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水浒传》中的李逵是一个忠义,豪迈之人。那正史中的李逵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种花帅兔


答:正史里面确实是有一个李逵,下面,我给大家讲述下这个李逵的传奇故事。

这个李逵原本是密州(今山东诸城)乐将节级,“靖康奇祸”之后,北宋灭亡,康王赵构南渡,世道很乱,李逵有点小野心,想在乱世中做些事业。

李逵有两个很要好的朋友,他们是密州守衙节级杜彦、小节级吴顺。

不过,杜彦的野心比李逵还要大。

当时,康王赵构逃到了应天府称帝,已派开封人赵野来任密州知州,但杜彦装作不知道,他对李逵和吴顺两位小弟说:“方今盗贼纵横,一州生灵,岂可无主,请自为知州。”(语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十四)

李逵早有此意,和吴顺举手赞成。

三人一起到军营中串联起一大帮人,准备驱杀赵野。

赵野见机得快,鞋底抹油,溜了。

于是,杜彦就当仁不让地自称为知军州事,接管了密州。

但一日不除赵野,他就一日坐不安心。

他让李逵和吴顺带人去追捕赵野。

李逵和吴顺两人翻蹄亮掌,追着赵野打,一直追到张仓镇,才把赵野捉回。

杜彦对着被捆绑在堂下的赵野,倒打一耙,说:“尔为知州,自搬老小,欲向南去,不知一州生灵谁为其主。”(语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十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

听了杜彦的话,赵野内心直骂娘——老子“自搬老小,欲向南去”还不是你给逼的?

但杜彦不容置辩,命人取来木驴,用长铁钉钉牢固定赵野的手足,推出谯门,一刀斩为了两段,又取其头,签于市,用一竹笠盖在上面。

可以说,杜彦凶残得近于灭绝人性。

但这还不算,杜彦又与李逵和吴顺一起瓜分了赵野的家产、奴仆、女眷。

杜彦以为,自己和可以李逵和吴顺三兄弟一起幸福地慢慢变老。

但是,建炎三年三月,盗贼宫仪围攻安邱县。安邱县的县令没办法了,派人向密州求救,许诺解围后奉上金银若干。

杜彦垂涎于金银,让李逵和吴顺带兵去救。

李逵和吴顺慑于宫仪的威名,摇手不从,推说:“仪众甚盛,未可与战。”(语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十四)

杜彦耐心劝说:“见敌不击,何以威众?”

李逵和吴顺死活不去,一副要去你自己去的屌样。

没办法,看在金银的份上,杜彦亲自出马。

在一个名为泼石桥的地方,杜彦被宫仪打得屁滚尿流,狼狈不堪地逃了回来。

李逵一点义气都没有,看见杜彦败了,认为实现自己野心的时候到了,残忍地杀死了杜彦,还学着杜彦杀赵野的手法,把杜彦的脑袋砍了下来,挂在城头示众。

拭擦干净刀上的血,李逵狞笑着接替了杜彦的位子,也称知军州事。

建炎三年五月,金兵继续南下。

这种情况下,宋高宗赵构大赦天下各路反政府武装,要他们一致对外,共同抗击金人。

宋高宗的敕书发给了宫仪,也发给了李逵。

发给李逵敕书是这样说的:“敕李逵等:朕惟胡虏凭陵,山东震扰,保此数州之地,皆由诸将之功。尔等夙著忠诚,各应委任,宜互倾於肝腑,以同奖於朝廷。速底成功,是为报国。”(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二十九、汪藻《浮溪集》卷十六)

宫仪非常忠义,率部与金兵展开多次血战,事迹可歌可泣!

但李逵和吴顺首鼠两端,持观望姿态。

建炎三年闰八月,宫仪退至密州城南八十里的常山王庙,向李逵和吴顺哥俩呼救。

随后,金兵也来了,向李逵和吴顺哥俩招降。

帮谁好呢?

李逵对吴顺说:“今南有宫仪,北有大金,安敢投拜?若能破宫仪,即日投拜;如不然,或宫仪破大金军,亦降宫仪。今孤城无援,唯强是从。”

结果,金兵在盘石河和九仙山两败宫仪,宫仪兵众尽溃,逃往海州。

得知宫仪兵败,李逵、吴顺没有一丝丝顾虑,没有一丝丝犹豫,高高兴兴地以密州献于金人(事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三十一、《宋史》卷二十五),做了可耻的汉奸。

在做汉奸的日子里,李逵和吴顺争着向主子献媚,李逵总是占上风。

最后,吴顺气不过,一刀就把李逵劈死了。

诺,正史里的李逵就是这么样的一个人,活着是垃圾,死了还污染空气。


覃仕勇说史


李逵,乳名铁牛,手持鬼王斧。人称黑旋风李逵。出生今山东沂水,梁山好汉,排名第22位。重要的起义人物将领,梁山泊步军头领、镇江润州都统制。因在老家有了命案逃到江州,做了狱卒,和时任江州两院押牢节级院长“神行太保”戴宗相熟。后经戴宗介绍结识自己仰慕已久的宋江。

主要公绩:斗张顺,江州劫法场,沂岭杀四虎、元夜闹东京,李逵负荆,扯诏骂钦差、从征大辽、王庆、田虎、方腊、怒打殷天锡等。

影视剧中的李逵是的忠义豪迈之人,我想应该分为两个阶段去评论!

