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和曾国藩哪个更有能力?

曾经的飞飞


历史已经证明了,肯定是曾国藩更有能力,不然李秀成怎么成了曾国藩的刀下鬼呢!

李秀成只能说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优秀将领之一,但是还达不到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能力。虽然打了几场漂亮的战役,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天京城被围困的局面,后续局面越来越被动,最后天京城破,被俘就义。

曾国藩原本是文官出生,他的理想是成了王阳明一样的人物,虽然最终离王阳明的成就还有一段差距,但也算是功成身退了!因为太平天国运动回乡招募乡勇,最后一步步成为封疆大吏,虽然没有直接反抗清廷,但是实际上从他开始汉人官职的权力越来越大,像是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晚清名臣大多受过他的提携,到最后为推翻清廷埋下基石。曾国藩虽然最终打败太平天国,战斗指挥实际上并无太出彩的战役,但是作为一名统帅是合格的,他始终掌握天京城的上游,掌握者战争的主动权,让李秀成疲于奔命、难于应付。

太平天国虽然课本上颂扬是一场可歌可泣的农民运动,提出了一些漂亮的口号,但是因为本身的局限性所致其实和以往的农民运动并无太大差别,甚至假托拜上帝教蛊惑民众带有强烈的迷信色彩开了历史的倒车,内部也是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种种所为也是为当时的有识之士所不容


小眼睛啊董


按照现代人的标准,刚出校门拼学历,参加工作拼业绩,人到中年拼家业,步入老年拼年龄。那我们就按这个标准评比一下他俩。

拼学历:曾国藩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参加会试,终于成功登第,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这在当代最起码也是院士级别的人物;李秀成小时候家里穷,读过私塾,早在21岁的时候就参加了太平天国,最高学历也就中学;学历上曾国藩胜。

拼业绩:曾国藩最大的业绩就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时,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李秀成在金田起义参加太平军后,作战机智勇敢,很快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晋升为青年将领。天京变乱后,他与陈玉成、李世贤等力撑危局,取得了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营等军事上的胜利,并建立苏福省、天浙省,并且抗击英法侵略者,中兴了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封李秀成为忠王,称“万古忠义”。业绩上都挺辉煌,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基本持平,打个平手吧(仅限业绩,不论成败)。

拼家业: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后,实力达到顶峰,又历任直隶总督,两江总督。省长职位,可谓是家大业大。李秀成41岁被俘,在牢中写了万字回忆录后被处决,随着太平天国的覆灭,家底都没了,何谈家业。拼家业,曾国藩胜。

拼年龄:这个最容易对比,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活了61岁;李秀成(1823年—1864年8月7日)活了41岁。年龄上曾国藩胜。

综合评比,曾国藩胜。

总结:跟对人,很重要,李秀成从最底层摸爬到太平天国高层,实力是杠杠的。但大厦将倾,个人的命运最终只能作为失败者的牺牲品。

以史明鉴,以古悟今,我是燊旭,欢迎评论点赞!


燊旭


这个问题让人哭笑不得。譬如问:“姚明和郎平,哪个能力更强?”最佳答案:“篮球能力姚明强;排球能力郎平强。”嗯不抬杠、一定要回答的话:李秀成强。为什么?不急。先看梁启超《李鸿章传》的一段话。异常精彩:

“按:李秀成真豪杰哉。当存亡危急之顷,满城上下命在旦夕,犹能驱役健儿千数百,突围决战,几歼敌师。五月十五日之役,曾军之不亡,天也!及城已破,复能以爱马救幼主,而慷慨决死,有国亡与亡之志。推古之大臣儒将,何以过之?”

也许,这只是一家之言。但李秀成的忠勇无双、智计百出,可见一斑。自古不以成败论英雄。秀成虽败,其慷慨孤忠,让人想起南明的最后名将:李定国。那他到底为什么败呢?

