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子猶、節庵——明朝為何會興起好名風氣?文人墨客真“虛榮”嗎

龍子猶、節庵——明朝為何會興起好名風氣?文人墨客真“虛榮”嗎

封建社會的中上層人物,尤其是文人們就往往喜愛以住地或志趣來為自己取號。在古代,文人學子都擁有著眾多的稱謂,就是在除了姓名以外,還有著別號。在姓名不斷完善以後,別號就開始興起,別號簡稱號,也可以說是別字,古代很多詩人就喜歡自己給自己取一個別號。

如古代詩人陶淵明就別號為陶元亮,柳宗元別號為柳河東等等。魏晉時期,更多的名人大家也有了自己的號,陶潛就自號五柳先生,三國時期也有竹林七賢等等。但在當時還是沒有形成這樣一種文人賢士都有著號,且互相攀比的風氣。

熱衷於取別號的多是一些文人大家,喜歡彰顯自己取的名充滿詩意且同時還附有文化底蘊。這些文人大家為了表達自己的個人興趣愛好,表達自己不願受家族、禮法以及宗族行輩的限制而自己取的稱謂。這些在不同的朝代都有著自己的特徵,也同樣受著不同社會風氣的影響。

各個文人賢士大家都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號,主要是在

唐宋時期文化發展快速,由此起別號之風也是盛起,而後到了明清時期可謂到了鼎盛。獨一無二的號不僅是一個簡單的稱謂,更成為了文人們自己志趣的一種表達,這也在客觀上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風氣和價值取向。

一、 是什麼在決定著明朝別號的價值取向?

社會學風是決定著明朝別號的原因嗎?

一個國家是否發展,是否先進,它的社會學風都在反映著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綜合發展方向。它始終和政治、經濟和文化相互影響,相互貫通。明朝初期,社會發展穩定,民風淳樸,政治經濟穩定發展。但到了明朝後期,人們開始不斷追名逐利,奢侈之風不斷盛行,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凋零不堪,政治的腐敗和經濟的衰落,都讓社會階層中的人們苦不堪言。

龍子猶、節庵——明朝為何會興起好名風氣?文人墨客真“虛榮”嗎

到了明朝末年,更是法度鬆弛,朝綱混亂,統治階級終日尋歡作樂,這種不良的社會風氣極度盛行。但在經過了明太祖的嚴厲整肅以後,政治秩序開始不斷轉好,士人風氣不斷轉好,官吏也開始更加註重政治利益和國家利益,為封建政治制度的恢復和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由此,社會風尚也開始逐漸轉好,士大夫們開始不斷以清廉自居,並以此為榮,不再逐利拜金。百姓們開始信任官員,併為那些清廉的好官、文人墨客取一些可以彰顯他們功績的別號來稱頌他們。由此,一個好的社會風氣的確決定著別號的出現和發展。

文化發展是影響著明朝別號發展的原因嗎?

明朝的文化發展,在當時發生了一個巨大的轉折,無論是經濟結構的前後變化,還是政治氛圍的變化,都加速了對當時封建政治制度的衝擊與挑戰。明朝時期,儒家思想不斷平民化,更多的平民開始接觸到儒家思想,

這也使得儒家思想傳統的價值觀念開始面臨著新的巨大挑戰。

儒家思想開始不斷向通俗化和平民化轉變,這也正說明著明朝正是一個社會轉型和文化變遷的時期。古代那麼多的朝代,為什麼非要選在明朝來進行社會轉型和文化變遷?明朝有著近三百年的統治時間,歷史豐富多彩,文化發展異軍突起,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化的濫觴。

別號的發展,其究竟是怎樣得來的,我們還未可知,但總會有那麼一些蛛絲馬跡以供我們探討。從文化發展來看,成化、弘治時期,就有著許多的方誌作者和其他著述者不斷促進著社會風俗的變化。由上文就可知,社會風俗也就是影響別號發展興起的一個重要因素。

龍子猶、節庵——明朝為何會興起好名風氣?文人墨客真“虛榮”嗎

明朝自身的燦爛文化,思想學界可謂十分活躍開放,有著無數的思想家爭奇鬥豔,可謂包攬了好幾個朝代的思想巨人。眾多的思想家聚集在一起,少不了互相切磋,涵蓋的內容不僅十分豐富,而且層次分明、意義深遠。

明朝中後期更是由於社會價值觀的變化,文化變遷有著其鮮明的特色,在文化融合和發展方面有著巨大的文化歷史影響。綜上所述,文化的發展變化是影響著明朝別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明朝人自身的好名風氣是帶動別號發展的原因嗎?

明朝為何會興起好名風氣呢?

