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99%一次性筷子都從中國買的日本,為何現在拼命向中國賣木材?



曾經有人說日本人心機很深,他們所需要的的木材石油等這些需要時間再生的資源,都是從其他國家進口,然後把自己的藏到深海,以備不時之需。

曾99%一次性筷子都從中國買的日本,為何現在拼命向中國賣木材?


尤其是改革開放初期,大量外資引入,日本99%的一次性筷子都是從中國進口的,大約相當於200萬棵樹 。

這一點確實是有依據的,不過現在事實相反了,如今日本的木材卻是大量向中國出口。

但是細心的人會發現,這些木材似乎有點“特殊”,因為在日本,這些木材主要是用於門窗建造或者是用來造紙的低質木材。然而木材作為不可再生資源,似乎不應該出口?

原來,這是因為由於近幾年來日本國內木材市場飽和,市場不景氣,所以不得不考慮出口。而日本選擇出口,也不是沒有這個底氣。

因為,相較於日本近四分之三的森林覆蓋率來說,這些出口量並不是很多。雖然我國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開墾植樹造林,如今森林覆蓋率也不過才21.36%。

不過話說回來,可能有讀者覺得,我們國家國土面積基數比日本大,所以覆蓋率雖低但是總量並不一定比他們少啊。

曾99%一次性筷子都從中國買的日本,為何現在拼命向中國賣木材?


然而,話雖這麼說,我們人口也比人家多了不知道多少倍啊。這一平均下來,似乎還是日本的資源豐富一些。

據日本福岡縣門司海關統計,2017年九州經濟圈對中國的木材出口量猛增到70%,交易金額達到了近7億元人民幣。

那麼為什麼日本人一下子這麼大方了,主要原因還是上面說的國內需求少了。眾所周知,日本這個國家多災多難,隔三岔五就有個海嘯地震。

安全起見,日本的房屋建築也都是儘量使用木材。尤其是在二戰之後,日本百廢待興,需要大量建造房屋。

而在我們的意識裡面,日本的環保意識一直很高。因為,在大量需要建造房屋的起步之初,日本人就想到了要植樹造林,但是用的要比種的快,畢竟樹木成才也需要數年到數十年不等。

所有當時還需要大量的進口,於是她們把目光瞄準了當時靠山吃山,急需用錢的中國。幾十年過去了,當初日本的非原生林基本成才,房屋也建造的差不多了。

然後木材多地消化不了了,便又把目光轉到了我們身上。加上我國越來越重視環保,已經實施更加嚴格的環保標準,比如說早在2017年起,中國就全面禁止了天然林的商業砍伐。

比起歐美等其他國家,我們與日本的距離較近,就更加適合木材交易了。

另一方面,據說日本政府正在考慮收取森林稅。據悉,該稅種正式取名為“森林環境稅”,如果實施起來,將要面向大約6200萬名的日本國民徵收,每人每年徵收1000日元 。

這筆費用將用來改善荒廢森林和樹林看管者的開銷和培訓。不過該稅種的預計徵收時間是2024年,明顯可以看出來,該稅種對樹林擁有者來說不是很有利,所以大家爭先恐後的開始砍伐出口,避免爛在自己手裡。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發佈的日本林業政策研究報告的統計數據顯示,在1966年到2002年期間,日本的人造林蓄積量從5.6億立方米上升至23.4億立方米。

曾99%一次性筷子都從中國買的日本,為何現在拼命向中國賣木材?


人造林即日本政府在戰後種植的非原生林,出口的也是這一部分木材,主要種植的有柳杉、落葉松和扁柏等。在2017年的九州經濟圈所出口的原木中,80%是杉木。

杉木性價比較高。但是氣味大,有色差和節疤,用來做傢俱的話不是很討喜,因此屬於中低檔的木材。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之前,我國相關條例不允許使用這種木材作為結構木材,直到2017年新的《木結構設計規範》的重新修訂後,日本的杉木才有了去處。

綜上所述,這才有了日本向中國出口木材的現象。只能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各取所需,有利無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