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概述:“女真”和“滿洲”,到底可不可以“劃等號”?

在文章: 中,筆者就曾簡單聊過女真的歷史。

進入明朝後,女真被明朝稱為“諸申”。

在早期滿文史料中,“諸申”派生出了諸如“所屬部眾”、“滿洲奴才”等詞義。但可以肯定的是,“諸申”一詞,指代的就是區別於漢人和蒙古人的遼東女真語各部的總名。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諸申”一詞有些不合時宜了。

“諸申”這個稱呼,或多或少都有點輕蔑侮辱的意思,跟“高麗棒子”差不多,當時的女真人是絕不會自稱“諸申”的。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之後,女真人不可能在官方場合使用這種侮辱性的稱呼。

一文概述:“女真”和“滿洲”,到底可不可以“劃等號”?

努爾哈赤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滿洲”(英文Manchu,滿文Manju)一詞登場了。

“滿洲”一詞從何而來?國內外學者對“滿洲”名稱的解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主要觀點不下十幾種,至今尚無定論。

隨著研究的深入,“滿洲部族說”更被廣泛接受。在《舊滿洲檔》和《滿文老檔》,特別是《舊滿洲檔》中,保存著有未刪改的關於“滿洲”的原始記載。

《舊滿洲檔》天命十一年(1626)七月條:對明朝說:‘你明國的大臣自恃兵多,袒護哈達,非難葉赫貝勒,滿洲貝勒。

一文概述:“女真”和“滿洲”,到底可不可以“劃等號”?

滿文老檔

“滿洲”一詞此時已經作為族稱出現,並與“諸申”一詞並用。

另外,像《滿洲實錄》及《清太祖武皇帝實錄》等亦多有“滿洲”的記載,舉個例子:

辛卯年,即萬曆十九年,葉赫國主納林卜祿遣部下來謂太祖曰:

“兀喇、哈達、夜黑、輝發、滿洲總一國也,豈有五王之理?爾國人眾,我國人寡,可將額兒泯、架孔木二處,擇一讓我。”

太祖答雲:“我乃滿洲,爾乃虎倫,爾國雖大,我不得取,我國雖大,爾亦不得取。況國非牲畜可比,焉有分給之理?”

努爾哈赤起兵時,僅指其家族及部下為滿洲部,其他建州女真各部為“環滿洲而居者”。直到1591年,整個建州女真皆稱為滿洲,並與扈倫四部對稱。

這足以說明,滿洲先是部落名,而後才成為族名和國名。

1635年(明崇禎八年,後金天聰九年),皇太極發佈詔諭:

“我國之名原有滿洲、哈達、烏拉、葉赫、輝發等,每有無知之人稱之為諸申。諸申之謂者,乃席北超墨爾根族人也,與我何干?嗣後凡人皆須稱我國原滿洲之名,倘仍有以諸申為稱者必罪之。“

一文概述:“女真”和“滿洲”,到底可不可以“劃等號”?

皇太極

“滿洲”一詞,正式出現在了女真人的“官方文件”上面。

等到了公元1778年(清乾隆四十三年),官方的《滿洲源流考》一書編撰完成,其開篇便是:

滿洲本部族名......今漢字作滿洲,蓋因洲字義近地名,假借用之,遂相沿耳,實則部族,而非地名,固章章可考也。

這再次確認了“滿洲”是族名不是地名。

直到1907年,東北改制,清朝設立東三省總督——“derigi ilan golo”(東三省)才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終清一朝,“滿洲”在官方口徑中,從來沒有充當過地理名詞。


儘管在清代官方文件中,我們幾乎找不到“滿洲”一詞有除了族名以外的其他含義。但在民間,把“滿洲”當做地名的也是存在的。

坦誠說,出現這種現象是非常正常的。滿洲作為一個民族乃至國家的代名詞,不可能跟所屬地域完全脫離關係的。

像一些鄰國,更喜歡給予“滿洲”更多的地理含義,

譬如當時的沙皇俄國。

根據俄語的習慣,經常以“族名+рия”來命名地點,意為“某族人生活的地區”。他們對東北的稱呼即為“Маньчжурия”,直譯為英文,即為“Manchuria”,意為“滿洲人生活的地方”。

直至今日,內蒙古滿洲里市,俄文依然是Маньчжурия,即“滿洲利亞”。

一文概述:“女真”和“滿洲”,到底可不可以“劃等號”?

