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漢玉器的藝術特點及鑑賞(五)

漢朝,中國歷史上一個大而一統且長久繁榮的朝代來了,大漢帝國君王對玉的推崇及喜受更是達到一個難以逾越的高度,隨著考古發現對越來越多的認識尤其廣東南越王墓,徐州獅子山楚王墓,甚至新近發現的海昏侯墓等的考古發現,給我們很多實例能更真實的認識漢代玉器。

前面再鑑賞戰國玉器時已經談過一些,那麼漢代玉器的神韻在哪?下面我就著重對漢代玉器的神韻精髓到底是什麼?如何理解這種神韻?神韻是怎麼去鑑賞的,或引用個別具體玉器一一闡述,做個淺顯的分析。

以下就以有代表性的漢代玉器的個體為例,來更加詳細的談談漢代玉器神韻是如何鑑賞的:

戰漢玉器的藝術特點及鑑賞(五)

圖8廣東象崗南越王墓是西漢初期南越王趙眛的墓葬,出土了大量戰國晚期——漢早期玉器,其中以龍鳳紋玉環為例:此玉環分內外兩環,內環中間為一遊龍呈“S”形狀,(“S”曲線是極富於美學觀念的一種構圖形式)游龍成騰飛狀,前肢關節轉折的部位,後肢與軀幹連接的部位收束緊湊,彷彿正在積蓄著無限的力量,準備下一次的騰躍,前、後肢及爪部卻又伸展很開,肢體部幾乎達到“一”字型,並突破內環,龍爪牢牢的扒住外環內壁上,給人以強烈的動感,用闊步青雲的來形容似乎還顯不足。龍首部位的收縮與軀幹尾部的張揚的結合,使我們看到“對偶倒列”美學原則的不斷運用。爪尖用隱起陰刻線勾勒出,指丁飽滿,指尖彎曲與外環內壁相接,彷彿全身的力量集中於一指尖,指尖的力度足以開山裂石的感覺。龍嘴張闊,似在長吟,兇悍無比,內,外環之間右邊雕琢一鳳鳥,體態輕盈,佇立於游龍前爪之上,回眸凝視游龍,鳳鳴不止,似在回應,頗有龍一吟,鳳一鳴而天下寧的意味。鳳的形態阿娜優美卻不柔弱,甚至更有兇悍的味道鳳冠和尾羽均作誇張的捲雲紋,與龍的卷尾一齊填滿內,外環之間的空間。

戰漢玉器的藝術特點及鑑賞(五)


圖8-1

外環上陰線刻五組竹節紋飾,把外環等分為五部分。如果我們如圖8-1把五個竹節紋連接起來,剛好是符合黃金分割定律的五邊形,(藍色連線)連接其中兩點(紅線連線)剛好是這個玉璧的黃金分割線,龍和鳳的眼珠恰恰就在這條線上。古代玉工認識及掌握美學要素的深度令我們歎服。整體構圖的特點是:主次分明,張弛有度,疏密得宜,極有動感。鏤空雕技術與“遊絲毛雕”的線刻技法有機的結合,龍,鳳肢體的邊緣用小弧面過渡,頗顯浮雕感,陰刻線的表現細若遊絲,弧線部位轉折流暢,張力飽滿,線斷卻神不斷。既氣宇軒昂又優美流暢,實屬戰漢古玉難得之珍品。

其實這件玉器和楊公墓的玉器在工藝特點,藝術水平和風格上幾乎是一致的,故此,嚴格來講,應該屬於戰國晚期的作品

戰漢玉器的藝術特點及鑑賞(五)


戰漢玉器的藝術特點及鑑賞(五)

私人所藏漢代出廓龍紋玉韘(SHE)

玉受沁呈現褐紅色,雕琢一隻螭龍盤繞韘形珮周邊

戰漢玉器的藝術特點及鑑賞(五)


細部圖龍身有雙線竹節紋裝飾,龍爪彎曲有力攀爬著

戰漢玉器的藝術特點及鑑賞(五)


出廓玉韘背面圖案

戰漢玉器的藝術特點及鑑賞(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