1、很容易忽略的一点,是湘军的装备优势。曾国藩带兵打仗,一无足书。王闿运作《湘军志》,把湘军写得一无是处,反而不失公允。按曾自己的标榜,是“结硬盘,打呆仗”,先立于不败之地。嘿嘿。这种打法和洋人试试?欺负太平军,基本大刀长矛罢了。

2、那太平军不会买洋枪洋炮吗?有一点,但远不如清军。这背后,有非常复杂的政治因素:西方列强失望地发现,所谓“拜上帝教”,和基督教没几毛钱关系。类同邪教,基本就是胡说八道。这帮玩意儿还不如大清呢。转而挺清,共剿“天国”。

3、还有。众多回答都说到了。李秀成太可怜了,遇到个“猪队友”洪天王。器重秀成不假,可关键事情都不听劝,宁愿自己胡思乱想。反观大清,两宫太后和恭亲王,英明睿智,鼎力支持曾国藩。这仗没法赢。

4、那曾国藩不如李秀成吗?对从军事能力看,远远不如。当然,要比写文章作诗,李秀成顶多只配给曾中堂磨墨。那比政治才能、个人道德呢?很难说,伯仲之吧。这估计有人反驳。曾文正号称“千古完人”啊,李秀成一个失节投降的,也能比?嘿嘿。忠王大人,至少对汉人愚忠、给汉人卖命好吧?“曾剃头”呢?给满人主子做奴才,都还不够格啊;顶多称“臣”。~


十段2020


曾国藩作为对中国近现代史影响深远的人物,立功、立德、立言,以传统文人士大夫的标准评判,堪称完人,开中国近代化建设之先河,即便放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中去评判,仍然十分杰出。

李秀成也十分优秀,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将领,多次战胜湘军,围魏救赵,两破江南大营,克复苏浙,在苏州开忠王府,减免田税、恢复当地生产。并且大败美国人华尔组建的洋枪队,在当时打破了洋人不可战胜的神话,直至后来死守天京,城破被俘,不负忠王之名。被俘后仍能清醒认识到太平天国的成败得失,写出《天朝十误》,不失为智勇双全的一代英雄。

二者相比之下,曾国藩在学术思想、政治影响、军事等多方面都有建树,李秀成至少在学问、思想、政治影响等方面不及曾国藩。

军事方面李秀成多能出奇制胜,怎奈一则太平天国综合实力难与清朝相比,外交方面也得不到“洋兄弟”的支持,二则洪秀全实在是个神棍,政策上多有失误。两人的优劣很难评判,曾国藩对于战略全局的把握更强,李秀成在战术上灵活多变,各有千秋。

天平天国诸王,几乎可以用乌合之众来形容,石达开可以跟曾国藩一比,至少在军事上曾国藩是远远不及的,若不是太平天国高层内斗,石达开负气出走,湘军很难战胜这位圣神电通军主将。


说起来太平天国有石达开,又有李秀成、陈玉成,也算是英才辈出,只可惜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乃至后期的洪仁玕这几个掌权者,都不足以统一全国 ,并引领中国近现代化的进程。


怀念夏天


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普通两个人的能力是很难判断的,更何况是两个都很有能力的领军人物,无论是李秀成还是曾国藩都有自己的能力,

从全方位来说肯定是曾国藩能力更好,但是从打仗方面还是李秀成更胜一筹。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还是要多看看别人的评价

曾国藩

胡林翼:曾公素有知人之鉴,所识拔多贤将。

李瀚章:其深识远略,公而忘私,尤有古人所不能及者。

石达开: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无间可寻,大帅如此,实起事以来所未见也。

左宗棠: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李鸿章: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欧阳昱:予观文正一生,不善用兵而善用人,牛溲马勃,无不收纳。所以群才效用,大寇荡平,而为中兴第一功臣也。

杨昌济:宋韩、范并称,清曾、左并称,然韩、左办事之人,范、曾办事兼传教之人也。

王闿运:用将则胜,自将则败。

容闳:故其身虽逝,而名闻千古。其才大而谦,气宏而凝,而为清代第一流人物,亦称旧教之特产人物。

章太炎: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贤、谳之则为元凶。

李秀成

外方敌对人士及媒体对李秀成的观感评价

[英]Bernard.M.Allen(伯纳特·M·艾伦)《戈登在中国》: ……当戈登开炮猛轰,随即进攻壁垒森严的胸墙时,迎面对抗的并非慕王,而是万夫莫当的忠王本人!他率领三千精兵,一律身穿黄袍。战斗在前哨,由忠王亲自督军捍卫。戈登生平只有这一次在沙场上面对伟大的太平军统帅。事后他不得不承认:忠王冲锋时端的身先士卒,锐不可当。 [英](原籍美国,退休后入英籍)Hosea.Ballou.Morse(霍·巴·马士)

