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學科元老之梁啟超

梁啟超(1873-1929)

梁啟超被人熟知大多是作為一個

政治人物。他從師於康有為,成為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宣傳家。維新變法前,與康有為一起聯合各省舉人發動“公車上書”運動,此後先後領導北京和上海的強學會,又與黃遵憲一起辦《時務報》,任長沙時務學堂的主講,並著《變法通議》為變法做宣傳。

中國哲學學科元老之梁啟超

這裡插一句,所謂資產階級改良派,他們不同於革命派,主張使用非暴力手段實現社會變革。另外,康梁並非要推翻清政府,而是提倡實行他們所推崇的君主立憲制,這就還需要一個政府的,或者說是想將清政府進行轉型,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過立憲,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從而拋棄封建君主專制。

  • 戊戌變法失敗後,梁啟超與康有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漸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學革命運動的理論倡導者。逃亡日本後,梁啟超在《飲冰室合集》《夏威夷遊記》中繼續推廣“詩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種詩中運用新名詞以表新意的做法。
中國哲學學科元老之梁啟超

  • 辛亥革命之後,他一度入袁世凱政府,擔任司法總長;之後對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等嚴詞抨擊,並加入段祺瑞政府,然而他卻再一次錯估了局勢,北洋軍閥腐敗透頂,是不可能有什麼作為的。
  • 民國六年(1917年)9月,孫中山發動護法戰爭。11月15日,段祺瑞政府被迫辭職,梁啟超也遞送了辭呈。從此以後,梁啟超就結束了他的從政生涯,轉而從事文化教育和學術研究活動
中國哲學學科元老之梁啟超

  • 民國七年(1918年)底,梁啟超赴歐,親身瞭解到西方社會的許多問題和弊端。回國之後,即宣揚西方文明已經破產,主張光大傳統文化用東方的“固有文明”來“拯救世界”。晚年隱居天津。
  • 民國十六年(1927年)陰曆五月王國維自沉頤和園昆明湖,梁啟超由天津趕至北京料理喪事。而後第二年,民國十八年(1929年)1月19日,在北京協和醫院溘然長逝,終年56歲。

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學術特點:不惜以今日之我反對昨日之我。

中國哲學學科元老之梁啟超

以"道術"取代"哲學"

他著有《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 》,主張以"道術"取代"哲學",將"中國道術"分為三系:

  1. 主系(古人原創性有影響的學派,例如先秦子學儒道墨、宋明理學
  2. 閏系(對主系的整理和解釋,例如漢唐經學、清代樸學
  3. 旁系(中國化的外來思想,例如六朝隋唐佛學
中國哲學學科元老之梁啟超

梁啟超的中國思想史研究著述

1、關於中國思想通史:《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

2、關於主系:《儒家哲學》、《先秦政治思想史》、《老子哲學》、《孔子》、《墨子學案》、《老孔墨以後學派概觀》

3、關於閏系:《清代學術概論》、《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戴東原哲學》

4、關於旁系:《佛學研究十八篇》

5、關於史學方法論:《新史學》、《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

中國哲學學科元老之梁啟超

梁啟超故居

梁啟超對於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的批評

胡適以西方哲學的方法和“評判的態度”整理、重估國故,對中國哲學的特殊價值缺少同情的瞭解,這在梁啟超看來是不得要領或基本錯誤的。因為科學方法不能用來研究一切國學,中國哲學中最重要的部分——“德性的學問”——要用“內省”和“躬行”的方法去研究、弘揚。

中國哲學學科元老之梁啟超

胡適

1920年3月,他在北京大學演講指出胡著三點不足:

1、胡著以知識論(或名學)角度觀察中國哲學,雖然有益且必要,但以宗派不同之各家都從這方面論其長短,有偏宕狹隘的毛病。

2、胡著對於各時代真切的背景和各種思想的來龍去脈,有好多疏落或錯誤之處,應該修正。

3、胡適尊崇實驗主義,不免懷有一點成見,如同戴著一種著色眼鏡,不免有強古人以就我的毛病。

中國哲學學科元老之梁啟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