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昂貴的癌症靶向藥有必要嗎?

興辰連影


濫用靶向藥物是中國癌症臨床治療中日益嚴重的問題。

理解這個問題,在於要理解靶向療法。

靶向療法是癌症的藥物治療方法之一,和常規化療的區別在於,靶向療法針對與癌症生長和生存相關的特殊基因、蛋白質或組織環境。靶向療法經常和常規化療和其他癌症療法聯合使用。靶向療法的藥物包括單克隆抗體、小分子藥物等幾種。

靶向療法的關鍵在於病人的匹配,相對與常規化療,靶向藥物是有侷限性的,有三種情況:

  • 有特殊基因變異。比如20-25%的乳腺癌HER2蛋白質過多,促進癌症細胞生長,如果乳腺癌是HER2陽性的,就可以用幾種靶向藥物。肺癌的靶向藥物針對EGFR、ALK、ROS基因變異。因此先要確定特定癌症患者有這些變異然後才考慮用相關藥物。

  • 沒有特殊基因變異。比如40%的大腸癌患者有KRAS基因變異,會導致靶向藥物西妥昔單抗和帕尼單抗無效。因此先要確定大腸癌患者沒有KRAS基因變異,才能使用這兩種靶向藥物。

  • 廣譜靶向藥。美國FDA最近批准的拉羅替尼針對NTRK基因突變,這種基因突變出現在幾種癌症中,因此這種靶向藥對幾種癌症都有療效,但這種廣譜也是有侷限的,不是任何癌症都適用的。

靶向療法聽起來很好,但這是一種相對來說很個性化的療法,比常規化療更為複雜,也不一定更為有效,特別是下面這幾點:

  • 如果匹配不上,靶向藥物無效。

  • 匹配上也不能保證有效。

  • 療效可能是暫時性的。

例如半數黑色素瘤有BRAF基因變異,這樣就有了BRAF抑制劑,但如果患者沒有這種基因變異的話,使用BRAF抑制劑是很危險的。

對於合格的腫瘤醫生來說,絕對不能迷信靶向藥物。要意識到靶向藥物可能沒有很大的幫助,可能一開始有用,然後就無效的。更重要的是要意識到靶向藥物也會有嚴重的副作用,這些副作用通常和常規化療藥物的副作用不一樣,常見的副作用是皮膚、頭髮、指甲或者眼睛問題。

靶向療法迄今為止只對少數癌症的部分患者有效,只有極少患者通過靶向療法而得到完全緩解,我們還得等待更多的靶向藥物的出現。在今天,絕大部分癌症患者依然要靠手術、常規化療、放療和激素療法。

上面這些關鍵點是中國的很多醫生不清楚的,造成他們濫用靶向藥物。

在中國的癌症治療中,很多病例靶向藥物不應該是首要選擇,很多病例是不應該上靶向藥的,很多病例因為迷信靶向藥物而耽誤了正規治療,這些情況導致很多癌症患者過早地去世,這是中國癌症臨床治療的一大問題。

晚期癌症患者是否要用昂貴的靶向藥物,首先取決於能否匹配,如果匹配不上,是絕對不要用的。

如果匹配上了,也要看療效,如果使用一段時間後沒有效果了,也不應該再用了。

最後,上面提到過,靶向藥物很可能只有暫時效果,能夠有限地延長生命,比如肺癌的靶向療法,是否值得為之傾家蕩產,這就是各家的選擇了。


京虎子


這裡有幾個問題。

第一,大多數靶向藥物都存在耐藥問題,一般在幾個月到半年,一年左右就會耐藥失效。所以一般放在晚期使用,畢竟這時候有多長的生存期已經不得而知。

第二,藥物總是有副作用的,現在靶向藥物像雨後春筍般上市,但一種藥物的副作用需要一段長時間(幾年到十年)來統計驗證。早期病人有很多治療方法,而且大多已經經過幾十甚至上百年的驗證,沒有必要使用新出的藥物。

第三,現在大多數靶向藥物都是外國公司掌握專利,所以費用較高。但一些進了醫保的靶向藥物費用已經低了很多,進口的吉非替尼(易瑞沙)也是一個月四百塊多。沒有《我不是藥神》那裡說得那麼誇張。

