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沪宁高铁,四个中年妇女大声聊天,一车厢都能听到笑声,对此你们怎么看?

洋小样KJ


看到这个问题,觉得司空见惯,别说是🚄里,就连医院的住院部里,明示需要安静的地方,也会三三两两的,看到大声喧哗。一个病房三个人床位的,病人需要安静休息,有的挂点滴,有的刚从手术室出来,而就有那么一些人,把手机的音量大到极点,陪同的护理家属也是,说话不知道顾忌旁床病员。影响病员睡眠。这些特色普天之下都,实在是见怪不怪了。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没有公德心,都源自家庭教育。一个人在公共场合的一言一行,反馈出许多方面。即便提示了,也有人不接受劝告的。唯一办法就是,避而远之,让自己的耳根清净,特定环境下,如高铁,就让乘务员去提示,文明乘车,大家都喜欢,轻声细语,地铁,飞机火车 公车,都适合,轻声细语。提倡,并提高自身修养就是对社会的最大贡献。。。。。生在礼仪之邦,希望大家都从我做起。轻声细语。。。


凤姐股市提款


我前两天刚从莫斯科回来,来回的飞机上,那些花花绿绿的大爷大妈们,在机舱里高声喧哗,来回乱窜,还有两个老太太,在飞机中部靠近厕所的地方,在那练吊环。一路吵轰轰,一路乱糟糟。俨然置身于热闹的菜场一样,叫人窝着一肚子的火。国人素质每况愈下,真是丢脸。


老夫伏骥


我们住的公寓是公司租的,和两个家在农村的年轻人住一起,他们肆无忌惮,大声说话,想干啥就干啥,一点不顾及别人感受,也许是生活压力让城里人喜欢节省,那些农村的同事看到公司好的待遇,使劲享受,这种心态让我无语。


用户582194993798


前年年末具体时间忘了,从菏泽回济南,坐的绿皮车,卧铺,特意去窗口买的下铺,就因为头天工作的很晚准备上车补个觉,结果两位大姐坐在过道的小凳上大说大啦了整整两个多小时,直到聊城站下车,那种困得要死又睡不着的感觉简直太绝望了,想说她们又怕我说不过她们,想打她们又违反我不打女人的原则,唉,简直崩溃!


老谢185703887


大声聊天还算好了,本人在上月底坐成都到南宁K144列车买的硬卧铺票,这个车厢基本上都是贵阳方向的老人旅游团,早上天刚亮一群大妈就开始在过道走模特猫步了脖子上挂的音响伴随着一步一扭的步伐真让人感到不存在年龄概念了,无奈了国人也就这样了。


德胜红兰


有次我们外出旅游,同行一江苏ZJ港人在大巴车上总是巨大嗓门说话,车上空间本就不大,她的嗓门震得我耳朵嗡嗡响,满车就她一人吵架一般的说着,开始不好意思说她,最后实在受不了了,也感觉跟这种人在一起挺掉价,于是小声说让她小点声音,这人居然很吃惊的样子:“啊?我的声音大吗?”,竟一点不知把别人烦的够呛!以后坚决不与此人坐同一座了!


拂晓黎明时的炫彩


这一点我特别深有感触,因为在前几年我几乎走遍了中国的东部,绝大部分省份。

而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在江苏。按理说江苏是中国比较发达的省份之一,人员素质应该比较好的吧。但是在那里我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也就是坐公共汽车的时候。

有许多妇女上车前不备好零钱,上车后站在门口翻找零钱,翻找公交卡。上车以后只要是听见有说话的声音,不用说都是中年妇女们,而江苏的老爷们们非常安静。这真是一种奇怪的现象。

其实现在乘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大部分地区都是比较安静的,很少有人看见车里在叽叽喳喳的聊天唠嗑呢,即使偶尔有也是老熟人见了分外亲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我在江苏的发现却是一种特殊的情况。这一点我很不能理解。

当然在别的地方女人喜欢大声说话聊天儿,特别是在公共场合也是比较多见的,总体上来说偏重一些。

男人嘛,只有在喝酒的场合会出现这种状况。

酒多了话就多了,当然感情也会多了。

还是是那句话,我在江苏的发现确实不能让我理解。

注:不是农村的,而是城市里的。


夕阳无限好3439


中国大妈出去有标配的 : 穿红带绿珠宝气,大声说话嘴不停。太阳目镜遮阳帽,为君遮挡辟皱纹。摆拍鲜花胸前拉。青草绿地任我踩。花坛门前二指V,酒店饭堂抢大虾,水果拼盘老娘包,厕所手纸不放过。招风弄姿赛青春,徐娘半老 骚犹存。


用户8568933253957


当前被称为“大妈”的人,有些年记;有点小钱,自我感觉良好;没念过几天书,道德水准不高;“文革”前后出生,性格张狂。现在社会和谐,敬老爱幼蔚然成风,可这些女人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张扬跋扈,确实被人鄙视!


虚谷鸣钟


中老年妇女。

特殊群体,己过了矜持,羞涩的女孩儿时代,婚后,身体被丈夫打开,接着生养,敞怀喂奶,变成的粗鲁无羞,有时她们之间说起夫妻之事,男人都逃走。

生活越幸苦,嗓门越大,知识妇女好一些。

为母则刚,她们还肩负着保卫家园的责任,许多老公羞于与人争利,母老虎出场一个顶俩。

种种。

一旦结伴出游,放松了就放肆,大说大笑,抢位抢菜抢包抢抢抢……

生存环境决定她们行为。

若是有钱人家太太,出门私车,头等舱,当然说话轻柔,款款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