《太平天国纪事——戈登捷奏》: ……他是忠王——忠贞的王——太平事业的主心骨,他专程从无锡远道赶来研究苏州的局势并激励军兵防御的士气。我饶有兴味地打量着他。他体格健壮,显然身经百战才身居高位。他神色威严,身穿便服,仅仅佩戴一串精美的珍珠,别无其他饰物。 “常胜军”总指挥戈登: 如果你能有幸目睹忠王的风采,你就会相信,象他那样的人,注定会成功。不论抚台(李鸿章)、恭亲王还是别的满清王公贵族,在他面前都相形见绌。 ……他是叛军拥有的最勇敢的、最有才能的、最有创业精神的领袖。他比其他任何叛军首领打过更多的仗,而且常常是打得很出色的。……他是独一位死了值得惋惜的叛军领袖。

由此可见两个人的能力便可以看出来了。

希望我的帮助对你有所帮助,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


嘴痕


曾国藩比李秀成更有能力。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论述:

一、论身世,曾国藩“书香子弟”

李秀成是农民出身,全家人都是给别人垦山种植,过着“寻食度日”生活贫苦。只因李秀成的一个亲戚是村里的教师,也使得李秀成有机会读了两年的书。

对比曾国藩,虽然出生普通耕读家庭,但是从小就入私塾读书。八岁的时候就已经能读四书五经,后来中进士,入翰林院,可谓是功成名就。

由此可见,在出身和家庭教育方面,曾国藩是赢在了“起跑线”上的。

二、论才华,曾国藩“国学大师”

李秀成通过金田起义参加的太平军,而后因他作战机智勇敢,很快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晋升为青年将领,而李秀成的才华主要体现在《李秀成自述》这篇记载中。

单从曾国藩的崛起可以看到,曾国藩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国藩不仅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统领一方兵马,他的《治学论道之经》《持家教子之术》《曾国藩家书》等著作,更是阐述了深刻的哲学内涵。

所以,从个人才华上看,曾国藩也是那个时期“举世无双”的奇才。

三、论权力,曾国藩“晚清名臣”

据史料记载,李秀成在没有办法攻克清军营寨的时候,天王却在对他严厉指责,甚至断然革了他的王爵。由此可见,太平军的天王对李秀成是并不“信任”的。

而对比曾国藩,他在率领湘军出站前,发表了《讨粤匪檄》,在这篇檄文里,他声称太平天国运动是“荼毒生灵”,号召“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由此可见,曾国藩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这也为日后的湘军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通过前面的分析,论身世、才华和全力,曾国藩的能力都是超过李秀成的。


草竹道人


全方位分析,当为曾强李弱

李秀成1823年生于广西贫困农村,少年时靠寻食度日,后靠教私塾的舅父自学成才。1844年洪秀全的拜上帝会兴起,1851发动太平天国起义,8月李秀成参加路过家乡的太平军,开始了自己奉献一生的反清运动!

纵观李秀成一生,勤劳学练,生性秉直,不辞劳苦”“逢轻重苦难不辞”,“修营作寨,无不尽心,且性格外柔内刚,是太平军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在反清运动中,前期的李秀成先随燕王秦日纲杰镇江、天京之围、直谏天王,天京事变后与陈玉成破江北大营、取得三河大捷等军事成果。中期,克复苏浙建立苏福省,鼓励发展工商业。特别是其抗击外国侵略者,数胜洋枪队,表现出中国人大不畏的勇敢精神。后期,太平天国内部洪秀全猜疑李秀成分散其权力、外部曾国藩联合戈登猛攻天国领土。作为中流砥柱的李秀成在劝说天王放弃天京无果后,1864年天京破城后以身殉国。至此,李秀成结束了一身为之奋斗的反清事业,留下了长达数十万字的自述笔记。

