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话,就揍你"《Is That Me Yelling》3条秘籍避免“家怒”症

01

序言


2020年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袭击了武汉,很快波及全国。为了抵抗疫情,政府号召春节期间市民减少聚会,企事业单位延长假期,中小学延期开学等措施,终于将疫情控制住了。

其他的公共空间都不开放,只能待在家里,每天都进行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一日游。第一次有这么悠长的假期与家人待在一起。

没想到的是,一场小小的“家怒症”危机也悄然临近。

我儿子平时上幼儿园,生活比较有规律,每天的安排都井然有序。而在疫情初期,由于活动范围有限,白天活动不多,而小孩的精力似乎每天都用不完,晚上都很闹。

一连几个晚上,他都闹着不睡觉,想出去玩。有时情绪一度失控,发脾气,朝我大喊大叫,怎么说理都不行。我当时感觉心里很焦躁,为了尽快把事件压下去,也朝他大吼“再不听话,就揍你。”

小孩当然还是不听,于是冲上去揍了他屁股几下。小孩马上委屈得大哭起来,并且说再不理爸爸了。

事后我也觉得很后悔,不应该冲动,但一时也想不到什么好的办法。

老婆也埋怨说:“你是不是有“家怒症”?平时在家见不到你,在家就发脾气、打孩子,就没有什么其他办法了吗?”

“家怒症”,这让我想到了一本书《Is That Yelling》。

有着50年家庭育儿的美国亲子教育专家罗娜*雷纳,出版了《Is That Yelling》,在这本书中,系统介绍了“家怒症”的来源,用怎样的办法避免爆发“家怒症”。


《Is That Yelling》


好了,什么是“家怒症”呢?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


02

认识“家怒”症


现代社会焦虑、愤怒这种负面情绪时常蔓延,开车容易犯“路怒症”、上网有时会碰到“网路症”。

我老婆说的“家怒症”,虽然表达的是一种情绪,但更说明了我处于一种不正常的状态。这种状态表现是:平时与孩子沟通不畅,在管教孩子时,一旦孩子冒犯家长的权威,就容易发怒,发脾气,甚至惩罚孩子。

“家怒症”的家长容易对小孩发怒,甚至体罚,这看起来对小孩是一种立竿见影的管教方式,但又是一种无用的手段。因为长期来看常常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只是向孩子传达了家长很生气的情绪。

当“家怒症”爆发时,家长紧张感增强,心跳加快,思维变得不清晰,表达了孩子冒犯家长权威的愤怒。而孩子可能会觉得害怕,哭泣,情绪低落。


有研究表明:“家庭积累的愤怒对孩子的青春期的几乎每个重要时期都有影响。愤怒会投下长长的阴影,不仅有即时杀伤力,而且还会损伤孩子的情商和社会性”——《当怒火伤害你的孩子》

我们看“家怒症”对家长、孩子影响都不好,那为什么会出现呢?


“家怒症”


03

为什么出现“家怒症”


“家怒症”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如果把 “家怒症”爆发的原因统称为触发器的话,有内部触发器、外部触发器两种。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外部触发器。


1、 外部触发器

外部触发器来自除了来自家长自身外的其他因素,例如:孩子的打闹、不按我说的做、与我争执、孩子发脾气、孩子不按时上床等等。

2、 内部触发器

内部触发器是指家长们内心不断闪现的负面想法,例如焦躁、饥饿、疲劳、被误解、尴尬、被催促诸如此类情绪。

通常外部触发器是导火索,而内部触发器为爆发“家怒”提供了燃料。

3、 遗传性“家怒症”

“家怒症”有遗传性,可能代代相传,是家族文化的一部分。父母小时候经常被长辈发怒,那么父母很可能自然朝孩子发脾气,而孩子们常常以父母为榜样。例如:父母、祖父母经常发怒。

4、 其他原因

健康状况,身体健康影响情绪,反过来情绪也会影响健康,具大的压力常常让父母们处于亚健康状况。亚健康状况容易使得父母焦躁,发怒。

父母与孩子的气质可能是“家怒”的原因之一,气质是行动方式。父母与孩子的不同气质同样也会影响日常生活。


我回想并梳理了当时向儿子爆发“家怒”的情况:外部触发器是,儿子不愿意按时上床。而我当时又累又困是内部触发器,另外孩子这段时间比较犟是爆发家怒的另外一个因素。

我们找到了“家怒症”发生的原因,那怎么才能避免爆发呢?