第四,雖然好多靶向藥物已經進了醫保,但是社保費用畢竟是有限的。晚期病人很多時候都需要用到二線,三線的藥物以及一些較貴的靶向藥,雙靶甚至三靶,社保額度肯定不夠。這時候病人經濟壓力肯定就大了。

第五,晚期病人的生存期其實很難界定的,生存質量也千差萬別。不同病人經濟能力也是差距很大,對生存的意願也是要求差距很大,所以很難簡單說靶向治療對於晚期病人意義有多大。只能根據每個病人不同的身體狀況,經濟狀況等等,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


豬頭賣唔賣


之所以有人問這個問題,是因為問的人把癌症晚期都歸為同一類來看,因此就會同等對待。事實上,並非如此,同樣是癌症晚期,也各有不同,不能簡單地認為它們都是一樣的。

有的癌症晚期也仍有治癒機會,加上靶向藥可以提高治癒機會,比如有的B細胞淋巴瘤,單靠化療,治癒率會偏低,而如果在化療基礎上加上利妥昔單抗(美羅華),有條件還能維持治療,那麼治癒率就會增加。某些慢粒白血病用的伊馬替尼(格列衛)也是非常重要的。你說這種情況下,癌症靶向經有必要用嗎?當然有必要用,貴也值得。當然,你就是用不起,那是另一回事,但強烈推薦用。

有的癌症晚期,儘管不能治癒,但通過綜合治療,可以做到較長期帶瘤生存,對某些符合靶向藥使用條件,用上這些靶向藥,可以明顯提高療效,延長生存時間。比如,曲妥珠單抗用於HER-2陽性的晚期乳腺癌,這個是很重要的,即便價格貴一些,也是很值得的。

有的癌症晚期,沒有靶向藥可用,有的即便有靶向藥物可用,其療效也很一般,只能有限地延長一兩個月或者幾個月,這種情況下,如果所用的靶向藥很昂貴,要不要用,則要視經濟情況而定,有條件有錢的人當然可以用,沒錢的人就不要勉強(我的意思當然不是說不讓用,誰都可以用,用不用由你自己決定,只是提醒你要量力而行)。


腫瘤專科醫生


靶向藥治療是近幾年才進入公眾視野的一種癌症治療方法,因為它治療比較具有針對性,可以精準消滅癌細胞,對人體其他正常細胞的傷害更小等優點,所以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但用它治癌也有一個難點,就是會耐藥。

靶向藥雖然對癌症治療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也是有要求的,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進行靶向藥治療,如果你想要進行靶向藥治療,你必須符合以下一個條件:

靶向藥物的治療,它針對的是特定的靶子,所以必須先進行基因檢測,通過基因檢測找到癌症患者體內的“靶點”即相應的基因突變,只有找到相應基因突變的患者,才能成為靶向治療的適用對象,因此基因檢測是靶向藥治療的必要前提。如果你的癌症類型檢查到與該種靶向藥干擾的基因片段不符合,就不建議進行靶向藥治療,因為用了也是沒什麼效果。

靶向藥的治癌原理是,通過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通道,它在自滅,每種靶向藥,只能阻攔腫瘤細胞的一條通道而已,但腫瘤細胞很聰明,發現這條通路不通,就會不斷地尋求其他“生路”,一旦被它找到,這種靶向藥就會失去作用,因此產生了耐藥性。

如果發現靶向藥耐藥,可以考慮4種解決辦法:

1、如果癌症患者身體可以耐受的住,那麼,可以試試放化療,靶向藥並不是唯一選擇。

2、換另一種靶向藥繼續治療。至於選哪種藥、用多久,還需要根據患者的個人情況而定。一般來說,可以參照化療原則:選突變率大的開始、選副作用小的藥、盲試到疾病進展迅速。

3、將靶向藥和其他治療方法聯合,比如一種靶向藥物聯合一種或多種化療藥物。綜合治療往往可以取得一個更為理性的治療效果。

4、進行中醫治療,中醫可以全程參與癌症的治療。但是一般建議是在放、化療的同時或手術的前後即配合中醫藥治療,這樣可以儘可能地提高放、化療的治療效果,而減輕其毒副作用;減少術後併發症的發生。