作为李秀成长期对手的曾国藩1811年出生于普通耕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少年就能读四书、诵五经。1838年中进士,十年间七次高升至二品大员。观曾国藩一生最主要的成就是“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城”、“追剿捻军”、“建成江南制造总局”、“办洋务”、“查天津教案”等。在政治上师夷长技以制夷,军事上推动中国武器近代化,文化学术上开气学、创湘乡派。因此李鸿章曾国藩——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通过上述,小编相信大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曾国藩为一代儒将,心中热爱国家,以尊中华文化精髓、正兴国家为己任,著书以影响后人思想。而忠王李秀成,勇于反抗欺压,敢于亮剑洋人,誓死护卫君王。两人能力当数曾国藩强,李秀成只是没有一个好的领路人,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曾国藩做的不只是英雄,他的思想境界是李秀成所达不到的。

谢谢各位观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吕梁路过


老夫子谈谈个人的看法。

既然是比能力,得要掳去曾文正公的光环,摒弃成王败冠的思维定式,把两个人放到同一起跑线上来比。

那么我觉得李秀成的个人能力要胜过曾国藩。

李秀成是个苦孩子,只跟着舅舅念过两年私塾,因为家贫参加了太平军。他是在“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日薄西山危难情况下,脱颖而出力挽狂澜的。两破江南大营、两破江北大营,解天京之围。三河太捷,建苏福省,推行“着佃征粮“的政策,受到了百姓的欢迎。打败洋枪队让列强刮目相看。使太平天国出现中兴的局面。

但是李秀成摊上个不挣气的老板,他虽向洪秀全上言:改革吏治,轻傜薄賦,重用翼王等一系列能使太平天国起死回生的举措,可惜天王洪秀全愤而掳其王爵。只是后来没办法了才又起用李秀成的。太平天国的失败,做为一名战将的李秀成是左右不了的。

李秀成被俘后写了万言书,总结了太平天国成败得失的经验,可惜我没见过。

曾国藩的条件要比李秀成优越的多了,他是曾子的若干世孙,大地主家庭,进士出身,清廷二品大员开始办团练,曾几次惨败于太平军,也差点羞愧自杀。最后在乡绅地主和满清朝廷的鼎力支持下,剿灭了太平天国运动,并大肆屠城,获雅号“曾剃头““曾屠夫“。

后开展洋务运动,对“同光中兴"起到重要作用,

在办理天津教案时对洋人软弱妥协,饱受垢病。

曾国藩做官清廉,严于律己,行事果断,在清朝腐败的官场上算是难得的好官。

如果在同等条件下,让两个人对决,曾国藩是干不过李秀成的。




沧州老夫子


这里问的是李秀成和曾国藩哪个更有能力,

那首先要了解能力的概念,所谓能力是指完成一

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那既然是综合素质,那我们分别从军事、谋略、声望等维度对两人进行比对。


一、军事方面。1851年8月,李秀成入伍太

平军,从此开始了其戎马一生的军事生涯。1856年李秀成巧出奇兵,带三千人趁黑夜越过汤头岔河与陈玉成、吴如孝内外夹攻,重创清军,遂解镇江之围。太平军乘胜渡江至长江边的瓜洲镇,连破清营一百二十余座,占领扬州,随后,李秀成又配合石达开参加破袭江南大营的战斗,攻破孝陵卫满、汉营寨二十余处,江南大营土崩瓦解。1858年,李秀成会同陈玉成摧毁江北大营,歼敌1万多人,同年李秀成配合陈玉成取得三河大捷,歼敌李续宾部六千人,沉重打击了湘军的气焰,稳住了长江上游的局势(请注意,这次湘军是曾国藩直接指挥,两人第一次的碰撞,李秀成VS曾国潘:1:0);三河大捷后,李秀成与陈玉成又合兵解六合之围,拔清军营盘六十余座。1860年初,太平军采用“围魏救赵”的战略围歼清军江南大营,连破清营五十余座,数万清兵全部溃散,二破江南大营;同年9月,李秀成奉命西征,携带部分兵力进入皖南,曾国藩得知后惊恐万状,“军中皇皇,莫知为计”,忙写下遗嘱,准备后事(可惜李秀成这次对敌情评断有误,使得曾国藩虚惊一场,死里逃生)。在西征的路上,李秀成顺带收拾了当时嚣张气焰不可一世的洋枪队,打死了“常胜军”头子华尔。自1861年后,由于洪秀全的一系列错误决定,同时在中外势力的双重勾结打击下,太平天国开始走下坡路,李秀成逐渐收回战线,直至最后被俘。


