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那夏商周算什么?

w的新视界


夏商周是奴隶时期,实行分封制,除了每年纳贡、战事出兵外,封地不受王族限制,拥有独立管理权,周朝未期,进入战国时期,封地各自立国、互相吞并、战乱不停,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


云开山夫


真正统一中国的是秦始皇。理由如下:

首先,夏商周三代,不是统一的国家,更类似于部落联盟与邦国制度。夏朝历史还不能肯定,不予讨论。商其实是商部落对其他部落的统治,但并没有完全将其统一,商的核心地区范围不大。周围还有许多方国,例如鬼方,连周族所在的关中地区,也没有直接受到商的统治。再看周,周实行封分制,将国家封分许多诸侯国。虽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真正属于周王统治的只有王畿,对于其他诸侯国,并没有真正实行统治。所以当时的模式,甚至不能称为国家,是在统一国家,发展之前的一个阶段,还在部落与国家之间的阶段。

其次,我们来看秦。经过了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中国意义上)受到了破坏,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曾经的卿大夫士的等级格局瓦解,新兴官僚集团兴起。对应中央与地方就是,曾经的地方采邑,变成了中央政权的直接统治。这里,最重要的制度便是郡县制,郡县不再是他人的封地,而是属于中央政府,郡守,县令直接听命于中央。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将国家统一,在一个权力之下。

另外,秦的版图扩展到三代所没有探索到的地方。例如西南,岭南,向北的河套平原等等,在领土面积上也大大增加。另外,秦始皇统一文字,度量衡等,也是将国家放在一套价值尺度下,这样才算是真正的统一国家。

由此,可见,秦才是中国历史真正统一的国家。


秋山散人


其实很多人对于古代社会体制有所误解,那么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秦始皇统一开始中国才真正意义上进入了封建社会,因为此前的商周属于邦交国家,每个诸侯国相对独立,只需要向天子进贡即可,就像后来唐代的万国朝见一样。而且每个诸侯国有相对独立的文化和体制,所以不能算是统一,而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实行中央集权,统一文字,郡县制等体制的出现,才标志着进入了大一统的时代。

二、统一的标志是没有战乱,从商周我们可以看出,诸侯国的摩擦与战争时刻发生着,互相掐架属于常态。而秦始皇统一后,也结束了多年的诸侯征战,所以答案显而易见

综上,纵观历史长河,有史书记载的大一统时代,都具备以上两个条件,所以有秦始皇统一六国流传后世。


史海钩沉录


大家好,我是一名文史领域的头条创作者,历史知识是我历来的兴趣所在,请允许我回答 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肯定的是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我们认定的统一标准是,第一中央集权制,第二有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 再有 就是在统一货币的前提下进行贸易。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贸易上的管控,并提高了各种族群之间的 凝聚力和向心力。



与秦统一中国后的国家特征来比较夏商周,夏商是以部落联盟形式来组建国家的,周朝是以诸侯国形式来组建国家的, 以上两种方式都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大量的财富分散在不同的部落之间,造成部落之间的强夺和战争。资源和利益的分配不受集权中心的支配,这在极大程度上削弱了国家的控制力,这种形式的国家类型存在,类似于现在世界上某些联邦制国家。



一个国家以联邦制形态存在,现在最好的一个例子就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他类似于或等同于我国古代的夏商周三朝。

1968年1月,英国结束对 中东地区的殖民统治,二月份 ,一共有九个小的 酋长国 主体联合起来商议,共同组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他们是巴林,卡塔尔、阿布扎比,沙迦、迪拜,哈伊马角、阿治曼、富查伊拉、乌姆盖万。由于各国的领导人艾米尔之间针对地位和资源分配等问题,意见不统一,最后导致巴林和卡塔尔先后退出联盟的组建。1971年的七月份,在迪拜会议上,一共有6个酋长部落 个体共同制定了临时宪法,决定建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临时首都设在阿布扎比。12月2日阿联酋正式宣布成立。两个月以后,哈伊马角宣布加入阿联酋。



从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以联盟制形式存在的国家,国家理念和形态是十分不稳定的。相同的区域,相同的宗教和语言却有各种原因阻碍他们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那些小的酋长部落随时有可能进来,也随时有可能出去。这和夏商周的部落联盟形态是一致的。利益分配均衡,大家相安无事,一言不合就会分道扬镳,统一的道路永无止境。

