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投苗旺季即將到來,這些消毒劑的作用和副作用你要了解


水產養殖投苗旺季即將到來,這些消毒劑的作用和副作用你要了解

又到一年的水產投苗季,投苗前的水體消毒、投苗期的蝦苗蝦體消毒都是決定蝦苗成活率高低的關鍵。

正確看待水產消毒劑的作用

抑菌作用:象內服抗生素起到抑制病原生物蛋白質或核酸合成作用一樣.消毒劑抑制致病菌的繁殖.控制致病菌的數量和濃度.給養殖動物體質的恢復提供空間和時間.從而提高機體的抗病力。

改變水體的氧化還原電位:如發病的池塘氨等有害物質含量較高.水體的還原性物質積累過多.施用氧化劑如含碘消毒劑後.則能提高水體的氧化還原電位,降低氨、亞硝酸等含量,改善水質,為養殖動物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

水產養殖投苗旺季即將到來,這些消毒劑的作用和副作用你要了解

絮凝作用:如季胺鹽類、含鈣的化合物等.具有陽電荷,能絮凝部分有機碎屑、泥土顆粒等,有利於提高水體透明度.促進藻類繁殖.進一步改善養殖環境。

增氧作用:如季胺鹽類化合物能降低水體表面張力,增大氧氣的溶解度.從而增加水體溶氧另外部分氧化性藥物與還原性物質反應又減少了耗氧.相對起到增氧作用.可見,“消毒劑”沒起到“消毒”的作用.而是起到了抑菌及改良水質和底質的作用

市面上的有機酸林林總總,建議大家選擇含量高的,且最好濃縮,使用時一般用量較多,方便攜帶。超濃有機酸,超濃配方,五倍濃縮;解毒排毒,調水淨水;適應於處理農藥殘留、藻毒素中毒、重金屬超標、水質異常等場景:緩解養殖動物中毒及應激反應,加速體內毒素排出,提高水體透明度,穩定水體pH值


常用水產消毒劑的種類、作用機理

鹵素類消毒劑

含氯消毒劑:主要是指溶於水中能產生次氯酸的一大類消毒劑. 目前常用的含氯消毒劑主要有次氯酸鈉、漂白粉、二氧化氯、氯胺一T、三氯異氰尿酸、二氯異氰尿酸鈉、氯溴三聚異氰酸等。該類消毒劑主要通過在水中形成次氯酸作用於菌體蛋白質.破壞其磷酸脫氫酶或與蛋白質發生氧化反應.致使細菌死亡。次氯酸分解形成新生態氧.將菌體蛋白氧化或氯直接作用於菌體蛋白.形成氮一氯複合物.干擾細胞代謝.引起細菌死亡.

含溴消毒劑:典型代表物為溴氯海因、二溴海因等。該系列消毒劑主要通過在水中形成次溴酸.降低微生物的表面張力,破壞有機物保護膜.促進鹵素與病原菌蛋白質分子的親和力.提高殺菌活性與傳統的氯製劑相比,該類消毒劑具有殺菌效力高、廣譜、藥效更持久、不易揮發、對金屬腐蝕性小等優點.

含碘消毒劑:水產上常用碘、碘伏和聚乙烯酮碘(PVP—I)。碘可氧化病原體胞漿蛋白的活性基團.並能與蛋白質結合,使巰基化合物、肽、蛋白質、酶、脂質等氧化或碘化,從而達到殺菌的目的該類消毒劑亦為廣譜消毒劑,對大部分細菌、真菌和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殺滅作用。

水產養殖投苗旺季即將到來,這些消毒劑的作用和副作用你要了解

酚、醛、醇類消毒劑

酚類:如來蘇兒、苯酚、複合酚可使菌體蛋白變性、沉澱或使一些氧化酶等失去活性,對細菌、真菌和大部分病毒有效,對芽孢無效。

醇類:乙醇、異丙醇等可使菌體蛋白變性,干擾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主要對細菌有效。

醛類:甲醛、戊二醛等能與蛋白質中的氨基酸結合,使蛋白質變性,酶失活,對細菌、芽孢、病毒、寄生蟲、藻類、真菌均有殺滅作用,其中戊二醛具有廣譜、高效、速效、低毒等特點。

酸、鹼、鹽類消毒劑

酸類:檸檬酸、醋酸、乳酸、甲酸、過氧乙酸可使菌體蛋白變性、沉澱或溶解,對多種細菌、真菌等均有殺滅效果 醋酸有殺蟲和水質改良的功能:過氧乙酸殺菌效果好.分解產物安全,對環境無不良影響。

鹼類:常用的有氧化鈣(生石灰)、氫氧化銨溶液(氨水)。氧化鈣與水混合生成氫氧化鈣,並釋放大量熱,能快速溶解細菌蛋白質膜,使其喪失活力,從而殺死池中的病原體和殘留於池中的敵害生物。由於價格低廉,大量用於清塘和疾病預防。

鹽類:常用的包括氯化鈉、碳酸氫鈉、乙二胺四乙酸二鈉(EDTA一2Na)、硫酸亞鐵、硼砂等。氯化鈉的水溶液可作為高滲劑.通過藥浴改變病原體的滲透壓,使細胞內液平衡失調,常用於防治細菌、真菌或寄生蟲病;硫酸氫鈉與食鹽合用.常用於防治水黴病:EDTA是廣譜的金屬絡合劑.在水產上常用作軟水劑。

重金屬鹽類

高錳酸鉀、硫酸銅、汞鹽、銀鹽等能與細菌蛋白質結合,產生蛋白鹽沉澱.主要對細菌與真菌有效.對芽孢、病毒效力差。高錳酸鉀為強氧化劑.通過氧化細菌體內活性基團而發揮殺菌作用,常用於池塘消毒、魚種消毒及其它水生動物體的消毒。最近.人們又研究開發了高鐵酸鉀、高鐵酸鍶、高鐵酸鋇等高鐵酸鹽類消毒劑,比高錳酸鉀氧化活性、殺菌力更強

