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日记|披上“战衣”的母亲……

2月17日10点左右,接到护理部主任的电话,说因现在疫情工作任务重,需要选派支援武汉的后备人员,经过挑选后,选择我作为后备人员,此时此刻内心是激动的,是忐忑的。晚上12:06分接到医院人事科科长的电话,说18日下午14点就得赶到文山集合。时间如此紧迫,初次面对这样的抗疫任务,内心的激动忐忑和不舍一股脑的涌入心头,再也没有睡意,这终将是一个不眠夜。

援鄂日记|披上“战衣”的母亲……

集结文山:难舍

2月18日早早醒来,在医院领导同事以及家人的帮助下购买物品,我院还为我准备了欢送仪式。别离难舍,但不怅然,有点遗憾,但不悲观,因为有相逢的希望在安慰。一路畅通到达报到地点,原本想着我们医院就我一个人去,感到孤单,害怕,当我看到各家医院陆续的有人员到达时,此刻我不再孤单,因为我有很多战友和我一起,我们会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一起打赢这场战役。

援鄂日记|披上“战衣”的母亲……

晚上进行完防护服穿脱的培训后躺下已是0:48分,手机里有无数条未阅读的信息,都是亲人、同事、朋友对我发来叮嘱的话语,看到那一句句一定要平安归来,我们在家等着你,不知不觉我眼角已湿润。此时此刻我也想对亲人、同事、朋友们说:在你们的关心支持和鼓励下我一定会平安归来的。

出征湖北:热泪

2月19日,别离的那刻,挥手告别,扬帆远航,让我想起了一首歌的歌词——“我跟着她们上车,我跟着她们挥手,我跟着她们一起流下了眼泪”。下午16:30踏上专机前往湖北,这是我们坐过最温馨的一次航班,机长用昆明方言说:“待春暧花开时,就来接你们回家,去吃过桥米线和烤豆腐”。让我瞬间泪奔……

援鄂日记|披上“战衣”的母亲……

以前心里总想着有时间一定到这美丽的城市来旅游,来吃美食。但是没想到第一次是以这样的方式到来。武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寒冷,城市灯火通明,许多标志性的建筑物上都标注着中国必胜,武汉必胜的字样,顿时让我们信心倍增。

到达武汉:忙碌培训

到达武汉后,每一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2月22日入住新酒店,为了能有一个安全的“家”,我对房屋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台面都用84消毒毛巾进行擦拭后又用酒精抹布再次进行擦拭,对房间分区,确保回家时能安全入住。

晚上结束培训后,23:30向家里报平安和爸爸妈妈视频,看到妈妈爸爸眼角的泪水,听到他们不断叮嘱我的话语。我只能说:请您们放心,我会安全回家的!此刻我感到很幸福,短暂视频后让我放下对家里的担忧,放放心心的直赴战场。

疫情战场:火线入党

2月23日学习各种流程,再次培训穿脱防护服、感控相关知识、操作练习……晚上23:00我洗漱完毕躺在床上思索我的职业目标。

援鄂日记|披上“战衣”的母亲……

我很希望能在党的领导下工作,按党的标准要求自己,此刻我很想成为一名党员,故此我郑重的写下了入党申请书。希望在以后得工作和生活中,严于律己,敬党,爱党,不辱使命,努力的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援鄂日记|披上“战衣”的母亲……

进入战场: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

到达武汉的第12天,养精蓄锐做好晚上大夜班战斗准备,凌晨两点接班。严格做好防护措施后,进入病房依次交完班,我们3名护士服务37名患者,严格按照医嘱巡视病房、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书写护理记录单、书写交班、为患者发放口罩、按时将营养早餐发放到患者手里,为患者进行生活护理、核对口服药、核对输液药物,核对标本采集条码等工作,因为对系统不熟悉,做完每一件事下来都用时很长。为了保证在隔离区的高效工作,我们全部穿上了尿不湿,避免了上厕所浪费防护装备。

援鄂日记|披上“战衣”的母亲……

防护服、隔离衣,所有装备都穿在身上,包裹得像个机器人,行动起来有些笨拙,喘气也有些困难。工作几个小时,浑身是汗,衣服都湿透了,全身湿漉漉的,忙碌的工作中,让我忘记了闷热流汗。一个班下来,大家的衣服都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援鄂日记|披上“战衣”的母亲……

第二天上午8:50左右交班结束,进行全身喷洒消毒后到指定区域脱防护服,我们一步一步按流程操作,生怕出现一点差错,卸下最后一层口罩时,感觉轻松多了,好舒服。到了更衣室看到护目镜在脸上卡出深深的印子,耳朵也被勒得火辣辣,但大家没有任何抱怨,特殊的工作岗位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抗疫故事待续……

援鄂日记|披上“战衣”的母亲……

援助工作仍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着,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现在儿子也越来越懂事。他和我说,妈妈,你要保护好自己,多吃饭,好好休息,不要牵挂家里。他会乖乖的等我回去,然后带我去看电影,一起去游泳、吃牛排。当时听了觉得很感动,觉得孩子长大了,但没能陪伴他成长,对儿子很愧疚。

儿子,妈妈在前线努力,你也要加油哦!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疫情结束回家后,相信你一定会让妈妈刮目相看!

本台记者:满鑫

制作:黄荷 冯明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