總結:總的來說,就是靶向藥治療還是一項比較新的治療方法,雖然它本身還在不斷的發展進步,但是對於它的療效以及適用範圍,我們不可以過分的誇大。理性的認識、選擇適宜的治療方法,才能幫助患者有效的對抗癌症。就好比如,並不是所有的癌症患者都適合靶向藥物治療,特別是在早期肺癌的診療中,外科手術依然是肺癌治療的首選方式,以手術為主的規範化綜合治療,可使早期肺癌患者的5年以上生存率達到70%~80%。所以,癌症患者具體怎麼治療,還是需要根據患者的個人情況而定。

關注“腫瘤的真相與誤區”,每天瞭解一點腫瘤知識~


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對於晚期患者,靶向藥物其實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大部分靶向藥物的適應症本身都就是針對晚期患者的。相對於化療藥物,靶向藥物療效好,副作用小,可大大延長患者壽命,並且提高生存質量。隨著免疫藥物的不斷推出,“帶瘤生存”逐漸成為現實。



具體案例就不講了,無論是我們醫院還是其他醫院,現實中靶向藥物對患者的好處舉不勝舉。

其實這個問題的真正的意思應該是,對於晚期患者,尤其在經濟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是否真的需要砸鍋賣鐵來買靶向藥延續生命,畢竟大部分靶向藥物是非常昂貴的。



這個問題很現實,確實靶向藥非常昂貴,一年的花費至少在20萬,對於經濟條件較好的患者來說,沒有太大問題,我們遇到過一個患者,一年靶向藥物治療費用在100多萬。對於大部分老百姓來說費用確實是個很大問題,2018年熱播的《我不是藥神》就是真實的反應。

比較利好的是,隨著部分靶向藥物的專利期臨近,國家醫療體制改革,加上國產自主創新藥物的不斷推出,相對於前些年,靶向藥物的價格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2017年開始,國家就開始嘗試將靶向藥物納入醫保,並且和國內外主要藥廠進行價格談判,很多價格已經降了一半,最多的可達70%。2018年,國家對於靶向藥物納入醫保進一步擴大範圍,並且要求全國範圍內執行。

到目前為止,雖然靶向藥物醫保在落地過程中還有不少問題,但趨勢上是,靶向藥物會不斷降價並且納入常規醫保的,這是非常有利於老百姓的。並且隨著靶向藥物專利期限的到來以及國產靶向藥物的不斷推出,靶向藥物的使用更會普及到普通老百姓。

因此,對於晚期患者,一定不要放棄,醫保能解決很大問題,即使目前經濟條件有限,也可以通過輕鬆籌,水滴等平臺來進行。

當然癌症治療無論哪種治療方式都是一個持久戰,費用上確實是一個問題。是否需要砸鍋賣鐵,這個沒有答案,我們其實不建議砸鍋賣鐵,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治療策略。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必能攻克晚期癌症治療。但無論醫療技術如何先進,做好癌症早期預防和早期診斷是真理。


醫問毅答


靶向治療是繼手術、化療、放療之後,惡性腫瘤治療的一個重大突破。

但是,是否使用昂貴的靶向治療藥物,因適以下情況具體而定:

1、是否存在基因突變?

每一種靶向藥物都有其針對的特定基因,只對突變型患者療效顯著。

對野生型患者療效平平。

因此在使用靶向藥物前,都應該先做基因檢測。

2、目前,臨床上使用的靶向藥物大多價格昂貴。

但是,大部分患者在使用1-1.5年左右都會產生耐藥性,需要更換藥物

3、從現有的臨床研究報告看,靶向藥物對患者的生命延長基本在6個月-2年左右

因此,患者應該結合自己的病情和經濟狀況,來考慮是否使用靶向藥物。


大劉讀文,每天為您解讀腫瘤研究最新文獻,及時傳送醫學資訊。如果您對大劉解讀的文章有什麼觀點,或者有喜愛的文章希望大劉解讀,請關注大劉,並給大劉來信。


大劉讀文


對於生命來說,任何價位都不算高,因為財富是人創造的也是為人服務的。

主要問題是靶向藥治療癌症的效果具有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期性,就是說沒有證據證明靶向藥可以治療癌症。

隨美國哈弗幹細胞造假、基因編輯騙局、一針治癒75%等騙局被揭露,及長期以來的癌症治療、放療化療效果的不確定性,提醒我們要重新審視癌症治療技術方法和理論的正確性。

提供建議:利益代價分析後決定取捨。

1.利益大於代價:取。

2.利益等於代價:?