以上所述就是夏商周和秦统一中国的不同之处,你是否满意我的回答呢?不妥之处欢迎大家一起讨论,知识共享,存同求异是我最衷心的愿望。


斤斗山下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以前的历史书上曾经说过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其实这话说得有些偏颇,因为封建社会与奴隶社会这个概念,是西方历史学家提出来的,但是我国国情与西方根本不一样,真正说起来,我国的奴隶社会都是封建制,封建社会反而不是。

我国的封建社会统治制度基本是使用的是大一统前提下高度集权的中央制,其中有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州制、道制、路制和行省制度等等,这些管理制度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中央朝廷直辖,摒弃了以前的分封建国,而这一切制度是从秦朝开始推行的。

夏朝虽然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但是它只是将原来部落联盟首领由推举改为世袭而已,对于原来部落联盟的政体方式并没有做太多的改变,后来夏后氏部落衰落了,新兴的商人部落就取而代之。

同样当商朝衰弱时,周人部落乘机取而代之,商周两朝都没有在旧王朝的政体上做太大的改变,甚至连敌人的领地都没有占领,而是让其部落的其他人担任首领称臣纳贡就可以了,所以虽然这三个王朝加起来号称统治了一千八百年之久,但是对于政治制度来说,基本没发展,还在原地踏步,因为他们还是原来那个松散的部落联盟。

之所以这么说是有原因的,比如说开始有清晰历史资料的周朝,分封诸侯一个是为了犒赏有功之臣,另外就是派出宗室子弟收陇边境部落以为屏藩,再加上古代时交通不便,千里之地对于古人那是相当大的一片地域。

因为那时候的战车很颠簸,一天根本走不了多少路,而骑马在当时一般人是不行的,因为没发明马蹬,大部分人都不能在马背上自如奔跑,再加上交通极其不便,对君王统治地方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春秋战国时期大约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虽然孔子说这段时间已经“礼崩乐坏”,但是正因为出现了这种制度上的问题,所以各种先进思想交织在一起,再加上各国最后从春秋时期的争霸发展到战国时期的吞并,战争反过来促进了科技、文化和经济等领域的进步,连带着交通都变得便利了,因为战争需要运送后勤补给啊。

所以在征战数百年之后,秦国大军能够在九年时间内平定东方六国,要知道大禹光治水就花了十三年,而且行动区域绝对没有秦国军队的地方大,所以交通的改善也是秦始皇能够统一中国的一个有利先决条件。

秦灭六国之后,深切感觉到七国之间文字书写方式、货币、度量衡等制度不相通带来的不便,于是实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货币”等一系列措施,将七国领域紧紧联系在一起,更是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后来有增加)。

秦朝中央朝廷直接派遣官员管理地方,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中央政府对九州的管理,而不是之前部落联盟的那种羁糜管理和朝贡制度,所以秦朝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中国,以前的夏商周都不能算。

飞凡看历史


夏商周时期并没有完成同一,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夏商周只是国家联盟而已。

首先禹建立的夏朝

因为大禹因为治水有功得到了光广大的部落首领的支持,但是这一说法并不可信。

历史学家张光直认为夏朝的权利结构不是建立在治水上的,而是在其他领域。

所以大禹之所以能够建立夏朝多半还是因为自身所在部落的实力。但夏朝的统治并不稳固,从儿子即位还需要夺权可以看出来。史书上说是大禹准备禅让,但是尧舜禹时代的禅让有可能是一种实力大小的更迭而已。根本无法对所在区域进行有效的统治。所以不说统一。

殷朝是由汤建立的

诗经上说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多么美丽的神化传说啊。那么为什么说商朝也不是和秦朝那样统一的帝国呢?

