主变成帝女公主。在随侍祖父时,夫妻俩又勇平逆乱。

和政不但勇武,还孝顺父亲,左右侍奉;友爱姐妹,父有赐固辞让妹妹,如果只有这些品德,和政也只是个闺阁内的典范公主,但她并不只是这些优良品质。

她还有政治眼光,在父兄在位时多有参政议政,备陈利病国家盛衰事以奏,皇帝都是欣然采纳并嘉奖她。又有完美的口才,能把强盗说的甘愿为奴。更有经商的天分,以贸易取奇赢千万澹军。

有才而不恋权,有财又不吝啬,这位和政公主是个奇女子啊!放在现代也是一流人物。

家庭经营的也好,和政与丈夫柳潭共生育五子三女,夫妻感情和美,同甘苦共患难,事业家庭两全,这样的完美女性实在少有。

广德二年(764),适逢吐蕃再次入寇,和政的胞兄代宗李豫邀请她入宫商议军事。当时怀孕的和政月份已经很大了,又是高龄孕妇(36岁),柳潭担心她的身体状况,就让她以身体为重,阻拦她进宫。

心系国事的和政对丈夫说:难道夫君没有兄长吗?言下之意就是我不能看着我哥哥独自面对焦头烂额的国事,我要和哥哥一起面对困难,同舟共济。

柳潭明白公主的意思,所以不好再阻拦,但很不幸,从宫中出来后,第二天,高龄产妇和政就难产死,年36岁。

为何难产死?很大原因就是高龄怀孕,又忧心国事,心神激动,故而引起难产,在古代,医疗又不发达,难产就是没救的,哪怕你贵为公主。

和政薨后,她哥哥代宗伤心不已,“余此妹,国之鸿宝,方期(阙)云如何,祝降时丧?天实为之,胡宁忍予?”为此辍朝三日,厚葬于万年县义丰铜人原,墓志是颜真卿写的。

就是这样。


猴格大人


文|读历史鉴古今

和政公主唐朝李亨第三个女子,自小就很聪明,且多才多艺,成年后嫁给杨贵妃八姐的小叔子柳谭,成为了郡主,直到老爹当上皇后后才升为公主。

下面我先来说说这个和政公主为什么是唐朝公主的典范,众位看官往下看;

在安禄山爆发了安史之乱后,和政公主与自己的丈夫在逃往四川的路上遇到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姐姐,这个姐姐是谁呢?他就是宁国公主,和政看到自己的姐姐在徒步前行,便把自己的马匹送给姐姐,然而自己和丈夫孩子却徒步行走,并一路细心照顾这个姐姐,到了四川后,李亨就登基当了皇上,这时候和政才从郡主摇身一变成为了公主,当下丈夫也成为了驸马也不在话下。

这时候李亨也在灵武登基了,四川界面虽也有部分的叛军作乱,但这都不是事,驸马亲自抗敌,公主则为驸马拉弓助力,就这么一待就是两三年。

和政公主对自己的姐妹倍加关心,对自己的国家也是出了很多的力,把自己的钱财全部贡献给国家,让国家能够有资本去对抗叛乱。

不久李亨就一病不起,撒手离开了人世,这时候和政公主的哥哥李豫登基,且和妹妹的关系很好,也深知自己的这个妹妹是一个厉害的人,也很聪明,时常叫妹妹过来一起商量国家大事。

和政无论是对自己的家人,还是有罪的人,都是宽仁对待,曾经碰到过罪犯的妻子,和政公主就让自己的父亲免去了他的罪行,遇到拦路的强盗,和政公主却以深情大义打动了强盗,使强盗甘心情愿的为其效力。

