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过去会不会有大量的企业迁入西北城市?

芣屍哋承喏


有人想这次疫情之后,会不会有很多企业由东部地区转移到西北地区开工设厂呢?

答案是否定的。工厂不会因为一次疫情就会放弃东部优渥的条件。

第一,在西部地区开设工厂需要有足够的利益。

人们为什么要去西部地区开设工厂?肯定要有足够的国家扶持政策或者税收优惠条件,其实西部地区能给予的,东部地区也能够给予。比如东部地区有大量的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等设置,都有良好的招商引资政策和税收优惠条件。

另外还有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很多地区对于招商都设有重资奖励,最高几千万甚至几亿的奖励,西部很多财力薄弱的地区是拿不出来的。


第二,开设工厂需要有足够便利的生产和物流条件。

东部地区是我国首先开发的地区之一,人员密集,交通便利。东部地区不仅有密集的铁路网,完善的物流渠道,另外还有天然的港口优势,各种硬件设施都是西部地区无法比拟的。

东部地区有大量的市场,如果厂区设在东部地区,就可以很快实现产品和客户的沟通。如果将厂区搬到西部地区,产品如何运输销售就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真正能够搬到西部地区的,只有一些不受限制的企业。比如微软、腾讯等很多互联网企业将云计算和数据存储的机房设置在云南和贵州等地,主要是由于当地的水电资源丰富,电力成本较低。计算机数据的传送是不需要多少成本的。


第三,搬迁工厂需要处理好人力资源关系。

搬迁工厂,很多人觉得就是一个厂区的问题,甚至很多人简化为土地的问题。其实是想太简单了,实际上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问题。

工厂的工人绝大多数都是生活在周围的居民,因为我们为的是生产生活的方便,都希望就近找工作。并没有多少人一天愿意冒着通勤三四小时的路程,去上下班的。更何况搬到遥远的西部地区,即使工厂提供食宿,能去的人也不多。

工人不愿意去,以为就这样解除劳动合同就可以吗?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工厂如果搬迁,属于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用人单位首先应当提前30天告知劳动者,如果和劳动者无法达成一致,那么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标准,是按照每工作一年一个月工资的标准计算的。

月工资标准按照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包含了奖金、加班费等待遇在内的应发工资。很多老职工一下子可以得到一两年的工资待遇呢,企业负担可就重的多了。如果是几千人的企业,可能光经济补偿金就能上亿元。

企业如果主动办理东部地区,各个地方政府考虑到就业、财政收入减少等因素,绝对不可能会给企业搬迁费的。亏本的买卖企业肯定不会做。

企业到了西部地区,虽然可以给当地解决就业问题,但是我们要知道西部地区的教育、职业教育条件要比东部地区落得多,职工也不愿意来落后的西部地区就业,所以,企业可能很多产业链找不到适合的工人,万一企业因为搬迁陷入停工停产可不是开玩笑。

所以,没有足够的利益,仅凭疫情的影响,企业是不可能主动搬到西部地区的。


暖心人社


首先,交通方面,就我们公司而言,可选择的物流,除了高铁,高速外还有一大块,借助轮船实现海外销售,这一点是西部地区无法实现的。

其次,就当地政府出台的政策支持而已,西部没有明显优势,近期全国受疫情影响,经济受到很大打击,但东部地区政府做出了快速反应,只要达到开工要求,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反应速度和政策出台方面是要优于西部政府的。

再次,就土地使用和建厂投资方面,西部的土地开发价格并并不比东部便宜,况且受此次疫情影响,资金是最大问题,企业需要复工,需要订单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活下去是最主要的,而非满目迁厂。

综上,在没有强政策,强支持的刺激下,工厂目前活下去是第一位,况且交通落后和运输距离的关系,是东部厂短期内无法选择西部迁厂的重要因素。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叶的旋响曲


西北地区除了地广人稀无任何优势,为何地广人稀是因为生态只能承担起那么多人口。不可能有大量企业愿意迁入,不能因噎费食。首先放眼国内企业,工业类的企业基本上都需要大量人力和水资源,而这恰巧又是西北的瓶颈。国际大型企业基本上都要在沿海城市,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贸易往来更加密切,海运是最经济运量最大的方式。东南沿海城市配套设施成熟,相关企业都在周围。你不能在新疆棉花摘了,布在江苏织,在上海染布,再到浙江做衣服吧?就算你政府出面组织了所有这些相关企业一起搬迁,弄好了厂房土地,相关政策,那么厂家要招人吧?高级技工愿意来吗?后面运输怎么解决,铁路和公路成本多高你知道吗?有些大型设备还得进口吧,不可能拆了再组装吧?而且跨洲运输有困难吧?不说西北,对比一下东北,东北以前是老革命工业基地,底子够厚而且临海,北面还和俄罗斯,蒙古接壤,现在了怎么样了?不管到哪,人才都是第一的,人才愿意到西北戈壁滩就能造出自己的蘑菇蛋,人才愿意到武汉,武汉就能战胜疫情,二战后人才争夺多的国家全部崛起,德,日,美,以色列。西安,兰州当时建国都是重要的工业城市,现在连宁波,苏州,无锡,南通都比不上


