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稱營口為遼口,東晉時叫歷林口。1688年,清政府安置巴爾虎蒙古人在營口一帶遊牧。巴爾虎人以窩棚為居室,窩棚相連,狀似軍營。
[6]巴爾虎人離去之後,清政府頒佈開墾遼東的規程,要求關內移民到遼東墾荒,於是山東、直隸一帶的農民便紛紛來此,還有登州、榮城、天津海下等地的漁民也駛船來此處落戶。他們在遼河南岸潮溝旁(也有少部分在遼河北岸)搭窩棚蓋茅草房棲身。這些窩棚和茅草房遠遠望去就象一排排營房(其實並不是營房而是小漁村),得名“營子”。因營子地處遼河海口,是退海之地,至少有600年曆史。此地形成陸地後,遺留下多條潮溝,漲潮時河水便把潮溝淹沒於水中,此為“沒溝”之意,故稱沒溝營。1858年中英《天津條約》簽訂,“增設牛莊、登州、臺灣、潮州、瓊州開埠為通商口岸”。咸豐十一年(1861)四月,英國派駐中國牛莊領事館的首任領事密迪樂看到牛莊海口水淺,大船難以出進,條件如此之差,根本不能作為口岸開埠通商,併產生退意。就在英國人灰心喪氣之時,發現了牛莊轄管的沒溝營。沒溝營不僅水深河闊,又有距海口近、碼頭緊靠城鎮的優勢。如能在此開埠通商,更勝牛莊。密迪樂找到牛莊的官員,提出改牛莊為沒溝營的要求,並將實地調查和更變地點的情況,寫信向英國政府報告。信中說:“牛莊作為商業城市已經沒有地位,看不到商業上的活力。根據探察的結果,距離遼河入海口最近的沒溝營,必將成為外國貿易的中心地”。清政府同意了密迪樂變更開埠的要求。一則由於牛莊河道淤塞,不如沒溝營河闊靠海,碼頭依城,宜於開埠通商;二則按《天津條約》移地開埠成例,在牛莊轄管的沒溝營開埠,並未違約。就這樣米字旗飄升,沒溝營代替牛莊開港了。清政府官文稱之為“同意沒溝營口岸開埠”。
[7]1866年以後,清政府官文將“沒溝營口岸”簡稱為“營口”。營口城市自此得名。
營口戰國時期屬燕國。
秦屬遼東郡。公元前195年,西漢在遼東郡置18個縣,營口地區南部設平郭縣,北部置安市縣。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營口地區先後被漢族的公孫政權、鮮卑族的慕容政權和高句麗政權統治過。平郭縣和安市縣置而不廢,文縣(東漢改為汶縣)於240年被曹魏政權遷至齊郡(今山東省境),房縣改屬遼東屬國。
後燕政權於385年將平州治所遷到平郭縣。
唐代末,北方先後有契丹、女真、蒙古3個民族政權更迭,並在營口地域內設置地方政權。
遼國平滅渤海國後,將其一些州縣遷到營口地域內,在今熊嶽鎮設盧州領熊嶽縣,在今湯池鎮置鐵州領湯池縣,耀州領巖淵縣,歸州領歸勝縣,另設曷蘇館大王府和辰州領建安縣。
金朝時期,將辰州改為蓋州,領建安、熊嶽、湯池三縣,餘州撤廢;設女真人的別裡買、本得山、按春和曷蘇館4個猛安,猛安下置若干謀克。
明廢州縣改設衛所,營口境內南部屬蓋州衛,北部隸海州衛。營口市區時稱梁房口。
1621年,後金佔據營口地區,以耀州(今大石橋北嶽州村)為中心屯兵鎮守。
1644年清朝對漢人和滿人分別治理。營口地區北部置海城縣,南部設蓋平縣以治理漢人;在熊嶽設副都統管轄遼東半島各地滿人;又在熊嶽、蓋平、牛莊設防守尉或城防尉管理八旗事務。
[8]順治八年(1651年),清政府為“龍興之地”不致荒蕪,從山東招遠等地陸續招民到今營口城境內。
1861年,清政府在營口設置奉錦山海關兵備道。
1867年1月設營口海防同知廳,負責海疆治安。
著名畫家方人也油畫《營口老街印象》(3)
1895年3月6日,日本侵略者佔領營口(既日本第一次佔領營口),設立民政署,任命石田區珍為民政官,對營口實施統治。
(1900-1904為俄佔營口時期)
1900年8月4日沙俄借消滅義和團之名佔領營口,設立俄國營口民政廳,任命俄國駐營口領事安德烈·吉姆連科·奧斯特羅維霍夫(中文名敖康夫)為俄國營口民政長官,向市民公佈了《民政規則》十二條。主要內容有“一向屬於清國官吏所管理的諸般事物,完全歸於俄國當局管理”。民政廳管理營口一切事物,內設警察、稅收、裁判、衛生四部,對營口實行4年的軍事殖民統治,營口進入了外國佔領時期。在此之前的1900年7月,奉錦山海關兵備道衙署、營口海防同知廳被迫暫遷至錦州和田莊臺。