滿洲里的“套娃廣場”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伴隨著國內外媒體連篇累牘地報道,“滿洲利亞”廣為人知,甚至反向影響了中國國內對“滿洲”一詞的認識。

一文概述:“女真”和“滿洲”,到底可不可以“劃等號”?

日俄戰爭浮世繪

辛亥革命後,“滿洲”和“東北”一樣,都可以指代今天的東北地區,兩者別無二致。像1927年12月22日《關於中共滿洲省委臨委工作給中央的報告》中稱:

整個滿洲的政治,完全是日本統治……無論何人一入滿洲境內,只是看見日人論調的新聞報紙,充滿市面的金票,意志洋洋的日本軍警,與侵略中國的一切野蠻行為。


不過在今天,當我們聽到“滿洲”一詞時,或多或少都感到有些彆扭。原因很簡單——偽滿洲國。

一文概述:“女真”和“滿洲”,到底可不可以“劃等號”?

偽滿洲國行政規劃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很快就佔領了東北全境。次年三月,日本人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在長春成立了所謂“滿洲國”。

同年九月,日本關東軍司令官兼駐滿全權大使武藤信義和偽滿洲國總理鄭孝胥,在長春簽訂《日滿議定書》,日本正式承認偽滿洲國。

一文概述:“女真”和“滿洲”,到底可不可以“劃等號”?

鄭孝胥(左)和溥儀(右)

偽滿洲國成立後,“滿洲”就成了日佔東北的唯一正式稱呼。可伴隨著全面抗戰的爆發和反日浪潮的日益高漲,“滿洲”一詞也變得微妙起來。

為了“教化”所謂“滿洲國民”,日本人在“去中國化”上可謂“動足了腦筋”。首當其衝的,正是中小學的教育。

在當時的中小學,每週課時最多的課程是日語,同時按地域分別開設“滿語”和蒙古語課程。

一文概述:“女真”和“滿洲”,到底可不可以“劃等號”?

偽滿洲國時期的學生

注意,這裡的“滿語”並非滿族語言,而是漢語日語雜糅的“協和語”。像“你的,什麼的幹活”“良心大大地壞了”,就是所謂的“協和語”。

一文概述:“女真”和“滿洲”,到底可不可以“劃等號”?

當時的“滿語課本”

但日本人的如意算盤,終究落了空。

在所謂的“滿洲國”成立之初,不少學校堅持講授三民主義,這讓日本人十分忌憚,因為三民主義第一條就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即便大多數學校不明示反抗,但也對所謂的“大同”“協和”“王道樂土”避而不談,在課堂上根本不會講到“滿洲國”三個字。

據說,東北淪陷5年後,黑龍江仍有學校堅持使用原有的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版教科書。至於前來任教的日本教師,更經常遭到中國教師排擠。

據說,日本人還強迫中小學生喊“‘滿洲國’萬歲”時,底下總有人喊的是“‘滿洲國’完事兒”。

二戰結束後,日本NHK電視臺曾赴東北,尋訪當年在偽滿軍官學校就讀的學生。面對鏡頭,這些人無一不提到日本人的專橫跋扈。

片子末尾,他們更不約而同唱起了“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這是當年在學校裡暗中傳唱的愛國歌曲《滿江紅》。

一系列操作下來,“滿洲”一詞早已經被弄得汙穢不堪。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滿洲族改名為滿族,“滿洲”一詞也逐漸地從官方話語和民間生活中消失。

當然,還有一些企事業單位保留了“滿洲”的名稱,譬如北滿特鋼。2004年9月,原大連鋼鐵集團、撫順特鋼集團和北滿特鋼集團重組,組建了東北特鋼集團。

一文概述:“女真”和“滿洲”,到底可不可以“劃等號”?

東北特鋼官網

此時的“滿洲”,已經成為了一種歷史遺留,或者說作為一個時代的烙印,而被很多人所牢牢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