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勇:價格、貨幣和GDP增長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周天勇

如果我們推進農村和城市土地要素市場化改革,將無價值的生產資料性土地,通過交易和以地為本投資建設創業經營變成有合理價值的資產,再加上調水改土,吸收刺激政策量化投放的貨幣,增加我們相對於勞動力和裝備資產稀缺的有價值的土地資產,即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改善工業品銷售的市場環境,又可以給積極的貨幣政策創造較大的空間,還可將經濟增長速度穩定甚至加快,還可以保證金融和經濟體系的穩定和安全。

周天勇:价格、货币和GDP增长

GDP核算是一個非常專業和複雜的領域,又與價格和貨幣有關,並且相關地就如何改革,有什麼樣的發展舉措,經濟如何渡過難關,提出幾個問題供大家討論。也表明我的看法。

1、什麼樣的投入品核算GDP:當我們生產一個大型裝備時,如大型塔吊車,它是商品,其賣出價格除去轉移價值外,可以從產出方面核算GDP。但是,但我們將一不毛之地經過人力(勞動力要素)、機械(資本要素)投入後成為可利用土地,其賣出除去轉移價值外、土地能不能以其出售的價格從產出方面核算GDP?

2、在土地產權交易情況下,土地要素的貢獻以每年的租金,從收入法方面進入GDP核算,租金收入流量和GDP產出是均衡的。但中國這種特殊的體制,只出售土地使用權,50年的租金一年收上來了,在國民經濟核算中就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如政府財政部門2019年土地出讓金7.2萬億元,在GDP和部門核算中,這樣大的一筆收入不計入,從產出和收入的流量上怎麼平衡?

3、中國目前農村土地,還有城市中劃撥土地不讓交易,不能市場定價,是沒有價值的生產或者生活資料,突然有一天,假如進行市場化改革,其從無價值到有價值出售,其價格扣除轉移價值,增值部分是不是應當計入GDP,因為其給企業賣出時,對於企業來說是等價資產的進入,但是對收錢的賣出方來說,卻增值很大,其計不計入GDP?

4、比如,目前地方政府從農村徵收土地,農村的土地因不讓交易而沒有定價,政府也沒有用市場影子價格的方法合理價格交易從農村集體手中獲得土地,而是很低的補償獲得了土地,在行政壟斷市場上出讓,升值很大。其轉移過來的土地不是等價資產,這麼大的增值部分,是不是計入GDP呢?如果出租給企業,企業轉移支付給地方政府出讓金。在GDP的收入法和產出法方面,如何核算?

5、在居住方面,如果生產一個汽車旅館,或者集裝箱式的住宅,是工廠出售的商品,可以去除轉移價值後,從產出方面計算增值GDP部分;如果生產的是鋼混結構的房屋,卻成了資產。產出是建築安裝產品,計算建築安裝生產的增值部分?還是住宅是商品,除去價值轉移後,GDP核算所有增值的部分?因為房地產企業賣給居民的住宅價值,與建築安裝企業賣給房地產企業的建築安裝商品,價值增值區別實在是太大。

6、從生產函數投入產出看,一個勞動力投入在農業領域,和他投入在工業領域,其產出水平是不一樣的,但投入的勞動力數量沒有變化,這種勞動力配置改善的增值,是計入投入產出的GDP,還是計入餘值性的GDP呢?同理,一畝在農業領域的土地,從其農業領域產出的定價,如果市場放開,其交易價格很低;但是如果其配置改善,改為商業領域用地,卻價格暴漲。其增值計不計入GDP,能不能看成要素配置優化,帶來的餘值TFP呢?

7、過去我們計算貨幣需要量時,一般對應狹義商品,及其CPI和PPI,還有其貨幣週轉速度。但是,發現原來狹義商品對應的貨幣供應量越來越大,週轉速度越來越慢。特別是在中國,貨幣供應的結構分析中也發現,住宅生產銷售需要的貨幣供應量,在人們吃飽穿暖和簡單對付式居住時代結束後,在總貨幣供應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如果不考慮土地產品供應增加,以及住宅生產和銷售對貨幣供應的需求,費雪模型已經解釋不了對應狹義商品貨幣供應的變化。

8、未來15年中,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年平均將減少700萬左右,從要素投入產出預算,勞動力貢獻的比例肯定會收縮。芝加哥也有學者計算發現,許多國家勞動力要素投入貢獻不是在擴大,而是在縮小。他認為,是資本和技術替代的結果。從中國未來的增長預估核算看,勞動力投入要素的貢獻率會下降,資本因消費收縮可能會也相應出清和收縮。那麼,未來增長的潛能從投入產出看,會來自於哪些方面呢?筆者以為,(1)城鄉土地體制改革會使農村土地和城市劃撥土地從無價值到有價值,價值迴歸,增值可進入GDP核算;(2)從要素組合看,雖然勞動力會減少,但是,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還是勞動力要素多、裝備資本要素過剩,而土地要素過少。中國全部國土的已利用土地比率,比許多國家水平低。如果調水改土,從目前的71%提高到76%,在未來15年每年平均增加5000萬畝左右的可利用土地,則會在投入產出模型中改變投入土地要素不變及垂直的曲線,為向右傾斜的曲線,可將目前的資本、勞動力和餘值三部分(假定土地供給不變,新增土地投入為零,以及土地資產化進入資本K等假設)的生產函數改為勞動力、土地、資本和餘值的四部分生產函數。