那么对于和政公主和死亡来说,却也是一件让人很惋惜的事。

哥哥登基后不久,吐蕃不断地前来骚扰,这时候哥哥觉得自己这个妹妹也是特别的能干,派人去请妹妹前来商议如何解决吐蕃进攻的事情,然而和政公主这时候刚好有孕在身,听到哥哥的召唤不听家人的劝阻,便进宫商议,就这样一来二回的,身体有些招架不住,最终导致早产,丈夫急了,赶紧叫大夫,还不等大夫来,就死于难产,才36岁的和政公主就这么去世了。

一个身在帝王家中的公主,对自己的丈夫,对自己的家人,对自己的国家,对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能用宽仁的心去对待,人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活法,还是在于自己怎么样的做法与德行,这样才能做出一番成绩。

参考文献:《全唐文》《新唐书列传第八》






读历史鉴今古


1930年,湖州蔡振绅受《二十四孝》启发,并有感于当时儿童德育教育的缺失,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为核心,根据我国古代正史记载,筛选编著了《二十四悌》。《二十四悌》共分四篇,每篇24个历史故事,讲悌,譬如:。其中唐朝和政公主被列在第二篇的24个故事之一,对和政公主的评价如下:

和政敬让。和政公主。敬事嫠姊。肃宗赐田。让与妹氏。

和政公主(729-764)何许人?有何功绩流传后世?

既然和政公主被编为“悌”的典范故事。悌在儒家经典中主旨意义如下:

儒家的伦理范畴,现在指敬爱兄长,顺从兄长。悌作为兄长怜爱兄弟,演绎人与人之间的良善关系。

和政公主是唐肃宗李亨的庶女(第三女),三岁时母亲去世,由韦氏抚养长大。她长大后嫁给了太子洗马柳潭为妻,当时因为是庶出,可能也就是郡主或者县主的封号,她的同母哥哥是唐代宗李豫。(和政公主绘画)

安史之乱时,和政公主和柳潭一群人跟着唐玄宗出逃。当时和政公主带着自己的三个儿子,她的二姐宁国公主(前两任都死了,安史之乱后嫁给回鹘

葛勒可汗)刚刚做了寡妇,又得了病,没有人照顾,她将自己老公乘坐的马让给了自己的姐姐骑乘,并照顾她的生活起居。

每到停歇地点,柳潭负责打水砍柴,和政公主亲自下厨做饭,照顾逃亡的一大家子。当时柳潭的哥哥柳澄和杨贵妃的八姐秦国夫人(754年病逝)是夫妻,病亡的较早,她们的儿子也由和政公主抚养,视如己出。在血雨腥风的唐王朝皇室中,和政公主的行为如清风吹拂,深得唐玄宗欣赏宠爱,到达蜀地后(756年8月),和政公主才被封为公主,柳潭被封为驸马都尉。(唐代宗剧照,和政公主的亲哥哥)

安史之乱结束后,和政公主家财大都散尽或者遗失,一大家子需要养活,她变得非常实际。在父亲唐肃宗主政时期,她主要是经商,她背靠的大树是父亲,因此经商非常顺利,积累不少的财富。当时吐蕃来进犯,朝廷国库枯竭,和政公主一次性捐助一千万钱,资助国家军费的短缺,取之于唐,用之于唐,深得唐肃宗和唐代宗的恩宠。唐肃宗去世后,和政公主负责修建陵墓,这一次财富又回到了她手中。

唐肃宗病重之时,和政公主不离左右的伺候自己的父亲,唐肃宗赐给她不少良田。和政公主将这些田园转赐给自己的妹妹宝章公主(和政公主养母韦妃的亲生女儿,没有赏赐)。宝章公主在历史记载中很少,她留世的有两个美容的秘方,洗面和洗澡的。

哥哥唐代宗也非常信赖自己的妹妹和政公主,每有军国大事都要召见她商量。吐蕃频繁进犯,唐代宗召见和政公主,当时和政公主36岁,又怀了孕,将近临盆,驸马柳潭不想让她进宫,她执意要去,结果在第二天难产去世。(颜真卿《自书告身贴》图)

和政公主去世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36岁的产妇是高龄产妇,生育的危险性较高,又没有现代科技;第二,高龄产妇又劳累和唐代宗商量国家大事,应该安静休息,准备生产。

正是因为以上原因,和政公主被编著为二十四悌典范之一。(颜真卿剧照)

和政公主典范美名的主要推动者是谁?

