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送別詩歌賞析:以送別為名,或表明心知,或抒發其它情感

上一節我們說到送別詩歌的兩種基本情感類別:

1、表達對離人眷戀不捨、依依惜別之情以及朋友間的真摯情意。

⒉詩作內容以叮嚀、稱頌、體貼入微的寬慰、勸慰勉勵友人為主,兼抒別情。

但在古代的送別類題材的詩歌中,還有很多送別詩歌只是借送別之名,來表明志向或抒發其它情感,下面我們簡單來做個敘述和賞析:

1、借送別言志。這類詩以送別為題,實際目的是借送別表達自己的志向或懷抱,多含身世之感。借詩吐胸中積憤或明心志的。如李白詩《夢遊天姆吟留別》、陸龜蒙詩《別離》、王昌齡詩《芙蓉樓送辛漸》等。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注:王昌齡因不拘小節先後兩次被貶,一次被貶嶺南,歸來後任江寧丞,本詩寫作於此時,正值眾口交毀之際。幾年後被貶到更為遙遠的龍標。

當時他的朋友辛漸從江寧到潤州(今鎮江)再到揚州,然後北上到洛陽(詩人的故鄉)詩人和朋友在潤州的芙蓉樓分別。

賞析:首句寫迷濛的煙雨籠罩著吳地江天,織成無邊無際的愁網。“入”字描摹出夜雨悄然而至的動態。夜雨增添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別離的氣氛。寒意瀰漫在滿江煙雨之中,更浸透在離人的心頭。(因離情滿懷而一夜未眠的情景自可想見。)

清晨,天色已亮辛漸將登舟北歸。使人遙望江北遠山,想到行人不久將隱沒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情油然而生,作者融情於景,將離情凝注在矗立於蒼茫平野之上的楚山之上,明寫山孤,實寫人孤。

“玉壺”象徵高潔清白的品質,王昌齡託辛漸給洛陽親友帶去的口信不是平安健康,而是傳達了自己冰清玉潔,堅持操守的信念。詩的後兩句含蓄蘊藉,餘味無窮,歷來為人傳誦。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問題:⑴三、四句壯闊明朗的畫面展示出詩人( ),以“小謝”自比流露出詩人( )

⑵七、八句表現了詩人( )。

⑶“抽刀斷水”這一細節顯示出詩人( )的要求。

解析:①豪邁開闊的胸襟,自信。②對高潔理想境界和追求。③擺脫精神苦悶。

小結:剛才同學們講傷別、喜別,都是離人一時心情的起伏。而如果一首詩,既包含了心潮的起落,又展示出長久以來多舛命運的感情積澱,那麼它所表達的離情別緒就必然更加震人心魄,這就是我們組講解的送別詩,它寄無限人生感慨於依依惜別之中。

分析這樣的詩歌,不能不把特定人物放在特定歷史時期來看,像李白,他豪邁的語言歸結於他豪邁的性格,悲傷的格調則歸結於長期不平的際遇。

另類送別詩歌賞析:以送別為名,或表明心知,或抒發其它情感

2、以送別為名,實為寫景或抒發其他情感。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賞析:西湖美景歷來是文人墨客描繪的對象,楊萬里的這首以其獨特的手法流傳千古,值得細細品味。

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讚歎的語氣中感受到了。這一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餘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

果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衝擊力,蓮葉無邊無際彷彿與天宇相接,氣象宏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際,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具有極其豐富的空間造型感。“映日”與“荷花”相襯,又使整幅畫面絢爛生動。

全詩明白曉暢,過人之處就在於先寫感受,再敘實景,從而造成一種先虛後實的效果,讀過之後,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詩題名為送別,但全詩卻無別意,在形象的描寫中流露出對景物的喜愛之情。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賞析:這首送別詩是青年李白出蜀時所作,和傳統意義上的送別詩不同。

首聯交待詩人的一路遊蹤和出遊目的。

頷聯遠眺近觀,觸目生情。出句說山,船行江上,山隨舟隨水相對挺出,船行甚急,撲面而來,轉瞬即逝。最後,呈現在詩人眼前的是一片空闊平坦的漠漠曠野。

頸聯上句寫晚上明月倒映水中,皎潔如鏡。下句寫日間彩雲興起,變幻無窮,結成了海市蜃樓般的奇景。

尾聯呼應標題,點明主旨。江水流過的蜀地也就是曾經養育過他的故鄉,初次離別,詩人怎能能不無限留戀,依依難捨呢?但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而說故鄉之水戀戀不捨一路護送,萬里相隨,形離不離,從對面寫來,越發顯出自己的思鄉深情。

這首詩題為送別,實則表達對故鄉的眷戀,以故鄉水對自己萬里送行的深情厚誼,反襯自己思鄉深情,言有盡而意無窮。



3、借送別表達思古之情。

於易水送人一絕

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賞析:這首詩的第一聯寫“荊軻刺秦”事,戰國末年荊軻為燕太子丹復仇,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歸還諸侯之地。臨行時燕太子丹及高漸離、宋意著白衣冠送於易水。

首句中“此地”即詩題中的易水,前兩句概括了那個悲壯的送別場面和人物慷慨激昂的心情,表達對荊軻的深深崇敬之情。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兩句句式對仗仗,後一句是全詩的中心所在,它寓情於景,景中帶比,稱頌荊軻的那種不畏強暴的高風亮節千載猶存,還隱含著詩人對荊軻式英雄的思慕。

另類送別詩歌賞析:以送別為名,或表明心知,或抒發其它情感

4、綜合型的,既含離別之情,又有身世命運之感,或兼勸慰警示之意。在離別之意中滲透著作者的身世際遇和人生感慨。即寄無限人生感慨於依依惜別之中。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賞析:此詩的重點不是寫離情別緒,而主要是感懷,抒發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不能實現的牢騷。

全詩以唱嘆起調,感慨去日苦多,今日愁悶。

緊接著,由順勢轉入登樓送別之事,點明題意:長風萬里,秋雁北歸,行人將去,此情此景,讓人在百尺樓頭欲一醉方休!這景象有送別的惋惜,但色調開始變得明朗,詩人雖為昨日、今日愁苦,卻可在秋高氣爽的季節裡浩然一飲,消愁逸興。

接下來,“蓬萊”二句,切題面的權位關係,說校書叔文章老成,得兩漢蓬萊之風,切建安風骨;自己則如建此樓的謝眺,詩文清新秀髮,由此,兩人相俱有壯志逸興,可共上青天攪取明月,至此,先前的煩憂在這想象中似已煙消雲散。

但是,這逸興來去皆匆匆,詩人的愁思又猛然襲來,他以“抽刀斷水水更流”作起興,來抒寫自己“舉杯消愁愁更愁”的情懷,說明“酣高樓”反而讓心中的煩愁更加深重了,因而不禁發出了“人生在世不稱意”的感慨。這個“不稱意”又對應了起首句的去日之苦和今日之煩憂,由此詩人自自然然地發出瞭解冠泛舟,歸隱江湖的宣嘆。

全詩雖跳蕩不羈,卻起伏有致,前後對應,抑揚協調,在大起大落中展示其豪放。


我們將送別詩按主題劃分為上面大類,並不是說要把所有送別詩歌的內容生硬分離歸入其中,我們應該知道,許多送別詩歌中的情感是複雜的,其內容和情感往往不是單一的,較複雜與多元性。在表達惜別留戀之情外往往還會寄託詩人的個人身世遭遇之感,表現詩人的性情品質,或凸現時代風貌。在分析詩歌思想情感時,我們一定要學會多角度多層面思考,切勿掛一漏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