04

避免出现“家怒症”的秘籍


1、 首先要认识小孩的脑部发育:

大家都知道到,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部分,而这两个部分功能各有不同。左脑掌管逻辑思维,喜欢秩序。而右脑掌管形象思维,喜欢形象信息。

在发育过程中,儿童右脑发育处于先导。这时孩子还不会采用逻辑和语言来表达情绪与感受,所以他们会不管当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如果孩子情绪有起伏,这时就是由右脑主导。而家长如果采用左脑主导的说教方法,左脑的方法解决右脑问题,就好像对地球人说火星语,孩子感到不被理解。

但如果家长采用右脑思维,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并安抚孩子,这时孩子觉得家长能理解孩子情绪,就可以商定下一步行动。

记得有一天中午,儿子在饭点又在闹不想吃饭。如果按照左脑思维,就要跟孩子说“如果不吃饭,一会就饿了,没人给你做饭”或者“按时吃饭对身体好”之类的话,但预计说服效果可能不太好。

但这时妈妈采用右脑思维,把儿子抱起来到一旁说:“有时候不太饿的时候吃饭,你是不是觉得很烦?你这个情绪我也有过,我能理解你的感受”。儿子点了点头,同意妈妈的说法。

在安抚儿子情绪以后,妈妈继续说:“现在有两个选择,选择1是,如果我们现在吃饭,午睡一会,就可以玩了。选择2是,如果现在不吃饭,一会也睡不了,也不能玩。你选择哪一个?。”儿子想了想说:“我选1吧,但我要吃得少一点”。他于是乖乖到餐桌旁吃饭。


大脑结构


认识到小孩脑部发育的过程后,我们可以采用“ABCDE”的5个控制“家怒”:


2、 控制“家怒”ABCDE步骤:

A即Ask,也就是自问。问问自己,现在感觉如何?有没有负面想法?能否改变负面想法?

B即Breath,在问自己的时候,有意识觉察自己的呼吸,只要孩子没有面临紧急情况,尽可能关注呼吸。

C即Calm yourself,平静自我,关注呼吸调整情绪,目标是自己平静下来再与孩子沟通。

D即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确定孩子的需要,孩子需要一个什么结果,一个拥抱,还是一个鼓励,他的行为传达一个什么信息?

E即Empathize,同理心,换位思考,自己置身于孩子处境,感受他的情绪与想法,告诉孩子理解他的处境和感受。

——《Is That Yelling》

ABCDE法


一位单身母亲,周末把5岁左右女儿接过来一起住。女儿喜欢周末早晨看电视,而母亲通常想多睡一会。一次女儿一大早就哇哇大哭,把母亲弄醒了,母亲很生气。如果在平时,母亲就爆发“家怒”。但这次母亲想试一试ABCDE法。

A, 她问自己,感受到了愤怒、尴尬、紧张;

B, 她做了几次深呼吸;

C, 等她自己平静下来,认识到现在没有紧急情况;

D, 确定孩子的需求,女儿需要一个拥抱而不是惩罚,帮助女儿平静下来;

E, 体谅女儿的感受,因为从爸爸家搬到妈妈家需要适应,对女儿来说不容易。

这样一次“家怒”在爆发前就平息了,随着这位母亲“家怒”越来越少,她对管理自己和女儿的情绪越来约自信,母亲和女儿都轻松许多。

ABCDE步骤是为了更好记忆,但家长不一定每次都要按照这个步骤来实施,也不要希望一次就能完全实施所有的步骤,一旦开始尝试,后续的环节将自然而然发展出来。

ABCDE步骤能帮助家长后退一步,从全局看问题,这时心态要开放对待孩子的不当行为或难题,避免“家怒”。

但ABCDE步骤仅仅是一个临时规则,约束了家长的内部触发器。

而如果要更好教育孩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需要减少外部触发器。规范孩子的行为。这时需要学习管教孩子的4C法则


3、 管教孩子4C法:

4C是哪4C呢?

第1个C即Communication,家长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要注意清晰具体,例如“要慢点骑车”,比“要听话”好得多。,小孩会很容易理解怎么做。

第2个C即Choice,适当提供选择给孩子,让他有掌控生活的感受,感到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是重要的。例如晚上吃饭,问孩子想吃面条还是披萨,他会给出一个答案,他觉得有选择的感受。这样就比他拒绝吃饭会更好。

第3个C即Consequences, 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如果他做错了事,会有什么结果,孩子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家庭规则才能建立。例如,孩子大一些后,家庭会议很有用,这个方法有效呈现规则和结果。如果孩子参与订规则的过程,他就会更愿意遵守。

第4个C即Connection,家长与孩子保持连接,如果孩子感到这种连接关系,那么他就容易听从家长的要求。抽出时间来与孩子单独相处,在教养计划中十分重要。例如与孩子玩棋类游戏就是与孩子独处绝佳方法之一。


4C法


4C方法是以尊重孩子为基础的核心。当不再爆发“家怒”,家长心怀善意,就会对孩子越尊重。虽然还是可能出现孩子挑战家长权威的时刻,但家长要理解管教孩子,就是要教会孩子控制自己。

当家长能控制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绪,孩子也愿意学习家长好榜样。


05

总结


好了,我们总结一下如何避免产生“家怒”症的三条秘籍:

1、 首先要认识小孩的脑部发育;

2、 临时要爆发“家怒”时,采用ABCDE步骤;

3、 长期管教孩子需要用4C法则。

以上就是避免产生“家怒”的三条秘籍,希望能够帮助家长们消除“家怒”,改善亲子关系。


《Is That Yelling》——Rona Renner

《The Whole-brain Child》——Daniel J.Siegel,Tina Payne Brys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