曾国藩以文入仕,其军事生涯主要也是在太平天国活跃期间,组建湘军,与太平天国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经过多年的鏖战后终于攻灭太平天国,其中多次差点被太平天国逼得自杀身亡。攻灭太平天国后,曾国藩的声望空前绝后,奉命追绞追剿捻军,但以失败告终,此后逐步退出军事生涯。

对比军事,李秀成败曾国藩多次,最后因自己老板的一系列决策最终兵败被俘。此回合当属曾国藩为最后赢家。


二、谋略方面。在《李鸿章》传里面,有不少章节言及李秀成,一提及时即是一连串的好评:“聪慧明敏,富于谋略,胆气绝伦。” 论及当时李秀成的功绩则说:“故洪氏未叶,得以扬余烬簸浩劫,使官军疲于奔命,越六七载而后定者,皆秀成与陈玉成二人之力也。故此而言,李秀成草根入伍,靠着自己的卓越的天赋,不受世事越苏,为自己赢得了谋略。曾国藩则为儒家正统,讲究的是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整个还是较为迂腐。此回合当属李秀成胜

三、声望方面。曾国藩是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可谓是全能型人才。李秀成在这一方面虽不如曾国藩全面,但或许正是由于他自身出身贫农的身份,所以是比较能关心平民疾苦的,他甚至把“利人”看得比“名节”还重。李秀成在苏南实行了有利于民生的减免政策,生活得到改善的苏州人民在阊门外建汉白玉碑一座,上书“民不能忘”四字,来歌颂太平天国,歌颂李秀成,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苏南还流传着许多歌颂李秀成的民歌。因此可以说,李秀成在其活动的区域内,是一名爱民如子的好官,受到了百姓的怀念和爱戴,从这方面来说,李秀成和曾国藩各有千秋。

但历史终究是客观的记述过去的事实,从对社会的影响,对当时局势的影响,曾国藩是远大于李秀成的,这或许是各自所在位置不同所造成的吧。


万年虫子


我来回答:

李秀成

李秀成,1823年-1864年,早年就参加了太平军,由于作战英勇,被逐步提拔。后太平天国内部发生动乱,石达开帅军出走,李秀成临危受命,与另一青年将领陈玉成共同执掌帅印,两人都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优秀军事人才。

李秀成的主要成就都是在军事上所取得了。概括就是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营等。攻克了苏浙两省多地,另外还有打击外国侵入者的事迹。

曾国藩等湘军将领对于李秀成评价很高。


曾国藩

曾国藩,在历史上一直以半个完人的形态示人。其主要功绩,一个是组建了强大的汉族地主武装湘军并亲自指挥平定了太平天国;第二个是在国内第一个开始新建近代化的工厂进行洋务运动,使中国开始逐步走上近代化的道路;第三个就是其思想及文化成就很高,一部《曾国藩家书》时至今日依然赫赫有名。


总评

两者比较,于军事才华方面,两者皆有可取之处,曾国藩处心积虑步步为营,积小败逐渐为大胜;李秀成战略宏大,战术上出奇制胜,屡败敌军。较之于李秀成,曾国藩临敌指挥似乎更逊一筹,但练兵强军更胜一筹。但在政治才华方面,曾国藩稍高于李秀成。此二方面比较,两者皆为当时的英杰,总体不相伯仲。

曾国藩的高处,就在于其第一个开始发起了近代化的洋务运动,在当时那是破天荒的大事,李秀成无此眼界也无此机遇。另外,曾国藩个人修养方面及其教育家庭培养人才等方面的能力,被后世所肯定,很多人都以曾国藩为楷模,民国时代蒋介石等人都对其推崇有加,其被尊称为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尊大神是有其原因的。这点上来说,李秀成与曾国藩相去甚远。

总之,当时征伐大战之时,双方都是良将名臣;后世敬仰而言,曾国藩在整个满清历史上都是大神级别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