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奮鬥,房產再多我們也無家可歸?

房產的三大難題之一

到底是失去奮鬥、房產再多我們也將是無家可歸!還是失去房產、奮鬥再多我們也將是無家可歸!據說是樓市的三大難題之一。

先說第一個觀點,失去奮鬥,房子再多也會無家可歸?

首先需要把家的定義統一了。如果把家延伸到國家或擴展到其他方面,那可以另外討論。一般理解家的含義就是親人們一起居住和生活的地方。那麼會不會發生:失去奮鬥,房子再多也會無家可歸?

假如一個事業有成的人,擁有核心城市的幾十套房子,某一天,突然失去奮鬥之心,他會無家可歸嗎?這幾十套房產都可以住,以後的生活也是衣食無憂。他的煩惱反而是今天住哪裡?所以,房子多了,不再奮鬥也沒事,家還在,長期來說房子也會自動升值。

再說另一個觀點——失去房產,奮鬥再多也無家可歸!

奮鬥的結果只有兩種,一個是成功,一個是失敗!通俗功利點的理解,你掙錢了,你就是成功的,你沒掙錢就是失敗的。所以奮鬥不一定必然是成功的。成功需要認清楚你所追求目標之間的因果關係,還要採取正確的行動!這樣才能掙到錢!假如有一個人能夠滿足許多人的迫切需求,那他得到的獎賞就是大量的財富。有了大量的財富,怎麼可能是無家可歸?比如說某直播賣貨的網紅,最近在上海買豪宅了。他之所以能夠買得起,就是滿足了人們的迫切需求,這裡有網購的需求,還有精神上的需求。所以只要奮鬥成功了,就算失去了房產也沒事,不僅不會無家可歸,還可能住上更好的房子!甚至是豪宅!

當初為什麼會有這個問題?

失去奮鬥,房子再多也無家可歸! 持有這個觀點的人,可能是有這樣的想法:一個國家,光發展房地產了,沒有其它核心競爭力的產業,最後光有房子,國家衰落,最後可能連家也沒了。

其實房子本身只是一種商品而已。大家拼命投資房子,這背後的原因才是最值得推敲的!

在一次次不斷的經驗教訓中,人們發現買房子可以抵禦通脹,保護自己的財產不被轉移。未來只要貨幣超發這個最關鍵的原因解決不了,人們會繼續買房子。哪怕買不了國內的,也會去國外購買房產。再有世界的關係有兩種,一種是暴力,一種是分工合作。

人類的發展已經證明了,依靠市場,分工合作更有利於人民的福祉,更能創造出更多的財富。人們選擇了分工合作的市場,自然搶劫別人這種行為方式就會減少。世界呈現出來更多的是合作!人與人之間是這樣的,國家與國家之間也是一樣的。國家之間的競爭,本質是國家內的各個產業的競爭,競爭是好事,生產出更多的商品,物價變低,有利於人們的福利,還增長了人們的財富。所以只要開放市場,依靠市場分工合作充分競爭,國家衰落是一個偽概念,是不會發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