美名远播总是要有人传播,很多人也具备孝悌典范的标准,大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和政公主去世后,有一位历史大名人为她做了神道碑,这个人就是颜真卿。颜真卿是抗击安史之乱的名臣,在唐代宗时期担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书法家。他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他为和政公主做的神道碑流传到现在,书法和历史都记载的清清楚楚,文中称:

其或生知礼乐,周旋法度,躬行妇道,以懋大伦,克顺天经,光昭懿烈,名言之所莫究,书记之所未闻,聚众美於一身,邻太虚而独立者,其唯和政公主乎?

颜真卿非常尊崇和政公主,他和和政公主应该非常熟悉,美名也因他而远播后世。


穿越再现彼岸


唐肃宗李亨的女儿和政公主虽然名气不大,但在唐朝绝对称得上是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好模范”公主,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知书达理、善良友爱、聪明贤惠。

和政公主的母亲吴氏原本是郫县县丞吴令珪的女儿,也算是沐浴着开元盛世阳光成长起来的一代。但天有不测风云,原本的小康之家却因为父亲犯了死罪,吴氏被投入掖庭宫为奴婢。做女人难,做宫里的女人更难,做掖庭宫奴婢的女人难上加难。吴氏在宫里的日子当然不会好过,可是没有想到,有一天突然被当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随手赐给了当时的陕王李嗣升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李亨(李亨一生被老爹改了不少名字,为方便起见统称“李亨”)。没有名分,但是母以子为贵,在开元十四年吴氏为李亨生下了长子李俶也就是后来的唐代宗李豫。李俶不仅是李亨的长子,也是唐玄宗的长孙,唐玄宗非常喜欢这个长孙,吴氏也因为长孙之母的身份境遇得到了一些改善。不久,吴氏又为李亨生下了一个女儿也就是后来的和政公主。

有儿有女的吴氏眼见着日子一天一天好过起来,可是好景不长,在和政公主三岁的时候吴氏却撒手人寰。吴氏死后,和政公主被韦妃收养,乖巧的和政公主对韦妃十分恭敬、孝顺,深得父亲、韦妃喜爱。

开元二十六年李亨当上了太子,自古以来太子都属于高危险职业,太能干了皇帝老爹会觉得有抢班夺权的危险,不能干吧皇帝老爹又会觉得难以担当大任,所以李亨的日子并不好过。天宝五年有人告发韦妃的哥哥韦坚和边将皇甫惟明密谋于道观,企图拥立太子即位。李亨为了自保,主动与韦妃离婚撇清关系,韦妃出家为尼,和政公主又一次的失去了母爱。

李亨为了改善与父亲的关系,讨父亲的欢心、信任,也是想尽了办法。其中有一招便是拿儿女的婚姻做文章,主动和杨贵妃攀上亲。儿子李豫娶杨贵妃大姐韩国夫人的女儿,女儿郜国公主嫁给杨贵妃三姐虢国夫人的儿子裴徽,女儿和政公主嫁给了杨贵妃八姐秦国夫人的小叔子柳潭,就这样李亨和杨贵妃的三个姐姐全都攀上了亲。(补充:唐朝皇帝的女儿封为公主,太子的女儿封为郡主,亲王的女儿封为县主。郜国公主、和政公主都是以后老爹当上皇帝后才升职当上公主的,当时都只是郡主。)

聪明的和政公主嫁给柳潭后,刻意和妯娌秦国夫人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从不去找秦国夫人帮忙谋私利。秦国夫人的丈夫柳澄很早就死了,秦国夫人也于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前自然死亡,和政公主和丈夫柳潭收养了秦国夫人的儿女,对他们从始至终像亲生儿女一样好。和政公主和柳潭虽是包办的政治婚姻,但却十分恩爱,从没有闹出过绯闻。

