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盛唐无力灭吐蕃,“弱宋”却能吊打吐蕃?

生活360x


首先要搞清楚,吐蕃是松赞干布的部落——雅隆部强行统一起来的帝国,这个帝国存在很多隐患,松赞干布在位的时候就意识到了,他和唐帝国休战联姻,用唐文化和佛教压制苯教和内部不安分的势力,但是他只是暂时压制,若干年后,经过几代赞普,他的部落出现衰落的迹象,无法压制其他部落了,最后赞普绝嗣,其他部落终于找到机会,纷纷加入皇位争夺,强大的吐蕃帝国分裂,衰落了。到了宋朝,吐蕃只剩下一个概念,已经是松散的部落联盟了。


静夜思160519196


盛唐搞不定的吐蕃却被宋朝整治的“服服帖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此时的吐蕃已经不是那个能够和唐朝争锋的统一的吐蕃帝国,而是一个处于分裂状态的部落联盟。严格的说,宋朝控制的是吐蕃族的一支,分布于河湟一带的青唐羌吐蕃,而不是整个吐蕃。

吐蕃与大唐可以说是一对同命相连的兄弟,有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觉。公元七世纪,藏族英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强大的吐蕃王朝。受地形限制,吐蕃王朝只能向东方发展,此时吐蕃王朝要面对的是强大的大唐王朝。吐蕃在西域与唐帝国争夺对丝路的控制;在陇右地区与唐军直接争锋;吐蕃妄图将蜀地变成自己的“东府”,为此勾结南诏国在剑南道点起战火。在对唐战争中,吐蕃、大唐轮流攻守,杀得难解难分,但是整体上大唐在玄宗之前对吐蕃处于进攻状态,而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吐蕃趁着安西精兵入关平叛之际,占领了陇右地区以及安西都护府,势力达到顶峰。但是由于长期的征战使得吐蕃人口锐减,国内矛盾加剧最终引发叛乱,公元842年,吐蕃王朝因王室内讧和部族之间、边将之间的混战而分裂瓦解,出现众多互不统属的地方势力。907年,唐朝被朱温灭亡。这一对难兄难弟就这样退出历史舞台。

在吐蕃帝国分裂之后,青藏高原重回分裂状态,吐蕃末代赞普的后代唃厮啰在河湟地区(今天青海西宁周边)重新建立吐蕃政权,但是这个政权没有进入西藏地区,所以说它代表吐蕃多少有点牵强。宋朝的防御中心起初是在北方,为了防备随时南下的契丹人,宋军在河北雄州、定州以及雁门关附近屯有重兵。在宋辽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处于平静,但是西北元昊称帝,西夏崛起。西夏除了让北宋感到头疼之外,青唐吐蕃也感到了西夏的威胁。在对宋战争受挫之后,西夏开始向西扩展,吐谷浑、青唐吐蕃诸部纷纷向宋朝示好。唃厮啰被宋朝封为保顺军节度使,名义上成为了北宋的一方封疆大吏。

此时的青唐吐蕃虽然与辽朝、西夏都有来往,但是北宋仍是其首要盟邦。但是在王安石担任宰相时,这个盟邦对青唐吐蕃亮出了刀子!西夏可以说是北宋最大的痛,输给契丹人不算太丢人,但让西夏人打了几次全军覆没就两说了。所以平夏成了宋神宗的首要目标。此时王韶向朝廷献上了《平戎策》,其主旨就是“欲取西夏,先复河湟”,于是率大军发起熙河开边,相继占领熙(临洮),河(东乡),洮(临潭),岷(岷县),叠(迭部)等地。对照今天的地图可以看到宋军此时占领的是甘肃南部地区。在宋军占领熙河之后,当时的青唐吐蕃领袖董毡率领军民奋起反抗,但终因力量悬殊而被迫称臣。北宋则是能不闹事就不追究责任,改封董毡平西军节度使。这种斩草不除根的行为为日后买了一颗雷,在董毡之后,继任者阿里骨妄图依靠西夏力量收复熙河地区,但是未能如愿。其子瞎征执政后,无力控制已经分裂的青唐吐蕃,北宋觉得不能再让你这么瞎整了,我要收复河湟,于是就在1099年很不地道地出兵占领河湟。这次不地道的战争宋朝没捞到一点好处,遇到了吐蕃人的强烈抵抗,最终由于后援不济最后退出河湟地区。在徽宗朝蔡京当政时,宋军再度占领河湟,但是仅仅维持了20年的统治,随后北宋就亡于女真人之手。

唐蕃之间,有和亲,有征战,两军势均力敌,战成平手只能说明生不逢时,可说宋朝吊打吐蕃,本人不敢苟同。一个国家派出当时该国最精锐的部队(西军是北宋最能打的部队)向一个部落联盟开战,最终也没有彻底吃掉对方,何来吊打?

