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大作家路遙的窮困,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中國當代文學的史冊上沒有第二個名字能像路遙一樣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青年!

《平凡的世界》大作家路遙的窮困,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其人雖逝,佳作猶在”。路遙用他短暫的一生寫出了一部偉大的作品就是《平凡的世界》

它濃縮了中國西北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全景式地表現了中國當代城鄉的社會生活。

它寫出了社會各階層人民,在歷史進程中所表現出的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


《平凡的世界》大作家路遙的窮困,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1949年12月2日,路遙伴隨著一聲嬰兒的啼哭聲降生陝北綏德清澗縣王家堡村的溝渠裡,有一戶姓王的人家。

王家人絕沒有想到,這個在陝北深秋天裡來到人間的男孩,後來成為了全國著名的作家。

“貧窮”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農村人生活的代名詞,路遙家也不例外。

家裡孩子多,拖累大,僅僅能維持基本的生存就已經很不錯了,上學對於路遙來說是件遙遠的事。

《平凡的世界》大作家路遙的窮困,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1957年深秋的一個早晨,路遙的父親把他叫醒後告訴他,今天要領他到延川的大伯家玩幾天,路遙痛快地答應了。 路程遙遠坎坷,父子倆步行數天才到廷川。

這一天的“離清澗”是路遙的人生轉折點,在他人生短暫的四十二年中佔具著極其重要的位置。

在大伯家玩了兩天後。終於在第三天早晨,父親告訴路遙,他要到延川縣城趕集去,下午就回來,明天再領路遙一起回清澗。

其實,九歲的路遙心知肚明,父親是在撒謊,要悄悄溜走,把自己“送”給大伯為兒。這本來是個撕心裂肺的情景,但懂事的路遙卻裝著答應了父親的“謊話”,把眼淚嚥到肚子裡。於是路遙便這樣被過繼給了大伯。

《平凡的世界》大作家路遙的窮困,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新的學期開學了,大伯領著路遙到村小學報名。當時,馬家店小學只有一位叫劉正安的男老師。在登記姓名時時,路遙只有一個“王衛兒”的小名,劉老師說這個名字不行,得起個官名。

大伯說道:“我們不識字,先生你給起一個吧。”

劉老師順口說:“把衛字帶上,填上個國字,王衛國。將來唸成書,長大了參軍,保家衛國,說不定還能當個大官、軍長!”

從此,“王衛國”就成了路遙的大名了。

路遙既聰明也用功,學習上如魚得水,成績一直是班上的前幾名。就在路遙準備參加全縣的升初中考試時,大伯卻迫於生活的壓力,已無力再供養路遙繼續讀書了,於是下了一道死命令:不準考試,回村種田!

這道命令,對於正處於學習興致中的路遙而言,簡直是晴天霹靂。

路遙在努力他不會輕言放棄。他告訴大伯,哪怕不讓上學,他也要參加考試!結果路遙在一千多名考生中以全縣第二名的成績,順利考中了延川縣唯一的全日制中學。

消息傳來,郭家溝村引起了一定的轟動。當他把“錄取通知書”領回後,大伯還是沉著臉,不吭聲。

直到新生開學報到那天,大伯才說道:“這學肯定不能上,天王老子說了也沒用!”

說罷,他遞給路遙一把小钁和一條長繩,要他上山砍柴。路遙愣了一下,默默地接過小钁和長繩,跑到溝裡扔了,然後獨自進城去了。

沒有報名費,他自然報不了名。幾個要好的同學七湊八湊,還是湊不夠。

一位好心的家長建議他直接找村子裡的領導,爭取當地村委的支持。路遙接受了建議,返回村後直接找到村大隊黨支部書記劉俊寬。

路遙跑到劉俊寬的跟前,哭著說:

“書記,我想上學,你給我想想辦法唄!”

劉俊寬是好人,一個熱心腸的人。他不想讓路遙這顆好苗子被這樣耽誤了,便跑到很多地方總算借到兩鬥黑豆,讓路遙換成錢去交報名費。

路遙高興得合不攏嘴,他揹著黑豆就進城了。可命運總是在無情地捉弄著他。他進了城,賣了黑豆,換了錢,高高興興地到縣中學報名時,卻因超過報名時間被學校無情地拒絕了。

路遙又一次哭著找到劉俊寬:“學校已經不收我了!”

