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6岁是性格形成关键期,有这5个“毛病”别惯着,该打就得打

家长们在成为这个角色之前都没有经验,看孩子的时候难免会迷茫,在吃喝拉撒上“伺候”的到位了,但是性格却捉摸不透。

明明之前很听话的,为什么年级越来越大,反倒不听话了呢,开始挑战父母的权威,每天调皮捣蛋,尤其是过了3岁之后,更是过分。

其实孩子过了3岁之后,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已经进入性格形成的关键期了,开始不听父母的话了,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做主了。

孩子的3-6岁是性格形成关键期,很容易有这5个“毛病”,家长千万别惯着,该打就得打。

孩子3-6岁是性格形成关键期,有这5个“毛病”别惯着,该打就得打

有这5个“毛病”别惯着,该打就得打

  • 发脾气就摔东西

提到叛逆期,不少家长都会和青春期挂钩,实际上,孩子2岁左右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叛逆期,表现为经常耍小脾气,甚至摔东西

如果父母同样用过激的方式去制止,进行“打骂教育”,那孩子很容易就会形成暴脾气,长大以后,想要看管就难上加难了。

孩子3-6岁是性格形成关键期,有这5个“毛病”别惯着,该打就得打

  • 得不到目的就威胁

经历过孩子2岁叛逆期,父母可能都后怕了,对孩子的脾气无可奈何,基本上他们有什么要求,就会满足,一旦拒绝,那就会用坏脾气来威胁父母。

家长们一旦妥协,那孩子就会觉得这种方法很有效,为了达到目的,以后还继续威胁家长,久而久之,就会变得任性。

孩子3-6岁是性格形成关键期,有这5个“毛病”别惯着,该打就得打

  • 不尊重长辈

我们的思想和老一辈的长辈思想肯定不同,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中难免会出现分歧,如果孩子在父母这里受了委屈,自然会去爷爷奶奶那里找安慰。

因为老人会宠溺孩子,很容易养成骄纵的性格,有一点不顺心就会动手打爷爷奶奶,这种从小就对长辈动手的行为,父母应该及时制止,否则长大之后会不孝顺。

孩子3-6岁是性格形成关键期,有这5个“毛病”别惯着,该打就得打

  • 撒谎

一般来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撒谎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表达有误,容易造成撒谎的假象,另一种就担心自己受到惩罚,就说谎,如果父母不及时干预,孩子就很难养成诚实的好品质。

  • 没有规矩

我们成年人都知道无规矩不成方圆,自然要教孩子这样,比如在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排队的时候不要插队等等。

父母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一旦放任不管,那孩子就会越来越没有规矩,长大之后走向社会,很容易被别人排斥。

孩子3-6岁是性格形成关键期,有这5个“毛病”别惯着,该打就得打

如果你家孩子有这5个“毛病”别惯着,该打就得打,要舍得教训,从源头纠正孩子的坏毛病,别等到以后发展恶劣了再后悔。

如何纠正孩子的坏毛病?

孩子在小时候,父母要建立明确的规矩,否则,孩子就会不停触碰底线,导致错误一个接一个的犯,早立规矩早纠正。

可以从生活中简单的小事做起,比如吃饭的时候不可以看电视,睡觉之前就不要吃零食了等等。

另外,在规矩实施的过程中,父母要防止过度娇惯孩子,不要妥协,否则规矩就白立了,千万不要前功尽弃。

孩子3-6岁是性格形成关键期,有这5个“毛病”别惯着,该打就得打

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白纸上画什么图案取决于家长如何教导,在孩子性格还没有完全形成之前,家长要抓住3-6岁这个性格关键期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品质,未来的路才会更好走。

静香妈妈为家长们推荐行为习惯和性格养成的故事绘本——《小松鼠行为习惯绘本》,毕竟故事是孩子获得知识的捷径。

孩子3-6岁是性格形成关键期,有这5个“毛病”别惯着,该打就得打

全书采用故事的方式,在看故事的时候,孩子非常容易就会把自己带入到角色当中

,里面的人物怎么做,孩子自然就会跟着模仿,从而学会基础的生活规则。

孩子3-6岁是性格形成关键期,有这5个“毛病”别惯着,该打就得打

分别培养宝宝的爱心、乐观、自信、分享、勇气、善良等品质,包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乱吃零食、学会表达自己等基本的生活技能,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叠加在一起,更容易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3-6岁是性格形成关键期,有这5个“毛病”别惯着,该打就得打

另外,还有《陌生人,快走开》、《说好了就要去做》等拓展故事,教会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学会诚实守信,懂的多了之后上幼儿园,家长们才能更放心。

孩子3-6岁是性格形成关键期,有这5个“毛病”别惯着,该打就得打

全书一共10册,仅需29.8,平均下来一本不到3块钱,一包小零食的钱就能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非常划算了,如果错过了关键时期,再想培养就难了!

孩子3-6岁是性格形成关键期,有这5个“毛病”别惯着,该打就得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