在明朝,那些文人士子們作為特殊群體,他們不僅在朝堂上討論政事,而且在鄉野間放浪形骸。明朝的文人才子眾多,也有原因是因為明朝統治者的重視。明太祖朱元璋曾經就與一幫文人謀士在一起談論國家政事,專注於調整統治機構,注力與經濟發展,更尤其重視塑造社會道德和培養社會新風氣。

新風氣的形成自然也離不開文化發展特點的變化,明朝文化的演繹也在其前後的對比反差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在明朝後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的速度發展中,人們的文化生活也在商品經濟發展的背景下不斷增加新的內容。明朝的文化發展不斷注入新鮮血液,立足於相對穩定的封建統治之中,更得益於廣泛的外交流等歷史條件中,各區域文化也是深度融合。

《紅樓夢》中就有明朝人馮夢龍,字猶龍,自號龍子猶。以及清朝人高鶚將續寫的《紅樓夢》取了一個別號,即《紅樓外史》。所以,明朝的好名風氣也就是這樣隨著興起了。

龍子猶、節庵——明朝為何會興起好名風氣?文人墨客真“虛榮”嗎

為什麼明朝的文人大家們會推動好名風氣的形成?

其實,明朝初期可謂是社會秩序安定,百姓生活富足,社會經濟文化不斷髮展。但到了明朝後期,官員的腐敗,落後的封建政治思想,外來國家的干擾破話,這些都致使了明朝的不斷落後。到後來更是愈加糟糕,官員腐敗不堪。明朝已然成為了歷史上貪汙腐敗最為嚴重的朝代之一,尤其是到了明朝中後期,腐敗形勢更為嚴峻。

官員們開始成了各階層巴結賄賂的對象。明朝最開始官員們還是比較有自己的風骨的,也清廉過一段時間,但最終抵不過商品經濟發展帶來的巨大利益。此前的忠君愛國、清正廉明、重惜名節等等已然在金錢面前不值一提了。

而後到了最後的明朝晚期,明朝的官員可謂是完全沒了自己的風骨,官場不斷墮落。許多的文人才子也隨波逐流,真才實學沒有,察言觀勢、趨炎附勢倒是十分得心應手。再加上統治者寵信宦官,宮廷朝政烏煙瘴氣,真正為國家著想的官員心灰意冷,為了生活也選擇了同流合汙。

但還是有著許多真正的愛國志士不願貪贓枉法,不願大明的江山就這樣葬送於宦官之手。他們獨自傲立於世風日下的明朝黑暗統治之下,清正廉明,公正正義。明朝著名的忠臣于謙就是如此,他一生都在為國家做奉獻,但最終還是英勇赴義,在家國大義面前,他選擇了大義和國家。明朝不僅僅有著一個于謙,還有著許許多多的像于謙這樣的文人墨客不願屈服於明朝的黑暗統治之下。

龍子猶、節庵——明朝為何會興起好名風氣?文人墨客真“虛榮”嗎

由此觀之,越來越多的清正廉潔的官員出現,越來越多的文人墨客不再甘於被封建腐敗所壓迫,正義的站了出來。綜上所述,明朝的文學大家們還是有正義之者存在,且人們為了歌頌記述他們的高尚節操或功勞,而為他們起了別號。因此,明朝的優秀文學大家們是推動明朝別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結語:

明朝其實是歷史上歷時較長的朝代,其文化歷史發展悠久,社會經濟也極大的促進了封建政治制度的統治。更有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制度改革,注重選拔人才,以及科舉制度的完善。但明朝的內廷鬥爭也是駭人聽聞的,尤其是明朝末期統治者寵信宦官。這就導致了宦官囂張跋扈,且天啟四年還發生了宦官集團和東林黨的一起巨大沖突。

兩個集團互相安插奸細,不斷佔據自己的地盤,致使了朝廷形成了多個派別,不斷產生爭鬥。明朝的內廷爭鬥幾乎持續了半個世紀,可謂是見證了明朝的滅亡,

內廷鬥爭也伴隨著大明王朝的覆滅而落下帷幕,這對中國的歷史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也是一個巨大的借鑑,治理國家一定要先治理好內廷,後來的後宮不可干政出處來此也是有跡可循的。

所以,不論是從文人才子的取別號來看,好名風氣來看,還是從宮廷政治統治來看,想要一個國家長治久安,政治秩序安穩發展,不僅需要國家統治者的努力,還需要人們的努力。只有人們都團結起來,共謀發展,重視民生的發展,重視社會最低階層的發展,國家才會有所發展。百姓興,國家才會有所興,才能帶領人們不斷向前發展,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