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王庙村――齐长城、徐福都是宝

今天继续讲述《黄岛村庄系列》――青岛市黄岛区辛安办事处牛王庙村

牛王庙村,地处辛安街道办事处驻地以南3公里。东邻胶州湾,有团结路;西与赵家岭村交界,有昆仑山路;南与长江路街道扒山村毗邻,有齐长城路;北与蜊叉泊村相接,有松花江路。村民中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南边有长城岭,北边有埠埠顶。东山有牛王殿,西山出神仙,牛王庙村在中间。”全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2006年,有居民60户、229ロ人,主要有潘、胡、李、韩、薛等姓氏,皆为汉族。

牛王庙村――齐长城、徐福都是宝

(遗存的齐长城)

据说,清道光ニ十八年(公元1848年),潘氏先祖兄弟四人从附近台头村迁来此地立村,主要以看山、开荒种地为生。因村东南山上有座牛王庙,故取村名为牛王庙村。1935年,由灵山卫侯家河迁来胡姓一家。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认为牛王庙这个村名具有封建迷信色彩,改称东风村。“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仍称牛王庙村。

先辈们当时的住房是用小石头垒起房基,再用土夯起墙,用山草披顶。一般是三间一处,东、西间为卧室,中间为堂屋。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行村庄规划,住房一般为四间一处,逐渐变成了砖石、水泥结构的大瓦房,大玻璃门窗,水泥或瓷砖地面,宽敞明亮。街道也随之加宽,从原来的2-3米到现在的6米。

村庄位于徐山之阴,山东坡有一片茂密的松树,其它处已辟成田地。解放前,村民主要居住在现村西南和北沟。靠仅有的224亩薄地,以种小麦、玉米、地瓜等农作物为生。村内无饮用水源,村民都从南沟和北沟挑水吃,苦不堪言。1974年,村里在村东打了一口12米深、直径6米的大口井。1982年,在村西北又打了一口12米深、直径8米的大口井。1991年,又在村北建起了一口直径8米、深15米的大口井,全村吃上了自来水。

牛王庙村――齐长城、徐福都是宝

(遗存的齐长城)

在村周围曾出土了部分文物。1952年秋,村民在村北北埠子挖水源时,曾挖出一座古墓,内有三个陶罐和一个护心宝镜。因当时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淡薄,只保存了一个陶罐,其余的因破碎而扔掉。陶罐后送至区文化馆保存,经考证属汉代文物。2002年冬,鲁煤公司征用村里土地搞建设时,曾挖出4座古墓,出土了一个陶罐。经考证也属汉代文物。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村民除耕种土地外,还搞起了建筑、运输等产业,生活逐渐富裕起来。2002年,村里征地18亩,投资200万元,建设了2600平方米厂房,每年可为集体增收30万元。村里有个体铸造厂2家、建筑队1个。在村里土地上建设有外资项目5个,总投资2060万美元;内资项目3个,总投资2300万元人民币。

目前,全村已参加农工商保险的有43人,参加自谋职业保险的有58人,已退休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领到350-700元的养老金。全村95%的户有电话,有各种汽车十几辆,有线电视已普及。村集体为村民入了大病医疗保险,使其解除了后顾之优。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305万元,人均纯收入7613元。

《徐山齐长城》

在村南徐山山顶上,区政府于1984年立了一石碑,上书“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有历史上著名的齐长城。齐长城修筑于春秋战国时期,像一条巨龙横卧于崇山峻岭之上,由西向东蜿蜒而来,气势宏伟。

据《増修胶志》载:齐长城“西起平阴之防门,经泰山北麓而东,至诸城亭子夼后,入州境十五里,至六汪庄南、铁橛山阴,东历杨家山、白猊山、齐城山,至黄山顶,十余里。又东历小珠山阴、鹁鸽山,至徐山之北、于家河庄东人海,三十里。”

徐山顶上现存的城基,宽约5-6米,用三合土打成,仍清晰可见。齐长城虽然失去了当年那“缘冈峙崇观,跨谷绝惊虹”的壮观景象,但作为历史的见证和宝贵的文化遗产,将永存史册。齐长城遗址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前来观光。

徐山的传说》

村南的徐山,海拔87米,面积1平方公里。据《史记》载,秦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在巡游胶东半岛的归途中,曾二登琅琊台。秦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又在巡视丹阳、钱塘、浙江、会稽等郡县后,从江乘县登船北上,三登琅琊台。此间,秦始皇梦想成仙、长生不老,曾遣方士徐福率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东渡求药。唐代诗人李商隐曾有诗云:“石桥东望海连天,徐福空来不得仙。直遗麻姑与搔背,不能留命在桑田。”

据考,徐山即是徐福受命率童男童女入海求仙药之集会处。《增修胶志》载:“小珠山又东徐山,方士徐福将童男女二千会此,入海采药不返。”《太平寰宇记》亦载:“秦始皇令术士徐福求不死药于蓬菜方丈山,而福将童男女二千人于此山集会而去,因曰徐山。”徐山因徐福而得名。

牛王庙村――齐长城、徐福都是宝

(徐福石刻像)

