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人內衣原來長這樣!真讓人坐立不安

中國服飾文化同中國文化一脈,源遠流長,伴隨著不同時期、朝代生產力水平與等級觀念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雖然古代的科技水平與人們的思想觀念不如現代人,但在穿衣這件事上,古人不管是在審美還是在功用,不管是在撩人程度還是在房事實用等方面,都與咱們今天不相上下,有些甚至比現代人更加“豪放”,這也讓梗哥我不得不歎服古人的智慧與撩騷本事。下面咱就看看古人內衣長啥樣,各位板凳搬好坐好哦~

古代女人內衣原來長這樣!真讓人坐立不安

內衣內衣,顧名思義,就是貼身穿著,不漏外,功用簡單說有兩方面——一是保暖,最早的內衣其實就是為了保暖,和外衣功能類似,是一種名叫“襦”的短衣,不加絮,不用帛,不外露,齊腰身。由此可見,在生產力水平不發達的古代,實用仍然佔據主導地位;

第二就是遮體,不該漏的堅決不漏,特別是在封建男尊女卑三從四德的思想束縛下,女人的貞潔往往比性命還要重要,所以內衣是每一個女人的標配。

古代女人內衣原來長這樣!真讓人坐立不安

縱覽歷朝歷代,小小的內衣從無到有,從大到小,時隱時露,有如一抹微雲掩住山峰,慾望半張著眼睛,迷朦之中透露出澀骨的春情。

讓我們看看歷代的內衣究竟長啥樣,看看這被稱為女性最後一塊陣地的“包裝”在歷史更迭中,都以怎樣的方式呈現。

抱腹(或者稱為心衣)

“微風暗度香囊轉,明月看從玉手生;見說自能裁帕腹,一雙濡鵲繡初成。”

古代女人內衣原來長這樣!真讓人坐立不安

抱腹

抱腹是從帕腹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款內衣。漢劉熙所撰的《釋名》解釋雲“抱腹,上下有帶,包裹其腹上,無上襠者也。”由此可見,抱腹應該是上下有繫帶,這樣可以更好地裹緊腹部,但並沒有連檔到下體,這種“顧上不顧下”的內衣就是現在內衣最早的雛形,簡潔又不失女性的嬌柔。

抱腹是單片形式,抱腹只有前片,沒有後片,有點類似現代的肚兜。後背部分是全部裸露的,以繫帶來連結穿著,質地多用平織絹,圖案多以愛情為主題。穿著這樣的內衣,可以最大限度地達到透氣涼爽的效果。

古代女人內衣原來長這樣!真讓人坐立不安

抱腹是漢代最簡便的內衣典型形制,一直傳承至清代。

魏晉時期,內衣名為“兩當”


古代女人內衣原來長這樣!真讓人坐立不安

兩襠雙心共一襪,帕腹兩邊作八襊。

“兩當”顧名思義,就是有前後兩面,最早由三國兩晉南北時朝北方遊牧民族的女性內衣“裲襠”傳入中原的,後被漢族女性接受,發展為當時的“兩當”。“兩當”通常為兩層,夾層可襯棉,既可擋胸又可擋背,貼身保暖。

唐朝,訶子

唐朝以前的內衣肩部都綴有帶子,唐代素以開放著稱,在內衣的形式上,也迎合了當時社會的大眾審美情趣,出現了一種無帶的內衣,稱為“訶子”。文化的開放,讓唐朝的內衣服飾也平添了一份浪漫主義色彩,通過內衣的質地與色彩,來表現女性的魅力與美麗。

古代女人內衣原來長這樣!真讓人坐立不安


古代女人內衣原來長這樣!真讓人坐立不安


宋代,名為“抹胸”

古代女人內衣原來長這樣!真讓人坐立不安

自宋代始,女子有束胸的習慣。宋代“抹胸”穿著後“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個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稱“抹肚”。

宋代的“理學”制約,並沒有使內衣文化黯然失色, 而是以“窄、瘦、長、奇”別具中原特色,為日後的“肚兜”文化奠定了根基。

元代,稱為“合歡襟”

古代女人內衣原來長這樣!真讓人坐立不安

“合歡襟”是由後向前系束的。穿時由後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繩帶等系束。合歡合歡,這種內衣設計應該是為了男女快活之事而設計。既能便於愉悅,又不會讓女人太過羞澀。


古代女人內衣原來長這樣!真讓人坐立不安


明代,稱作“主腰”

古代女人內衣原來長這樣!真讓人坐立不安

“主腰”外形與背心相似。開襟,兩襟各綴有三條襟帶,肩部有襠,襠上有帶,腰側還各有繫帶將所有襟帶繫緊後形成明顯的收腰,盡顯身材。

清代,叫做“肚兜”

古代女人內衣原來長這樣!真讓人坐立不安

清代一般是菱形狀,只有前片,後背袒露,上有帶,穿時套在頸間,其腰部另有兩條帶子束在背後,下面呈倒三角形,遮過肚臍,達到小腹。肚兜上有各類精美刺繡,材質以棉、絲綢居多,系束的帶子既有繩、絲絹,也用金、銀、銅鏈等。

從上面的簡單梳理中,我們不難發現,不管朝代如何更替,文化如何發展,女性內衣的演變都獨樹一幟,簡簡單單的一塊布,發展近千年,依然以最初的模樣傳承下來,極簡主義,實用主義,與女性的柔美溫婉相適應的色彩與線條,一直延續至今。

一件小小的內衣,真的是藏不盡千古春情,擋不住男人的萬眾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