1.年少的李逵可以说是性格粗暴,忠义豪迈。那个年代也就需要这种性格,再加上身强力壮,长着一副社会脸。对当时的社会现象不满,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事他做了不少。

2.和宋江相识后,也就跟着大哥登堂入室了,李逵也算个厚黑学的高手,位置摆的非常正,给自己的定位也特别准,宋江重要的安排李逵都到场,因为李逵总是唱黑脸,让大哥宋江唱白脸。这样的部下谁不喜欢?很多个场合都是吆三喝五,而后宋江:铁牛!休得无礼。一唱一和的,事情就有的谈。谁都不听就听宋江一人的。所以我们不能只看表面的李逵。最后和大哥宋江一起饮毒酒而死。







畅响捍东


李逵是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其出处是《大宋宣和遗事》中的宋江起义,但是宋江起义一共只有36人,留下姓名事迹的只有吴加亮(吴用)、史斌(史进)、杨志等人,李逵只提到一个名字,只是为乐凑足36人而已。

所以,正史当中是没有黑旋风李逵的。但是却有李逵艺术形象的原型,他就是南宋的密州守将李逵。

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南宋初年,密州狱吏李逵、杜彦以及吴顺谋反,杀守将赵野,杜彦自立为守将,但很快杜彦又被李逵所杀,自认知州,随后李逵向金国献城投降,最后李逵又被吴顺杀死。《宋史》关于这段史实的记载是:“建炎三年(1129年)闰八月,是月,知济南府宫仪及金人数战于密州,兵溃,仪及刘洪道俱奔淮南,守将李逵以密州降金”。

由于水浒传中的黑旋风李逵也曾做过牢子(狱吏),而史书中的李逵发迹地密州(山东诸城)又与梁山的据点毗邻,所以,黑旋风李逵的艺术形象的确有一部分来自密州李逵。

只不过,小说中的李逵打抱不平、直率粗鲁、重情重义,而密州李逵则是卖国求荣的叛徒形象,两者差异很大。

最早把创造出艺术李逵的,是南宋龚开所作的《宋江三十六人赞》(这也可以从侧面印证密州李逵的确是小说李逵的部分形象来源),对于李逵的描述是:“旋风黑恶,不辨雌雄。山谷之中,遇尔亦凶。“这也成为后世李逵形象的创作蓝本。


秦皇汉武


史书记载,宋江起义军中有三十六个主要头领。他们是宋江、晁盖、吴用、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张青、燕青、孙立、张顺、张横、呼延绰(《水浒传》中为呼延灼)、李俊、花荣、秦明、李逵、雷横、戴宗、索超、杨志、杨雄、董平、解珍、解宝、朱仝、穆横(《水浒传》为穆弘)、石秀、徐宁、李英(《水浒传》中为李应)、花和尚(《水浒传》有姓名为鲁达、鲁智深)、武松。所以历史上有李逵其人。


但是文学史上的李逵更加风光丰满,《水浒传》之前,李逵主要以元杂剧中出现为主。


李逵除了“黑旋风”这个绰号外,还有两个小名。一个叫“山儿”,这个名字在《水浒传》中没有见到,倒是多见于元代“李逵戏”。如《李逵负荆》第一折李逵上场自报家门:“吃酒不醉,不如醒也。俺,梁山泊上山儿李逵的便是。龚圣与《宋江三十六人赞》说:“风有大小,不辨雌雄;山谷之中,遇尔亦凶。”意思是说旋风刮起来,几乎难分东南西北。


元杂剧中的李逵故事,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是风流才子型,他潇洒倜傥,多才多艺,聪明机智;后期元杂剧中的李逵则变得傻里傻气,憨厚质朴。


前期的“李逵戏”有:《黑旋风诗酒丽春园》、《黑旋风乔教学》、《黑旋风穷风月》、《黑旋风斗鸡会》、《黑旋风借尸还魂》、《黑旋风大闹牡丹园》、《黑旋风敷演刘耍和》、《黑旋风乔断案》、《黑旋风仗义疏财》、《黑旋风双献功》等。虽然这些杂剧大多已经失传,但从杂剧题目上已经可以看出,这时的李逵会作诗,会断案,会斗鸡,会“敷衍”人。后期“李逵戏”以康进之的《李逵负荆》为代表,剧中的李逵变成了傻大黑粗的黑大汉。