此乃本人的一丝愚见,如有不妥之处,望各位大牛多多斧正!

本人是一头爱好历史的攻城狮,希望大家能关注我的悟空问答号,让我们一起畅谈历史,评说古今!


游在路上的鱼


提起中国,最能让人记住的王朝莫过于大唐王朝,而让中国人最不齿的王朝,莫过于大宋王朝。

大唐军力强盛,享万邦来贺之荣,然大宋却是人皆可欺,女真,蒙古,契丹,西夏,每一个都能成为大宋王朝的巨大威胁。

但,唐朝时期,吐蕃能够与大唐将士们打的有来有回,甚至逼着李世民将文成公主嫁与了松赞干布,以求边境的安稳,宋朝时期,吐蕃却成为了大宋的小小藩属,连武力暴动都被迅速镇压,为何会出现如此变故?

吐蕃,地处青藏高原一带,在唐朝时,成为了唐朝西北地区最大的祸患。

在许多人看来,吐蕃不过是一边远小族而已,而大唐却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王朝,吐蕃凭什么能够赶得上大唐王朝呢?

一直到近代,其实青藏高原一直都保持着一种非常落后的奴隶制度,但其实在唐朝时期,吐蕃一度成为中国周边最强盛的国家,特别是吐蕃人极为善战,或许周边的另外一些少数民族会被大唐将士们打的节节败退,但吐蕃却甚至能够反过来压大唐一头。

安史之乱前后,也是吐蕃最为强盛的时期,安史之乱时,大唐为了平定叛乱,将大批量的戍边将士叫回了国内,吐蕃趁机侵略中华大地,最严重的时候甚至拿下了大唐的都城。

吐蕃在唐朝时期因何强盛?

首先是唐朝时期的吐蕃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其次就是当时的吐蕃有着英明的领袖,当时的吐蕃学习了汉人先进的技术与文化,朝着封建制度慢慢的过渡,军队的战斗力上,吐蕃人也一点也不比大唐弱,这正是吐蕃赖以生存的依靠。

但是到了大宋时期,吐蕃又开始退化,又退化到了奴隶制度。

除了在制度上吐蕃退化严重,在统一上,吐蕃也出现了大问题,当时的吐蕃已经四分五裂,分成了一个个的小部落,没有了团结统一的领导,即使大宋羸弱不堪,但也不是吐蕃能够随意欺辱的。

归根结底,导致了强盛的大唐不能击败吐蕃,而只能互有胜负,而大宋却可以将吐蕃轻松击垮,甚至将其收为一方藩属,根本原因并不是出在中原王朝身上,而是出在吐蕃自己身上,吐蕃强盛的时候,甚至可以与大唐在军事上并驾齐驱,而吐蕃弱势的时候,却反而能被羸弱的大宋完全碾压。


魏青衣


如果说历史有Bug,那吐蕃绝对是青藏高原上出现的一次Bug。在吐蕃出现以前,整个青藏高原几乎还处于蛮荒时代,文字记载极少,在中原政权和周边少数民族打的热火朝天的时候,青藏高原上却毫无动静,几乎所有人都忘了这块土地的存在。

就这样,时间来到了唐朝,在对外战争中,巨唐将周边的突厥、薛延陀、吐谷浑、高句丽等大大小小部落、国家揍了遍。正在大唐感叹无敌是多么寂寞的时候,历史的Bug启动了,青藏高原上出现了一个叫松赞干布的汉子,他立法律,创文字,搞生产,兴教育,迅速带领西藏走上了国富民强、发家致富的道路,西藏人民都热情的讴歌到:没有松赞干布,就没有新吐蕃!

