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移動還是電信,聯通,每個月就算不打電話不消費,都要收取固定套餐費用,合理嗎?為什麼?

墨小言


那種沒有月固定套餐費用的產品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但是最終被套餐類產品所取代了。

在通信市場充分競爭的環境下,一定是優質產品驅逐劣質產品。

例如聯通在2009年之前有一款叫做“如意通隨意打”的產品,沒有月固定套餐費用。資費是通話0.5元/分鐘(接打都收費),短信2毛/條,出了本市收取漫遊費。當年這種產品用戶佔比特別小,連1%都不到。不是因為運營商不賣,而是沒人買。因為這種套餐的單價高,並不適合正常使用的用戶,只適合基本不用手機的老年人。最終聯通下架了這款產品。

相反,規定了每月固定費用的套餐類產品佔據了市場的主流。現在通信行業只有套餐的現狀既是運營商的選擇,更是用戶的選擇。

  1. 從運營商角度看

套餐類產品特點明晰,收入預期明確,可針對不同需求用戶制定不同的營銷政策和產品。

從現有用戶的大數據畫像看,用戶分為“標準用戶類型”、“流量偏好型用戶”、“語音偏好型用戶”、“短信偏好型用戶”、“特定流量需求型用戶”。運營商可以根據不同類型用戶推出不同的套餐類型來滿足各類用戶的需求。例如聯通對“流量偏好型用戶”推出的冰激凌套餐,對“語音偏好型用戶”推出紅卡系列產品。對“特定流量需求型用戶”推出騰訊王卡。

2. 從用戶的角度看。

每個人每月的通信需求基本是相似的,也就是說每月打電話,使用的流量基本保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單價更便宜的套餐類產品一定比單價高的無月固定費產品更加合適。各式各樣的套餐總有一款適合自己。既然每個月的使用量一樣,那為何不選擇一款相對便宜的產品呢。

綜上,存在即合理,套餐對用戶來說是最好的選擇,而無月固定費類的產品註定被淘汰。


茗頌


套餐就是套路!不打電話,不用流量就不應該收費用,打多少用多少,然後照扣多少才能合理才會服眾。就像以前的養路費,無論你動不動車,反正每天都會收取費用。好在養路費後來終於改變了,加到油錢裡去,只要你不動車就不用油錢。如今移動、電信、聯通這幾家還在搞這種手段,實在沒道理,每當一想到此事就氣不打一處來。

希望能管一管,必須改變這種既不合理,也不合法的收費方式。


巖崖水滴


過去,裝座機電話,要收初裝費,多則三千,少則一兩千。裝了電話,打不打電話,都收費,一月二十多元。

有了手機,開始打電話,打電話方與接電話方,雙方都收費,後來改成打電話方收費,接收方不收費。過去,本地用手機在外地打電話,要多加收費。現在不加了。

手機月租費,標準不一,少的18元,多的108元,打不打都收費。這與裝寬帶一樣,交了一年網費,上不上網,都收費。手機打電話,電信移動聯通,三家說了算,現在便宜多了,知足吧。


有話少說


這題目,我說兩句。我是廣州的,二十年前到了外地工作兩年,家裡沒有人居住,但每個月的話費都產生,話費都是平時的月話費40多元,我沒有時間去抗爭。後與朋友說起,普遍對電信局不好感,沒有人受理。多年後同學聚會,與電信同學談及此事。說是裡面的主任,為了自己的任務,創收而手拔。一個開放的廣州,這方面電信夠黑,現在不知怎樣了,不說了,只有憤怒。你懂的。


HHHHHHHalo


感謝邀請

不管是移動還是電信,聯通,每個月就算不打電話不消費,都要收取固定套餐費用,合理嗎?為什麼?