讲个笑话纪念我26


不会。通过这次疫情充分证明,江浙一带的政府治理能力优异,即便是大疫面前也能够保证企业正常运行。比如浙江,敞开大门欢迎民工进入,确保了企业用工渠道宽敞。西北至今还有特大城市在执行非当地人员车辆一律劝反的极端政策,甚至区县都规定非本区县人员车辆禁止进入本区县。企业全面复工遥遥无期。谁敢在这种地方设立企业?


雨轩品茗2


这不是想迁哪去的问题,为什么西部不发达?首先是西部没有完整的产业链,完整的供应链,这会让制造业企业付出很高的成本。

运输成本高,原材料大部分都出在东部地区,

虽然老动力成本低,但也低不了多少,正常八小时三千多,但要加班加点也要五千多。

厂房和用地成本比东部发达地区便宜的多。综合算下来就没有什么优势了,


黄土坡上的农人


西北地区地广人稀,空气质量好,夏天凉爽,冬季有暖气,传染病很少,非常适宜生活,近几年交通发展很快,和南方地区相差无几,在这个信息时代应该是是办厂搞企业的最理想场所。像非典、新冠之类的烈性传染病由于人流不是很密集,加之风干物燥的空气流通环境,根本就没有滋生的源头,今后的有识之士应该会来大西北发展或居住的的。


鸿泓3


不会。没有理由大量的企业迁入西北城市。这次疫情中,表现好的地区,被人们成为硬核的地区,是河南、浙江、上海、山东等省市。没有哪个西北省份或者城市在这次疫情中有什么值得夸赞的表现。

在疫情中表现好其实表现出来的是一个省份或者城市的社会治理水平。自然,吸引企业的当然是社会治理水平高的城市。疫情中杭州市、上海市的社会治理水平受到广泛认可。

西北城市之所以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差就差在社会治理水平、营商环境和自然环境上。

从社会治理水平上,西北城市在观念上距离东部沿海城市相差较远,在社会治理的各种细节和执行力上差距更大。杭州能第一时间拿出健康码来进行疫情管控,西北城市还只能依靠传统手段封闭村庄、小区。

营商环境也没有真正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不像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任何时候都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节前,防疫最严的是浙江,节后复工最积极的也是浙江。这体现的是全方位的思维和观念上的领先。

自然环境上,自然环境优美、山清水秀的长三角地区和气候宜人的珠三角地区,哪怕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在空气指标、地理条件上也比西北地区要更好。

西北地区经济最好的城市,西安市GDP也还没有超过万亿,2019年GDP仅排在全国第21位。西北在吸引人才、吸引企业上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上林院


现在看不出大量企业迁往西北的理由,人与财富都喜欢待在他们生活生存条件舒适的地方,除非西北有这么好的条件才行。


兰花草143286162


低端制造业内迁是己形成的趋势,这是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在疫情发生前几年己有不少工厂内迁,这次疫情过后应该是会延续这个趋势,不一定是西北,可能劳动力富足的湖北、广西、湖南、四川、河南等省份会比较多。

我们是生产数据线的工厂,典型的低端制造行业。

目前我们销售和研发办公室在深圳。

东莞有40人左右的工厂,方便客户验厂和实现供应链管理、品质管理工作。

2016年在湖北襄阳市建分厂,目前约80工人。

我们运行几年发现,销售、研发、供应链、品质必须放在珠三角,这边客户集中并且可以做全球市场,上游供应链集中,专业人才集中。缺点是产业工人匮乏。

湖北的优点是产业工人充沛,房租便宜,做出的产品价格有竞争力。缺点是高端人才难找。

所以目前我们中高端产品在东莞工厂生产,中低端产品放在襄阳工厂生产,按照目前的布局,我们整体的产品性价比在全球市场具有竞争力。

中国人口多,地方大,是制造业发展的有利优势。


邓冠卫


一些会的,尤其是决心一辈子干实业的企业家,再说了,内地有内地的优势,就看内地怎么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