問明情況的劉俊寬專門趕到延川縣中學,找到校長說明情況,懇求學校能夠網開一面。校長被打動了,破例將路遙收進學校。

他大伯一看佔大頭的學費都解決了,也就不再勉強了。但貧窮的家庭每個月只能提供給他25斤糧票。

對路遙來說,這點糧票並不能滿足基本的飲食要求。吃不飽的時候,他就跑到野地裡去找點可以果腹的東西。


《平凡的世界》大作家路遙的窮困,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記憶中的遭受飢餓折磨的生活,在路遙的心頭打下了深深地烙印,以致在後來的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身上,幾乎都有他自己的影子。

三年後,路遙在陝西省初中升中專考試中,以優異成績考取西安石油化工學校。

在當時情況下,農家子弟要是考到中專學校去,意味著鯉魚“跳龍門”,從此徹底走出大山;意味著能拿著國家的學習補助,再也不要為生活發愁;意味著能吃上“國庫糧”,三年畢業後成為國家幹部,成為腰板硬正的城裡人……

此時的路遙憧憬著自己秋季到省城上學的情景,開始設計與規劃著自己的人生理想;全家人也開始準備路遙到省城上學的行囊;整個村子裡的人也絡繹不絕地看望王家,那個從來都很冷清的農家小院裡一時之間笑聲不斷。

然而,命運總是無情地捉弄著這個飽受飢餓折磨卻又志向高遠的農家小子。

由於“文革”的爆發,全國所有大專院校的招生無限期停止了,這讓沉浸在中考收穫喜悅中的路遙空歡喜一場,他又開始為自己的前途憂心忡忡了……


《平凡的世界》大作家路遙的窮困,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1969年冬,路遙到縣百貨公司上班,在這期間,他遇到了初戀,女孩是縣業餘文藝宣傳隊臨時抽調的北京知青林虹。

林虹說一口普通話,她活潑美麗、能歌善舞,舉手投足均深深地吸引著路遙;而路遙也以其才華、人品得到林虹的好感。就這樣,倆人的關係便逐漸密切起來。

1970年春,路遙再一次遭到了沉重的打擊,在上級指示下,他被勒令停職反省。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就在此時,他為之傾注全部情感的姑娘林虹給了他致命的一擊——他接到林虹的

“絕交信”

《平凡的世界》大作家路遙的窮困,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這封“絕交信”像釜底抽薪一樣,徹底砍斷了路遙全部脆弱的希望,甚至使他生出了想死的念頭。

如果說路遙在前途遭受著重大挫折時還能強顏歡笑的話,那一定是愛情的希望在維繫這份堅強。當這份脆弱的愛情夭折之後,年輕的路遙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這愛情的失敗。

在仕途無望與初戀失敗的雙重打擊下,路遙顯然元氣大傷。然而就在此時,新的希望之火在他心中燃起了。

正可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陰。”

後來在曹谷溪的介紹下他結識了北京知青林達,在日常的接觸中他們慢慢互生好感、相知相愛。

《平凡的世界》大作家路遙的窮困,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1970年,詩人聞頻在延川縣文化館期刊《革命文化》上看到以“纓依紅”為筆名發表的詩歌《車過南京橋》和《塞上柳》。

他被作者的才情打動了,連聲誇讚寫得好。

聞頻自然想認識一下作者,當他見到路遙時,聞頻指著書稿上的署名問:“這是你的筆名嗎?”

路遙沒說話。

聞頻接著說:“筆名,一般要求獨特,好念,好記……你另想個別的名字怎樣?”

