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现场消毒技术指南

本现场消毒技术指南基于以下认识:①目前对该疾病的感染来源、暴露方式尚不明确;②该新型冠状病毒对热、常用化学消毒因子比较敏感;③对受到病原体污染的医疗用品、织物、环境物体表面、空气等开展严格的消毒是阻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传播的重要措施。消毒工作应由经过培训有现场消毒经验的人员进行,掌握消毒剂的配制和消毒器械的操作方法,针对不同的消毒对象采取相应的消毒方法,消毒的同时做好个人防护,并加强手卫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现场消毒技术指南

一、污染的诊疗用品的消毒

患者使用的诊疗用品应专用,一次性用品放入防刺穿的双层医疗废物袋内或利器盒作为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使用后应及时按照消毒-清洁-消毒/灭菌进行。一般重复使用的诊疗用品先用有效氯(溴)1000mg/L含氯(溴)消毒剂溶液进行清洁消毒,接触患者血液或体液重复使用的用品将浓度提高至10000mg/L。仅接触患者完整皮肤的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低度危险性的诊疗用品,可用0.2%以上浓度季铵盐类消毒剂或75%的酒精反复擦拭。

二、空气的消毒

应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病家、公共场所、学校、交通工具以自然通风为主,有条件的可采用排气扇等机械通风措施。

必要的情况下进行消毒,房屋经密闭后,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溶液7ml(1g/m3),薰蒸消毒1h,即可开门窗通风。或以2%过氧乙酸溶液(8ml/m3)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30min‾60min。有条件可使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或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在有人的情况下进行空气消毒,或其它人在情况下可使用的空气消毒器。

三、污染环境表面和物品的消毒

用擦拭、浸泡或喷洒法进行消毒。可用有效氯(溴)1000mg/L~2000 mg/L含氯(溴)消毒剂、0.2%~0.5%过氧乙酸消毒剂或500mg/L~1000 mg/L二氧化氯,作用30min;在物体表面喷洒消毒液时,喷洒液体量以喷湿为度。作用到要求时间后,用净水湿巾擦拭,去除残留消毒剂。

四、污染织物的消毒

耐湿、耐热的织物可煮沸消毒10min,或用有效氯(溴)500mg/L~1000 mg/L含氯(溴)消毒剂,浸泡30min。不耐热的织物可采取过氧乙酸薰蒸消毒。消毒时,将欲消毒的衣物悬挂在密闭空间,按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溶液7ml(1g/m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薰蒸2h。

五、呕吐物、排泄物、血液和污物的消毒

稀薄的污物,每升加等量有效氯20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搅匀放置2h。无粪的尿液每升加有效氯10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100 ml混匀放置2h。成形粪便可用有效氯50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2 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h。

六、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

可用有效氯1000mg/L~2000 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或0.5% 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 min,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

七、污染餐具的消毒

首选煮沸消毒10min,也可用有效氯(溴)500mg/L~1000 mg/L含氯(溴)消毒剂浸泡30min,然后用净水冲洗。也可使用一次性餐饮具,用后按医疗废物收集。

八、手和皮肤的消毒

用0.5% 碘伏溶液(含有效碘5000 mg/L)或75%酒精涂擦,作用1 min~3 min,也可使用速干型手消毒剂(异丙醇类、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揉搓作用至手干为至。

九、运输工具

车、船内外表面和空间,可用0.5% 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溴)1000mg/L含氯(溴)消毒剂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30 min。密闭空间还可用2%过氧乙酸(8ml/m3)进行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60min。

十、生物运转箱

在出病人房间后用0.5% 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溴)1000mg/L含氯(溴)消毒剂溶液擦拭、喷洒或浸泡消毒。

十一、空调系统

建筑物内一旦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应立即关闭空调通风系统,在采取有效的清洗消毒后方可重新运行。患者所在房间不能使用集中空调。

十二、垃圾、医疗废物

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放入医疗废物收集袋,外层消毒后放入新的医疗废物收集袋,按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医疗废物的处置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双层封装后按照当地的常规处置流程进行处置。

十三、尸体

对病人的尸体用有效氯(溴)3000mg/L含氯(溴)消毒剂溶液或0.5%过氧乙酸溶液浸湿的双层布单包裹,装入防渗透的双层尸体袋中,由专用车辆直接运送至指定地点火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