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現場消毒技術指南

本現場消毒技術指南基於以下認識:①目前對該疾病的感染來源、暴露方式尚不明確;②該新型冠狀病毒對熱、常用化學消毒因子比較敏感;③對受到病原體汙染的醫療用品、織物、環境物體表面、空氣等開展嚴格的消毒是阻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傳播的重要措施。消毒工作應由經過培訓有現場消毒經驗的人員進行,掌握消毒劑的配製和消毒器械的操作方法,針對不同的消毒對象採取相應的消毒方法,消毒的同時做好個人防護,並加強手衛生。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現場消毒技術指南

一、汙染的診療用品的消毒

患者使用的診療用品應專用,一次性用品放入防刺穿的雙層醫療廢物袋內或利器盒作為感染性醫療廢物處理,重複使用的醫療用品使用後應及時按照消毒-清潔-消毒/滅菌進行。一般重複使用的診療用品先用有效氯(溴)1000mg/L含氯(溴)消毒劑溶液進行清潔消毒,接觸患者血液或體液重複使用的用品將濃度提高至10000mg/L。僅接觸患者完整皮膚的聽診器、體溫計、血壓計等低度危險性的診療用品,可用0.2%以上濃度季銨鹽類消毒劑或75%的酒精反覆擦拭。

二、空氣的消毒

應注意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每日通風2~3次,每次不少於30min,病家、公共場所、學校、交通工具以自然通風為主,有條件的可採用排氣扇等機械通風措施。

必要的情況下進行消毒,房屋經密閉後,每立方米用15%過氧乙酸溶液7ml(1g/m3),薰蒸消毒1h,即可開門窗通風。或以2%過氧乙酸溶液(8ml/m3)氣溶膠噴霧消毒,作用30min‾60min。有條件可使用靜電吸附式空氣消毒器或循環風紫外線空氣消毒器,在有人的情況下進行空氣消毒,或其它人在情況下可使用的空氣消毒器。

三、汙染環境表面和物品的消毒

用擦拭、浸泡或噴灑法進行消毒。可用有效氯(溴)1000mg/L~2000 mg/L含氯(溴)消毒劑、0.2%~0.5%過氧乙酸消毒劑或500mg/L~1000 mg/L二氧化氯,作用30min;在物體表面噴灑消毒液時,噴灑液體量以噴溼為度。作用到要求時間後,用淨水溼巾擦拭,去除殘留消毒劑。

四、汙染織物的消毒

耐溼、耐熱的織物可煮沸消毒10min,或用有效氯(溴)500mg/L~1000 mg/L含氯(溴)消毒劑,浸泡30min。不耐熱的織物可採取過氧乙酸薰蒸消毒。消毒時,將欲消毒的衣物懸掛在密閉空間,按每立方米用15%過氧乙酸溶液7ml(1g/m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熱薰蒸2h。

五、嘔吐物、排洩物、血液和汙物的消毒

稀薄的汙物,每升加等量有效氯20000mg/L含氯消毒劑溶液,攪勻放置2h。無糞的尿液每升加有效氯10000mg/L含氯消毒劑溶液100 ml混勻放置2h。成形糞便可用有效氯50000mg/L含氯消毒劑溶液2 份加於1份糞便中,混勻後,作用2h。

六、盛排洩物或嘔吐物的容器:

可用有效氯1000mg/L~2000 mg/L含氯消毒劑溶液、或0.5% 過氧乙酸溶液浸泡30 min,浸泡時消毒液要漫過容器。

七、汙染餐具的消毒

首選煮沸消毒10min,也可用有效氯(溴)500mg/L~1000 mg/L含氯(溴)消毒劑浸泡30min,然後用淨水沖洗。也可使用一次性餐飲具,用後按醫療廢物收集。

八、手和皮膚的消毒

用0.5% 碘伏溶液(含有效碘5000 mg/L)或75%酒精塗擦,作用1 min~3 min,也可使用速幹型手消毒劑(異丙醇類、洗必泰-醇、新潔爾滅-醇、75%酒精)揉搓作用至手幹為至。

九、運輸工具

車、船內外表面和空間,可用0.5% 過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溴)1000mg/L含氯(溴)消毒劑溶液噴灑至表面溼潤,作用30 min。密閉空間還可用2%過氧乙酸(8ml/m3)進行氣溶膠噴霧消毒,作用60min。

十、生物運轉箱

在出病人房間後用0.5% 過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溴)1000mg/L含氯(溴)消毒劑溶液擦拭、噴灑或浸泡消毒。

十一、空調系統

建築物內一旦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確診病例或疑似病例,應立即關閉空調通風系統,在採取有效的清洗消毒後方可重新運行。患者所在房間不能使用集中空調。

十二、垃圾、醫療廢物

患者產生的生活垃圾,放入醫療廢物收集袋,外層消毒後放入新的醫療廢物收集袋,按醫療廢物收集、處理。醫療廢物的處置遵循《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要求,雙層封裝後按照當地的常規處置流程進行處置。

十三、屍體

對病人的屍體用有效氯(溴)3000mg/L含氯(溴)消毒劑溶液或0.5%過氧乙酸溶液浸溼的雙層布單包裹,裝入防滲透的雙層屍體袋中,由專用車輛直接運送至指定地點火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