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概述

淮安市地處江蘇省北部中心地域。位於北緯32°43ˊ00"~34°06ˊ00",東經118°12ˊ00"~119°36ˊ30"之間。北接連雲港市,東毗鹽城市,南連揚州市和安徽省滁州市,西鄰宿遷市。東西最大直線距離132 公里,南北最大直線距離150 公里,面積10072平方公里。

古代

江蘇省“淮安市”概述

淮安市主城區

夏商周時期,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挖中國大運河最早開鑿河段——邗溝(即京杭大運河的揚州至楚州段),溝通長江、淮河,由此與運河相伴相生。[2]故成為春秋戰國列強爭奪的重要地區,先後為吳、越、楚所有。

秦統一六國後,推行郡縣制。市境分屬泗水郡和東海郡,始置縣邑有淮陰(治今淮陰區碼頭鎮)、盱眙(治今盱眙縣城東北)、東陽(治今盱眙縣馬壩東南)。西漢年間,市境大體屬臨淮郡,又增置淮浦(治今漣水縣西)、射陽(治今淮安區東南)、富陵(治今洪澤湖中)等縣。東漢分屬下邳國和廣陵郡。

江蘇省“淮安市”概述

淮安市淮海廣場商業中心

魏晉南北朝時期,市境長期處於戰爭和對峙的前沿,建置紊亂,隸屬多變,今市區碼頭鎮、淮城鎮其時均為軍事要塞,多設州郡治所,為邊帥駐節之地。長年戰亂帶來的是“江淮之間,赤地千里”的悽慘景象,經濟和文化遭到嚴重破壞。南齊永明七年(489),割直瀆破釜以東,淮陰鎮下流雜100戶置淮安縣,“淮安”之名始見。隋唐五代時期,境內長期處於安定的環境,建置也較穩定,大抵淮北屬泗州(治今盱眙縣城北淮河對岸),淮南屬楚州(治今淮安區淮城),經濟得以持續發展和重新繁榮。楚州、泗州成為運河沿線的兩座全國性名城,楚州更被白居易譽為“淮水東南第一州”。

北宋,境內較為太平,市境先屬淮南路,分屬楚州、泗州;後分淮南路為淮南東、西路,市境屬淮南東路。

江蘇省“淮安市”概述

淮安市水渡口廣場

南宋和金、元對峙時期,市境再度成為前線,為雙方反覆爭奪,建置亦復紊亂多變。元代,境內先後置淮東安撫司、淮東總管府、淮安路(治今淮安區淮城鎮)。淮安路轄境包括今蘇北地區大部和皖北一部。

明代淮安府轄山陽、清河、安東、鹽城、桃源、宿遷、沭陽、睢寧、贛榆、邳州、海州,計9縣2州,範圍包括今蘇北五市絕大部分地域。其間,還有漕運總督、南河總督駐節淮安。漕運總督還經常兼巡撫江淮,節制淮(安)、揚(州)、廬(州)、鳳(陽)四府及徐(州)、滁(州)、和(州)三州,管轄範圍包括今江蘇、安徽二省的長江以北廣大地區。

清代淮安府繼承明代淮安府,轄境縮小,分出海州直隸州(沭陽縣、贛榆縣),又劃出邳州(宿遷縣、睢寧縣)歸屬新設的徐州府。直至清末淮安府轄山陽、清河、鹽城、阜寧、安東、桃源6縣,俗稱“淮六屬”。

近現代

光緒31年(1905年),一度設立江淮省,巡撫駐淮安,即省會所在地,後旋即撤裁。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存縣,淮安府撤銷,次年,山陽縣改名淮安縣,清河縣改名淮陰縣。後今淮安市境大部屬淮揚道(道署設今淮安市區),後屬淮陰行政督察區、第七行政督察區。

江蘇省“淮安市”概述

淮安市區園林風光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境內成為重要的根據地和解放區,中共中央華中局、新四軍軍部、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華中軍區、蘇皖邊區政府等都曾駐節境內。由於處在敵後環境,根據地和解放區的政區變化很大,頭緒繁多,大抵分屬淮海區、鹽阜區、淮南區、淮北區。