9、一些經濟學家認為,新的技術革命,還有數字經濟,可以是未來GDP增長的最大潛能,我認為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為,以信息智能技術為主的新經濟,從性質上看,(1)與工業時代不同的是,大多是方式技術進步,通訊速度加快速;不用集中可以視頻開會;吃飯不用到餐館,可以外賣;購物可以網購快遞,不用商店,不用去逛街。(2)其形成的經濟,與工業化大規模、標準化、專業化不一樣的是,物質財富規模增加相對少,消費生產物質財富的方式則大大變化。特別重要的是從擴大支出的經濟,變成了節約投入、時間和成本的經濟。GDP規模不一定會暴發式增長,甚至會相對收縮。(3)從要素投入、收入分配和供需平衡上看,智能和技術越來越替代勞動力,財富由技術和智能創造的相對越來越多,勞動力分配的收入相對少了,資本和智能等生產的財富是不是會過剩?供給自動創造需求的環境可能會受到重創。(4)從許多發達國家工業化後的數據看,增長速度從工業化時代的中高速,下降到低速後,技術創新比我們還要領先,但是並沒有將低速增長,又改變為中高速增長。在中國,即使新的技術革命,會某一天有可能將中速,甚至可以將低速,推高到高速,但什麼時間會發生,誰也不知道。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當然,我並不是說,技術進步和新經濟不重要。我認為,非常重要。但是,我的意思是,不要將經濟增長的寶重點壓在這方面。否則,很可能會水中撈月。

10、也有的學者認為,服務業比重越來會越大,服務業會成為GDP增長的最大潛能來源。但是,鮑莫爾的研究證明,許多國家工業化結束,服務業化,增長速度很快就從高速下降到低速。因為,服務業性質剛好與工業相反,小規模、非標準化、非專業化,如理髮,勞動生產率就很低。因此,其服務業的低勞動生產率,是對經濟增長速度的一種反動。規模、增長和比例雖然相關,但還是有區別。即比例高,並不一定經濟增長速度會快。

小結:

勞動力人口在收縮,裝備資本在過剩,出口佔GDP比例在下降,城鎮工業品消費已經飽和。筆者看來看去,左算右算,(1)只有農村土地和城市劃撥土地因沒有放開交易,沒有價值,如果市場配置能夠升值,有特別大的空間;(2)國土利用率還低,調水改土,增加土地供給要素,可在數量上增加國民經濟有價值的資產,增加土地要素的投入數量,形成新的增長潛能;(3)從農村住宅、廚房、廁所、汽車和其他耐用消費品擁有,及農村居民工業品收入消費需求彈性看,農民對工業品的消費只到了中期階段,還有很大的潛力。工業化不是結束了,而是還有10到15年的時間,可以中高速增長。但是農民現在收入太低,有支付能力的消費不足。農民與城裡人不一樣,城裡人創業有知識、技術、資金、信息、市場等優勢,而農民只有土地要素優勢。如果他們不僅僅是種糧種菜,而是像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農民一樣,有土地財產性收入和以地為本創業收入,那麼,他們就會富裕起來。如果土地體制不改革,在農村,土地和住宅只是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沒有價值,不是資產。他們只是種菜種糧,加不穩定和比城市人低的務工收入,就能增加收入,購買工業品,延長工業化,可能是一種幻想。(4)現在中國經濟刺激政策遇到的難題是,貨幣相對於GDP和債務,、已經供應的太多,刺激增長和穩定就業,還需要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全球這一輪貨幣政策競爭壓力也較大。如果沒有吸收貨幣的地方,再搞下去,金融和經濟體系可能崩盤。如果我們推進農村和城市土地要素市場化改革,將無價值的生產資料性土地,通過交易和以地為本投資建設創業經營變成有合理價值的資產,再加上調水改土,吸收刺激政策量化投放的貨幣,增加我們相對於勞動力和裝備資產稀缺的有價值的土地資產,即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改善工業品銷售的市場環境,又可以給積極的貨幣政策創造較大的空間,還可將經濟增長速度穩定甚至加快,還可以保證金融和經濟體系的穩定和安全。

我的團隊研究了許多方案,比較來比較去,只有這一改革和發展思路,可能比較靠譜一些。只是要邁小的風險,但是比一直目前的情況積累下去的風險要小得多。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