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成為小說家需要具備些什麼(二)


村上春樹:成為小說家需要具備些什麼(二)

如何開始長篇小說的創作

在這大約三十五年間,我算是以職業作家的身份活動著,其間寫過各種形式、各種篇幅的小說。

應該採用多長的形式來寫小說,則取決於當時的心情,並非遵循輪轉週期有規律地循環,而是隨心所欲,或者說完全順其自然。

不過說到底,我基本上認為自己是個“長篇小說家”。

不妨說長篇小說對我而言是生命線,而短篇小說和中篇小說則是為寫長篇小說作準備的重要練習場,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臺階

我原本就是長跑者的體制,因此要巧妙地讓林林總總的事物綜合而立體的運動起來,就勢必需要一定體量的時間和距離。

要寫一部對自己有重要意義的小說時,換言之就是要開始寫一個“或許能讓自己產生變革的綜合故事”時,我需要一個能不受約束地自由使用的廣闊空間。

首先要確保足夠的空間,再看準自己體內已經積蓄了足夠填滿那個空間的能量,說來便是把水龍頭開大開足,著手啟動漫長的工作。


村上春樹:成為小說家需要具備些什麼(二)

規律性是長篇小說的基石

寫長篇小說時,我規定自己一天寫出十頁稿紙,每頁四百字。

即使心裡還想繼續寫下去,也照樣在十頁左右打住;哪怕覺得今天提不起勁兒來,也要鼓足精神寫滿十頁。

因為做一項長期工作時,規律性有極大意義。

這哪裡是藝術家的做法!這樣一來,不就和工廠車間一個樣兒了嗎?也許有人會這麼說。

也許這的確不是藝術家的做法。可是我們應該在自己喜歡的時間,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所謂小說家,在成為藝術家之前,必須是自由人,對我而言這便是自由人的定義。

只要認定“不必非得是個藝術家”,心情就會猛然輕鬆許多。

村上春樹:成為小說家需要具備些什麼(二)

修改的力量

然而長篇小說的寫作不像棒球,一旦寫完,又有別的賽事開場了。

從這裡開始才是值得費時耗日、津津有味的部分。

第一稿完成後,稍微放上一段時間,小作休整,便進入第一輪修改。

我總是從頭做一次徹底的改寫,進行尺度相當大的整體加工。

這輪修改可能需要一到兩個月。

這個流程結束後,我會再擱置一週,然後進行第二輪修改。

這一次也是大刀闊斧地從頭改寫,只不過更加著眼於細節,仔細的修改。

大致在這裡,我會給自己放個長假。

可能的話,把作品在抽屜裡放上半個月到一個月,甚至忘掉還有這麼個東西存在,或者說努力忘掉它。

好比在工廠的生產流程中有一道工序叫作“養護”,只是安安靜靜地放在那兒,讓空氣穿流而過。

像這樣將作品好好養護一番之後,再次開始徹底修改細微的部分。

好好養護過的作品會給我與先前大不相同的印象。先前未能發現的缺點,這時也清清楚楚地顯現出來,文章有沒有深度也可以辨別了。

在這裡,我想說的是:無論什麼文章,必然都有改進的餘地。


村上春樹:成為小說家需要具備些什麼(二)

與時間成為朋友

時間在創作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尤其是長篇小說,“備料”至關重要。

在自己心裡培養“想寫小說”的渴望。讓這種渴望在心中萌芽、茁壯成長以後對凝固成形的東西仔細校驗、錘鍊敲打。

是否在這一道道工序上花了足夠的時間,唯有作家才能真切感受到。

而在這一環環作業上所花時間的品質,最終必定會表現為作品的“信服度”。

憑時間贏來的東西,時間肯定會為之作證。


村上春樹:成為小說家需要具備些什麼(二)

寫作是孤獨的修行

寫小說這份工作,是在密室中進行的徹徹底底的個人事業。

獨自一人鑽進書房,對案長坐,從一無所有的空白之中,構築起一個空想的故事,將它轉變為文章的形態。把不具形象的主觀事物轉換為具備形象的客觀事物。

簡單地下個定義的話,這便是我們小說家的日常工作。

《挪威的森林》開頭部分,是在希臘各地咖啡館的小桌子上、輪渡的座椅上、機場的候機室裡、公園的樹蔭下、廉價旅館的寫字檯上寫的。

然而不論在怎樣的場所,人們寫小說的地方統統都是密室,是便攜式的書房。

以我自己的情況,要寫一部長篇小說,就得有一兩年時間鑽進書房,獨自伏案埋頭苦寫。

清晨起床,每天五到六個小時集中心力執筆寫稿。像這樣絞盡腦汁冥思苦想,日復一日,就這樣過著週而復始的生活。

那麼,要想把這項工作孜孜不倦地堅持下去,什麼才是必需的呢?

不必說,就是持久力

村上春樹:成為小說家需要具備些什麼(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