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增压技术可将汽车发动机理论热效率提高到近80%

  汽车发动机的热效率的提高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其原因是,根据卡诺定理,要获得足够高的热效率就必须提高热端温度。以温度300K来计算,如果要实现80%的热效率,则绝热压缩后的温度要达到1500K,压缩比要达到56:1,实现Atkinson/Miller循环则绝色压缩后温度可以略低,但压缩比也要达到43:1,压缩后的温度约1351K。再燃烧后,则温度达到3000K左右,这个温度是难找到合适的材料的。因此,自然吸气实现80%的理论热效率在目前的材料技术方面不太现实。另外,就是各种不可避免的损失,使制造工艺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从而使实际热效率提高1个百分点都是十分艰难的事。

  如果采用增压技术,使气体先增压并冷却,然后再次进行压缩、燃烧、做功,这一过程更接近卡诺循环,从而可以获得更高的热效率的同时降低燃烧温度。经理论推导,在环境温度为300K(约27℃),实现80%的理论效率,其燃烧最高温度约2337K,且集中在一范围内并可进行绝热控制。具体方案是,先进行增压并冷却,然后再送入气缸压缩、燃烧、做功,采用13倍的压缩比,而膨胀比为增压比与压缩比的乘积,显然传统气缸活塞发动机是难以实现这一点的,但新型热机则能够轻易做到这一点,因为其冲程是可以设计的。


采用增压技术可将汽车发动机理论热效率提高到近80%

  上表是不同增压比下的热效率,其中效率L是按绝热增压再冷却得到的理论效率,而效率H则是按等温增压计算的结果。等温增压过程需要的输入功稍小,实际的增压损失应介于两者之间的。

  从表中可以看出排气压强比1大不少,这是因为没有实现实质性的Atkinso/Miller循环,膨胀后的气体体积等于从环境中吸气的体积。如果实现Atkinso/Miller循环,则膨胀后的气体体积大于从环境中吸气的体积,热效率还可提高1~2个百分点左右,但算法不能仅从气体温度变化来算,因为还存在一个超膨胀的损失功。并且在采用上述技术后,超膨胀带来的收益也十分有限了,仅1~2个百分点左右,不过新型热机在这方面膨胀多一点少一点在设计上是一样的。但为了提高功率和转数,则可以少膨胀一点,也就是牺牲一点效率提高一点功率。 

  理论和实际是存在巨大差距的,比如增压过程还存在机械损失,而上表中的理论计算中都没有计算在内。另外就是实际绝热压缩过程存在散热损失、和早期气体被加热而需要增加压缩输入功。新型热机由于冲程的可设计性,在压缩冲程可以缩短时间使压缩过程更接近理想的绝热过程。又如密封性对实际效率的影响是巨大的,新型热机的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是没有侧压力的,从而可以用更低成本实现高密封性。再如机械损失,传统发动机,从活塞环与气缸壁、变换链条到曲轴连杆等等都存在机械磨损并消耗不少有用功,新型热机活塞与气缸壁因无侧压力而磨损大降,机械损失最大的应在导沟与定杆之间的磨损,但因为易润滑并可形成油膜,有资料显示摩擦系数可低至0.001,理论上机械效率要远胜出曲柄连杆,这对提高实际热效率有积极的意义。

  另外在一些细节方面,新型热机由于冲程的可设计性,也可带来效益,比如等容预排气可在降缸内气压后再排气进而减少泵气损失功,而传统曲柄连杆要实现这一点则要提前打开排气门,这样要比新型热机多损失一点有用功。

  新型热机最大的优势是冲程的可设计性,能够实现各种提高效率的理论,从而可全方位提升实际热效率。

  


采用增压技术可将汽车发动机理论热效率提高到近80%

  对于新热机做的汽车发动机,本人认为其实际效率在国内现有的材料、制造技术水平上,应该可以实现50%~60%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