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一場洪水,衝出了一塊帶中文的字碑,韓國人看了臉都紅了

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前後,朝鮮半島北部以及中國東北地區出現了扶餘國、高句麗等幾個遊牧民族政權。發展到了公元4世紀的時候,朝鮮半島就形成了高句麗、新羅以及百濟三國鼎立的局面。歷史上將這段時期稱之為朝鮮的三國時代,而在中國唐朝的幫助下,新羅統一了大部分的朝鮮半島,建立了一個大一統政權。

韓國一場洪水,衝出了一塊帶中文的字碑,韓國人看了臉都紅了

可以說,今天朝鮮半島上的朝韓兩國都是新羅延續下來的政權,而新羅又在唐朝時期就依附於中國,成為藩屬國身份。後來一千多年裡,朝鮮半島政權無論怎麼交替,大體上都要受到中國政權的制約。只可惜,一些韓國學者不願意接受這個說法,他們極力尋找佐證韓國自古以來就是獨立國家的歷史記載,可想不到上個世紀發生的一件事情打了他們的臉。

1963年,因為洪水的肆虐將漢城東南面的漢江三田渡地底下深埋的一樣東西衝刷了上來,它的名字叫做大清皇帝功德碑。這塊碑的歷史,要從1636年說起了。當時皇太極領兵入侵朝鮮,擊敗了朝鮮軍隊,攻佔朝鮮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當時朝鮮的統治者仁祖不得不逃亡到南漢山城避難,歷史稱之為“丙子胡亂”。

韓國一場洪水,衝出了一塊帶中文的字碑,韓國人看了臉都紅了

皇太極

1637年,為了保全自己,仁祖向清朝投降,表示願意成為清朝的藩屬國,以換取清軍退出朝鮮。可問題是空口無憑,皇太極會輕易地放過你嗎?於是,大清皇帝功德碑修建工程就確定了下來。當年的六月二十六日,朝鮮仁祖命人改築三田渡壇所,鋪磚造閣,將立碑石,以紀念皇太極功德。

韓國一場洪水,衝出了一塊帶中文的字碑,韓國人看了臉都紅了

這塊功德碑對清朝來說是武力的象徵,值得驕傲。可對於朝鮮君臣而已,的的確確是辱國之舉了。任憑他們如何反對,在絕對的武力面前,仁祖也不得不選擇同意工程的進行。在清朝使者的監視下,大清皇帝功德碑最終建成,此後每每有使者入朝,都必定會來到三田渡觀看碑閣。朝鮮後來還專門定軍守直三田渡碑閣,直到1895年。

1895年為什麼改變了呢?因為甲午中日戰爭於1894年爆發,清軍在日軍的攻擊下全線敗退,被迫承認日本對朝鮮半島的控制權。清朝勢力被驅逐出朝鮮後,以樸泳孝為首的主張反清獨立的開化黨人被日本扶植上臺,開始全面清算中朝宗藩關係的遺存,其中就有推倒大清皇帝功德碑。

韓國一場洪水,衝出了一塊帶中文的字碑,韓國人看了臉都紅了

於是,大清皇帝功德碑被推倒在地,不復豎立。1956年時,韓國文教部長認為這塊功德碑是民族恥辱的象徵,決定將這塊功德碑長埋於地底下。因此1963年的時候,大清皇帝功德碑才會被洪水沖刷上來,再度跟韓國民眾見面。

那沒辦法了,看來這是天意。韓國政府便決定將此碑作為文化遺產和民族恥辱的象徵來銘記,將其指定為史蹟第101號並保護起來。1983年,在韓國時任總統全斗煥的指示下,大清皇帝功德碑被移至松坡區石村洞289-3號,並在該碑周圍建立公園。

所以啊,歷史這東西還真不能捏造,指不定哪天老天爺就跑出來打你的臉了。實事求是,才是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