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孔子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孔子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光」。

但是你真的知道孔子其人、其事、其书、其徒、其历史吗?


你所不知道的孔子


1、孔子既姓孔,也不姓孔!

“孔子,名丘,字仲尼。”一般人据此会说,告诉了名和字,剩下的那个“孔”当然就是姓了。可实际上,这却是错的。就像我问你鲁迅不一定姓鲁是同样的道理。

事实上孔子不姓孔,而是姓“子”。理由是,孔子的先祖是商朝的皇族,和商朝的皇帝一个姓,商朝的皇帝姓“子”,孔子的祖先当然也姓“子”。这是毫无疑问的。可是,为什么后人又叫孔子,而不叫他“子子”呢。这就要讲一讲春秋时期的姓氏制度了。那时候,姓和氏是分开的,姓是姓,氏是氏,

拥有同一血统的人(即同一祖先的人)共有一个姓,姓之下又分若干个氏。氏是大姓下的小分支。那么,氏怎么定呢?一般而言,诸侯以国名为氏,这是周天子所赐的; 卿大夫以祖先受封的官名或封邑名为氏,这是诸侯赐的。一氏之下,有若干家,称为氏族。孔子先姓为了躲避战乱和仇家,逃离宋国,迁到鲁国,孔子的家族谱的记录是: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娶颜徵在而生孔子。其实孔子的父亲也不姓孔,所以孔子既可以姓孔,也可以不姓孔。

2、“老夫配少妻,孩子更聪明”

孔子的父亲在66岁的时候和孔子的母亲结婚,孔子的母亲在当时还不到20岁,年龄差距非常大,实在有老牛吃嫩草之嫌,他们的婚姻在当时社会的礼数上是说不过去的,和私奔之过,野合之嫌。实在是“十七夫妻六十郎,一树梨花压海棠”。

3、孔子是“音乐大师”

孔子一生与音乐、尤其是琴乐有着不解之缘。他曾问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会鼓瑟、吹笙、击磬,并根据它们表情状物。一生酷爱弹琴唱歌,向别人学习唱歌,非常认真,反复练习,一定要能同别人一起和唱才罢休。学《韶》乐,如醉如痴,以至“三月不知肉味”。周游列国时,在陈、蔡间断粮受困,仍“弦歌鼓舞,未尝绝音” 。逝世前7天,还为自己唱悼歌。按今天的角度来看,孔子“琴圣”之名,也当之无愧!

4、孔子过的是“小康生活”

孔子的小康生活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

色恶,不食。臭恶,不食。

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

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论语·乡党》

5、孔子的弟子之“最”

最被器重的弟子:“颜回”

最有政治才干的弟子:“子路”

最有军事才干的弟子:“冉求”

最有钱的弟子:“子贡”

最有出息的弟子:“子贡”

孔子被封为“素王”,到宋朝,开国宰相赵普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发挥的巨大作用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孔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尊称他为“至圣”、 “万世师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