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里幫扶顯真情,共築抗“疫”防護牆

疫情地圖在不斷更新,但隔絕病毒,沒有隔絕愛。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來勢洶洶的特殊時期,這句話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對於六汪鎮店子村村民王寧來說,正是有了王定山、高文文、王高芬這樣的好鄰居,剛剛過去的這個年,才能有“年味兒”。

鄰里幫扶顯真情,共築抗“疫”防護牆

用“一碗麵”暖一顆心

大年初二早上,王定山剛去給隔壁王寧家送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雞蛋麵,看著王寧狼吞虎嚥地把面吃完,王定山的心這才放了下來。

患有精神病的王寧是六汪鎮低保人員,父母雙亡,平時住在六汪精神病院,家裡只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妹妹。春節期間,王寧回家過年,誰曾想剛好遇上疫情防控,各村莊緊急封閉,姐妹們都住在外村,一時間不能回來照顧,可算是急壞了。

然而,沒有自理能力的王寧並沒有凍著,更沒有餓著,因為他不僅列入了村級特殊人員照護名單,更有有一個好鄰居--王定山。一般人見到患有精神疾病的人,許多人選擇躲避,而好鄰居王定山卻選擇主動接觸、關心,照顧,尤其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多一份接觸,就多一份危險,但在得知鄰居有困難後,王定山沒有片刻的猶豫和退縮,毅然伸出了援助之手。“共產黨員這個時候就應該衝在前面!做這個事,我一不圖名,二不圖利,圖的就是一份心安。”他堅定地說。

鄰里幫扶顯真情,共築抗“疫”防護牆

用愛牽起鄰里“血緣”

考慮到王寧的特殊情況,村委第一時間在村裡召集了志願者幫助照顧王寧。民政代辦員高文文帶頭報名、村民王高芬積極參與,主動承擔起了對王寧的日常照顧工作。初三一早,王高芬前腳端來飄香的油條和芋頭燉雞腿,後腳高文文就到了:“我不放心,想先過來看看。”“我也是!”兩人相視一笑,溫暖瞬間充滿了整間屋子。看著擺在桌子上豐盛的飯菜,王寧雖然無法用語言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感受,但他微微溼潤的眼角和眼神裡透露出的感激足以證明已經感受到了這份鄰里之間的溫情。

鄰里幫扶顯真情,共築抗“疫”防護牆

本是沒有血緣關係的鄰居,卻因為超越親情的大愛聯繫在了一起。鄰里們不僅主動擔負起了義務照顧王寧飲食起居的任務,還為王寧送來了口罩等防疫物資,並幫助王寧對家裡裡裡外外進行了防疫消殺。“特殊時期,更得講究衛生,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尤為重要!”王高芬說。從大年初二,王寧家的“人氣兒”就從沒有間斷過,鄰居們用一頓頓的飯菜和一次次的陪伴鑄就了別樣的親情,演繹了一曲感人的愛心讚歌。

鄰里幫扶顯真情,共築抗“疫”防護牆

用耐心換一份安心

在照顧王寧的時候,大家夥兒也遇到過一些困難,精神疾病不同於其他疾病,患者犯病的時候總會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高文文才幫王寧把被子洗曬乾淨,可是隔天又髒兮兮了,剛把衣服洗好晾曬上,他就將衣服扯下來到處亂扔。每次遇到這樣的情況,她又急又氣,但還是會幫他再次清洗被子、衣服,打掃衛生,用耐心和愛心感化王寧。“抗擊疫情不是哪一個人的事情,是大家都要做而且大家都在做的事情,醫生護士們都搶著走在最前線,村幹部們也沒日沒夜的上門入戶排查,我不僅是鄰居、也是代辦員,做這些只是儘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而已。”高文文說。

鄰里幫扶顯真情,共築抗“疫”防護牆

這樣點點滴滴的暖心小事兒在疫情發生後還有很多。店子村計生主任崔守花介紹,防控疫情期間,當她在村微信群上向村民們發出共同抗疫的倡議時,不少黨員、志願者主動請纓,有的說早就等著召喚呢,有的馬上請求給自己排班,還有的根據自己時間主動到大門口執勤。“更有志願者提出,哪個時間段願意去的人少我就上!”崔守花感慨的說,“這場防疫戰,沒有旁觀者,都是參與者。”疫情面前,村民們團結一致,由一個個“小家庭”聚合成一個“大家庭”,互幫互助,用合力守護著共同的家園。

鄰里幫扶顯真情,共築抗“疫”防護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