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祛湿得先健脾?怎么样才能健脾祛湿呢?

猪脚呢


祛湿得先健脾,不用煲汤,两招健脾。


在中医看来,人体的水湿代谢,主要依赖于脾胃。不过,健脾祛湿,不一定是要靠吃薏米、吃芡实,吃各种汤汤水水,针对脾胃,用一些传统中医小方法,也同样可以起到振脾阳助化湿的作用。

一,药浴,健脾化湿。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名中医姜良铎教授曾提出一个祛湿药浴方:将佩兰、藿香、艾叶煎煮后,把药汁兑入洗澡水中。

这个方子中,佩兰、藿香都有芳香化湿之效,其实,在诸多祛湿的食疗方子里,都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芳香化湿的药材,比如苏叶、藿香、佩兰、砂仁等;药浴中也能用。

而方中的艾叶,我们都很熟悉,能祛寒散湿。


二,艾灸

艾叶本身能驱寒散湿。

而艾灸的温热,更加振奋脾阳,振奋阳气;湿属于阴邪,有了阳气,能化,能行,能走,也就能把湿气化掉。

当然,要注意的是:艾灸的部位,要跟着脾胃经走。可以重点艾灸脾经上的几个关键穴位,如足三里、神阙(即肚脐)、三阴交、阴陵泉、商丘等穴位。


动动手试试吧。


家庭医生杂志


祛湿一定要健脾吗?怎样做最好?

是的,要想祛湿,健脾是关键,为什么呢?因为脾胃的功能之一就是运化水湿,其次它还是气血生化之源。之所以出现湿气重还是因为我们脾胃功能不够强,导致水湿郁积在体内,出现一系列症状。


比如舌头齿痕重,舌苔白厚水湿重。大便不成形,大便比较黏马桶,平时精神困顿,身体乏力等等。


那么健脾祛湿怎么做最好呢?

我们要想效果最好可以祛湿和健脾同时进行,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比较不错的方法:

(1)茯苓泡水

茯苓是不仅可以健脾,还可以利水渗湿,它可以治疗脾胃虚弱,运化失职,脾虚湿停,水肿胀满,小便不利,以及痰饮眩悸等等。平时可以单独用一味茯苓泡水喝,效果也是很好的。

(2)补中益气丸

补中益气丸可以补益脾气,脾气虚弱所以我们湿气才会旺盛,这个中成药十分方便,到处都能买到,这个药药性温和,适合脾虚的人长期服用,但是中成药一般服用疗程较长,不过只要坚持服用,我们的脾气就会变得充足,湿气自然会消退。


关注我!带您正确养生,改善脾虚问题!每日介绍养脾中成药!


脾胃范儿说中药


祛湿一定要健脾吗?我想大家都会肯定的。脾运水湿,健脾自能胜湿。通常情况,是这样。但是,要说一定,就不对了!

很多湿症,用健脾之法,完全无效!湿祛不了,脾也不得健。

湿症,有很多类型,治疗的方法自然有多种。治疗上,必须审症!必须求因!湿从何来?是脾虚所致吗?湿邪进一步伤脾吗?

湿邪在哪里?在何脏?在何腑?在何经?在何络?

湿邪,一般都有夹寒,夹热。治法完全不同。

治湿,号称有十三法。其实还不只十三法。治法错误,决不中病。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治法,初期,当以祛湿为主,健脾辅之。选药是关键,是什么湿,用什么药。后期,以健脾为主,祛湿辅之。

后期,我将发文,详细论述湿症的治疗。长篇大论。感兴趣的朋友,请留意。


医学站票


中医讲“湿气通于脾”,所以健脾祛湿是末伏养生的重要环节。为大家介绍三个中医穴位,平时按一按,能够化湿、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丰隆穴

功效:丰隆穴属于胃经,又联络脾经,能调治脾和胃两大脏腑,有很好的除湿祛痰的效果。

取穴: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这个地方就是丰隆穴。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略微用力按压穴位,以略感疼痛为基准,按住5秒后松开,双手交替互按 3~5分钟。平时也可用拳头轻轻敲打此穴,以皮肤会自然变红为标准,每次5~10分钟。丰隆穴一般比周围要敏感,按摩时会有轻微疼痛感。

足三里

功效: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有生发胃气、燥化脾湿的功效。民间常说:“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可见足三里对于强壮身体有多重要。

取穴: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位置。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里穴处,作点按活动,一按一松,每分钟按压15~20次,每天按压约5~10分钟。按摩时,有酸胀、发热的感觉为宜。

脾俞穴

功效:有利湿升清、健脾和胃、益气壮阳的功效。

取穴:脾俞穴位于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肚脐对应的是第二腰椎,再向上摸三个椎体,下面旁开两指处即是。

按摩方法:用两手拇指指腹放置在脾俞穴上,逐渐用力下压,按而揉之,使患处产生酸、麻、胀、重的感觉。再用擦法,即来回摩擦穴位,使局部有热感向内部深透,以皮肤潮红为度。如此反复操作5~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来源 番禺日报 廖月尧)