抗戰勝利後至1946年9月的一年間,淮安是華中解放區的中心、蘇皖邊區的首府,時蘇皖邊區南界長江、北界隴海鐵路、東至黃海、西至裕溪口一線,橫跨蘇皖豫魯四省之境,轄53箇舊縣。[3]

1948年12月,市境全部解放。

江蘇省“淮安市”概述

淮安市區鎮淮樓

1949年,成立淮陰專區,轄淮陰、淮寶(由原淮安、寶應兩縣運河以西的部分地區所組成,縣人民政府駐岔河鎮)、泗陽、沭陽、灌雲、宿遷、睢寧、新安(由原沭陽、宿遷兩縣的一部分地區所組成,縣人民政府駐新安鎮)、邳睢(由原邳縣隴海路南及睢寧縣北部地區所組成,縣人民政府駐土山鎮)、漣水10縣。專員公署駐淮陰縣。

1950年,鹽城專區漣東縣併入淮陰專區漣水縣;撤銷淮寶縣,分別併入淮陰、淮安和揚州專區的寶應3縣;淮陰縣城設立清江市;淮陰專區轄1市9縣。

1953年1月蘇南、蘇北行署與南京市合併恢復江蘇省,淮陰專區屬江蘇省領導,專署駐清江市。同年,睢寧、邳睢、新沂3縣劃歸徐州專區。

1954年,淮安縣從鹽城專區劃歸淮陰專區;同年12月,原屬安徽省宿縣專區的泗洪縣,滁縣專區的盱眙縣劃入淮陰專區,轄9縣。

1970年,淮陰專區改稱淮陰地區,專署駐清江市。

1971年,六合地區所屬盱眙縣、金湖縣2個縣劃入淮陰地區,轄1市12縣。[4]

1983年,清江市更名為淮陰市,改由省直轄,撤銷淮陰地區。市區設清河區、清浦區2個區,將漣水縣、洪澤縣、盱眙縣、金湖縣、灌南縣、沭陽縣、宿遷縣、泗陽縣、泗洪縣、淮陰縣、淮安縣11個縣劃歸淮陰市領導,轄2區11縣。同時將灌雲縣劃歸連雲港市領導。[5]

1987年,淮安縣、宿遷縣改為縣級市。

1996年8月,宿遷市、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4個縣市從淮陰市析出,成立地級宿遷市。同時將灌南縣劃入連雲港市。[6]

2001年,江蘇省政府實施“三淮一體”戰略,地級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縣級淮安市更名為淮安市楚州區,淮陰縣更名為淮安市淮陰區。[7]

2012年,淮安市楚州區更名為淮安區。

2016年,淮安市清河區、清浦區合併更名為清江浦區,洪澤縣更名為淮安市洪澤區。

至此,淮安市下轄4區3縣:清江浦區、淮陰區、淮安區、洪澤區、漣水縣、盱眙縣、金湖縣。[8]

江蘇省“淮安市”概述

淮安市主城區風光

地勢

淮安市地處黃淮平原和江淮平原,無崇山峻嶺,地勢平坦,地形地貌以平原為主,只有市境西南部的盱眙縣有丘陵崗地,地勢較高。盱眙縣仇集鎮境內無名山真高231 米,為全市最高點;淮安區博裡地面真高僅2.3米—3.3米,為全市最低點。[13]

土壤

淮安市屬黃淮和江淮沖積平原。土壤主要為水稻土類、潮土類、砂礓黑土類、黃棕壤土類、基性岩土類、石灰岩土類。有機質含量低,一般不足0.2%,PH值在7~8之間。[14]

水文

江蘇省“淮安市”概述

淮安市現代有軌電車(3)

淮安市境內河湖交錯,水網縱橫,京杭大運河、淮沭新河、蘇北灌概總渠、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廢黃河、六塘河、鹽河、淮河干流等9條河流在境內縱貫橫穿,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澤湖大部分位於市境內,還有白馬湖、高郵湖、寶應湖等中小型湖泊鑲嵌其間。平原面積佔總面積的69.39% ,湖泊面積佔11.39% ,丘陵崗地面積佔18.32%,是典型的“平原水鄉”。[13]