(1904-1906為日佔營口時期,既日本第二次佔領營口)
1904年7月25日,日俄戰爭爆發之際,日本擊敗俄國,佔領營口。對營口商埠區、港灣實行軍事佔領,併成立營口軍政署。在營口進行了兩年半的軍事殖民統治,光緒三十二年十月二日(1906年12月5日)中日雙方就日本交還營口問題舉行最後談判(從11月16日至27日已進行9次談判),簽訂《交收營口條約》六條,定於1906年12月6日日軍撤出營口,日本駐營口軍政署撤銷,將營口交還清政府。奉錦山海關兵備道衙署、營口海防同知廳由錦州、田莊臺遷回營口。然而,日方並沒有履行談判條款,只交還了半個營口,新市街、二本町、牛家屯均未交還,一直霸佔到1945年。
1909年,清政府設置營口直隸廳,將原屬海城縣的3個鄉、蓋平縣的1個鄉劃歸營口直隸廳管轄。
1911年中華民國成立,由於長江北岸仍為清政府統治區域,所以營口直隸廳仍處於清政府管轄。
1912年2月清宣統帝退位,營口直隸廳隸屬中華民國管轄,改用民國年號。
1913年2月,根據民國北洋政府《劃一現行各縣地方行政官廳組織令》,營口直隸廳改稱營口縣行政公署,所屬區域南至蘭旗,東至大石橋,西至渤海,北至大窪;同時撤銷錦新兵備道,改為南路觀察使,駐營口。
清朝前期
1914年民國政府將南路觀察使改稱遼瀋道尹公署仍設在營口,遼瀋道管轄營口、蓋平、海城、遼陽、瀋陽、鐵嶺、開原、鎮安(今黑山縣)、北鎮、新民、錦縣、錦西、興城、綏中、盤山、臺安、義縣、彰武、東豐(今吉林省東豐縣)、西豐、西安(今吉林省遼源市)和遼中22個縣。
1923年5月1日將營口縣公署改為營口縣政府。又在營口商埠區設立市政公所。是東北第一批試行市制的城市。
1929年(民國18年)1月,東北易幟後南京國民政府撤銷道制,道尹公署改為營口市政籌備處,營口市政公所撤銷。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營口第三次被日本佔領,營口淪為殖民地。11月31日,民國政府營口縣政府撤銷,成立營口縣自治執行委員會。
1932年,滿洲帝國成立,營口隸屬於滿洲國管轄。營口縣自治執行委員會撤銷,成立滿洲國營口縣政府公署。
1938年(康德五年)滿洲國中央政府將營口縣改稱營口市,營口市公署實行區建制。
1945年8月15日光復,日本投降撤離營口,蘇聯紅軍進駐營口。司令部設在青林館。營口市地方組織“維持會”對城市進行管控。
地形地貌
營口市地形由東南向西北逐漸傾斜。東部為山地,海拔在100-1000米;中部為丘陵,海拔50-200米;西部為平原,海拔2-10米。各自面積分別佔全市總面積的27%、31.6%和41.4%。境內有大小山峰2800座,其中海拔千米以上的有4座,800-1000米的11座,500-800米的29座。最高峰步雲山,海拔1130.7米,最低處為大石橋市石佛鎮絲瓜村河灘地,海拔1.2米。[20]
氣候特徵
營口市西臨渤海遼東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氣候特徵主要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氣候溫和,降水適中,光照充足,氣候條件優越。營口市年平均氣溫為7~9.5°C,沿海、平原、丘陵一帶稍高,東部山區略低。年降水量為670~800毫米,雨量適中。雨量地域分佈是東南部山區雨量較多,西北部沿海平原及丘陵一帶降水較少,由東南向西北部遞減。日照時數為2600~2880小時,光照資源豐富。其分佈是沿海地帶多,東部山區少,等值線與海岸線平行。[21]
水文特徵