3.利益小於代價:舍。


用戶63338294359


靶向藥從字面意義上講是指藥物像打靶一樣瞄準病灶部位,只在腫瘤局部起作用,對身體其他部位的細胞不傷害,或者少傷害,從而在副反應較小的情況下治療腫瘤,使腫瘤瘤體縮小,儘量控制其轉移,從而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是使腫瘤轉為慢性病的全新治療思路,未來克服腫瘤,讓患者長期帶瘤生存,靶向治療是重要途徑。

目前限制靶向藥使用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個是價格昂貴,一個是耐藥性,得益於藥品價格談判,現在一代的進口靶向藥已經價格砍半,但一個月的花費仍然高達7000-8000元,這些藥物已經過了專利期,國內已經有一些廠家開始生產正版的仿製藥,一些醫院已經可以購買到,二代和三代的靶向藥相對來說價格仍然非常高,比如三代靶向藥泰瑞莎,每月費用在5萬元,服用一段時間後可以獲得免費贈藥,但年費用仍然在20-30萬左右,有些省份比如浙江已經進入醫保,但自付費用仍然不是一個普通工薪家庭所能承受。

價格高其實並不能阻擋部分患者使用該藥,關鍵在於靶向藥都有一定耐藥期,平均耐藥時間為半年左右,這些患者花完錢剛剛滿足免費贈藥的條件就耐藥不能再用,對病人的治療積極性是個很大的打擊,但不管怎麼說,的確有一部分患者獲益,一些人服用一代靶向藥甚至超過3年,仍然有效,最近的一個28歲姑娘25歲時診斷肺癌晚期,服用一代靶向藥物已經三年了,病灶仍然穩定,如果在將來一代藥耐藥了,還可以選擇二代或者三代靶向藥,可以進一步的延長生存時間。

雖然靶向藥物有上述缺點,但目前醫學界仍然只能在此治療思路上看到讓腫瘤患者長期生存的希望,從機理上講,靶向治療針對腫瘤細胞區別於正常細胞的基因突變靶點,對驅動腫瘤細胞生長增殖以及轉移的核心動力源有強力的抑制作用,對正常細胞作用不大,不像化療和放療,雖然能殺滅腫瘤細胞,但對人體的正常細胞也有嚴重的損害。

另外,並不是每一個病人的腫瘤都可以使用靶向藥物,很多惡性腫瘤細胞的突變基因還沒有相應的靶向藥,目前問世的靶向藥,比如肺癌靶向藥,主要針對突變EGFR基因和ALK基因,對於其他成千上百種突變基因,仍然酥手無策,但這兩種基因已經佔到肺癌細胞中的大部分,特別是亞洲不吸菸肺腺癌女性患者,50%以上都可以使用靶向藥,另外目前每年在這些基因上投入的費用可以說是驚人的,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可以找到相應的靶向藥,讓每一位患者都能從中獲益。


胡洋


回答癌症分子靶向藥物的必要性問題,本質上需要先了解分子靶向治療的前世今生,再根據癌症病人的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法。


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人們對細胞受體與增殖調控的分子水平對腫瘤發病機制影響研究越來越深入,以細胞受體、關鍵基因、調控分子為靶點的治療開始進入臨床,人們把這種治療稱之為分子靶向治療。


1.分子靶向治療特異性,針對性和有效性較強。

2.患者耐受性較好。

3.毒性反應相對於其它化學藥物較低,在腫瘤的治療中取得很大的成效。

4.可將癌症變為“慢性病”,同時又避免了對正常細胞的毒副作用。


三、常見的靶向藥物

1.單抗類藥物,如西妥昔單抗、帕尼單抗、利妥昔單抗等。

2.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如伊馬替尼、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

3.多靶點小分子靶向藥物,如索拉非尼、拉帕替尼、凡德他尼、舒尼替尼AG-O13736等。

4.抗血管生成類藥物,如血管內皮抑素、沙利度胺、PTK787等。

5.其他小分子靶向藥物,如硼替佐米、CCl-779等。


1998年10月美國批准曲妥珠單抗用於治療轉移性乳腺癌,可使約四分之一的難治性乳腺癌患者得到有效治療。為Her-2陽性腫瘤患者帶來了希望。


甲磺酸伊馬替尼是第一個特異定位於分子改變的抗癌藥物,對慢性髓性白血病有卓越療效。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人源化單克隆抗體貝伐單抗用於治療晚期結直腸癌療效顯著。使腫瘤治療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西妥昔單抗是第一個特異性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單抗,在EGFR陽性腫瘤中發揮出色的抗癌活性,是第一個獲准用於頭頸部腫瘤治療的藥物。