路遙說:“好。”他接過詩稿,略加思索後斷然寫下“路遙”二字。

聞頻說:“好!這個名字好!路遙知馬力。”

從此,王衛國的“路遙”筆名就這樣誕生了。

1973年夏,全國高校普遍恢復招生。當時的招生方式是實行推薦選拔制,即上級把大專院校的招生名額分配到縣上,縣文教局負責政審及向大專院校推薦。最終在延川縣委書記的大力斡旋下,路遙終於邁入了延安大學。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路遙這位優秀的文學青年,在眾多好心人的幫助下,終於以好事多磨的方式,成為延安大學中文系73級中的一員。畢業後分配到陝西省文藝創作研究室的《陝西文藝》編輯部工作。

1978年在路遙成為省級文學刊物編輯的時候,他與林達結束了長達六七年的馬拉松式的戀愛在延川縣城牽手結婚。

《平凡的世界》大作家路遙的窮困,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1981年路遙十三萬字的中篇小說《人生》在《收穫》雜誌第3期頭條位置發表。

隨著《收穫》雜誌上《人生》的廣泛閱讀,無數普通讀者被《人生》打動了,出現人人爭說“高加林”、人人爭說“劉巧珍”的熱潮。

無數信件從全國各地寄到路遙及出版社那裡。為了回應文學界和廣大讀者對《人生》的強烈反響,中國作協陝西分會在3月10日和11日兩天,召開了《人生》討論會。

3月中旬,《人生》榮獲中國作家協會頒發的“1981—1982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11月份中國青年出版社推出《人生》單行本。

這個單行本首次印刷十三萬冊,上市不久就脫銷。第二版印了十二萬五千冊,一年後又印了七千二百冊,總印數為二十五萬七千二百冊。

此後《人生》又先後被改編為廣播劇、話劇、電影。

《人生》走紅後,社會上有一種論斷,認為它是路遙不能再逾越的一個高度。路遙也非常清楚,《人生》是自己創造的難以跨越的橫杆。但《人生》走紅時的路遙才三十出頭,正處於精力旺盛的文學創造期,他怎能躺在功勞簿中享受餘生?

路遙是位心性要強且格外理性的作家,他在無數焦慮而失眠的夜晚警告自己,必須擺脫熱鬧的“廣場式生活”,進行新的文學創造,一定要跨越《人生》這個橫杆。

《平凡的世界》大作家路遙的窮困,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歷經三年的前期準備,1985年金秋,路遙帶著兩大箱資料和書籍,以及十幾條香菸和兩罐咖啡,一頭扎到銅川礦務局所轄的陳家山煤礦醫院,正式進行醞釀三年之久的長篇小說《走向大世界》第一部的創作攻堅階段。

工作進展得很順利,一個生機蓬勃的文學世界,就這樣在路遙筆下清晰地展現出來了……

在路遙的努力下,小說第一步算是定稿了,但路遙對小說的名字不是很滿意。

他在初擬小說時準備以《走向大世界》為題創作《黃土》《黑金》《大城市》三部曲。第一部定稿後,他又把題目調整為《普通人的道路》。他甚至還為小說起了幾十個備選名字,感到每個都總有些欠缺。

為此,他苦惱不已。

他打電話叫西安市文聯《長安》文學月刊主編、詩人子頁

過來商量。子頁看了幾十個名字後,根據路遙的創作特點,脫口說出詩人的直覺:“叫《平凡的世界》怎麼樣?”


《平凡的世界》大作家路遙的窮困,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路遙看著子頁,眼睛放出光來,也脫口說:“好!”周圍的朋友們也說這個名字既樸素又大氣,符合路遙小說的特點。

這樣,路遙的這部長篇小說便有了自己的名字——《平凡的世界》。

路遙幾乎是每天都在屋子裡工作。他基本上放棄了常人的生活——沒有星期天,沒有節假日,不能陪女兒逛公園,連聽一段音樂的時間都被剝奪了,更不要說上劇院或電影院了。

這樣長期往復違背自然規律的作息方式,以及高強度的勞動,對身體所造成的損害是不斷潛藏與積累的,在寫第二部的時候他的身體嚴重透支,已經口吐鮮血倒下了一次。

1988年1月27日,路遙在身體幾乎虛脫的狀況下,終於完成了第三部的初稿。

至此,歷經六年孕育的《平凡的世界》終於呱呱墜地了,它會獲得怎樣的讀者認可度,擁有怎樣的生命長度,一切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1991年元月,我國作家期待已久的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到了終評階段。“茅盾文學獎”是我國最高的文學獎,能獲此殊榮,意味著能獲得國家文學體制的表彰。