境內有大、中、小河流150餘條,其中大型過境河流有大遼河,中型河流有大清河、碧流河,各河流分遼河水系、渾太水系、渤海岸水系、黃海岸水洗入海。按流域劃分為大遼河、遼河、大清河·遼河、大遼河、大清河、復州河·大清河、碧流河5個四級區。流域面積在百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有大遼河、遼河、大清河、虎莊河、熊嶽河、浮渡河、碧流河等7個水系。全市現有大型水庫1座(石門水庫)、中型水庫3座(玉石水庫、三道嶺水庫、周家水庫)、小型以下水庫33座。
土地資源
截至2012年底,營口市土地總面積539980公頃。其中:農業地面積414855公頃,包括耕地121453公頃,園地63856公頃,林地202310公頃,其他農用地27236公頃;建設用地93169公頃,包括居民點及工礦82731公頃,交通運輸用地7892公頃,水利設施用地2546公頃;未利用地31956公頃。[23]
礦產資源
截至2009年,營口已發現各類礦產39種,其中金屬礦產有鉬、鐵、銅、鈷、鉛、鋅、金、銀、鈮、鉭、鋯英石;非金屬有菱鎂礦、白雲岩、硅石、螢石、耐火黏土、鎂橄欖石、硼鎂石、磷、硫鐵礦、砷、重晶石、鈉長石、鉀長石、滑石、水泥用石灰岩、石墨、白雲母、硅藻土、水晶、花崗岩、磚用黏土、玉石、漢白玉、海河砂、建築石料;能源礦產有石油、地熱;水汽礦產有礦泉水。在已探明的16種礦產中,菱鎂礦保有儲量14.8億噸;冶金用白雲岩保有儲量5億噸;硼礦保有儲量826.36萬噸;螢石保有儲量21.37萬噸;硫鐵礦保有儲量1546.39萬噸;花崗岩保有儲量約40億立方米。
[22]生物資源
動植物資源主要分佈在蓋州市和大石橋市的東部山區。樹木種類繁多,其中喬木170多種,除有紅松、落葉松、油松、雲松、柏、楊、柳、榆、樺、椴、柞、水曲柳、花曲柳外,還有柞蠶場、山區草本植物面積65978.3公頃。山區草本植物多達幾百種,其中山蕨菜、山芹菜、刺龍芽等是無汙染食品。植物中的藥材資源多達700多種,蘊藏量最多的有玉竹、白鮮皮、威靈仙、苦參、北豆根、穿山龍、茵陳蒿、車前草等60餘種。營口地區野生動物資源有限,常見的獸類有野兔、狐狸、黃鼬(又名黃鼠狼子)、獾子、刺蝟、鼠等。野生飛禽類240餘種,數量較多的有海鷗、啄木鳥、布穀鳥、野雞、雀、翠鳥、黃鸝、雲雀、麻雀等,屬國家和省一類保護的有黑鸛、白鸛、丹頂鶴等。2012年國家國土資源部批准,營口國土資源調查規劃院獲批為“國家級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基地”。營口海岸線是斑海豹棲息之地。[22]
海洋資源
營口轄區內海岸線長122公里,管轄海域面積1185平方公里,其中灘塗面積132平方公里,淺海面積1053平方公里,深水岸線近20公里。近海有海洋生物400多種,魚、蝦、貝、藻等經濟生物及大量的海洋、濱岸和物種種類繁多,主要經濟品種有對蝦、毛蝦、海蜇,周邊海域還有一定面積的生物產卵、索餌場、越冬場和洄游通道。營口近海海域是斑海豹的棲息地。全市海洋旅遊資源條件優越,較著名的濱海旅遊區、沙灘浴場資源各10處。有海洋風能資源多處。
1861年5月24日,營口代替牛莊成為東北第一個對外開放的港口城市,營口城建置。開埠以後,隨著碼頭的繁榮,拉開了營口移民潮,主要移民以山東膠東、天津、河北等地為主,並形成了營口城。
2017年,全市戶籍人口231.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22.1萬人,佔52.69%。全年出生人口17555人,出生率7.56%。;死亡人口25593人,死亡率11.02%。;人口自然增長率-3.46%。
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243.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56.9萬人,佔常住人口的比重為64.34%;鄉村86.9萬人,佔35.66%。
閱讀更多 旭東讀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