吐蕃崛起后,开始了和大唐之间扩日持久的唐蕃战争,这场战争不是以年或数十年计算,而是以百年计算。关中、陇右、河西、西域、南诏都是吐蕃军与唐军的战场,战线延绵上万公里,即使是在大唐最鼎盛时期,吐蕃也只是稍微收缩了一下战线,远没有到跪地求饶的地步。据史料记载,双方发生之间发生的数万人规模的大战就有六十多次,小规模的战斗更是不可计数,并且这些战争大部分是吐蕃主动挑起的,在战争中吐蕃也是胜多败少。这是中原王朝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西南方向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

不过,吐蕃虽然强大,但在历史的长河中,终究只是昙花一现。唐朝进入到中后期以后,吐蕃也渐渐衰落了,衰落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内乱,内乱之后的吐蕃分成数个大大小小的部落,有的投降唐朝,有的蜷缩回到青藏高原,强大的吐蕃王朝分崩离析。之后,青藏高原上再也没有出现像吐蕃这样强大的王朝,这片土地又沉寂了下来,只剩下布达拉宫在蓝天之下,吟诵这段历史辉煌与传奇!

原因是什么呢?

有学者从气候上面进行研究。

经过考证,在唐朝时期,青藏高原上气候湿润温暖,远没有像后来那样恶劣,所以能养活更多的人口。这个说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吐蕃最鼎盛时期,军队总数有四十多万,这可都是实打实的正规部队,吐蕃是农耕占主体的国家,要维持这么多的军队,肯定要有相对应的人口基数,事实上,加上各个附属部落,巅峰时期的吐蕃人口接近千万,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体量。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在与游牧民族作战时,虽然经常失利,但是依靠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优厚的经济基础,往往在失败后又能重新征发军队再战。而面对吐蕃这样的对手,中原王朝的优势就没那么大了,唐玄宗时期,全国的镇兵加起来也就47万,而且同时要在多个方向上进行防御,所以打的比较吃力。

但是,这个说法也没有什么说服力,毕竟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摆在那里,而且所谓温度变化,平均来说也不过是上下一两度的偏差,远不足以影响历史走向。

还有种说法是,西藏地区再也没有王朝崛起是因为长期的分裂所致。这个说法就更有问题,分裂和统一,就像历史的两只左右脚,交替前进。像中原王朝,分分合合是常态,每次分裂之后,随之而来的必定是一个统一而又强大的集权国家。就算是少数民族,比如北方的游牧民族,也是在强大--衰落--分裂--整合--崛起---强大这条路上往复前进。

那么,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这里我们要注意几件事情,那就是松赞干布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文成公主相信大家比较熟悉,历史课本上就有描写,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大量的书籍、工匠和各种先进技术,一同带去的,还有几尊佛像和大量佛经。尺尊公主是尼泊尔公主,尼泊尔和印度一样,都是信佛的国家,尺尊公主入藏是,也带去了佛像和佛经,为此,松赞干布还专门建立了大昭寺和小昭寺来供奉这些佛像。从此,佛教在西藏生根发芽,最后发展成了独具一格的密宗密宗藏传佛教。

虽然佛教在西藏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其间也经历了灭佛、兴佛的时间,并伴有血性冲突,不过,最后佛教还是在西藏扎根下来,成为了西藏的唯一宗教。在西藏,藏传佛教的寺院数量巨大,规模大小不一,小者只有数人,大者多至七八千人,可见僧人数量也是非常庞大。后来,藏传佛教又衍生出很多支派,并且在这些支派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很多政教合一的政权。由于教义不同,这些政权之间要想统一,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再者,佛家讲究的是清静,不杀生,戒贪,这自然就没有了对外征服的欲望。

所以,佛教的传入与发展,才是西藏继吐蕃之后再也没能崛起的主要因素!


历史风暴


唐便打不赢吐蕃,宋朝反而能打赢,只能说是吐蕃自己实力今非昔比。



印象中唐朝一贯强盛,宋朝面对外敌一败涂地,事实上并非如此对外战争中,唐朝往往依靠绝对优势才击败敌人,宋朝屡败屡战,生生耗死对手。

面对吐蕃,薛仁贵、哥舒翰等盛唐名将也束手无策,难道吐蕃比唐朝更能打?

