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无理取闹,父母只需“狠心”一次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那些在“只生一个孩子好”的时代出生的孩子如今都当了父母,孩子一出生就形成了“6+1”的局面,全家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常常就把孩子宠成了“小魔王”,稍有不顺心的就哭给你看。

孩子无理取闹,父母只需“狠心”一次

当然了,如果是在一两岁大的时候,孩子的哭表达的内容往往很单一,那就是想要对外传达他不舒服了,有需求需要被满足,比如饿了、困了、尿了、冷了、烦了求抱抱求关注等等,这种时候只要父母满足了孩子的需求,就会发现孩子可以长时间保持愉悦的心情。

然而,当孩子长大到3-5岁的阶段,他已经有了一定的“处事”经验,会察言观色,会揣摩大人的心思,很可能会因为没能得到某个玩具就在商场里倒地大哭,肝肠寸断,让家长在众人的围观下恨不能找个地缝儿钻进去……

孩子无理取闹,父母只需“狠心”一次

遇到这种孩子无理取闹的情况,你通常会怎么做?

A. 妥协:碍于面子,同意孩子的无理要求买下玩具,赶快逃离众人的目光;

B. 对抗:坚决不惯毛病,就看着孩子在那里撒泼打滚儿;

C. 言语恐吓:要哭在这哭个够,妈妈走了,并真的转身就走;

D. 交换条件:乖,这个玩具不好,妈妈改天给你买个更好的;

E. 回家算账:直接把孩子带回家进行教育。

心理学专家给出的建议是选项E,因为其他几个选项都不够完美:

选项A,你妥协了这一次还会有下一次,而且孩子会变本加厉;

选项B,在公共场合采取这种对策往往会收到一些热心人的劝导,另外,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也会对他人造成不好的影响,不可取;

选项C,这个方法或许会让孩子因为陷入怕被妈妈丢下的恐慌当中而停止哭闹,但这可能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他会觉得在某种情况下,妈妈真的会舍他而去;

选项D:当孩子已陷入剧烈的哭闹情绪中,他可能无法听进父母的劝导,何况当前他最想要的玩具就在眼前,空口许诺作用不大。

孩子无理取闹,父母只需“狠心”一次

回家“算账”,这“账”要怎么算?

先说要怎么回家,专家的建议是“抱起来就走”,无论孩子哭得多厉害,父母此时不需要跟孩子做过多的交流,抱起来回家就可以了(如果开车回家还需要很长的路程,那就先待在车子里),回到家后再开始“算账”。

在这期间,父母要坚守住一条原则,那就是无论孩子哭得多么严重,都不要理他,这个“不理他”是包含了多层含义的,一是不要打骂,二是不要好几个家长都围着他,留父母中更有权威的一位陪着他,三是不要说话,只动眼睛不动嘴。

等孩子的情绪趋于平静,不再哭了,家长就可以开口问他一句话:“哭完了吗?还哭么?”

孩子无理取闹,父母只需“狠心”一次

如果孩子给出否定的回答,家长回:“那就继续哭,什么时候不哭了,咱什么时候再聊。”

如果孩子表示不哭了,家长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去嘲笑他,而是要非常真诚地跟孩子讲道理,重点告诉孩子三个关键内容:

1. 为什么那个玩具不能买给你(理由要客观真实,不要说假话);

2. 你这种撒泼耍赖式的哭闹没有用,哭再久我也不会心疼你;

3. 下次遇到想要的东西,只要你能够说出打动我的道理才有可能满足你,但是哭闹是肯定不能满足你的。

做了这一次“狠心”的沟通之后,下次当孩子再遇到想要的东西,尝试着跟父母沟通时,父母视情况来选择性地满足他,比如孩子以沟通的方式索要过两三次可以满足他一次,让孩子感受到“商量比哭好用”,慢慢地就会变的爱讲道理啦~

孩子无理取闹,父母只需“狠心”一次

特别值得提一点的是,如果孩子从6岁前就养成了这种与父母讲道理的习惯,后面等他成长到青春期,这种良好的沟通习惯也会持续,父母也可以更省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