中國作家大都有“茅獎”情結,路遙也不例外。他對“茅盾文學獎”有著深切的追求,也渴望能得到文學界的一次熱烈掌聲。

皇天不負有心人,《平凡的世界》不僅獲獎,而且票數排名第一。

《平凡的世界》大作家路遙的窮困,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茅盾文學獎”終評委、《文學評論》常務副主編蔡葵先生這樣解讀《平凡的世界》:

像《平凡的世界》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深受廣大聽眾歡迎,聽眾來信達兩千餘封,創中央臺‘小說連播’節目聽眾來信量歷史之最。此後,許多省又重播了這部作品,都收到了轟動效應。


1992年8月林達扶起病床上的路遙,他在離婚書上籤了字。

在路遙忙於創作的同時,他的家庭問題也漸漸出現了問題。

早在創作完《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時林達已經正式提出離婚,但路遙死活不同意。他不想讓孩子沒有一個完整的家,也不想受外人議論。

兩個人冷戰僵持了很長時間,最終路遙還是同意了離婚。

俄羅斯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路遙長期在外搞創作,林達默默地支撐著這個家庭,林達婚後邊上班還要邊相夫教子,勤勉持家。

如果沒有林達,路遙也不可能順利讀完大學;

如果沒有林達,就不會有路遙幾次離家北上,全身心投入到《平凡的世界》創作當中;

如果沒有林達的支持,路遙就不會有那麼大的成就。

如果有,也會付出更多的艱辛。

《平凡的世界》大作家路遙的窮困,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1992年11月17日清晨8時20分,年僅42歲的路遙因肝硬化,消化道出血醫治無效,他的生命之弦徹底繃斷,他的人生永遠定格在這一時刻。

從這一刻起,路遙再也沒有醒來,他的靈魂離開了他摯愛著的平凡的世界與這個世界上的人們,迴歸到大地那裡去了……

此時,西安城裡雪花飛舞,天地一片蒼茫。天地動容,草木含情;悲我路遙,魂魄長存!

《平凡的世界》大作家路遙的窮困,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就生命的經歷而言,路遙是短暫的;就生命的質量而言,路遙是輝煌的。

誠如著名作家賈平凹言:

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乾渴的路上。他雖然去世了,他的作品仍然被讀者閱讀,他的故事依舊被傳頌。”

像路遙這樣偉大作家的作品中,都是包含著中國智慧。

但是中國智慧博大精深,很多人都說這些內容讀起來枯燥無味,勝過其中蘊含的大道理。

“人民藝術家”王蒙的“極簡”之作,你一定愛讀的中國智慧
今天就向大家誠意推薦這套王蒙《寫給年輕人的中國智慧》,絕對是符合你思維和閱讀習慣的最好解讀版本。

《平凡的世界》大作家路遙的窮困,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這套書一輯4本,分別是《精進:極簡論語》《原則:極簡孟子》《得到:極簡老子》和《個性:極簡莊子》。

它有王蒙用數十年人生體驗做註腳、用淵博學識做解讀的大師級專業,語言又不乏風趣幽默,你絕對讀得懂,也喜歡讀。


《平凡的世界》大作家路遙的窮困,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書中每頁都是獨立主題,以年輕人喜聞的語錄方式,載錄了王蒙對年輕人關心的學習、工作、交際、修養、情感等方面疑惑的解答。


不再是四大經典千年不變的全文閱讀模式,也不再是沿襲原文的逐一解讀。

每一條智慧語錄,硬核乾貨,你可以隨時翻閱,隨時放下,更方便碎片化時間閱讀。


王蒙,從王大副隊長到“人民藝術家”

沒有點經歷、浮沉,不足以談孔孟老莊


《平凡的世界》大作家路遙的窮困,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王蒙被授予“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