氣候

江蘇省“淮安市”概述

淮安市區古典建築(4)

橫貫淮安市境內的淮河蘇北灌溉總渠一線是中國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因此淮安市兼有南北氣候特徵,一般說來,蘇北灌概總渠以南地區屬北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以北地區為北溫帶半溼潤季風氣候。受季風氣候影響,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熱同季,冬冷夏熱,春溫多變,秋高氣爽,光能充足,熱量富裕。全市年太陽輻射總量在110千卡/平方釐米—119千卡/平方釐米之間,全市分佈為北多南少;全市年日照時數在2136小時—2411小時之間,日照時數分佈也是北多南少。[15]

淮安市年平均氣溫為14.1℃ —14.8℃ ,基本呈南高北低狀,受洪澤湖水體影響,在洪澤湖區形成一暖中心。氣溫年分佈以7月最高,1月最低。全市年無霜期一般在210天一225天左右,北短南長,受洪澤湖區水體影響,洪澤縣無霜期最長達236天。[15]

淮安市各地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在906毫米—1007毫米之間。降水分佈特徵是南部多於北部,東部多於西部。降水年內變化明顯,夏半年降水集中。春夏之交梅子成熟季節多鋒面雨,稱為“梅雨”或“黴雨”。降水年際分佈不均,年降水量最多的年份達1700毫米以上,最少的年份只有500毫米。

[15]

淮安市年平均風速在2.9米/秒~3.6米/秒,以偏東風和西南風為主。

土地資源

淮安市屬江淮平原,陸地總面積892萬公頃。全市土地資源類型比較豐富,除了缺少園地中的橡膠園、牧草地中的人工草地、水域中的冰川和永久積雪,其他土地利用類型均有分佈。耕地和水域是主要地類,面積較大。2003年末,全市實有耕地面積39.28萬公頃,其中,水田25.90萬公頃。此外,全市還有可供開發的黃河故道和其他河湖灘地近7萬公頃。水域面積31.26萬公頃。[16]

淮安市耕地分為水田、早地、望天田、水澆地和菜地等5類,其中水田比重最大,佔三分之二。耕地土壤主要為水稻土類、潮土類、砂語黑土類、黃棕壤土類、基性岩土類、石灰岩土類。由於灌溉條件優良,風調雨順之年,全市大部分耕地仍可高產穩產。[16]

林地主要分佈在淮安市盱眙縣丘陵地區,牧草地也幾乎全部在盱眙縣境內。[16]

水資源

江蘇省“淮安市”概述

淮安市主城區風光(17)

淮安市多年平均地表徑流量為21全市過境水資源量較多。過境水主要是利用洪澤湖放水和抽引江水。洪澤湖是淮安市的生命之湖,湖泊水量補給豐沛,且又是一個過水型湖泊,多年平均出湖水量達330億立方米。全市每年抽引江水而利用的水資源數量約為10億立方米~20億立方米,隨著南水北調工程的投人使用,這部分過境水量將大幅增加。

[16]

淮安市地下水資源貯量豐富。全市可供開發利用的含水層廣泛分佈於第四系鬆散層。平水年全市降水補給潛水的水量為15.08億立方米,一般乾旱年為12.83億立方米,特殊乾旱年為8.16億立方米,潛水調節資源量為8.53億立方米。全市深層地下水可採資源量為5.42億立方米。[16]

礦產資源

淮安市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分佈相對集中。能源礦產資源有金湖縣、洪澤縣的石油和天然氣,洪澤縣老子山的地熱。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品種多,有盱眙縣的凹凸棒石粘土、玄武岩、白雲岩;淮安區、清浦區、淮陰區的岩鹽;洪澤縣、淮陰區的芒硝等。其中,盱眙縣凹凸棒石粘土探明儲量2.72億噸,遠景儲量達5億噸,佔全國總儲量的65%~70%,佔全球總儲量的近50%;岩鹽資源探明儲量1350億噸(不包括洪澤湖底),居世界首位,且品位高、埋藏淺、品質優,鹽層厚度達100米~200米,滷水濃度在300克/立升~320克/立升之間,適宜大規模開發利用;淮安擁有華東最大的無水芒硝礦,已探明芒硝儲量達20億噸。[16]