商朝和夏朝一样,虽然名义上是一个国家,实际上商王的统治区域只有王幾而已 ,而其中还是由大大小小的方国组成,其统治能力自然不能够和秦朝的郡县制相比。商朝的统治区域只有如今的河南,河北,以及山东一带,而且其中大部分只是臣服于商王而已,当时的边疆地区,现在看来,或者是在秦朝看来也是我国的领土,但是那时候却不受商朝的统治。

商朝前期的统治也并不稳固,频繁迁都,到盘庚迁殷以后统治才稍稍稳定。

周朝

周朝是由周文王和周武王建立,同样他们不是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周王朝以后也是进行分封,虽然分封了许许多多同姓的诸侯国,但是周王并没有管理各个诸侯国内部事务的权利,所以周王朝并没有完成同一,只是有大大小小的国家所进行的联合而已。一旦不和就有肯开战,例如周朝的第四任王昭穆王南征楚国,结果却是死在了那里,而楚国仅仅是一个子爵的侯国而已。

秦国实行郡县制,拥有对地方的绝对的通知权利,而且在长期的战争中,民族认同也是逐步加强,那时候人们对于什么是统一有更为清醒的认识,而秦也做到了那一步所以说秦朝完成了统一。

实际上历朝历代对于统一的问题是有不同的看法的,也许在夏商周时期人民的眼里,他们的国家就是完成了统一,正如如果唐朝如果仅仅拥有秦朝时候的领土不会被认为完成了统一,明朝仅仅拥有宋朝的领土不会被认为是统一一样,统一的观念是与时俱进的,当然其前提是民族历史的不断传承,人民的不断奋斗,自强不息。


王建国xxy


一、制度

秦朝以前的中国基本上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以周朝为例,王室只能掌握本部土地,对各个诸侯只有号令权。而诸侯国权力很大,各个诸侯掌握着封地内的财权兵权以及行政权,只对天子采取朝贡、服役,等义务。

虽然诸侯国名义上听取天子号令,但这种义务关系是极其不稳定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一事,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天子对诸侯国的掌控程度并不深。随着诸侯国实力的壮大,往往会发展成一种与天子对抗的形式,春秋战国长达四百多年的战争就是诸侯争霸,而周王室无力掌控诞生的产物。

夏商时期王室对周边地区的掌握程度更低。

夏朝基本上是部落联合的产物,黄河下游崛起的华夏部落对外扩张,从而兼并各个族群引起的文化交流。各个部落对这个联邦制部族(夏)并没有太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商朝则在夏朝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建立了一个以商为中心的松散城邦式联盟。采取内外服制度,内服由商统治,而外服则是众多的藩属国家。虽然这些藩属依附于商朝,但互相交流与联系并不深厚,依旧有很强独立性。

而秦朝,则彻底将权力收归于中央,确立帝制,废除分封推行郡县,并且统一了当时华夏文明所活动的全部区域,政治上统一了社会层次与经济体系,并且确立了中央官制。

这个过程可以称为由诸侯分封制到中央大一统的变化。

二、意识形态与文化的统一

夏商周三朝,文化与意识形态基本上是割裂的,各个邦国采用不同的文字语言,各地交流十分不便。

而秦朝虽然形式上统一了中国,但是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习俗却依旧是各个诸侯国所遗留下的产物。

而不同的文化使得六国遗民对秦的认同感依旧不高,骨子里依旧认为自己是赵国人、齐国人、楚国人......文化的融合与背离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秦始皇则加速了这一过程。

秦尽废六国文字货币,全国尽推秦制,几十年后的汉朝,何人是六国遗民?

三、大一统的历史趋势

东周初年,各个受周王室册封的诸侯国都被认为是华夏一族,统称诸夏,而未受册封的南方部落则被认为是蛮夷。

可以看出,华夏民族此时已经有了民族认同观念。

当时诸侯国之间,并没有强烈的国家概念,各个有识之士服务于另外的诸侯国是常有之事,如吴起生于卫国,却服务于齐国、楚国等,商鞅生于卫国,却服务于秦国。

当时的诸侯各国并没有太多的国家观念,却有相同的民族概念,相同的民族观念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必须有一个集中的力量能与北方游牧民族进行对抗,从而导致了统一历史趋势。

战国时代是中国从封建制度向中央集权制度的转型时期,诸多变法根本上就是在集中权力,商鞅变法则是最极端的一个例子。

且从大禹治水时,上万部族纷纷来朝

到了商汤时期,有诸侯三千

再到武王伐纣,只有八百诸侯

春秋时期,只剩了一百多个诸侯国

到了战国后期,便是七国并立。

大一统是趋势,而秦,恰好完成了这个趋势,从文化上、制度上彻底统一了华夏。


蝉鸣八月


我们可以从疆域、政治、军事、文化方面来分析,说明秦始皇第一次统一了中国,而夏、商、周不是统一了中国。

一、从疆域上看,夏朝所在的疆域只是在黄河中下游附近,面积只有相当今天几个省份面积之和而已,而商朝、周朝只不过夏朝大一些。即夏、商、周的版图只占今天的中国一小部分,而秦朝,疆域已经覆盖了今天中国版图的主体(即基干),秦朝时的东北,基本上是原始森林覆盖,只有零散的部落散落分布,西藏、青海那边海拔较高,那时并不适应人类生存,也是存在少许部落,蒙古高原和西北,是游牧民族的天下。所以说,从疆域来看,秦始皇已经前所未有的统一了中国。

