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來,我們對番茄和聖女果有著諸多誤會

百年來,我們對番茄和聖女果有著諸多誤會


百年來,我們對番茄和聖女果有著諸多誤會

人的真實生活不在於穿衣吃飯,而在藝術、思想和愛,在於美的創造和冥想以及對於世界的合乎科學的瞭解。


1


關於番茄的起源,我們就有著不同的傳說。

在浪漫故事裡,它是俄羅達拉公爵從南美洲千里迢迢帶回的珍寶,並是以愛情的名義獻給伊麗莎白女王的“愛情果”。

( 有專家認為“愛情果”這個名字是對西班牙語“pome dei Moro”、 或“apple of the Moor(摩爾人的蘋果)”的誤解)

在日耳曼傳說中,它是身懷劇毒的“狼桃(wolf peach)”,是“狐狸的果實”,食用後會變成狼人或長瘤子。

百年來,我們對番茄和聖女果有著諸多誤會


在傳教士的口中,它邪惡、與性慾掛鉤,甚至假設夏娃亞當在伊甸園中偷吃的禁果正是番茄。


在南美洲的傳言中,它被用作迷幻。


種種想象使人們敬畏,敬畏產生距離。

今天的我們很難想象,酸甜合度、皮脆肉沙、香味誘人的番茄,在五百多年前只可遠觀不可上盤。哪怕憑著植株顏值在歐洲的花園裡招搖過市,也沒有人敢做吃第一口的勇士。正如佛羅倫薩貴族喬萬維托里奧·索德里尼所說,它們“只因美麗而被尋找”。

百年來,我們對番茄和聖女果有著諸多誤會


事實上,16世紀初登陸歐洲的番茄,其葉子的確有毒。(經過多年的育種改良後,現在的葉子已經沒有毒了)。

又加之北歐當時的貴族喜用含鉛量高的錫制餐具,而酸性的番茄會將餐具中的鉛萃取出來,最終導致食用者鉛中毒身亡。可這些現象進一步坐實了番茄的“毒名”,使得更多的人聞風喪膽。

從花園跨步到廚房,有人說是一位法國畫家的功勞,他難耐番茄美色甘願以命試味;有人說是失戀少年內心苦悶,企圖用番茄這種“毒漿果”了卻性命卻自殺未遂。無論後人中間流傳著怎樣的軼聞趣事,結局都是番茄的獨特風味被挖掘出來。


2


想象能使我們卻步,也能讓人獲得勇氣。從而更加接近科學。

在歷史的書卷中,我們得到了明確的答覆。

跟我們想象中不同的是,早在番茄進軍花園之前,它的食用可能性已經被某些區域肯定。此外,最早賞識番茄美味的,不是以番茄意麵聞名世界的意大利人,而是阿茲特克人。


百年來,我們對番茄和聖女果有著諸多誤會


16世紀以前的Aztecs文明成功馴化番茄並將之作為他們的美食之一。

(Aztecs阿茲特克,阿茲特克人是印第安人的其中一個分支)


有記載寫道,“阿茲特克人混合番茄、辣椒和南瓜子做成調味料,稱為沙司,可用來佐膳,如魚、龍蝦、沙丁魚、火雞、鹿肉,其他肉類及海鮮。”

當然,阿茲特克西紅柿與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西紅柿顏色並不一樣,它小而金黃,在到達意大利後它因此獲名“golden apple(金蘋果)”

關於番茄的食用歷史,20世紀80年代的數學邏輯教授魯道夫·格雷威(Rudolf Grewe )在退休時研究了食品歷史,他追蹤了早期歐洲烹飪與番茄相遇的例子並將其發表在美食雜誌上。


百年來,我們對番茄和聖女果有著諸多誤會


根據2005年現代番茄有著16個野生或近緣野生種的分類,以及2011年Grandillo等人的研究,人們提出猜測:現代番茄的祖先正是醋栗番茄。它們在自然中發展出自交,然後被印第安人發現並留下,第一次馴化便從此開始。


3


第一次馴化的代表性品種,是櫻桃番茄(小番茄),也就是今天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聖女果”。可以說,櫻桃番茄是現在市場上大番茄的祖宗,關於它是轉基因食品的說法也就成了無稽之談。

百年來,我們對番茄和聖女果有著諸多誤會


在歐洲,櫻桃番茄被認為是“純潔的愛情”。

至於它被稱為“聖女果”的緣由,中國有兩則相關的傳說。一是,遠古一名叫做“聖”的女孩受仙女指引獻祭自己給山神;二是,後宮侍女“聖”所採紅色果實使漢武帝大病痊癒的傳說。

又或許,“聖女果”的名字別有原因,“cherry tomato”是它的英文,而“cherry”有處女的意思。可能,是傳播和翻譯中的宗教色彩使得它另有芳名?

百年來,我們對番茄和聖女果有著諸多誤會


令人惋惜的是,櫻桃番茄的命運遠沒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荔枝順暢,它的發展歷史甚至可以說是在泥濘中摸爬滾打。

不知道是不是沒有抱上楊貴妃的大腿,它百年前被誤認為劇毒不可食用,百年後又背上科學的黑鍋,被一些人說成轉基因食品敬而遠之。

番茄經歷漫長的百年不斷改變自己,用了百年的努力不斷縮短與飯桌的距離,但幾時才能徹底實現它被清楚認識的心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