吐蕃的崛起和唐朝几乎在同一时间,吐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决定外敌很难入侵,单单一个高原反应就足以让人望而却步。



吐蕃在松赞干布统一后日渐强盛,文成公主下嫁,使唐与吐蕃短暂友好。双方扩张过程中,在河西走廊遭遇,难免产生冲突。

吐蕃在松赞干布以后,仍旧保持统一政权,而唐朝却爆发内战——安史之乱,吐蕃全盘占据河西走廊,并曾抓住时机占据长安,吐蕃由此向全盛时期。

中原改朝换代后,吐蕃也迎来盛极而衰,在争夺继承权问题上展开内战,统一的吐蕃就此分裂成大小不一的部落,中原正是统一的宋朝,单一的部落哪里会是宋军的对手。

三都谷一战,面对宋朝名将曹玮吐蕃3万吐蕃军队几乎全军覆没,从此再也不敢南下高原。



唐朝与吐蕃都是统一的帝国,吐蕃军队更多依靠的是自身悍勇,唐军个人武勇不及吐蕃,再加上地理因素,唐朝只能处于下风,宋朝面对的是已经分裂的吐蕃,集中优势力量还能再打不赢?


最后的骑兵90


吐蕃王国(公元618年一公元892年)是青藏高原上出现的第一个奴隶制政权,以逻些为中心,实际建立者是松赞干布,以前的历史大都为传说。吐蕃王国几乎和大唐帝国同时建立,两大帝国打打和和二百来年,最后,大唐帝国耗死了吐蕃王国,到了宋代,吐蕃王国的残余势力只能请求內附,由中原王朝罩着才能苟延残喘。

唐朝初期,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地区,并向外扩张。松州战役,大唐军队打败吐蕃军队。松赞干布向唐朝谢罪,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后来金城公主也嫁给吐蕃赞普。唐朝左国力强盛时同吐蕃王国实行和亲政策,促进了西藏地区经济发展。吐蕃王国强大以后重新露出獠牙,趁唐朝政府忙于镇压安史之乱之际,边境地区兵力空虚,吐蕃军队侵占了唐陇右地区,武则天时期又占领西域和北庭都护府,向西和大食(阿拉伯)对抗l。

随着吐蕃王国的强盛,其内部出现问题。王室内部分裂,地方军阀割据,后来又发生大规模奴隶起义,一度强大的吐蕃王国衰落下去。吐蕃王国重新和唐帝国修好,两国会盟立碑,这个石碑至今还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是汉藏两个民族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唐朝未年,吐蕃王朝崩溃,形成四个割据王糸。北宋时期,割据青邈川(乐都),青塘|(西宁)一带的唃厮罗

∴政权向宋朝示好,请求删封。宋仁宗封其为宁远大将军,爱州团练使。唃厮罗的子孙们都依附宋朝,宋朝建立郡县,归秦凤路管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曾经让强大的唐帝国疲于应负的吐蕃王国,经过二百多年辉煌后,到了宋代,他他的子孙们只有成为宋朝的臣民啦,堡垒往往毁于内部衰败。


关东侠客


吐蕃的衰落主要是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气温变化,在唐朝时期属于比较热的状态,所以青藏高原上也降水比较丰沛,无霜期也比较短,适合农业发展,这样吐蕃本身的国力就比较强盛。唐朝后期开始进入大降温时代,青藏高原上的农业经济陷入崩溃,从而导致吐蕃衰落。

晋代以来的中国气温变化,可见隋唐时是高峰,而后到南宋时迅速降温,幅度高达2-3度。青藏高原有大片面积海拔在5000米以上,但也有不少在3000-5000米之间,这些地区有水的话还是适合人居住的。但因为降水的关系,西藏只有藏南河谷地带水量充沛,于是多数人口分布在这里,北方大都是无人区。

第二点还是在于佛教的传入。佛教尤其是密宗,那天生就是民族毁灭器,全民信仰密宗以后社会崩解、动员力崩溃,导致军事和政治都再也不行了,大家忙于内战,也没法再发六如精兵东进北上。汉传佛教在佛教中也是另类,禁婚嫁、禁食肉,东南亚和西藏地区的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都不搞,正大光明的搞双修。所以千万不要套用汉传佛教普度众生等形象去看密宗等流派,他们的区别是很大的。

藏传佛教在松赞干布和赤松德赞时期大兴,但9世纪时朗达玛灭佛只坚持了100来年,后面再度复活,没能像三武一宗灭佛那样彻底将其摧毁,于是最终形成庞大的僧侣阶层,消耗掉了西藏的动员能力。

