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一纸乡愁是渭河


站在河边,我陡然激灵的寒意里,有痛在唤起长久不甚明了的意识。此时,乡愁的惆怅密集到划解不开的一刻,问的是,这条河为什么是渭河?


为何,一纸乡愁是渭河

渭河咸阳渡口

她苍茫的是比大地湾人更早的远古。在读和解的漫长里,她所有关于痛苦的经历,是用剧烈、刻骨和显著来定义的。

纪伯仑说“你们的痛苦是具有那破壳而出的悟性,就像果核必须破壳而出,才能享受阳光,你们必须明白痛苦” 。

这条河流经地区的人民,习惯性的称她为母亲河。

幼年、少年时的河,一直是有鱼有虾有船,岸边聚满等船人的河;夏天有莲有藕,夜晚有萤火虫飞舞;最热时,傍晚河堤上拖着长长影子的柳树,一定少不了妈妈提着她泥鳅一样孩子的耳朵,让他回家吃饭时的加持。

偶尔的,性情温良的父亲会带我去河边钓上几个小白条,回家不用掏肚子掏腮直接沾面糊炸了,很好吃。童年的全部时间里,那河是真好看。

时光总在一些不确定的时候,让我们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发生以前从未注意过的变化。那个闲田长野草,炊烟日渐少的黄昏,于河堤经过时突然被惊到的是,这是渭河?只有水渠宽、干涸到瘦骨嶙峋的河,是渭河吗?

“你们对我的百般注解和识读,并不构成万分之一的我,却是一览无遗的你们。”

为何,一纸乡愁是渭河

渭河咸阳两寺渡

河南岸是城市近年被称为日新月异的发展区域,那些很伟岸的楼宇,在这个黄昏象剪纸一样的建筑群,文字的表述清一色的是翻天覆地,事实上这是事实。

《水经注》中,入渭河的涝水气势很是蓬勃:“昔日江渡村北入渭,清末由马家寨西入渭,民国四年水大涨,由户县原村北直决入渭”,这个描述的线路上是没错。

兴于秦的渭河运输,衰于宋、止于明明太祖洪下十二年,朝廷同意了偏将军李文中关于“……陕西病碱卤,请穿渠城中,遥引龙首渠东注”的奏请。自此,辉煌了1800多年渭河的“舟揖之利”,只存在于记录中。

为何,一纸乡愁是渭河

渭河临潼段

“明禅宗成历十一年三月至七月,不雨疫行,死者甚重,知县宋国相设饭施药济之”。“十五、六年,民病疫多死”。清光绪二十七年,“疫作,死者十之二三”。之后,网上能搜集到的资料,可以完整编辑出关于渭河的疫情编年史。

河岸,“风萧萧兮”的“残阳如血”,携一河呜咽的疾风知劲草,发问式极力朝着的方向叫东,今晚,这发问来得有点用力。


为何,一纸乡愁是渭河

渭河咸阳三号桥

鲁迅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在《阿房宫赋》里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哀而不鉴的悲欢,算是相通还是不相通?


为何,一纸乡愁是渭河

渭河咸阳两寺渡

入夜,河岸一虚一实处,闪烁不定的是没有归城的人在急促读屏。河中心处,陡然腾起白鹤两只,给这死寂的夜,加了惊鸿一瞥。今夜,借山河问君安的我,爱眼前的一切。


为何,一纸乡愁是渭河

渭河咸阳两寺渡

这河,见证了祖祖辈辈逐水草而居唯愿安宁的人们。

人,在伟大哲学家海德格的眼里,“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是在说,人与世界的关系从来都不是可以凭意愿而为的。对于突如其来,手忙脚乱的出错又纠错又去改正,这之后众口一辞的“过去的过去了,未来可期”。可期?只有可期吗?

为何,一纸乡愁是渭河

渭河咸阳两寺渡

今夜,“谁见幽人独往来” 的古河道 ,是不可避免,退无可退的乡愁。


为何,一纸乡愁是渭河

渭河咸阳古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