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成事要善于见机而动,做事畏手畏脚,只能是别人的垫脚石

鬼谷子:既用见可,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也;见不可,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故先王之道阴,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道理达于此义者,则可与语。由能得此,则可与远近之义。


鬼谷子:成事要善于见机而动,做事畏手畏脚,只能是别人的垫脚石

鬼谷子译文:在施展智谋和才干之后,如果证明是可行的,就要选择相应的时机来实行,这是为自己;如果发现是不可行的,也要选择相应的时机来实行,这是为别人。所以古代的先王所推行的大道是属于“阴”的。

古语说:“天地的造化在于高与深,圣人的治道在于隐与匿,并不是单纯讲求仁慈、义理、忠诚、信守。不过是在维护不偏不倚的正道而已。”

如果能彻底认清这种道理的真义就可以与人交谈。假如双方谈得很投机,就可以发展长远的和目前的关系。


鬼谷子:成事要善于见机而动,做事畏手畏脚,只能是别人的垫脚石

具有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李世民,更善于见机而动。在取得天下之前,他不像刘邦只是一介布衣,而是出身贵族官僚家庭,父亲李渊为隋朝命官,统率太原数万军队。

在李渊还是隋朝官员,奉命镇压农民起义的时候,李世民已明白隋朝必亡的大势。

他对父亲李渊说:“您受隋帝的命令讨伐贼寇,难道贼寇真的能彻底消灭吗?”在督促父亲反抗隋朝时,

李世民又说:“今日破家亡国在于你,化家为国也在于你。”足见李世民的雄才大略。

618年至620年,李世民打败了薛仁杲和刘武周两个强敌,平定了关中和中原地区。


鬼谷子:成事要善于见机而动,做事畏手畏脚,只能是别人的垫脚石

在620年七月,李世民又开始进攻王世充。这时他才不过22岁,但富有政治家的雄才伟略,知人善任,采纳正确的意见,采取了正确的策略,一举击败了王世充和窦建德。后来又成功镇压了刘黑闼等人的起义,最后统一了全国。

李渊有四个儿子。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霸(早亡,未及争位),四子李元吉。在这四个儿子中,长子李建成由于排行最长被封为太子,为人也精明能干,次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四子李元吉被封为齐王,也算勇武超人。不过,战功最多也最有谋略的,要数次子李世民。


鬼谷子:成事要善于见机而动,做事畏手畏脚,只能是别人的垫脚石

太子李建成常随父亲驻守长安,帮助父亲处理军国政务,也算是一个精明强干的人。比起平庸的父亲李渊来,李建成在处理政务上已显示出了才干,但与弟弟李世民相比,却还有很大的不足。

李世民南征北战,为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的战功,麾下聚集了一批文臣武将,在军政各界享有很高的威望。不但如此,李世民野心很大,他不甘心做一个区区秦王,希望日后能当皇帝。但按照封建宗法制度,继承皇位的只能是太子李建成,况且李建成也算功勋卓著,而且也有很强的势力。这样,一场兄弟之间的争位火拼就不可避免了。


鬼谷子:成事要善于见机而动,做事畏手畏脚,只能是别人的垫脚石

从当时形势看,太子李建成集团处于优势,首先李建成是太子,名正且言顺,继承皇位是理所当然的事,社会舆论也多在他这一边;其次李建成有李渊的支持,在权力和名义上有可靠的保障;而李世民有文臣武将,私人武装比较强大,也有有利的条件。

他本人威望高,群众基础好,富有作战经验,才略出众,更主要的是他手下人既精明强干又齐心合力,因而李世民的力量也是不能被忽视的。


鬼谷子:成事要善于见机而动,做事畏手畏脚,只能是别人的垫脚石

见机而动,关键是要善于看准机会。而这需要敏锐的眼光,并在有七分把握的条件下当机立断,勇于实践,否则,时机稍纵即逝,永远抓不住机会,也永远得不到成就事业的甜美果实。

怎样才能当机立断呢?

调动你所有的器官,去观察,去感觉,去倾听,如果有必要,去嗅,去尝。当遇到蕴含赢利可能性的情况时,要全神贯注,忘掉一切,尽快收集各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快速做出决断,从而在竞争中占据领先优势。

鬼谷子思想:喜欢鬼谷子思想内容的各位看官记得点点“关注”;感谢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