二、从政治上来看,夏朝首先是由各个部落组成部落联盟,然后再组成国家。而各个部落首领行政上听从夏王朝命令,但在自己的领地里权力依然很大,有自己的军队等,与分封制差不多。而商朝和周朝都是实行分封制的,天子是名义上的共主,而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政府机关、军队组织,并且军队牢牢地掌握在各诸侯手里。而秦朝,实行的是郡县制,各郡县的行政首长由皇帝命令,全国军队由朝廷掌握,绝对不允许地方私自设立军队。

三、分封制时,各诸侯国有自己的货币,有自己的度量衡标准,有自己的文字,有自己的车轨宽度标准。而秦朝统一了货币、度量衡、文字、车轨。

总之,秦始皇从疆域、政治、军事、文化上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所以说秦第一次统一了中国。






悠悠古今


夏商周都是统一国家。夏属于文明初期,没有考古学发现支持;商是明确的统一国家,青铜文明高端大气,属于部落联邦体制。

周朝是周天子分封诸侯国共同组建国家模式,体制是典型的分封建制国家;但不属于联邦制,因为诸侯国有军队,国土由国君儿子继承;国君还给卿大夫封地也能继承,可以收税,比如屈原;士大夫没有封地,做公务员,家里有农田,农田属于私人财产当然可以继承。这个体制是英国君主立宪之前的体制。

秦朝,体制变了;秦始皇代替周天子,皇帝体制叫做“大一统”以区别周朝的分封建制统一国家。

都是统一国家,但皇帝体制一杆子管到底:皇帝——郡——县,下面没有自治权,都是皇帝派出的“流动官员”。国家特点就是等级社会,是秦国军事征服六国之后按照军队体制管理国家,可以说是军国主义体制。

把所有人纳入等级管理,人们并不习惯,军队服役期也不能太长,除非升官可以奴役(领导)他人。人性追求平等。那么怎么维持等级社会呢?秦始皇用法家思想,主要是商鞅那一套:使民愚,使民贫,使民疲,使民辱,使民弱;打断人格尊严脊梁,疲于奔命。商鞅严刑峻法不是社会契约,是统治工具,就是国家恐怖主义。

当然到西汉除了继续秦制,又增加了一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制、儒表法理成为后面两千年主旋律。儒家听起来温良恭俭让,本质上就是把等级制度推向家庭,让等级无处不在,可以说从娃娃抓起。然后,家国同构;皇帝,君权神授,天下人的父母。儒家思想不复杂,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把等级制度上升为“道德”(显然不是),然后以德治国,其实还是等级治国。

鲁迅对儒家思想看得最透彻,“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等级社会的残酷本质跃然纸上。


云端美


为什么说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人,其实很简单

后世对于统一的归结:中央集权、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这四点成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要求。

秦朝与夏商周最大的区别在于制度不同,首先对于天下臣民管理方法上,秦国的郡县制比夏商周的分封制更加先进。

秦朝与夏商周对天下掌控力度对比

夏商周实行分封制,就拿周来说,周朝实际能够掌控的地方其实并没有多大。但是在这课大树下乘凉的人很多,像周朝的诸侯王需用给周天子上供,在战争时期带兵帮忙打仗。只要你诸侯们承认我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就可以,但是诸侯们享有独立管理权利。在自己的地方怎么弄都可以,天子管理不了,天子只是名义上的天子,实际是和各诸侯共同管理,潜在危险很高。

秦朝实行郡县制,比分封制更加先进,各地郡县官员都是由中央进行调度,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中央的命令能够最快下达地方,处理一些棘手问题加大了效率。使秦朝真正的拥有天下,这是夏商周所不能及的。

夏商周只是在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秦始皇从根本上统一了中国,所以才说是秦始皇统一了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