題主問題的核心是不管是移動,還是電信以及聯通,每個月不打電話不消費,都要收取固定的套餐費用,合理嗎?為什麼?筆者一直認為服務和費用是成為正比的,有些東西是一次性消費,比如電視機,以及空調等等大件的東西,可能你買回來之後,直接用,什麼時候想用就可以了。但是有些東西比如電話卡,雖然你買的時候也沒有多少錢,但是後續每個月都需要收費,只是消費者方式不同。而且對於我們而言來說像空調,一些家用電器,其中價格方面就包含了成本,以及服務費用等等,而電話卡這些只是後續每個月需要我們去交納,說直白一點就是形式不同。

簡單一點來說就是你手機只要有信號,那說明運營商就在為我們服務,不管你走到哪裡基本上都有信號,而運營商前期的投入就在裡面,而且基站等等都在為我們服務,所以運營商是需要固定的費用去營收包括去維護的。


實際我們討厭的不是運營商的套餐費用,或者是方式,更多的是對於不同人群的不同的解決辦法沒有做到位,而是逼迫我們去選擇和妥協:

比如我們有些人需要流量,可能電話打不了多少,而這個時候你不得不去選擇更高價格的套餐,我們就拿移動來說比如我流量用的多,電話不多,我想選擇價格比較低的套餐,比如8元的保號套餐或者是28元的套餐,但是這個時候流量的費用就需要10元1G來計算。

如果我們要想選擇流量多的套餐也只能去選擇高價格的,比如38元或者是更高的,不僅僅是流量更多,而且流量的價格來到了5G元1G的費用。


小結。這樣的事情確實比比皆是,對於消費者而言來說,你收取固定的套餐費用,我們在文章開頭已經講過了,每個東西的消費方式不同,這個我們可以理解,包括運營商需要維護的費用,以及包括手機卡確實不僅僅是接打電話這麼簡單,還有包含很多的功能。但是對應的套餐價格不是很人性化,這是我們很多人去吐槽的,而且從某種層面來說,這也算是強制性的消費。


總結:

對於購買東西之後,消費方式的不同,這個其實我們可以理解,有些是一次性消費,有些是長期消費,比如汽車你買回去之後,你即便是不開,養路費,以及等等其他的費用每年一樣是要一直交著的,也不能說我開一天交一天的費用。因為對於他們來說這個是需要維護的,但是我們更加希望的是套餐費用更加合理,而且針對不同人群,可以有不同的套餐來針對,而不是說大家都是一樣的,對於有些人來說可能需要打電話,需要流量確實很合適,但是對於我們有些人來說,可能打電話比較多,或者是接電話比較多,可以出臺相對應的套餐。


回答完畢

歡迎留言發表不同的看法和想法:

科技數碼隨時答


本人認為不合理。取掉套餐這一收費。價格運營商定,但要合理,用戶清費多少收多少。


蓓蓓爺爺2


先是在電話裡給你套,讓你同意改成18/月。承諾每月返話費八元。結果返了千分鍾通話費,可一分鐘也沒用上。最後發現話費不對。早已每月扣18元,打電話另收0.19/分鐘,美其名曰語音通訊費。這就是移動公司的套餐。移動公司還好意思說一季度收入多少億,全年淫利多少億。恬不知恥!單是每個用戶身上刮的錢就有多少億!人在做天在看!


王不留行28


這是捆綁銷售,你只要辦卡,無論是哪一家,你必須得辦套餐。我們沒得選,要麼你就不用,但這不可能,我的套餐是十八塊一個月一二年辦的到現在就沒換過,雖然老是打電話來要我換我就是不換,我不知道其它人為什麼一個月可以用幾十幾百兆流量,我基本不用流量,因為家裡有無線網絡,上班也有,只是出去的時候用流量,但既然是出去是去玩,所以基本也不怎麼玩手機,因為現在的套餐貴了就是因為流量


還木有是因為


沒產生消費,還照收月租和滯納金太不合理了,這是霸王條款,就好老百姓用水用電一樣,不用就不產生費用一樣,應該做到更人性化的服務,。


咖啡57333434


不合理又能怎樣,現在的事誰又能說的清,原來記費是按分,現在統稱是流量,換個叫法搞的老百姓一頭霧水,就像固定套餐,你打不打電話必須扣,原來叫保底,現在改為套餐,真不知道用戶套過什麼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