乐艺会


李逵人物形象的形成是经过历史长期演变而来的。历史记载;民间戏剧演说;文学书籍传记等很多版本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李逵。正史上的李逵与民间戏说慢慢脱离了关联。

历史记载的李逵《三朝盟会编》上的李逵。是个天生有反骨的败类,既是内奸又是汉奸。他伙同杜彦、吴顺谋反,杀了赵野。又不义杀了同伙杜彦。投敌卖国后又被同伙吴顺杀死。这跟《水浒传》上那个行侠仗义,忠心护主、热情豪迈的李逵判若两人。更有甚者;在元代一些杂剧上。李逵还是个才情四射,满腹经纶,诗情达意的儒尚才子呢!

历史记载是铭刻;文化传承是演义、是戏说。这就是很多历史上的著名人物,逐渐与正史真实身份彻底剥离的原因。二者之间谁也改变不了谁。但谁也防艾不了谁。

学术研究考正史;百姓娱乐看戏说。





方寸地


说实话,看过《水浒传》这部书还真没有看出来李逵是一个好人。由一个混吃混喝的赌场无赖被宋江“收买”后变成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机器”。所谓“有奶便是娘”,跟着宋江有酒有肉,还有白花花的银子,全然不顾一切后果。宁可背叛国家“大义”,间接害死生母。纵使有“忠”,也是一厢情愿的“愚忠”。

这就是《水浒传》书中对李逵的正解。


小刘解读


历史上真有李逵这个人,但是,不是“水浒传”那种忠义、豪迈之英雄。他在山东诸城投降后,成为宋朝御林军一员,在宋朝与北方金国追逐中原中,宋朝败,李逵后来又向金国投降。他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


张哥说历史


谁说正史没李逵?

但那个李逵,背信弃义,卖国求荣,与《水浒中》李逵形象截然相反!到底是不是“真李逵”,史家就各抒己见了。


一、一个截然不同、颠覆三观的李逵——背信弃义,卖国求荣


北宋史学著作《三朝北盟会编》记载了历史李逵:


南宋初年,密州军卒李逵、杜彦以及吴顺谋反。他们杀死守将赵野,杜彦自立为首领;李逵不义,又杀死兄弟杜彦,自立为知州;再又背叛国家,李逵以密州为贡投降于金国,最后被兄弟吴顺杀死。

即这个“李逵”经历了起义谋反——杀兄弟——被杀的过程。

有没有毁三观,不信?请看正史记载:

《宋史·高宗纪》卷二十五中也有记载,“建炎三年闰八月,是月,知济南府宫仪及金人数战于密州,兵溃,仪及刘洪道俱奔淮南,守将李逵以密州降金。”

二、李逵为什么变化大?我在写五代十国108外号,从创作者的角度谈


水浒中的李逵打死村人、小孩,劫法场,闹江州,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一心追寻宋江,最后被毒酒所杀;他弑杀、憨直、鲁莽、富于反抗性,是个毁誉参半的草莽土匪。

而史书中的李逵,论心智,非常狡猾;论残忍,与演义无异;论节操,碎了一地,更是反面小人。

除了残忍外,简直不是一个人!

所以专家又在研究施耐庵为什么洗白李逵;甚至有人结合“历史李逵”的活动时间,认为对不上小说,不是一个人……


我不谈这些。因为我正创作“五代十国108外号”,里面内讧、篡位的人物太多,最头疼的就是怎么区分,让108人被人记住,即有不同特点。小说李逵就是一个我可借鉴的例子,真性情没头脑的残暴草莽,穿越千年,至今让人历历在目,施耐庵妙笔生花;而历史李逵,阴险狡诈贪生怕死凶残小人,不配多写,也似乎不配研究,就该被人遗忘。


余嘉锡《宋江三十六人考实》

徐梦莘《三朝北盟汇编》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陈松柏《水浒传源流考论》

亓庆凯《水浒传中李逵形象生成史》


涛说精彩历史


李逵在水浒传中他脾气暴躁的同时,也成了英雄。但真正的李逵并不是英雄,他在山东诸城投降后,成了宋卫兵的一员,但最终向金国投降。


老黄牛hzl1970


李逵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地皮无赖,小混混。打架斗殴,杀人放火,凶酒闹事无恶不做。对黑三郎黑老大,忠心耿耿耿言听计从,不分青红皂白,是一个没思想,没立场的人,只对他的黑老大宋江死心踏地的卖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