安史之乱爆发后和政公主和丈夫柳潭随着唐玄宗逃往四川。路上遇见了匆忙赶上的同父异母、刚刚丧偶的姐姐宁国公主,可能是宁国公主逃跑时太匆忙,准备的马匹不够,反正当时宁国公主没有马匹。和政公主把自己家的马让给宁国公主骑,自己和丈夫孩子每日徒步行走百里地,并且和柳潭一个亲自挑水砍柴、一个亲自炒菜做饭,做好了饭先端给宁国公主吃。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经过一个多月的徒步越野,逃难的一行人终于到达了成都。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唐玄宗被尊为“太上皇”,和政公主也由郡主正式成为公主。蜀州虽然相对平静,但也有个把不安分的人员企图学习安禄山谋反。驸马柳潭一马当先,亲自上阵殊死搏斗、英勇杀敌,和政公主亲自为驸马拉弓助夫君一臂之力,夫唱妇随。看来和政公主的体育课成绩不是一般的好。随唐玄宗入蜀的禁军毕竟是受过国家队专业训练的正规军,对付个把造反的小毛贼还是不成问题的,况且还有这么勇猛彪悍的公主、驸马,所以反叛很快就平息了。和政公主一家子在成都跟着太上皇呆了快两年之后回到长安后。

肃宗即位回京后,某天宴会上喝大了,非要求玄宗时期叛将阿布思的妻子穿上绿色的衣服表演歌舞。政公主看不过去了对老爹说:阿布思是罪人,他的妻子不应该出现在皇帝面前的。况且有罪的是阿布思,不是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在掖庭宫为奴已经很悲惨了,不应该再把她和歌姬们混在一起。肃宗听后深以为然,以后再也不做这么无聊的事了。父亲唐肃宗有病,和政公主跑前跑后的亲自侍奉左右,老爹看了很感动,准备下诏赐田产给女儿,和政公主却因为妹妹宝章公主还没有得到赏赐,坚决要让给妹妹。

让人佩服的和政公主还非常有经商头脑,开公司做生意,日进斗金,但是却把挣来的钱给军队做补给和给父亲修陵墓。自己和家人过得相当低调,儿女们的衣服都是和政公主亲自缝制,而且还不允许孩子们穿丝绸衣服。哥哥代宗李豫即位后实在看不过去了,让几个节度使给和政公主赞助了过亿资产,但是和政公主却分文不取,全部捐国库。

唐朝的公主们普遍没把自己当做是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主人翁意识很强,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很高。同父同母的哥哥代宗李豫即位后,和政公主多次向代宗提案发言,陈述民间疾苦,分析朝政利弊,充分发挥公主参政议政的职能。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国事衰微,吐蕃(西藏一带)却不断地茁壮成长,翅膀长硬的吐蕃自然不会放过向东扩张的好机会。代宗李豫刚刚即位,吐蕃就从青藏高原一路向东打来,攻陷京师。代宗李豫只好当“李跑跑”,和政公主也只能再次当回逃跑公主。李豫向东跑到陕州、华阴,和政公主没有和代宗一起跑,而是向南跑到商於(今天陕西商洛),路上遇到一大群强盗,和政公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威之以害,终于把强盗感动的热泪盈眶,叩头谢罪,心甘情愿给公主当奴隶。不派和政公主去和吐蕃谈判真是浪费人力资源!

广德二年吐蕃再次进犯,当时和政公主刚刚生完小孩正在坐月子,身体虚弱。听到吐蕃进犯的消息后,立马要进宫和代宗商量对策。驸马柳潭赶紧劝阻,和政公主却反问说:“你没有兄弟吗?”坚持进宫和代宗商讨防御对策,回来后没过几天就不幸逝世,享年36岁。和政公主死后,代宗非常伤心,特邀大书法家颜真卿为公主写了墓志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