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課程改革內容,同仁們有沒有比較好的推薦?

課改進行時


謝謝,我來給大家回答,主要有以下3點:

1.大力營造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的學習環境”傳統的課程觀和教學觀,將課程窄化為學科,課程成為指定、指令,教材成為共識,“教學是課程傳遞和接受的過程”。

2.而新的課程觀和教學觀則認為課程是民主的、開放的,教學不只是忠實地傳遞和接受課程的過程,而更是課程研究和開發的過程。這就要求課程改革應從制度體系開始,就像工廠進行產品革新,必須改變生產的基本流程和產品設計方案。對於廣大教師來說,進行課程改革,落實新課程理念的主陣地還是課堂,要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改善課堂生態環境,其中教學環境,教師行為和學生學習行為等若干方面的問題都值得研究和探討。

3.而這種環境必須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的學習環境”,即創設開放型、積極型、多元化、互動型的探究性學習環境,如可從課堂導入入手,運用實驗導入、情景導入、實際問題導入等方式營造探究、互動的學習環境。激趣引疑的課堂導入,像一塊無形的“磁鐵”,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兩分鐘,卻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為學生的探究作鋪墊。良好的學習環境,既是一種學習和認知的對象,又是一種學習的手段、工具和方法。





張針人聊養生


課程改革似乎已經成了持久的話題!

從“減負”到“新課標”再到“優質課堂”

從我們坐在教室裡上課到今天成為一名教師似乎一直在聽關於課改的消息!

下面我從師者之道和現代教學兩方面來談談自己對於課程改革的理解!

1現代教學(只談自身經歷,不議假大空)

以小學課程為例,小學老師在課堂中已經用到了現代化教學媒體輔助教學!看似教學手法變了,到教學內容並沒有質的改善,因為教學主體接受的信息量很大,只單一的更新教學媒介是不能滿足教學主體的!

應該在教學內容上進行拓展,拓展方向為,例如:語文學科:古詩 是否拓展了詩人的軼事幫助教學主體能夠對作者記憶深刻,在介紹朝代時能否鏈接當下影視劇或跟古詩相關的關聯,能使教學主體加深古詩朝代背景的印象!

教學手法上能用更加淺顯易懂的語言進行翻譯,在詩句中出現的個別詞語能否進行關聯!從而達到更易接受和吃透詩句的目的!

2師者之道

現今教師隊伍年齡與教齡偏小!可能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勝任,但師者之道未必能全面!記得我們大學老師跟我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們是未來的教師,古有云,師者 傳道、受業、解惑,要明白其中道理”這裡說的三個內容不僅僅有教學方法,還有要有了解你學生的除學習之外得生活、心理、生理等等的疑惑,並得以解決才能成為一位真正的師者!所以課程改革不僅需要改革課程本身還需要增強教師師德等內容,這樣才是真正的課程改革!才能適應不斷變化進步的課堂主體與課堂環境!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希望能幫助到您!






東北鼓T崔老師


課程改革方案千萬種,講究這幾點,探索適合自己的特色課程改革方案是唯一出路。第一,對接國家強基計劃,設計課程改革新思路。強基計劃,引領著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大趨勢,今年首批36所院校參與強基計劃招生,今後還將會有更多院校的更多專業推出強基計劃,所以展望未來,應著手開設適應孩子融入強基計劃的多領域多層次課程,是打造課程改革高度的一個重要維度。第二,課程改革要立足日常教學工作,拓展日常教學的深度和廣度,為日常教育教學工作提供配套服務,增強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實效,開闢課程改革的常態化模塊組合,使課程改革與學校中心工作吻合,與教師日常工作結合,與學生日常學習磨合,與家長對孩子的關注契合,讓課程改革一舉多得。第三,課程改革要立足本校本地本土,除了有家國情懷,還要能接地氣,頂天立地,關注當下,關注本地,關注生活,讓課程改革能表現一方水土,守得住一抹鄉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