相传,方土徐福出游到徐山,见山虽然不高,但风景秀丽。山上长有奇花异草,草药漫山遍野。还有一个奇特的天然石洞,洞口朝正东,两米多高、一米多宽。从洞口进去逐渐向西北延伸,至四五米深处向西南拐,又出现一座石屋。屋南面有一个长三米、宽二米高近一米的大平石炕。石炕的北面是一块平石板,约有两个石炕大。屋西北角有一个一米见方的通气口,由此洞口也可进入洞内。此石洞,后因徐福而得名“徐福洞”。徐山也因此又名西洞山。石洞后被采石者毁坏。在石洞南边有一块长十几米、宽三四米的大躺石,是休息乘凉的好地方。离石洞不远处有一山泉,水质清澈甘甜。徐福非常高兴,认为是个炼丹的好地方。于是,决定在此山安家。

一日,徐福带领两个爱徒,推着装满炼丹用具的小车从东北角上山。走到半山坡时,遇到一块大石片挡住去路,徒弟推不过去。徐福说:“真是无用,看我的。”随手接过小车往后一倒,又往前用力一推,小车从大石片上推了过去。从此,大石片上就留下了一道很深的车辙印和几个脚印,直到现在还清晰可见。师徒三人在徐山住下后,就专心采药炼丹。

某日,听说秦始皇到了琅琊台,并在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徐福便带上仙丹去了琅琊台。见到始皇后,献上仙丹,说道:“此丹乃我亲手所炼,今献于大王,大王可延年益寿矣。”始皇大喜,赏给徐福黄金百两,问“汝有不死药乎?”徐福忙借机答道:“臣闻东海有三神山,名日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始皇大悦,道:“遣汝代朕求之,何如?”徐福应道:“然也。”

秦始皇随即下令抓造船工匠和童男童女。后徐福带领工匠来到徐山,在周围山上伐木,在辛安后河造船,故辛安后河古名“船底”。为防止工匠逃跑,有大批军队看守,并养了大量的马匹。东小庄村以东、台头村以西,为古养马城。此地曾出土过铜剑和古陶器。船造好后,徐福令童男童女在徐山齐长城以北、石屋洞以南的山顶平地上进行集结和编队,然后在东海(胶州湾内)进行航海训练。后带领工匠、童男童女从徐山东长城岭头起航,人海求仙。当船队行至“高浪头”(即今青岛团岛以东)时,遇上大风,遂转舵至崂山东头“登瀛村”避风多日,后跨海去了今日本。

自徐福出海后,留守的两个徒弟就专心在山上采药、看守洞府,等候师傅回来。一年过去了,没见师傅回来。又一年过去了,仍没见师傅回来。他俩再也无心采药,常站在徐山顶上眺望。一个站在石屋洞山顶上,一个站在离海不远的高山坡上。年复一年,经日晒雨淋,酷暑严冬,他们变成了石头人,依然站在那里盼着师傳回来。后人把东高坡上的石头人叫做鬼石(现已被国风药业建设征用),把石屋洞山顶上的石头人叫做道人石。后来,道人石陷入土里。再后来,修路时把大石打成石块用了,却又见道人石露了出来。远远看去道人石似仍在面东眺望。

徐福入海求药不返的故事广为流传。

《抗匪斗争》

解放前,杂牌军、土匪横行乡里,常常要钱、要捐、绑票,弄得民不聊生。1921年春,有一股土匪约五六十人住在东林子(现村东、国风药业工业园附近),经常出没于周围村庄,以绑票等手段敲诈勒索百姓财物。当时台头村的潘洪申是这几个村的百姓头,就到胶州府去报告。官府便派一姓孟的剿匪队长,带领60余人来到牛王庙山附近清剿。土匪知道后,就组织300多人攻击牛王庙山。剿匪队英勇还击,用小钢炮、机枪猛烈开火,打得土匪鬼哭狼嚎,死伤大半。剩余的几个土匪弃巢逃命,再也没敢在东林子露面。

1927年春的一个晚上,一伙土匪悄悄来到牛王庙村,将已睡着、才五六岁的潘学増从炕上拖起来抱走,并留下话说,拿500块大洋去赎孩子,如果一个月后不去就撕票。潘父是一个很有名的铁匠,在青岛干活挣了不少钱,因此早被土匪的眼线盯上了。当时的管事人、台头村的潘洪申得知后,立即到胶州报了官。官府派人侦察后,抓走嫌疑人潘春、潘田、宋信及扒山村的一个人,押入胶州大牢(三年后才释放)。还在村头钉立个木牌,上书“绑票者注意,只准人在,不准人不在。若人不在,杀无赦”。土匪见线人被抓,不敢再勒索,便释放了潘学增。后潘家不敢再在村里居住,就搬到了台头村。

后记,《黄岛村庄系列》中的文章,其内容资料来源于2006 年以前。涉及到的村庄,其面貌已发生深刻的变化,平房可能已拆除,人们或许已住进了楼房。但是,那些还没有拆迁改造的村庄,现在看来弥足珍贵,期待着读者朋友拿起笔、举起相机,把这段历史记忆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