大洋网


中医五行:金,木,水,火,土。

对应人体五脏:肺,肾,肝,心,脾


主运化,具有运化水谷,运化水液,把人体吃进去的食物化为精微,并运送到各器官,多余的水就运送到肺,肾,转化为汗,尿液摆出体外。

主升清,把水谷精微营养吸收,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故有“脾以升为健”之说。

主统血, 脾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 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

脾属土,土生物,所以脾是本。

人们常说脾胃,脾胃,脾胃为“ 后天为本”、“气血生化之源”。

祛湿健脾,两者同时进行。

脾的运化功能好,才能及时把体能多余水,通过肺,肾排出体外。否则,堆积在体内,就成湿,湿重必寒,寒必病。

饮食健脾祛湿

🔽1.山药薏米芡实粥,体凉者少放或者不放薏米,放几粒红枣,枸杞。



🔽2. 土茯苓骨头汤



🔽3. 赤小豆(不是红豆)或扁豆粥



🔽4. 花旗参泡水喝



🔽5. 黄花菜瘦肉汤



运动健脾祛湿

养成运动的习惯,调动身体内在机能,运动出汗排出体内湿气

跑步,打球,爬山,瑜伽等



不建议吃药,是药三分毒。健脾从本源上驱除体内湿气,作为日常养生来对待。


她日记


脾胃能运化水谷,当这个运化功能下降,胃肠就容易生湿,有些人湿气重,身体会出现一些明显的身体反应,最常见的会出现头昏脑胀、浑身酸困、精神不济,四肢肌肉关节酸痛,尤其到下雨天,天气潮湿的时候更加明显。

因为脾胃运化不好,消化功能差,湿阻气郁,也容易出现胸腹部胀闷不适、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一般大便会比较粘稠黏腻,比较难排出,小便会比较污浊,人体的皮肤没有光泽,皮肤油腻,容易长暗疮等疾病。

湿浊为病,常跟其他的病邪相兼,化生痰湿、湿热、寒湿等问题,除了直接影响胃肠,容易引起胃肠的疾病之外,比如湿浊下注停留在肾膀胱,会引起尿道炎、尿路结石、肾炎等疾病;湿浊留在肝胆部位,更容易引起肝炎、胆囊炎、肝胆结石等问题;痰湿入肺气管,容易引起咳嗽咳痰、气管炎,哮喘等问题。

所以湿浊问题,不能等闲视之,形成的原因很复杂,排出湿浊也要有一定的技巧。

健脾是祛湿的最根本的方法,所谓土能克水,脾属土,湿属水,健脾胃能够帮助胃肠的运化,防止湿邪的来源,另外中医应用温阳利水发汗利尿等方法,也能够促使失去的排除。

健脾利水祛湿,日常有几个比较好的药品食品能够帮助我们,比如薏苡仁是祛湿的佳品,有利水消肿、健脾胃、利尿清热等功效;白扁豆也可入药,有健脾利水、祛湿止泻消肿等功效;体内寒湿的可以选择生姜,有温阳和胃、祛风散寒功效;经常肠胃不适,可以选择砂仁、陈皮等药物,有芳香化湿、醒脾和胃、降逆止呕等功效。

以上这些食材药材,都可以配合其他食物煮汤或者泡茶饮用,帮助体内排湿去湿。


中医养生郑芝环


脾胃不分家,健脾胃是一年四季,后天重要的长期养生功课。需要落实到平时生活的习惯中。

一、饮食作息

二、经络疏通法

三、瑜伽运动法


一、饮食作息法

(1) 早睡自然醒

熬夜伤肝耗肾气也伤脾胃,所以午休和晚上充足的睡眠就是很好休养脾胃的方法了。


(2) 健脾两大黄金粥

淮山药薏米芡实粥

南瓜小米粥


二、经络疏通法

(1) 辰时(早上7-9点),胃经当令时。这个时间段应该起床好好吃完早餐。给一天能量的源头充电值。不然,脾胃的消化之火就燃不起来,这也是为什么不吃早饭容易代谢变慢身体堆积脂肪的一个重要原因了。

(2) 巳时(上午9-11点),脾经当令时。脾喜温爱甜,所以这个时间段喝一些温水,或者吃一点甘甜的水果都是很好的养脾选择。不过,过多过甜又会反过来伤脾了。注意适量。

三、瑜伽运动法

瑜伽的练体位法练习80%都围绕着消化系统在练习,所以对调养强健脾胃特别有帮助。下面举出几个很有针对性的健脾祛湿的练习。



知道瑜伽陈未来


湿气重其实是身体新陈代谢,循环的问题。中医调理主要是恢复气血循环,健脾养胃,脾胃好,运化好,自然没有湿气。现在人太忙,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做饭都没时间做,天天点外卖。更不要说锻炼这回事。刚开始都是,推荐食谱食材,现在是推荐食疗产品。市场上很多祛湿健脾的产品,可以当早餐吃,当下午茶,零食吃。自己家人和朋友都在用,很少去医院。超级方便。


阿卓76549009


胃口好就不用所谓祛湿,湿乃脾胃运化失常。


老虎哥10556229701


健脾不止是吃食物或某一些食谱做到的,健脾的同时要知道我们怎么伤得脾!从本质上预防,.改变自己的行为才是重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