水產養殖投苗旺季即將到來,這些消毒劑的作用和副作用你要了解

季銨鹽類消毒劑

常用的有新潔爾滅、洗必泰、度米芬、消毒淨、百毒殺等。分子結構中的疏水基團可滲入細菌胞漿膜 和蛋白質層,使細菌的通透性發生變化.導致菌體內的酶、輔酶和代謝產物外漏.妨礙細菌的呼吸及糖酵解過程,並使細菌蛋白變性,具有殺菌濃度低、毒性和刺激性小、無腐蝕和漂白作用、水溶性好、性質穩定等優點,在低濃度下抑菌.高濃度時殺滅大多數細菌繁殖體和部分病毒,但對結核桿菌、綠膿桿菌、芽孢和大部分病毒的殺滅效果較差

過氧化物類消毒劑

主要有:過氧乙酸、過氧化氫、過氧化鈣、臭氧等 具有強大的氧化能力,與有機物相遇時放出新生態氧.氧化細菌體內的活性基團。這類消毒劑殺菌能力強.易溶於水,在水中分解產生氧,亦可作為增氧劑.是近年來人們公認的無公害消毒劑。

染料類消毒劑

常用的有亞甲基藍、吖啶類等,可與菌體蛋白的羧基或氨基結合而影響菌體代謝。亞甲基藍除用於殺菌、消毒外,還可用於一些原蟲病(如小瓜蟲病)的治療.是被美國FDA通過的藥品之一。

中草藥類消毒劑

中草藥消毒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許多中草藥以其效果好.價格低廉,資源豐富,毒副作用低等優點逐漸進入了水產消毒藥市場。常用的有大蒜、菸草、大黃、烏桕、苦楝、五倍子、大黃、楓樹葉、辣蓼、樟樹葉、車前草、地錦草、菖蒲、桉樹葉等。

“消毒劑”的正確使用方法

提倡採用“少量多次”的使用方法,每次使用劑量不要超過0.3ppm.一般情況下使用可連用兩次(其間間隔一天):如遇病情嚴重,可連用3~7次(每次間隔一天) 如此用法,常規“消毒劑”既起到了較長時效的抑菌及改良水質的作用.又最大限度地規避了其副作用.同時避免了不必要的費用支出。市場上很多常規水產“消毒劑”生產廠家.在產品標註中一般推薦使用劑量為0.5ppm~右:在具體使用中,水產工作者一般又習慣於加量甚至加倍使用.其結果有可能是適得其反的。

針對水產養殖動物不同生長階段、不同病情、不同水體環境等因素.要合理而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宜的“消毒劑”種類。

常規“消毒劑”的副作用

使用後氨等有害物質會升高:

二氧化氯使用24d’時後氨氮升高4.2倍;72d’時氨氮升高23.4倍;5天后達到最高,是原來氨氮濃度的36.8倍;持續至7.5天氨氮才降至原來水平的l7.8倍;第l3天時仍為原來水平的1.8倍(詳見《水產科技情報》2001年28卷第5期第217~220頁)。氨氮等有害物質的升高會導致魚蝦食慾降低、呼吸急促、行為怪異、體色反常等症狀的發生,漸漸會出現爛鰓或誘發紅體病、白斑病等.嚴重時造成魚蝦死亡。這是因為水中有二類有益菌。一類為異養性細菌,它們能攝食池塘內有機物(如魚、蝦的排洩物),並大量釋出高毒性的氨、硫化氫等有害物質;另一類菌為自養性細菌,以攝取異養性細菌的排洩物為食。並轉化成無毒性的自產物當消毒劑使用後上述二類菌均部分被抑制。隨著時間的推移,藥物濃度逐漸降低,異養性細菌開始大量繁殖.將池中的有機物迅速分解並釋出氨、硫化氫等有害物質.而自養性細菌的繁殖速度比異養性細菌慢100倍以上,這樣氨、硫化氫等有害物質就會積累下來.因而消毒劑使用l~2天后會出現氨、硫化氫等有害物質迅速升高的異常現象。

殺滅或抑制藻類:很多消毒劑使用後對幼藻類殺傷力很強(如氧化劑)。降低藻類的光合能力,甚至用藥後引起“倒藻”現象。

刺激性強:常規消毒劑多數具有“分子量小”、“親水性強”、“強酸或強鹼”、“強氧化性或強還原性”的特點.對養殖水產動物刺激性大.有時用後會出現誘發或加重病情的情況。所以不能盲目加大“消毒劑”的用量.避免加大其副作用。

目前.現有的消毒劑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如含氯消毒劑易受水中有機物和酸鹼度變化的影響,且對器具有腐蝕作用,對魚體毒性也較大:氯製劑中含有的有效氯與水體作用生成各種鹵化物,產生多種不易揮發的鹵化有機物(如三滷甲烷等),同時氯製劑與水中氨作用,生成氯胺.對水中病原體不但沒有滅活作用,且達到一定濃度後.對水生生物還有毒副作用.

季銨鹽類的殺菌效果易受水質硬度的影響,在酸性條件下殺菌效果較差: 碘製劑雖殺菌效果好,但易受光線、溫度的影響,易蒸發失效.

酚類消毒劑雖受有機物影響小,但殺菌效果差.對環境有汙染,具毒性和腐蝕性。

每個養殖戶都不容易,選好正確的“養殖用品”很關鍵!點擊文章下方“瞭解更多”,瞭解更多水產養殖優選“好物”,祝願大家年年有個好收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