厄洛替尼是第一個被證實可延長患者生存期的EGFR抑制劑,厄洛替尼治療局部進展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可延長其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


索拉非尼可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在晚期肝癌的治療上被譽為突破性的進展和里程碑,開創了肝癌靶向治療的新時代。


五、多靶點藥物不斷出現

大多數實體腫瘤都是多靶點、多環節的調控過程,阻斷一個受體或靶位不一定能阻斷所有的細胞信號傳導,多靶點藥物簡化了治療程序,代表了靶向藥物新的發展方向。


2006年美國批准了3種新型多靶點藥物上市,分別是索拉非尼、凡德他尼和舒尼替尼。引起腫瘤界對多靶點藥物的廣泛關注


難治的腎透明細胞癌患者從索拉非尼治療中獲益,是腎癌治療中的一個重大進展。舒尼替尼的療效已在腎細胞癌和胃腸間質瘤(GIST)中得到證實。進一步推動了分子靶向治療發展。


分子靶向治療腫瘤已取得了長足進步,過去很多腫瘤無法治療的腫瘤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明顯的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但在這個領域仍有很多向題有待研究、探討和解決。


1. 需要建立療效評價體系和評估手段。分子靶向藥物是細胞穩定劑,多數患者還不能完全或部分緩解,只是暫時的病情穩定和生活質量改善。


2. 大多數分子靶向藥物客觀有效率不高,僅有3%~5%,除少數藥物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伊馬替尼之外,多數要與化療聯合使用,達到協同作用。


3. 目前仍在尋求分子靶向藥物恰當的用法,給藥的途徑、最佳時機和給藥方法等。特別是同化療藥物如何合用?同步還是序貫使用?


4.分子靶向藥物治療的針對性、靶向性和有效性待提高。積極尋找預測療效和毒性的分子標誌物。分子靶向藥物並非對所有患者都適用,如何篩選對患者的最佳治療問題極待解決。


5.應高度重視分子靶向藥物的毒性,如皮疹、腹瀉、心血管毒性等。綜分析種族、性別、生活習慣、環境條件等對分子靶向藥物療效的影響,從而優化藥物的選擇。


6.價格昂貴,費用太高。


七、結束語

腫瘤的分子靶向治療方式上必須採用揚長避短、互補增效,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治癒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在治療中尤其要應用中醫中藥在腫瘤治療中的作用,用中藥的柔性,對腫瘤採取圍、追、堵、截、準、狠、快的治療方法。


隨著人類基因組學中功能性基因組以及腫瘤基因組的深入瞭解,結合高通量藥物篩選等手段的有效應用,分子靶向藥物在腫瘤的治療會發揮更突出作用。但綜合治療仍然是腫瘤治療中的最佳選擇方案。


如有疑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生民康健首席專家 高明啟


生民康健


靶向藥物的出現是近二十年來抗癌治療里程碑式的進展,隨著靶向治療藥物的出現,越來越多的腫瘤得到了好的治療效果,甚至很多種腫瘤得到了完全治癒。

人們常說的把癌症變成慢性病已經越來越成為現實。靶向藥物是針對腫瘤發生的原因進行有靶點的治療。

比如說在肺癌的治療裡,有一部分肺癌是由於EGFR基因的突變造成。那麼人們就發明了專門針對EGFR突變的藥物。還有一些藥物是針對ALK基因融合,這樣通過靶向治療對腫瘤的殺傷作用就更加精確了。常常在使用靶向治療藥物,短期內腫瘤就可以達到縮小甚至完全消失。

但是靶向藥物由於研發投入非常大,廠家都擁有各自的專利,因此藥物往往非常昂貴。尤其是剛剛上市的時候。但是隨著近年來靶向藥物的廣泛使用和取得的顯著效果,在我國各地已紛紛將靶向藥物納入醫保。在醫保的支付下,病人往往只需要一個月自付幾百甚至一兩千塊錢就可以得到有效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