森林資源

江蘇省“淮安市”概述

淮安市區清江浦

淮安市的平原綠化,林業資源總量及產業化水平居全國先進行列,在江蘇省排名第三,其中森林覆蓋率18.2%,高於全國1.65個百分點,高於全省7.64個百分點。到2002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積9.07萬公頃,農田林網38萬公頃,林網化率95.9%,四旁植樹1.1億株。淮安市的林業資源以人工林為主,兼有天然林,樹種資源比較豐富,有木本植物79科,179屬410種,其中喬木328種,灌木65種,藤木17種,約有172種人工栽培種。

[16]

淮安市主要栽培樹種有:楊樹、泡桐、柳樹、水杉、刺槐、馬尾松、黑松、板栗、毛竹等;珍稀樹種有黃檀、黃連木、野核桃、紅脈釣樟、山胡椒、漆樹、毛棣、毛葉歐李、迎春花、羽葉泡花樹等。[16]

動物資源

江蘇省“淮安市”概述

淮安市區裡運河兩岸——水鄉風光(4)

淮安市位於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有利於野生動物的生存,市境內的野生動物種類以鳥類居多。全市野生動物有鳥類321種,經濟魚類83種,爬行動物48種,哺乳動物49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9種,二級保護動物43種。[16]

據1987 年鳥類普查統計,淮安市鳥類資源有125種,隸屬15目38科。生態類群有陸禽、遊禽、鳴禽、猛禽、攀禽、涉禽。生態分佈有森林灌叢環境鳥類、水環境鳥類、農田鳥類、居民點鳥類四大類。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丹頂鶴、白枕鶴、白鶴、黑鶴4 種,二級保護動物有大天鵝、小天鵝、虎鼻天鵝、鴛鴦等,三級保護動物有大鴨、灰鶴及分佈在全市的猛禽所有種。江蘇省重點保護鳥類鴻雁、灰雁、鶴鶉、黑嘴鷗、鷹頭杜鵑、回聲杜鵑、大杜鵑、戴勝、綠啄木鳥、斑啄木鳥、星頭啄木鳥、喜鵲、大山雀、銀喉長尾山雀、灰喜鵲、黑枕黃鵝、畫眉等。在1992年—1993年蛇類資源普查中,淮安市發現蛇類資源10種,分屬2科5屬。其中腹科1 種,遊蛇科9 種,屬江蘇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5 種,即赤鏈蛇、黑眉錦蛇、棕黑錦蛇、烏梢蛇、腹蛇。獸綱、兩棲綱可能分佈有貉、豬灌、赤狐、黃鼬、松鼠、東方鈴蟾、東方蠑螈、棘胸蛙、黑斑側褶蛙、金線側摺蛙及爬行綱龜類,它們都是江蘇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人口

2017年末,戶籍總人口567.56萬人,比2016年增加3.11萬人;其中男性人口291.24萬人,佔總人口51.3%,女性人口276.31萬人,佔總人口48.7%。年末常住人口489萬人,比2016年增加1.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91.84萬人,增加8.53萬人。常住人口城市化率59.7%,比2016年提升1.5個百分點。常住人口出生率10.93‰,死亡率7.44‰,自然增長率3.49‰。[17]

民族

江蘇省“淮安市”概述

淮安市水渡口商務中心

淮安市有48個民族,是江蘇省民族成份最多的市之一。其中漢族為絕大多數,約佔總人口的99.7%;47個少數民族人口約1.61萬人,以回族人口為最多,約佔少數民族總人口的67%。其他少數民族中,千人以上的民族有苗族;百人以上的民族有14個:蒙古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滿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僳僳族、傣族、藏族、黎族、朝鮮族等;百人以下的民族有31 個:基諾族。[9]

除回族屬早期遷居外,其他少數民族大都是改革開放後婚嫁進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