还有一个原因是丝路衰落,吐蕃人难以从丝路贸易中获取足够的利益。


放松的心3


因为吐蕃也是一个普通的王国,中原上的王朝即使是强汉盛唐都逃不过历史轮回,区区一个吐蕃怎么可能强盛数百年?不过说起来,吐蕃的衰落和大唐帝国的衰弱有着不少的相同点。

吐蕃国所在的青藏高原到了如今是中国地理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高原地区不仅气压低,空气稀薄并且紫外线辐射强,这些都极其不适合人类生存,更不要说发展出一个强大的王国了。


但是在隋末至唐朝时期,青藏高原有一段风调雨顺的黄金时期,这段时期高原气候变得温和,并且降雨也变得多了起来,这就使得靠着放牧为生的吐蕃积累了资本,再加上文成公主带来的中原各项先进的生产技术,吐蕃便是迅速壮大。
可是呢,高原的气候并不会一直那么好,随着气候转冷,高原再一次不适合人类生存,并且吐蕃人只是短暂的学习了中原的先进生产技术,并不会自己创造更别提发展了,于是便也衰落下去。


故国有明月


盛唐灭不了吐蕃,但是晚唐可以,宋朝时吐蕃早就四分五裂,根本形不成气候,这也算是唐朝给宋朝做的唯一的一件好事。

唐朝和吐蕃这两个国家几乎是相随而生、相伴而亡。

从唐朝建立之初,就和吐蕃在西域和青海(主要是吐谷浑)控制权的问题上数次爆发大战。

贞观年间,松赞干布率二十万人入侵吐谷浑,结果被唐军五万人就给收拾了。此后松赞干布上表归附唐朝,李世民为表大度,派文成公主进藏和亲。


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唐朝多次在河陇战线上被吐蕃击败,青海基本上被吐蕃人占据,但是西域一直捏在手里。

玄宗时大唐国力强盛。在河陇战线上步步紧逼。西域战场上也是大获全胜,已经对吐蕃形成包围之势,可惜安史之乱爆发,一切功亏一篑。

安史之乱爆发后,吐蕃逐渐占据了整个西域和河陇地区,对唐朝形成压顶之势,并且多次攻破唐都长安。唐朝也因为内忧外患日渐衰落。

但是占据优势的吐蕃却并没有彻底打垮唐朝,第一是因为唐朝宰相李泌(就是最近大火的长安十二时辰里的那个李必)通过精妙的外交手段不断牵制吐蕃,使其无法放开手脚,二来就是因为此时的吐蕃也开始乱了。


晚唐时期吐蕃也逐渐走向衰落,对唐攻势越来越无力,唐朝则在积极准备攻击吐蕃。

唐宣宗时期,张议潮率河潢十三州起义归唐。随后在蕃汉兵马的多次打击下,统一的吐蕃正式灭亡,其酋领论恐热被传首长安。

晚唐虽衰,但终将吐蕃灭亡。

宋朝时吐蕃已经不是一个完整的国家了,分裂成大大小小数十个部落,也曾试图叫板宋朝,但是每次都被宋朝给收拾了。北宋末年,王厚、童贯等人率军大败吐蕃,收复鄯、湟、廓三州,建立陇右都护府,并对西夏形成抄底之势。


守仁读仁


太宗时期,第二次播州之战,唐军先锋一千人偷袭吐蕃军,斩首一千,吐蕃军后撤示好,唐太宗因为此刻重心在高句丽上,也看吐蕃还有点战斗力,便拉拢了一下。

高宗时期,吐蕃开始有小动作,大将苏定方仅凭8000骑兵,以闪电战,大破吐蕃军,斩首八万。吐蕃王和宰相逃走,唐军进至布达拉宫,但苏定方也因为高原恶劣条件,于当年病逝。

后又派薛仁贵,带领兵马攻击吐蕃,吐蕃倾尽全部兵马来抗衡,因为管理粮草的将领擅自行动被发现并被击败,而丢失几乎全部粮草,全军因为得不到粮草补充而先胜后败,不得已才签订合约。

唐玄宗时期,大将王忠嗣将吐蕃压制在高原而不得下来,最得意的一战是亲自带领数百骑兵偷袭正在开出征大会的吐蕃王,结果这次出征大会开成了逃跑大会……

唐朝的吐蕃是封建制并统一的,宋朝的吐蕃又变回了奴隶制并且分散成了许多小部落,战斗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