從19歲發表《青春萬歲》在文壇名聲鵲起,

到22歲憑小說《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備受矚目,

中年幾經浮沉,做過農民、教師,在公社當過副隊長,

知命之年,步入政壇,做過文化部長,

如今耄耋之年又重回文壇創作。


回顧人生大起大落,他說足夠自己喝一壺。但當他講起孔孟老莊,


85年的人生經歷,恰讓他有了長者的經驗

貫徹始終的寫作經驗,讓他有了作家的積累;

數十年的教書經驗,讓他有了學者的態度;

文化部長期間遍訪59個國家地區,又讓他有了融匯會貫通的中西方思想。


因此,他講孔孟老莊,又與別的古漢語、古哲學、古代思想史專家不一樣。

《平凡的世界》大作家路遙的窮困,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他不單是講,他還要能從自己的那點經歷,那點沉浮,那點切骨的感受與獨有的體會講起,要講點言之成理、思之成精的新東西。


他說:“老莊不能當飯吃,莊子當王老吉涼茶喝喝還行,能當飯吃的是孔子。”

他還說:“要和莊子推推搡搡、摟摟抱抱,給他鼓掌跟他抬槓。”


《平凡的世界》大作家路遙的窮困,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他認為最重要的是“通”。縱觀他的人生經歷,確是在實踐中貫通了“儒家的進取”和“老莊的逍遙”。

馮驥才說他,滿紙遊戲語,徹底明白人。

賈平凹題詞稱他“貫通先生”。

如今他把人生的這點兒經驗和感受全部“化”進這套書裡:


《精進:極簡論語》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升級思維方式


《論語》是記載孔子言語行事的儒家第一部經典。


《平凡的世界》大作家路遙的窮困,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王蒙為確保年輕人讀得懂,喜歡讀,以極簡的概念,重新梳理了《論語》當中的要義。因此定名為“極簡論語”,並概括核心為“精進”。

本書共分九大章,從人生規劃、識人待人、學習之道、工作管理、社交表達、家庭關係六大方面切入,以全新的脈絡串聯起240條精華文字,帶你直達《論語》精神內核。


《原則:極簡孟子》

不將就自己,不討好別人

守住原則和底線,辨清利義要害


本書共分十大章,從做人原則、學習方法、理性奮鬥、得意戒驕、失意堅守、管理格局、社交態度、家庭責任

八大方面切入。

《平凡的世界》大作家路遙的窮困,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是王蒙以全新的脈絡串聯起210條《孟子》精華文字,每一頁每一條都是硬核乾貨。


《得到:極簡老子》

你的眼界決定了你的世界

許你站位高遠,攬懷眾妙

本書共分七大章,從認識世界、認識自己、管理自己、管理工作、管理人際關係五大方面切入,重新定義經典解讀方法,精心提煉《老子》精華200條。

讀完,你能從中獲得人生從容的智慧

《平凡的世界》大作家路遙的窮困,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個性:極簡莊子》

你以為的合群,其實在浪費光陰

本書共分七大章,從世界的哲學、人生的哲學、真我、自樂、自我保護五大方面切入,共串聯起235條《莊子》精華文字。

這235條,每一條都是莊子經典中的簡練箴言,每一條都有王蒙融入人生感悟的透徹解讀,當精華與乾貨自成一體,你就能更輕鬆、快速、高效獲得《莊子》中個性人生的智慧。


全書裝幀設計精美,水墨畫與小清新色調搭配,經典又時尚。


翻開書本內頁,版面舒朗、字跡清晰,內容化繁為簡。

便攜小開本,通勤路上隨手翻看,30分鐘就能與先賢輕鬆對談。


時代在改變,但生根於春秋戰國時代的諸子思想,至今深刻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行為方式。

不止年輕人,任何為生活困擾苦惱的人,都應該讀一讀。

《平凡的世界》大作家路遙的窮困,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願你拿起這套書,在“人民藝術家”王蒙重新定義的讀法下,能與古之先賢為友,以孔孟精進工作,以老莊安頓身心,最終能以傳統文化滋養人格功力。


人民藝術家王蒙

寫給年輕人的智慧讀本

(一輯4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