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盆景怎麼澆水?如何養殖?

用戶6484544423117


先上結論:

菖蒲盆景更適合見幹見溼,即指盆內植料上層幹了,就要澆水,而且要澆透。

下面再說下網上查閱的資料和相關說法。

關於菖蒲澆水,常見的說法有三種:一天一澆、乾透澆頭、見幹見溼。這三種澆水原則究竟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異同?哪種澆水方式更適合菖蒲?下面我們從引導根系生長的角度試著分析一下。

一天一澆

一天一澆,即每天澆一次水。因為菖蒲喜水,所以只要盆景底部有一個洞,它就不會引起積水。如果溫度,溼度,光線,通風和其他條件良好,一天一澆菖蒲也能長的很好。但是,一天澆水也有一些問題。由於充足的澆水,菖蒲的不必發出更多的根系去找水,所以這樣養護的菖蒲,根系不發達,抗逆性差,而且遇到回南天、梅雨天等溼度較大的天氣,很容易導致根和芽腐爛。一般來說,只要每天澆水靈活,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仍然是合理的澆水原則,特別適合新手和健忘的人。


乾透澆透

乾透澆透,是指看到盆內植料上層下層都幹了,再一次性澆透。很多新手在問澆水問題時,總有老司機告訴你要乾透澆透,但實際上這種澆水方式並不適合菖蒲。乾透澆透適合蘭花等喜幹怕澇的植物,很多蒲友最初來自隔壁蘭圈,所以把這種蘭花的澆水方式用於菖蒲,這顯然是有問題的。等下層植料乾透,菖蒲的根毛差不多也就幹了,再澆透也沒用了,而且可能造成腐敗爛根。把喜幹蘭花的澆水方式用在喜溼的菖蒲身上,這就有點刻舟求劍的意味了。

見幹見溼

見幹見溼,是指盆內植料上層幹了,就要澆水,而且要澆透。所謂澆透,是指盆內植料都吸足水分,最後水從蒲盆底孔流出,為了澆透不妨多澆兩遍。當上層植料幹了,這時下層植料還沒幹,為了獲得水份,菖蒲就要發出更多的根去下層找水,這種環境刺激菖蒲根系長的更密,扎的更深,強壯的根系意味著更好的芽葉,更強的抗逆性。多幾次見幹見溼的循環,根系就能長滿蒲盆,發達的根系是菖蒲爆盆的基礎。而且這種在逆境下生髮出來的根系,不同於肥料催生的根系,它不會讓菖蒲徒長。個人覺得這才是最適合菖蒲的澆水原則。

菖蒲對肥料需求很少,通風、光照、溫度等又都是環境因素,只有澆水才是菖蒲蒔養的根本法門,掌握了澆水的基本原理,養好菖蒲也就不難了。


二是如何養護:

第一:陽光,對於菖蒲盆景儘量採取陰暗處培養,菖蒲喜歡溼潤忌諱乾燥。所以要把菖蒲盆景擺放於陰暗之處。但是為了植物體得光合作用,還需要進行適度的光照。尤其是在夏日一定要做好遮光工作。

第二:溫度,菖蒲盆景能在高溫中生存也能在低溫中生存,由於其生長海拔的影響這種植物體的抗寒能力較強。但是植物體有一個最適溫度,菖蒲盆景的最適溫度在20℃到30℃之間。但是由於沿海地區普遍冬季溫度高於內陸地區,所以最低溫度不能低於5℃。

第三:水分,菖蒲盆景適合生長於水分較強地區,忌諱生長於土壤乾燥地區。對於盆景而已要經常澆水但是要控制澆水的分量,勤澆水但要少澆。雖然菖蒲對水分要求過多,但是倘若長時間浸泡在水中,植物體呼吸作用缺乏會導致物體的枝芽易發黃,從而導致枝條過早凋零。

第四:肥料、對於菖蒲盆景肥料要求並不高,只要處於溼潤土壤即可。但是為了促進枝葉的旺盛生長,在發芽和生長期中也需要進行施肥,在發芽階段主要是以氮肥與鉀肥為主,在結果時期以磷肥為主,促進果實的生長以及成熟。施肥時需要把肥料埋藏於土壤之中,施肥的位置要與植物體的生長位置保持在五釐米以上。避免肥料肥量過大傷害到植物體的芽胚。

第五:剪切,菖蒲盆景經常修剪盆景的葉片會變得細長,雖然增強了盆景的觀賞價值。但是過多的修剪會使葉片有所損傷。同時也會影響植物體結果,在修剪時除造型製作之外其他時期只需要修剪發黃的葉片或者是受損葉片。此外還不能改變盆景的造型。


最強助眠


我先坐個沙發,等著看答案,因為我也不知道,但是我也想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